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
第251章,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
张良无奈道:「陛下您的《大汉月报》才是这次矛盾的主要原因,人生在世不过追求名利,尤其是这些郡守利他们已经有了,逐名之心更甚,您这样宣传叶腾和商农,是把他们架在火上烤,臣建议以后还是宣传县令以下的官员吧。」
不要说这些太守了,就是张良他都有的妒忌叶腾和商农的宣传了,这是让两人成为名垂青史的能臣,只怕大汉灭亡了,他们的事迹还会流传,而他张良这个大汉丞相却未必会有多少人记得。
陈平也说道:「陈郡有现在的繁华,虽然不能说没有商农的一点功劳,但主要功劳还是陛下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会稽郡叶腾个人只是一个执行者,各地太守都清楚这点,所以他们才会对叶腾和商农不服气。」
徐凡道:「这次是朕错了,以后《大汉月报》要多激励一下底层的汉吏和在普通岗位做出出色成绩的普通人。」
徐凡回忆一下,好像是有的激励错了方向了。
在徐凡和张良他们议论的时候,周章用算盘霹雳哗啦计算一顿,喜道:「今年我大汉的田赋达到1亿2000万石,税金有26万金,少府收益16万金,这已经比大秦最巅峰时期的税金还要高了。」
徐凡笑道:「这是我们制定的比大秦更加合理的政策。」
摊丁入亩最大的好处就是征税公平,对有产者多征税,流氓不征税。后世经验也表明,这样公平的征税,是有效减低经济危机,减缓矛盾最好的方法,只可惜大部分的国家都做不到这点。
徐凡继续计算道:「留下三成税赋给地方,朝廷就可以调动8000多万石的粮食,34万的税金,朝廷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这可能就是大国的好处了,只要内部和平,能调动发展工业化的资源就太多了,尤其徐凡前世经历的是噩梦难度,而现在大汉经历的却是最简单的模式。
周章太了解徐凡了,他一看徐凡的脸色,就知道徐凡又在想什么大工程了。
他马上劝阻道:「这只是朝廷的收益,您还没有算朝廷的开支,咸阳朝廷上下官吏就有两万人,少府在关中工匠就有5万人,您还招募了上万夫子,他们的俸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11万常备军的日常开销和俸禄,各地武库的补充开销,这些朝廷都是要预留的。
季心和三万士兵要奖励,韩信和五万士兵也要奖励,代国出兵两万,陛下您总要奖励代王和士兵吧,而且敖仓也要补充粮食,防备出现的天灾人祸,朝廷真正能调动的资源并不多。」
韩信他们攻占泗水郡,东海郡对大汉来说还是正收益,那些贵族豪强的家产能满足士兵的赏赐,但上谷郡那就真是穷乡僻壤了,攻占此地之后,汉军不但没有收益,还多了几万要赈济的灾民,同时徐凡对汉军的待遇一直是各方势力最高的,这也是汉军战斗力强悍的保障,这三万士兵的赏赐就有好几亿钱。
所以周章担忧徐凡大建工程还真没有错,现在天下境内发动战争还有收益的土地就剩下魏国和齐国了,其他各方势力,出动的兵力越多,亏的越惨。
徐凡本还想算一下的,结果发现短时间内根本算不出。
徐凡无奈道:「还是要制定一个预算法案,知道朝廷每年收多少,要花多少。」
农业时代不比工业时代,不存在借债发展的方法,每个国家反而要想办法储存一切资源,以应对突然而出现的天灾人祸,战争等意外事故。
所以大汉要除去本身的行政开支,教育开支,军事开支,储备粮草之外,才是大汉朝廷能调动的物资,用于发展农业,手工业。
徐凡继续道:「这事情就交给丞相你来做了,每年这个预算要交给贤者会看,让他们通过,郡县也要有这样的预算草案,由郡
第251章,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免费阅读.
县贤者审核朝廷的开支。」
官吏有扩张的本能,看看后世的大宋,几十个官员做一份事情还做不好,直接把这个所谓的最富裕的朝代财政吃空了,一个朝代开国前六十年本年应该是盛世时期,结果我大宋对内农民起义不断,对外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打不过,能做到这份上也算是绝了。
想要控制大汉官吏扩张的本能,他一个人是盯不过来的,只能交给天下的豪强了,他们自然也不是好东西,但相比流官,他们本土地头蛇,是不会为了养活这些流官来损害自己的利益。
周章脸色难看道:「诺!」
他没想到徐凡反手就给了自己这样一招,偏偏他还说不出什么。
而张良和陈平两人只觉的好笑,丞相担心陛下乱来,重蹈始皇帝覆辙,陛下担心汉吏乱来,重蹈秦吏覆辙,这个成为了一个螺旋闭环了。
大汉三年十月十日。
经过两日的审核,丞相周章联合九卿多个部门计算大汉朝廷一年财政预算。
除去固定开支大汉这一年的结余也算出来了,粮食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但这其中还有2000万石粮食是要输入到敖仓当中,周章对敖仓的安全底线是1亿石粮食,不要看这数字夸张,但也只有前秦的三分之二。
但从各郡输入粮食进入敖仓,经过路上的消耗,可能只有上千万石粮食能真正进入敖仓,这个时代运输的成本太高了,高的徐凡都觉得有点不划算了。
徐凡让周章在中原再找三个交通便利之地建立粮仓储存粮食,周章想到自己想要上亿石的粮食安全底线,要是用现在的方法最起码要积累5年时间,但要是多建立几个粮仓,转移的消耗就能节省一半,那么只要三年时间,大汉就可以储备上亿石的粮食,于是就答应下来。
同时这事情也让徐凡意识到,大汉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钱庄了,要是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钱庄,大汉税赋物资就不用到处征调来去了,只有集中在几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建立粮仓就可以了,甚至在各郡县建立仓储中心,这样不但可以极快调动整个大汉的物资,还可以极大减低消耗。
就像运输粮食到敖仓,大汉自己做可能要消耗粮食的一半,分成几个粮仓来调动,耗费就会降低一半,各郡要是都有自己的粮仓的话,耗费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要。至于没有消耗,徐凡知道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粮仓那耗子必然如影随形,这种事情是不可能避免。
大汉三年十月十一日。
万众期待的大汉科举考试开始,科举的主考官是九卿之一的孔鲋。整个长安城有上万名考生参加这次的科举考试,整个长安城的目光都被这次科举吸引。
但对大汉的高层来说,科举不过是考一些小吏而已,尤其是这次的科举考举的还是技术官员,最起码要学习一年,他们基本上用不上,所以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事。
对于来到大汉的诸侯和郡守们,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徐凡在《大汉月报》写的关于大汉各郡阶级矛盾和解决方法。优先发展各郡的特色产业,行天之道,以富郡补贫郡,说了大汉的财政会向贫穷的郡县转移。
这对徐凡来说几乎是常识性东西,大汉想要快速发展,就要大搞基建,这个时代的基建,不就是驰道,修缮水道,建设码头,还有修建水渠这些东西。
而各地郡县诸侯在知道朝廷今年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即便输入敖仓2000万石,还有2000万的粮食,这样一笔粮食哪怕只能要到九牛一毛也能解决他们很多事情。
第251章,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免费阅读.
不要说这些太守了,就是张良他都有的妒忌叶腾和商农的宣传了,这是让两人成为名垂青史的能臣,只怕大汉灭亡了,他们的事迹还会流传,而他张良这个大汉丞相却未必会有多少人记得。
陈平也说道:「陈郡有现在的繁华,虽然不能说没有商农的一点功劳,但主要功劳还是陛下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会稽郡叶腾个人只是一个执行者,各地太守都清楚这点,所以他们才会对叶腾和商农不服气。」
徐凡道:「这次是朕错了,以后《大汉月报》要多激励一下底层的汉吏和在普通岗位做出出色成绩的普通人。」
徐凡回忆一下,好像是有的激励错了方向了。
在徐凡和张良他们议论的时候,周章用算盘霹雳哗啦计算一顿,喜道:「今年我大汉的田赋达到1亿2000万石,税金有26万金,少府收益16万金,这已经比大秦最巅峰时期的税金还要高了。」
徐凡笑道:「这是我们制定的比大秦更加合理的政策。」
摊丁入亩最大的好处就是征税公平,对有产者多征税,流氓不征税。后世经验也表明,这样公平的征税,是有效减低经济危机,减缓矛盾最好的方法,只可惜大部分的国家都做不到这点。
徐凡继续计算道:「留下三成税赋给地方,朝廷就可以调动8000多万石的粮食,34万的税金,朝廷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这可能就是大国的好处了,只要内部和平,能调动发展工业化的资源就太多了,尤其徐凡前世经历的是噩梦难度,而现在大汉经历的却是最简单的模式。
周章太了解徐凡了,他一看徐凡的脸色,就知道徐凡又在想什么大工程了。
他马上劝阻道:「这只是朝廷的收益,您还没有算朝廷的开支,咸阳朝廷上下官吏就有两万人,少府在关中工匠就有5万人,您还招募了上万夫子,他们的俸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11万常备军的日常开销和俸禄,各地武库的补充开销,这些朝廷都是要预留的。
季心和三万士兵要奖励,韩信和五万士兵也要奖励,代国出兵两万,陛下您总要奖励代王和士兵吧,而且敖仓也要补充粮食,防备出现的天灾人祸,朝廷真正能调动的资源并不多。」
韩信他们攻占泗水郡,东海郡对大汉来说还是正收益,那些贵族豪强的家产能满足士兵的赏赐,但上谷郡那就真是穷乡僻壤了,攻占此地之后,汉军不但没有收益,还多了几万要赈济的灾民,同时徐凡对汉军的待遇一直是各方势力最高的,这也是汉军战斗力强悍的保障,这三万士兵的赏赐就有好几亿钱。
所以周章担忧徐凡大建工程还真没有错,现在天下境内发动战争还有收益的土地就剩下魏国和齐国了,其他各方势力,出动的兵力越多,亏的越惨。
徐凡本还想算一下的,结果发现短时间内根本算不出。
徐凡无奈道:「还是要制定一个预算法案,知道朝廷每年收多少,要花多少。」
农业时代不比工业时代,不存在借债发展的方法,每个国家反而要想办法储存一切资源,以应对突然而出现的天灾人祸,战争等意外事故。
所以大汉要除去本身的行政开支,教育开支,军事开支,储备粮草之外,才是大汉朝廷能调动的物资,用于发展农业,手工业。
徐凡继续道:「这事情就交给丞相你来做了,每年这个预算要交给贤者会看,让他们通过,郡县也要有这样的预算草案,由郡
第251章,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免费阅读.
县贤者审核朝廷的开支。」
官吏有扩张的本能,看看后世的大宋,几十个官员做一份事情还做不好,直接把这个所谓的最富裕的朝代财政吃空了,一个朝代开国前六十年本年应该是盛世时期,结果我大宋对内农民起义不断,对外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打不过,能做到这份上也算是绝了。
想要控制大汉官吏扩张的本能,他一个人是盯不过来的,只能交给天下的豪强了,他们自然也不是好东西,但相比流官,他们本土地头蛇,是不会为了养活这些流官来损害自己的利益。
周章脸色难看道:「诺!」
他没想到徐凡反手就给了自己这样一招,偏偏他还说不出什么。
而张良和陈平两人只觉的好笑,丞相担心陛下乱来,重蹈始皇帝覆辙,陛下担心汉吏乱来,重蹈秦吏覆辙,这个成为了一个螺旋闭环了。
大汉三年十月十日。
经过两日的审核,丞相周章联合九卿多个部门计算大汉朝廷一年财政预算。
除去固定开支大汉这一年的结余也算出来了,粮食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但这其中还有2000万石粮食是要输入到敖仓当中,周章对敖仓的安全底线是1亿石粮食,不要看这数字夸张,但也只有前秦的三分之二。
但从各郡输入粮食进入敖仓,经过路上的消耗,可能只有上千万石粮食能真正进入敖仓,这个时代运输的成本太高了,高的徐凡都觉得有点不划算了。
徐凡让周章在中原再找三个交通便利之地建立粮仓储存粮食,周章想到自己想要上亿石的粮食安全底线,要是用现在的方法最起码要积累5年时间,但要是多建立几个粮仓,转移的消耗就能节省一半,那么只要三年时间,大汉就可以储备上亿石的粮食,于是就答应下来。
同时这事情也让徐凡意识到,大汉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钱庄了,要是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钱庄,大汉税赋物资就不用到处征调来去了,只有集中在几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建立粮仓就可以了,甚至在各郡县建立仓储中心,这样不但可以极快调动整个大汉的物资,还可以极大减低消耗。
就像运输粮食到敖仓,大汉自己做可能要消耗粮食的一半,分成几个粮仓来调动,耗费就会降低一半,各郡要是都有自己的粮仓的话,耗费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要。至于没有消耗,徐凡知道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粮仓那耗子必然如影随形,这种事情是不可能避免。
大汉三年十月十一日。
万众期待的大汉科举考试开始,科举的主考官是九卿之一的孔鲋。整个长安城有上万名考生参加这次的科举考试,整个长安城的目光都被这次科举吸引。
但对大汉的高层来说,科举不过是考一些小吏而已,尤其是这次的科举考举的还是技术官员,最起码要学习一年,他们基本上用不上,所以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事。
对于来到大汉的诸侯和郡守们,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徐凡在《大汉月报》写的关于大汉各郡阶级矛盾和解决方法。优先发展各郡的特色产业,行天之道,以富郡补贫郡,说了大汉的财政会向贫穷的郡县转移。
这对徐凡来说几乎是常识性东西,大汉想要快速发展,就要大搞基建,这个时代的基建,不就是驰道,修缮水道,建设码头,还有修建水渠这些东西。
而各地郡县诸侯在知道朝廷今年结余4000万石,钱12万金,即便输入敖仓2000万石,还有2000万的粮食,这样一笔粮食哪怕只能要到九牛一毛也能解决他们很多事情。
第251章,哭穷和新式的权利架构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