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为仙闲坐有狸奴

第三十三章 悟道石

  “青石?”

  竹林中的那块青石,阿原再熟悉不过了,梦境中的时光,倒有一大半是坐在青石上练功渡过的。

  难道就因为与试炼境中随口一叫的“悟道石”融合,就真成了可以帮他参悟道意法则的宝贝?

  “正是。主人每每在那青石之上练功悟道,青石便渐化成了梦境与神台之枢纽。随着梦境演变重构,亦成了印照道意法诀的影台。”

  “我所说的那些,有不少也是通过它才知晓的。主人既不愿听我多说,坐在青石之上自行取阅便是。”

  这剑灵似乎来了脾气,再不发一言。阿原左右也看不出什么,索性弃了钟鼎,回到小院竹林之中,端坐于青石之上,看它到底有何玄机。

  片刻之后,双目微阖的阿原浑身一震,脑海中如潮水一般涌入了无数文字画面,瞬间铭刻成了记忆。

  只是,那一瞬间涌入脑海的东西实在太多、太过庞大,阿原在书馆中苦读一个月所得也难以相提并论。而且艰深晦涩,远远超出一个炼气少年能理解的范畴。就算铭刻成了记忆,也仿佛幼时背诵的古诗文章,茫然不解其中真意。

  阿原长长吐纳了一口气,默运清心洗髓术宁定身心,一点点思解脑海中浮现的道意法则,仿佛一匹新生的马驹畅快地驰骋在莽莽荒原之上。

  座下青石渐渐露出莹莹微光,仿佛一个运转的法阵。而青石之上的阿原只觉六神平和,神台如洗,心绪飞转,妙悟百出。

  …………

  所谓法则,便是这世间的条条框框。既是规则,亦是界限。

  既是万物构化之因,亦是万物运行之果。既是万物生衍存在之道,亦是万物消逝湮灭之理。

  法则有大有小,大者贯穿天地,制衡万物,无增无减,永恒不变。即便是天上真仙众神,亦无法更易,只能遵从。

  比如天地不能合拢,元素不能再分。比如时光不可逆转,逝者不可复生。此乃大道铁则&

  道意法则生衍无尽,与天地法则之间往往生出矛盾,孰强孰弱,何者为先何者为尊,则全凭角力。

  比如按照天地法则,凡人身躯之重,当落于大地。而道意法则却能让其浮空于天,便是二者角力,道   意法则在七尺之躯上胜了天地法则一筹。

  修为到了真人境之后,妙悟天地法则,感通天地,乾坤灵气尽可为己所用,无穷无尽。灵气灵元多寡自然不再重要,真正斗法比拼的,便是道意法则之强弱高低。

  弥天钟所代表的道意,在于持中守正,弥合五行之争。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抗天地法则之五行生克中的“克”,让五行灵气可以毫无嫌隙地共生共存。

  推而广之,亦可消弭五行之烈,使风雷水火之威能消于无形。

  这便是道意法则&

  所谓一气,便是混元气,游离于五行之外,居于五行之中,调和五行,乃成万物之灵——   神台清明的阿原霎时悟到,这混元气,就是沌气!

  以往他只是把沌气当做调和五行真气冲突的平乱老臣,从没想过沌气还有更高层次的妙用&

  一个只修炼火相真气之人,不可能施展出水相法术。即便像阿原一样五行真气兼修,亦只能使用五行法术,其余另类者如风雷之术冰霜之术则还是无能为力。

  而如今,有混元一气化灵决在心,又恰好有沌气在身,五行真气齐备的阿原完全可以凭这六道真气拟合出天下任何真气,一切法诀法术尽可施展!

  …………

  青石之上的阿原浑身轻轻一颤,缓缓睁开了眼睛。目光却并没有落在身旁一大一小两个梦中小人身上,而是带着一丝明悟望向天边无尽的大海。

  三片法则道意,仿佛三道通天大道,却可指一方。

  弥天诀所指的,可谓混炼五行之道——既然五行之克被消弭,只余相生,则五行真气尽可混于一处,如花草树木一般相伴相生。

  炼到精深处,可将五行真气归为一道,从此采炼化用真气乃至凝元成丹都无需再顾及五行之分。

  这条路,可谓是“最快之道”。阿原体内五道真气合为一道,就算小有损耗,也足以突破六层之限,即刻便可冲击凝元。

  而鼎化诀走的则是五行归一之道。和之前阿原臆想的“五行归一真诀”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归纯一。

  虽然运转鼎化诀炼化真气必有不小的代价,但从此真气纯醇,之前五行驳杂难于精熟的破烂底子可一并重塑,甚至从此人神共弃的五灵根,也可视为人人艳羡的单灵根。

  此道正契合如今玄门修行之路,直通金丹,可谓之“至高之道”。

  而最后的混元一气化灵决,则与大五行轮回锻真诀相契合,可谓分炼五行之道。

  五行真气分别凝元成丹,可拟合任何真气真元,天下法诀法术尽在掌控——同阶之下无对手,绝不再是虚妄狂言,这条路可谓“极强之道”。

  阿原的目光望着天际,仿佛望向三条大道的尽头。

  恍惚间,似有三位神明站在大道远方,笑吟吟地看着他,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