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狂魔好多牛

第424章 联欢晚会

    卡尔文森号。

    斯科特中将拿到拉姆斯菲尔德‘只进行干扰’的指令,暗中松了口气。

    白令海冲突之后,谁都明白一支航母打击群很难硬扛三系导弹集群。

    如果他今天开火,甭管未来会不会爆发战争,他都会牺牲。

    问题是,明明大伙的工资都一样,凭什么我先牺牲?

    所以横须贺港总部的倭裔北美指挥官,确实应该被枪毙。

    斯科特中将思索着,调出航母打击群的弹药库存。

    为了对抗三系导弹,从去年中旬开始,北美航母打击群列装了大量emp-电磁脉冲弹。

    以第三舰队为例,标准库存1200枚,实装280枚。

    没办法,短短半年时间,武备商们根本造不出那么多。

    而今晚。

    “180···发射2个基数的干扰弹!”(2个基数x17艘战舰x8联装,272枚)

    下一秒。

    卡尔文森号,包括左翼-普林斯顿巡洋舰,右翼-斯特雷特驱逐舰,以及其它护卫舰,同时发射电磁脉冲弹。

    很快。

    一团团蓝光闪耀的花火,铺满大半个天幕。

    而消失在雷达中的j14,包括跟上来的三架j11B pro和一架j14,则快速打开机载摄像。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北美第三舰队借助烟花,向东方的父老乡亲们拜年了!”

    ···

    北美,五角楼。

    拉姆斯菲尔德、兰德公司顾问、众多空部将军,聚在一起分析屏幕上的j14。

    目前,三元重工拥有两类战机。

    一类是基于单发单座,鸭式布局的j10,改造出来的近距离战机,包括j10B、双发j10歼击机、双发双座j10教练机、垂直升降战机。

    一类是拿到j11代工订单后,参考米格25、苏27,升级改造的超高音速三角翼重型战机,包括双发单座j11B、双发双座j11pro、双发双座j11B教练机,

    按照三元重工的命名方式。

    B是改进。

    pro是大型。

    pro max是超大型。

    而机体越大,航电设备越丰富。

    比如y8运输机。

    三元重工初代版y8,没有可视化显示屏,需要三人操作。

    y8 pro,运输量近乎翻倍,达到120吨,接入三元通信网,可使用三系感知作战平台,仅需俩人操作。

    y8 pro max,运输量突破240吨,接入新泰数据中心,采用三系Ai控制系统,一人就可以驾驶。

    此外。

    在现代化战争中,雷达电子设备决定现代武器的先进程度,雷达电子设备越厉害,武器就越厉害,雷达电子设备越拉垮,武器就越拉垮。

    所以现代化战机的制造成本,60%集中在雷达领域,剩下的40%,被发动机、机身、隐身材料、弹射座椅均摊。

    甚至可以说,为雷达制造战机,再为了雷达配置导弹。

    雷达就是一切。

    所以机体越大,雷达规模越大,雷达系统越完善,搜索、追捕、反导的半径越大。

    也所以,拥有单台发动机的小巧j10B,包括北美的f16,由于雷达规模小,只适用于短途、近距离、对地作战,空战能力一般,速度一般,造价低廉。

    而拥有两台发动机的笨重j11B,包括北美的f15,由于雷达规模庞大,则适用于长途跋涉,夺取制空权,载弹量大,速度超快,造价昂贵。

    北美本以为,三元农业没有航海能力,放弃j10系列之后,会对重型机-j11B进行二次升级,打造j11B pro,再延伸出j11B pro max,进一步增强空战半径。

    万万没想到,对方直接跨代换新机,搞出了j14。

    并且比情报中适用于舰载的j14,体型大了三倍,载弹量翻了四倍。

    这对北美正在研发的f35来说,肯定不是好消息。

    因为单发小巧的f35,是低配隐身版f16,属于多用途轻型战机,70%能力对地面,30%能力对空战。

    这也是国会老爷不愿砸钱搞双发,又不愿砸钱搞研发,却希望拥有新一代战机的结果。

    如果近距离作战,f35不怕j14。

    但长途交涉,超视距作战,f35追不上j14,缩水的小巧雷达,也锁定不了‘雷达范围更广的j14’。

    甚至有可能被j14用吊打的方式,1打n。

    更难受的是,北美刚找盟友索要巨资,用于加快f35的研发,对面就列装了同代机j14。

    很明显,这又是一次针对。

    如果今晚的事情传出去,忧心联邦资本的欧盟、西亚诸国,肯定会抢着采购外贸版j14。

    然后三元重工再推出j14 pro、j14 pro max、j14B、j14B pro···

    拉姆斯菲尔德沉声道:“我们必须尽快拿出一套解决方案。”

    “菲尔德先生,如果对标三元重工的通信网络一体化,我们就必须拿出雷达通信一体化,目前一套造价8000万美刀。而发动机已经涨价到4500万美刀,如果对标j14,必须采用双发设计···两者综合,我方新战机造价将会超过3亿美刀。”

    兰德公司顾问说完,继续道:“最重要的是,如此昂贵的战机,盟友们肯定不买账,毕竟国际战争距离他们非常遥远,明明低配廉价版的f16就能满足‘有战机’的需求,并帮他们镇压内部,为什么要花更多钱?”

    拉姆斯菲尔德点点头。

    北美已经足够强大,一架超高音速战机对整体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武备商们现在迫切需要的赚钱盈利,否则就失去了把小布捧为总管的意义。

    这也是他主导北美武备‘轻量化’的主要原因。

    或者说,只有轻量化,其它国家才能够买得起,才可以实现批量列装,才可以给武备商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

    所以f35计划不变,双发战机需要吓唬吓唬国会老爷们,重新进行研发。

    拉姆斯菲尔德当即结束会议,向国会提交议案。

    内容无非是:

    随着联邦资本对三元农业收紧包围政策,双方冲突只会越来越频繁,联邦资本若想在对抗中不落于下风,必须拿出更多预算,跟上三元重工的研发,或超越对方···

    这时。

    助理急匆匆走进办公室,亮出笔记本电脑屏幕。

    画面中,北美第三舰队齐射电磁脉冲弹。

    拍摄镜头先远后近,令整个场面显得格外壮观。

    同时还有一个模仿西方腔调的旁白:“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北美第三舰队借助烟花,向东方的父老乡亲们拜年了!”

    拉姆斯菲尔德怒极而笑,旋即灵光一闪,把这个视频截取下来,当做说服国会老爷们的重要证据。

    “太嚣张了!”

    “他们今天敢逼迫卡尔文森号放烟花,明年就敢跑来美洲,逼迫联邦放烟花!”

    “所以我们必须确保下一代空中优势,集合资源研发一款双发六代机,用于替代f-22猛禽。”

    “该项目取名ngAd。”

    ···

    奥体中心。

    厂内联欢晚会进行时。

    今年的节目,依旧由文工团独立完成。

    毕竟集体不养闲人。

    而今年厂内联欢晚会的主题,包括爱国教育、集体奔小康、文化自信、科创未来。

    节目以小品为主,歌曲为辅,并掺杂两个纪实片、一个巫祝、一个厂外采访。

    ‘保卫黄河’大合唱结束后,上演小品‘技工’。

    内容讲述了三系企业技术突破,不是依靠哪个科学家,更不是依靠哪些科学家。

    依靠的‘群体效应’。

    或者说,先进技术是一群人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瞎猫碰见死耗子,碰出来的。

    究其本质,是‘规模’。

    规模越大,碰出结果的概率越高。

    所以厂内注重‘技工’培养。

    或许有人会说:某某科学家天赋异禀。

    但这完全是一种因果倒置。

    不是他天赋异禀做出了东西,反而是他做出了东西,被认为天赋异禀。

    所以其它技工,包括技术员、研究员,一点也不笨,同样拥有天赋,同样拥有能力,只是运气稍差,暂时没有做出令人瞩目的东西。

    该小品结束后,三系论坛褒贬不一,在厂内引发热论。

    随后的节目是小品‘学英语’。

    四年前,厂内教育放弃英格蕾丝,余三元在记者采访中,更是表明普通人学英语没什么卵用。

    此举令许多人诟病。

    甚至被一大批人骂作‘阻碍普通人实现阶级跨越’的刽子手。

    该小品主要讲述为什么说普通人学英格蕾丝没用。

    内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寒窗苦读十几年的高中生,终于迈入双一流院校大门,为了找个好工作,勇过四六级,苦读雅思托福,甚至休息时间,也拿美剧和北美脱口秀训练。

    该高中生大学毕业后,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一家工程类外企工作,拿到第一份文案后,忽然傻眼。

    原来有一种英格蕾丝叫专业英语。

    其与上学和平时学的英语,无论语法,还是词义,甚至读音,都存在巨大差异。

    即便北美本土的高学历者,拿到文案同样看不懂。

    第二阶段:该高中生在职期间,放弃休息,废寝忘食的苦读,经过三年学习,终于搞懂了工程类英语。

    但某一天,其上级领导发过来一份北美总部下达的文案,其再次傻眼。

    原来除了工程类英语,还有商务英语、财务英语、医学英语···

    这个时候,该高中生已经40岁。

    虽然在外企工作,又掌握了多套专业英语,也成了行政经理,但最终还是被裁员。

    因为外企根本不让他接触研发岗。

    并且现在的大学,开设了‘专业英语’,刚毕业的学生,不仅行政能力强,薪资也比他低的多。

    第三阶段:‘高中生’失业后,为了一家老小,只能凭借英格蕾丝,在一家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

    刚开始,其还在网上吐槽学英语没什么卵用。

    后来培训机构的学员越来越少,自己的工资越来越低,其忽然明白了什么,从此成为学英语有用的坚定拥护者···

    再后来,其路过一座三元建设的工地,愕然发现,就连施工员掌握的工程类英语,都远远超过了他。

    问之方才知晓:在岗期间,业余自学。

    到了这个时候,‘高中生’仿佛回到自己刚进外企的时候,旋即回想自己这一生,然后又想到熬夜学英语的学院,最终毅然辞职,成为一名三系施工员。

    该小品充斥着各种隐喻。

    比如高中生上学的时候,其衣着朴素、家境一般的英语老师,胸前挂着‘tem-8级专业英语’证书,却没能进入外企,更没有出国深造。

    比如高中生进外企的时候,负责面试的是一个不会说外语的hr经理。

    比如高中生失业,进入培训班之后,黑板上写着:

    葡萄→grape。

    葡萄干→raisin。

    葡萄酒→wine

    葡萄糖→glucose。

    猪、猪肉→pig、pork。

    牛、牛犊、奶牛→cattle、calf、cow。

    面粉、面条、面包→flour、noodle、bread。

    体现了英语复杂繁琐程度,远远超过了拼词就可以提现意义的汉语。

    比如高中生辞去英语培训班工作,进入工地后,成了人们口中‘不好好学习,就去工地板砖’的人。

    比如高中生与三元建设施工员闲聊的时候,后者正拿着自动化吊车的遥控器,使用汉语进行现场编程。

    至于学英格蕾丝到底有没有用···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小品结束后。

    主持人上台,简单陈述了南部海域产业。

    包括海洋牧场、深海养殖。

    随后借助超大型户外屏,播放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发射电磁脉冲弹的场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北美第三舰队借助烟花,向东方的父老乡亲们拜年了!”

    ···

    余家村。

    余阳跟老余、余妈一边观看厂内联欢晚会,一边闲聊。

    等到晚上11点。

    小品开始演绎科创未来。

    内容包括工业、航空、航天···

    老余点支烟,忽然开口问道:“以前的时候,咱没什么本事和地位,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少,你现在怎么说,也是最顶层的那一批,你说,这世界有没有外星人?”

    “没有。”余阳毫不犹豫的回道。

    “聊聊?”

    “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咱们所处的宇宙,你就会明白,母星出现外星人的概率,远远低于你修仙成功的概率。”

    “···”

    “这么说吧,假设母星出现外星人的概率是0.00001%,你修仙成功的概率则是100000%。”

    “有这么夸张?”

    “抬头看看天空,那些明亮的星星,每一个都比太阳系大的没边,最重要的是,母星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转,银河围着本星系群旋转,本星系群围绕本超星系团转···母星置身其中,远远不如你体内的一个分子,而母星在宇宙中旋转的速度,比飞机引擎都要快,哪怕有外星人,它连看都看不到母星,又怎么可能出现在母星?”

    “···”

    “这就是顶级科学家晚年,几乎都沉迷玄学的原因,毕竟相比科学尽头,修仙真的拥有无限个可能。”

    余阳透过窗户,看着夜幕,不愿再聊什么外星人和宇宙。

    因为宇宙浩瀚,人类渺小,聊得越多,就会越感觉无力,甚至失去斗志。

    反之,聊到修仙,余阳可就精神了。

    “建军同志,要不要试试修炼?”

    “真可以修仙?”

    “不知道,但坚持下去,却可以令身体素质变得更强。”

    “有多强,可以躲子弹?”

    “想嘛呢,你以为这是玄幻世界?”

    “那修仙有个卵用。”

    “至少有目标。”

    “我闲的?算了,睡觉,等会还要早起拜年。”

    余阳闻言,忽然想起哥哥嫂嫂们的孩子,也就是小农夫。

    如今又是一年过去,粗略算算,等会给自己磕头的小侄子,怕不是能排满主干道。

    “还是出去躲一躲,找个地方睡到自然醒最好。”

    余阳看看时间,还没过12点,本打算冲个澡去找老同桌,秘书组忽然打来电话。

    “余董,波斯大选,保守派压倒性胜出,刚刚与我方照会,对方希望可以到访十里营。”

    “早干吗去了,当初让他们出兵北上,震慑格鲁尼亚,现在高加索被欧盟占据,他们又着急了。”

    “主要是波斯地震之后,世界各国救援口号喊的响,拿到的救援物资却少之又少,现在他们迫切需要粮食。”

    “波斯有啥?”

    “石油、黄金、稀土···”

    “快快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