第328章 卫府夜话
卫铉进入府门,绕过影壁,沿着庭院向灯光明亮的偏堂走去。进入厅堂之时,却见莺莺燕燕聚于一堂,一张张或明媚、或俏丽、或妩媚的俏脸如同争芳斗艳的花卉一般。他笑着问道:“今天晚上怎么这般整齐?”
如是说着,心头却是猜出八九分原委。
她们是在等自己回家呢。
“都在等着阿郎呢。”尔朱英娥近前接过卫铉解下的大氅、佩刀,说道:“我们还以为阿郎今晚宿于军营了呢。”
“明天早上还有许多政务要处理,下午再去军营;反正也不远,骑马一刻就到。”卫铉走到座位坐下,随口道:“你们在做什么啊?”
慕容紫烟笑意盈盈的说道:“郎主,尔朱夫人带来几十斤带绒白叠果,我们方才剥白叠籽呢。”
“原来是这桩事。”卫铉也重视起来,这是他去年七月安排给尔朱英娥的任务,连忙向坐下的尔朱英娥问道:“娘子,试种白叠子的农户可曾安排好。”
“安排好了。”尔朱英娥说道:“普通老百姓对此抱有置疑之心,哪怕承诺免除‘调’、高价收购,他们也不敢种。我也不能逼迫,只好找了迁徙而来的军户,如今计有六百多户人家愿意种植白叠子。”
卫铉理解的点了点头:“事关生计,老百姓谨慎也正常;只要有人愿意种就行了。等秋天大有收成,棉布和棉衣普及开来,来年他们就会跟上了。”
栽桑养蚕对于气候寒冷的北方来说,属于是劳动密集又充满“风险”的产业,百姓不但要半夜起来喂养蚕宝宝,而且气温一旦骤然下降,蚕宝宝就会一夜之间就会死光,所以北方百姓虽然也在栽桑养蚕,可是他们承担的风险远比南方高。要是换成棉花的话,情况肯定有所好转。然而任何一种与生计有关的全新事物都要老百姓慢慢接受;若是官府苦苦相逼,只会适得其反。
“郎主、娘子。”一名婢女端来一盘水果,卫铉拿了一瓣香柰(苹果),“咔嚓”的咬了一口,笑道:“真甜、真香。”
香柰就是苹果。早在春秋时期,苹果已经被人们从西域引入关中平原等地栽培。到了东晋,又出现一种名为“林檎”的新品种,而卫铉吃的就是新品种苹果。
这年代的苹果是真的香,只要往房间内放上一瓣,再过几个时辰之后,整个房间都飘着苹果香气。
众人见状,都笑了起来。
尔朱英娥抬眸看向卫铉,喜滋滋的说道:“阿郎,我今天遇到件怪事。”
众人都将目光投尔朱英娥,对她说的怪事都很好奇;卫铉笑问道:“什么怪事?”
“大家都知道我没病没痛,可是傍晚时分,我仿佛挣脱了什么束缚似的,整个人忽然变得格外轻松、格外舒畅。”尔朱英娥为了加强说服力,补充道:“那是一种很奇怪、很奇怪的感觉,说了你们可能不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娘子是说自己真实体会过了,然而只有自己意会得了,无法用言语来表述?”卫铉言罢,心中却暗自猜测起来。尔朱英娥去年也说过类似的话,她说她见到小小的高洋以后,竟然吓得毛骨悚然,做了好几天噩梦。
她现在说法还是那般玄之又玄,区别的是这种感应是好的;莫非卫雷干掉了高洋不成?
尔朱英娥听得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如此。”
卫铉此刻不好说什么,默默地把尔朱英娥说的时间记在心上;决定等到卫雷发来消息,再行印证。他看着一颦一笑明媚动人的少女,笑道:“无论如何,终归是好事。”
“嗯。”尔朱英娥只是与大家分享这桩怪事,见卫铉信了,便不再纠结于此;她尽量敛去脸上喜色,又道:“阿郎,家学里的孩子还处于假日,他们央求我与紫烟,说是很想出城玩耍。”
“小孩子天性贪玩,出去走走也好。你们是如何决定的?”卫铉也不希望孩子们变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呆子,既然他们想要出去玩耍,那就出去好了。
尔朱英娥说道:“我们打算明天早上带着孩子们和食物出去,顺便让女英、月华、修容、艳姿练习骑术;到了下午再回来。阿娘也要与我们同去。”
“你们决定就行,不过要注意安全。”卫铉叮嘱了一句,向尔朱女英、徐月华、修容、艳姿问道:“你们骑术练得怎么样了?”
尔朱女英答道:“郎主,月华她们骑得很好,可以在校场内小跑了。我最近没有练习,倒是生疏不少。”
艳姿眨了眨眼睛,她记得尔朱女英骑术比她们三人都好,难道真的生疏了?
徐月华若有所思的看了尔朱女英一眼:她哪是生疏啊?分明是想让郎主亲自教导呢。
“阿郎,冯妙音今日下午过来了。”尔朱英娥说道:“壶关城最近新开一家青楼,她的族兄冯义相中一名青楼女子,并且与青楼东主议好赎身的价钱。可是等到冯义凑足钱,对方忽然翻了五倍。冯义沉迷女色,也愿意加钱;然而东主又翻悔了。冯义一怒之下,率人砸了青楼,还把四名侍卫打成重伤。刑曹薛衡令冯义赔偿以外,另判两年刑徒。”
“冯妙音说冯家子弟畏畏缩缩、六神无主,只好出面求上
门来。她也不是求阿郎网开一面,就是想给青楼东主多赔一些钱财,达成谅解,另交一笔‘赎罪银’,从而使那冯义少服刑,或不用服刑。”
尔朱英娥说完此事,立刻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阿郎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只是转述此事罢了,绝对没有半点干涉之意。”
“我知道娘子没有干涉之意。”卫铉回应了一句,然后默默地斟酌起来。
“赎罪银”早在秦朝就开始实行了,但是截止汉景帝时期,“赎罪”仅限于轻罪者;即便是到了汉武帝执政初期,其外甥昭平君犯了死罪,廷尉上请汉武帝,汉武帝还是依律法办,可见汉武帝执政初期,死罪也是不能赎买的。可是随着汉武帝对外不断用兵,打得国库空虚,于是他不但提高了轻罪赎金,还“赎罪”的范围扩大到了死罪,赎买的金额为五十万钱。
汉武帝抬高罪犯的赎金、设立“赎死银”的举动,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一面是犯罪成本变得异常昂贵,动辄是倾家荡产,从而促使犯罪行为大为降低、罪犯大为减少。不好的一面是达官显贵为了给子弟赎罪,个个拼命搞钱,导致吏治败坏,贪官污吏大行其道;一些胆子大的百姓无钱赎免,却又想为家人赎罪,只能铤而走险、杀人放火。
“阿郎……?”尔朱英娥见卫铉久久不语,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了,小心翼翼唤了一声。
卫铉看了她紧张兮兮的俏脸,笑道:“娘子勿须忧虑,我考虑一件事:要不要在上党七郡也设立一项‘赎罪银’之政令。”
“吓我一跳。”尔朱英娥松了口气,却又好奇道:“我都不知道什么是‘赎罪银’,照阿郎之意来看,魏朝是真的有这种政策了?”
“‘赎罪银’和‘赎死银’古之即有,至今还在沿用。”卫铉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说道:“要是撇开‘赎死银’不谈,其实‘赎罪银’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此项政策是一视同仁、童叟无欺、不分官民。而明确规定的、高昂的‘赎罪银’不但令人望而生畏,还比任何法律条文都管用、都能约束人们的行为。”
尔朱英娥心中了然,轻笑道:“我明白阿郎的意思了:人们不识字,不懂条文律令;只要有利可图,一般都是蜂拥而上,争相抢夺;其他人见了,也会效仿,哪管犯不犯法。而赎金罚金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心疼钱,也赔不起,自然就不敢违法乱纪了。”
“正是如此。”卫铉意外的看了她一眼,打趣道:“连你都知道此理,看来是有必要设立了。”
尔朱英娥没好气的抱怨道:“我不傻好吧?”
“娘子当然不傻了。”卫铉对她说道:“我打算用冯义当作推广此令之典范,如果冯妙音再来找你,你让她安心等候。”
“好。”尔朱英娥应了下来。
尔朱女英心细如发,尔朱英娥和元芷兰会见冯妙音的时候,她们所有人都在场,她从对话中发现了一些疑点。此时见到两人说完,于是说道:“郎主,那家名叫天香楼的青楼非常不对劲。”
“哪里不对?”卫铉目光看了过来。
尔朱女英欠身道:“从妙音娘子的话来看,天香楼计有三大疑点:一是青楼共有二十多名如花似玉、宜嗔宜喜、温柔可人的女子,她们的气质比很多富家千金都好。二是青楼极大、地段极好,东主眼睛都不眨一下、价钱都不谈,就砸下了几斤黄金,这种大气的做法,与商贾的身份极不吻合。三是冯义最后愿意给的赎金已经高达两斤黄金,此等重金哪怕在京城也能买上三五名最顶尖青楼女子,然而东主仍然推却了,可见东主真正的意图是让冯义退却,其志并不在赚钱。”
一旁的徐月华开口道:“郎主,女英娘子说的三大疑点让我想到一个人。”
卫铉明悟道:“月华指的是高阳王?”
“正是高阳王。”徐月华对高阳王府有些复杂,毕竟如果没有高阳王府,她早就死了;可是当她想到元雍将自己送卫铉那天所表现出来暴戾,顿感不寒而栗,随即说道:“高阳王府明面上的五百名歌女舞姬其实是下等奴婢、供人娱乐的玩\/物;另外很多没有面客的奴婢。女英娘子说的二十多人以及那种大手大脚的花钱手段,很像高阳王府的作风。”
“八九成就是他;不过也无所谓了。”卫铉心里很清楚,今后类似的情报点将会越来越多,各个势力的谍者也会蜂拥而来,虽然这是正常之事,但却非常恶心。重要是随着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刺客和死士之类的人群也会纷纷入境,所以上党行台很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反间谍的部门。
他看了看沙漏,已是亥时三刻,于是说道:“大家明天早上都有事,都回去休息了吧。”
。。。。。。。。。
翌日清晨,卫铉如常练武、洗漱,而后前往都督府上职。此时的天色一片晦暗,大堂内即便点了上十几盏油灯,也无法让大堂变得更为明亮,
卫铉坐在主位之上,左手是军方里的念贤、段荣、柳师道;其后是代表都督府的王佑、陈元康、赵彦深、裴昂之、陈嘉之;至于各军军主、副军主、镇将、副镇将等等武将都在军营练兵,无暇参与。而右手边是行台官员范宏、杜皎、崔
肇师、卢楷、张承、刘永、薛衡、贾琛。
骁果军长史段荣拱手道:“主公,从其他州郡迁徙而来的军户集中安置,他们背井离乡至此,左邻右里又是陌生人,难免有些忐忑不安,相互戒备。然而如今严重缺少官员管理,卑职惟恐发生暴动,故而建议主公尽快安排官员。”
“崔吏曹,之前让你做事情做得如何了?”卫铉向崔肇师问道。
“主公,卑职已经完善,人选也甄选成册。”崔肇师答复完毕,向众人说道:“主公此前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与我商议出了一些方案,供大家参详:我已命人逐邻、逐里、逐党走访,让他们自己选出威信高、能力强的人暂时担任邻长、里长、党长,这些人虽然没有大本事,甚至连字都不识。但是他们比较令人信服。此外还对这些人做出了承诺,只要他们今年做得好,就会转成正式的邻长、里长、党长。”
陈元康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这种百姓自己选举邻长、里长、党长的方法倒是首次听说,但是他只是略一思量,便已经明白个中好处。
首先是官府让百姓选择,能够很好的避免了所用非人这一点,以这些人为首的话,可以解决军户之间出现的纠纷。其次是有了权利为饵之后,这些人肯定尽心尽力办事,从而避免了暴动的发生。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看似是百姓得利,实际上获得最大利益的人是卫铉,因为择优而录的办法同样解决了官吏不足之忧。
这才是卫铉最缺的东西,卫铉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中低层官吏,那些百姓选出来的管理人员或许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们更清楚民间疾苦,也更知道百姓要什么,大事虽然做不了,但是管理小小的地方,恐怕比那些世家子弟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是他们成了百姓,交由行台这边管理,与军方少了很多瓜葛,使兵将世代依从的情况得到减缓。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乃是卫铉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他们对卫铉归属感自然极强,只要他们不犯病,没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百姓对他们感恩会直接转嫁到卫铉身上。
这样一来,卫铉不出一年时间,就能彻底掌握将军户、军人家眷,有了他们为媒介,将士们岂不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