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属于工匠的美好时代与关税

     第352章,属于工匠的美好时代与关税

    但这个年代能著书立传,无一不是学问大家,被人尊称之为宗师,卓虹这点成绩在,屠申普面前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当然卓虹态度如此恭敬,更加是因为屠申普也是工匠出身却可以著书立传,春秋战国几百年时间,他是第二个做到这点的工匠(第一个的墨子),他现在就有一种看到偶像的感觉。

    而后卓虹热情的带着陈平和屠申普两人,来到来到船厂之外的一个工地。

    工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两三丈高的建筑物,无数的工匠在这些建筑物四周劳作。他们或是运沙,或是砌砖,虽然辛劳,但他们脸上却看不出多少愁苦,反而是带着笑意。

    “这是我们船厂建设的工人宿舍里,全部用最新的水泥砖石结构制造楼房,一栋三层每每层可以住两户人家,这片地区总共有120栋这样的工人楼房,工人宿舍里建成之后,我们吴县造船厂,也可以做到居者有其屋了。”

    这两年随着天下的百姓富裕,水泥和砖头的量产化,加上徐凡带来的建筑风格,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选择建造水泥楼房,也是后世有出名的筒子楼。

    卓虹显摆道:“里面还有属于我们造船厂的职工托儿所,小学,戏院,医院,还有市集区,可以满足我们工人的一切需求,让大家不用再走十几里路去县城。

    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居者有其屋,我们是工匠,不用耕者有其田,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有属于自己的退休金。陛下不是说要建设大同世界,这里就是属于我们工人的大同世界。”

    整個大汉都在宣传大同世界,大汉有志青年也用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方式来建设大同世界。

    他按照自己对大同世界的理解,一点点的把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打造出来。

    而这吴县造船厂全部都用最昂贵的建筑材料,陈平甚至发现地面都是用水泥铺设,这其中的花费简直不敢想象。

    于是在大汉少府下的作坊带动下,大汉兴起了一波建设房屋的热潮,因为是为自己建设房屋,建设工人除了少数外请,大部分都是工厂自己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

    这样建工匠里可以极大增强工匠的认同感,就陈平观察的情况来看,少府下属的工匠,普遍的积极性都比民间的作坊更高。

    而天子想见识大同世界,他们自然要按照天子的设想建设一个大同世界。

    卓虹笑道:“没问题,现在我们造船厂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上缴了朝廷的,还能留下上千万钱,这些楼房一栋也就5-6万钱左右,再做一些配套设施,花三年的结余就可以建设好。工人里是工人的家,有家在,大家也可以安心做事情了。”

    陈平有些担忧道:“你们这是打算建设一个小型县城,你们造船厂的收入能抵挡住如此大的开销?”

    所以这种专门的工匠里,陈平见到太多了,他已经不感到奇怪了。

    这些厂长们手中有权,又有充足的钱财,想要进步,那自然是要追随天子。

    卓虹笑道:“怎么可能会出问题,海贸兴旺,造船厂订单都做不完,在十年内我们造船厂只会越来越兴盛,而且即便出问题,不是还有朝廷在,我们是朝廷的作坊,朝廷还能看着我们倒下!”

    大汉各地郡守因为有严格的限制,他们反而不好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因为只要做了,必定会受到朝廷的处罚。

    但其他地区最多也就建一个木板房,像吴县造船厂这样奢侈的用上水泥青砖建设上百栋楼房,这样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其奢侈的程度,连他这个丞相都是第一次看到。

    而正好大汉处于经济上升期,整个天下各个产业都处于蓝海当中,只要是生产出来的货物,几乎就没有卖不掉的。作坊每年的收入都在增加,少府只监管这些厂长们有没有贪污受贿,其他的事情根本不管。

    相对而言,少府对下属的厂长们,管制的相对少一些,给的主动权更多,只要不是作坊利益受损,一般情况下少府都不会太过于管下属的作坊。

    这两年大汉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各地少府工坊节流下来的发展资金极其多,这笔钱要是敢中饱私囊必定会被绞死。但用来给全体员工改善居住环境,没有一个人会反对。

    他是墨者,按理来说应该站在工匠这边,但如此奢侈的建设楼房,还不留一点结余,怎么看都像是寅吃卯粮。

    居者有其屋是很多人建设大同世界的第一步。于是大汉少府下属工厂,基本上都会为工匠提供房屋,这也是属于他们的福利待遇。毕竟朝廷都说要建设大同世界,结果少府的工匠连房子都没有,这算什么事情。

    而吴县造船厂卓虹就是这样一个实践者。

    屠申普脸色迟疑道:“你们把三年的收入都花光了,不留一点结余?要是出现问题怎么办?”

    筒子楼在后世虽然是老破小,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造价最高的建筑物,光水泥就不便宜,价格是粮食的5倍,砖头也算是一种比较贵的建筑材料,大汉朝廷也只是舍得在边塞地区,用水泥建造军事设施。

    陈平倒是不反对给工匠建设居住的房屋,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是大汉的最大政治正确。谁敢反对这一点,就会在大汉待不下去。

    陈平和屠申普两人无言以对了。

    吴县造船厂规模极其庞大,陈平巡视一圈之后,已经是傍晚了。

    陈平打算留下过夜,卓虹专门让人安排了一个干净的地方给陈平等人居住。

    吃过晚饭之后,陈平和屠申普两人来到厂区闲逛,此时造船厂已经下班,道路两旁都是三三两两精力充沛的青年在打闹,这些青年或是在谈论今日的工作,或是在讨论晚上打算去看什么戏曲,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各位工友请停一下!”忽然一个人站在高台上大叫道。

    “这个星期日,厂里组织活动,和吴县纺织厂女工聚餐,聚餐的费用由厂里出,相中女方的人,还可以去吴县最大的戏曲院看《天仙配》,剧院已经被厂里包下了,不用你们花一分钱。没有成亲的人记得一定要去。”

    陈平有点惊愕了,他单知道造成了我们的福利好,却没想到会好成这样。

    但下面的青年工匠就是买账。

    “加了一个星期的班了,人都快累死了,我星期日还想睡懒觉,不去不去。”

    “我们星期日还要去踢足球,哪里有时间去相亲,找别人去。”

    “《天仙配》都看了100遍了,我都背下来了,还有什么好看的,不看不看。”

    管事怒道:“陈小二就你事多,乃公今天就通知你家老子,敢不去就让他打断你的腿。”

    听到这话,下面的工匠一阵胆寒,再也不敢反驳了。

    陈平看着这景象道:“你认为卓虹做的如何?”

    屠申普道:“能为工匠争取利益,算是没有忘记他工匠的初心,但某却不看好吴县造船厂的前途。他应该去成为一名汉吏,管理一县,他会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但他作为一个厂长却是极其不合格的,用陛下的话来说,卓虹格局不够,对吴县造船厂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一个合格的作坊主不可能不留下预备的钱财,这就像打仗不能不留一支预备军一样。

    没有预备的钱财在手,作坊是不能承担任何风险,现在是造船业红利期,他这种模式还能维持下去,但只要大汉其他造船厂规模上来,海运又饱和,吴县造船厂可能会是第一批倒下的作坊。”

    “而且有一点卓虹是想错了的,吴县造船厂要是真入不敷出,天子不但不会救,反而会直接变卖了这个造船厂,他们最好的下场都是被少府下属其他造船厂兼并。”

    比起卓虹,屠申普和徐凡接触更多,更了解他的想法。

    

    陈平笑道:“有这么严重?某听说现在大汉有不少作坊都开始借贷开办工厂了,吴县造船厂可没有对外借债。”

    屠申普摇头道:“这是不同的,建设工匠里的想法虽然好,但却是钱财都用在消耗上了,这笔钱花了也就花了,但其他作坊借贷却是为了生产,从经营上来说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纯消耗,一种钱却会壮大。”

    “就像几年前,天子让农业钱庄借贷给农户生产,但却要钱庄自己购买耕牛,农具等生产工具,而不是直接给钱。

    对于农户生病,或者长辈病逝想要办葬礼的借贷却不予理会,这虽然有点残酷,但这种借贷确实成消耗,根本回不了本的。”

    “天子对某说过,做产业就是做产业,做善事就是做善事,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事情,做产业就要想办法赚钱维持效率。做善事就要想办法维持制度公平。”

    “千万不要想什么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也不要耍什么小聪明。”

    “想要鱼和熊掌兼得,往往造成的结果是鱼没了,熊掌也没了。”

    而后他担忧道:“少府下属的厂长们却有鱼和熊掌兼得的想法。很多事情明明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他们却大包大揽,这并不是好事情。”

    从这一路视察的情况来看,我大汉的这些厂长们能力堪忧,要真出现大风浪,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带领这些作坊走出困境。

    陈平愕然道:“本相看到这些作坊都在赚钱,能有什么困境?”

    屠申普道“以纺织厂为例,他们用的是我大汉最先进的纺织机器,占据的也是最好的河道,但他们的利润却只比民间的纺织厂高一点,完全匹配不上他们拥有的先进的纺织机。”

    “就某观察的情况来看,很多工厂都有人浮于事的情况,管理者太多,生产者太少,按照商君书的说,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比例最好是1:100,最多也不应该超过3:100,而现在很多作坊管理者已经达到了1:10的程度,做事的人少了,吃饭的人多了,利润自然会下降。”

    屠申普的话让陈平一阵尴尬,少府的下属作坊会变成这个样子,和朝廷还真有一定的关系。

    在大汉因为工匠的收入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好,每年因为各种原因退役的公臣,朝廷都会想办法把他们安插进少府的作坊当中。

    而朝廷看到作坊安置了士兵和军官,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就把这个看成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今天屠申普算是打破了陈平他们这些幻想,告诉他们隐患已经如影随形的要到来了。

    普通的士兵士官培训一段时间成为工匠,军官则进行管理培训成为管理者。

    大汉朝廷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了,官场上容纳不了那么多军官成为汉吏,就让他们去作坊厂成为一个管理者,拿一笔丰厚的俸禄也是不差的安排。

    陈平只能转移话题道:“吴县造船厂如此赚钱,在我大汉也是少有,应该不会出事吧。”

    屠申普叹口气道:“会稽郡距离关中太远了,关中很多好的器械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他们都不懂,双方在管理理念上就差了不止5年时间。

    现在关中已经在提倡产业链了,把一条产业链上的作坊尽量集中在一起,减低成本,增加利润,而会稽郡这里连产业链是什么都不懂。”

    “某刚刚仔细看了看他们的厂房,虽然经过了打扫,但仍然极其脏乱差,地上的木屑、油漆、痰渍随处可见,即便打扫过都算不上很干净。尤其是作坊内部厕所,污垢严重还有浓烈异味。”

    “这些和作坊的生产有关系吗?”陈平愕然道。

    屠申普道:“当然有关系,作坊想要赚钱就要提升效率,想要提升效率,那就是要零件标准,生产标准化,越简洁越标准,效率越高。

    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化是标准化最简单的要求,连最简单的清洁要求都做不到,如何做好标准化的零件,生产的效率又如何提升的起来。”

    陈平想了想自己参观,长安马车作坊的时候,的确是非常干净,但他也只是在那一家作坊看到。

    陈平道:“伱不能用自己一家的标准要求天下的作坊。”

    屠申普道:“但长安城的作坊已经开始在学习这套标准,吴县造船厂不学习,或者是不制定属于他们造船厂自己的标准,那他们迟早会被超越。”

    “私人的作坊主,只要能让他们赚钱,他们学习的愿望是极其强烈的。”

    “而我大汉的那些厂长,他们资格老,功劳大,并没有很强烈的学习意愿。更不要说是学习其他人的经验,对他们来说这是很丢脸的事情。”

    说到这里屠申普叹口气,却他厂学习的厂长大部分都是私人作坊主,他们每个人都问的很仔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要反复提问,并且还把他们厂遇到的问题拿给自己来解决。

    反而是少府的厂长,他们都是接到任务来参观,游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夸耀厂房的干净,生产的快速而后就走了。

    就他了解的情况来看,那些厂长们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反倒是他制定的那些管理标准,开始在私人作坊普及。知道这种情况,他也只能一声叹息。

    陈平听到这话也是无可奈何,这年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学习。

    长安城的政务学习班还有十几个两千石的高官在天子的压迫下学习。

    参观完吴县造船厂之后,陈平又继续参观了会稽郡其他作坊,总体而言,这些作坊都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当中,并不像屠申普说的像要倒闭了一样。

    而后成陈平又进入会稽郡的府衙,查看他们这一年时间人口,税收,产业发展等情况。

    陈平惊讶的发现,会稽郡各方面数据都比自己想的要好得多得多,尤其是在税金方面,居然快突破十五万金,要知道这还只是大半年的数字,他记得去年会稽郡的税金也不过才12万金。

    陈平迅速翻阅资料,很快就查到了原因,海贸大兴之后,大部分的商船都是在会稽郡靠岸,同时在会稽郡贩卖香料。

    于是会稽郡的商税呈现出快速增加的势头,现在这笔税金已经成为了会稽郡最大的税收来源。

    朝廷为了建设两个海外的据点花了上亿钱,而且随着移民的增加,土地逐渐被开垦,朝廷的花费还会继续扩大。

    结果香料带来的税金却大部分都让会稽郡获得,这种结果让陈平哭笑不得。

    但陈平却明白这种事情,朝廷要早做打算,朝廷这样一直补血地方,必定会出现强枝弱干的情况,这对大汉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

    陈平想了想道:“要向天子建议要成立一个海外垦殖部,海贸获得利益朝廷要想办法掌握在手,应该建立一个海关部,所有登陆大汉的海船税金都应该由朝廷掌握。”

    在陈平看来香料的利益本就应该全部由朝廷获得,但现在天子向天下人开放了这部分利益,那么税金这部分的利益,朝廷就不能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