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380章 美好总是短暂的

“芙蓉,这当然不可能了!”

“且不说,圣人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想法还说不定,就说福公公,他年纪也大了,人也没有那么机敏了,他传过来的消息也不一定就是准确的嘛。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jinwanchiji.com”

“我可没有那个本事去和天后抗衡。”

“若是圣人真的有这样的想法,必定也会单独和我提起的,不会什么都交给福公公。”

“你啊,就安心休养,把个娃儿健健康康的生下来,自己也要保重身体,别的事情,全都不要操心。”

“你的心意,我全都知晓,不过,现在可不是你费心费力的时候,你有孕在身,可不能让孩子有任何伤损,多休息,闲来无事就看看书,赏赏景,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李贤来着房芙蓉的手,话题一展开,就好像是开了闸的洪水似的,拦也拦不住。

滔滔不绝的。

他是真的担心,也是真的关心。

这古代的医疗条件实在是太有限了,即便他是个穿的,对于很多事也是无力改变。

这医学的进步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女人生育就是一大关,并没有想象中简单,而古代的医疗条件又不可能因为李贤的到来就有突飞猛进的改变。

李贤可以做的事情,很少很少。

只能让房芙蓉尽量修身养性,让自己在孕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生产。

倒是有些人,完全不需要担心。

比如……

现在还是个小娃娃的太平公主……

事实上,生孩子这件事上,也有个母系遗传的问题。

因为生孩子是女人的职能,和女性的生理机能也算是紧密相连,那么,女儿从母亲那里必然可以遗传到一些东西。

比如,体型。

比如,受孕率。

比如,奶水的强弱。

别嫌言语低俗,实际上,这些都是科学的研究,并不是低俗的话题。

比如,天后娘娘的母亲杨老太,四十岁之前还都在修行,四十岁之后,才嫁给了武士彟做继室,在四十出头的年纪连生三女。

虽然并没有能生出儿子来,但是以她的年纪,能够一连三胎,顺顺利利,几乎是没受什么波折,身体还特棒,寿命还特长,这就是身体本身的素质在起作用。

与杨老太相似,天后武媚娘也是个生育能力旺盛,而且,身体很强健的女性。

历史上的太平,实际上也遗传了母亲的基因。

她和薛绍、和武攸暨两任丈夫都有多名子女,而且,中年以后,活的逍遥自在,从没听说身体有任何的不健康。

在古代,这就是武氏家族女性的一大优势。

强大的生育力,强大的体能,恢复能力,这在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之下,是绝对的至宝。

只可惜,房芙蓉她又不是天后的女儿,遗传不到这样的强势基因,作为丈夫,李贤也只能祈祷房芙蓉能够一切顺利了。

李贤和房芙蓉夫妻一对,心心相印,可怜了老太监来福,竟然成为了他们夫妻play之中的一环。

我是为了自己吗?

我明明是为了你们!

你们!

李治!

还有李贤!

我只是想要投靠太子,早点走到光明的道路上来,可看他们这个意思,竟然都不肯乖乖接招。

岂有此理!

等着看吧!

总有你们用得着我的时候!

眼看又是一年月圆夜,东宫之中,静谧流淌,日子在波澜不惊之中度过。

对于波澜叠嶂的大唐王朝来说,这样的日子是难得的,这样的日子,也注定不会长久。

可能只是一个间歇,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当然了,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天宝以前的百年时间,是绝对的盛世。

能够在唐初出生,而又死于安史之乱以前,真乃封建时代普通人的冲天大运。

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在路上要饭,那个生活水平也要比其他的很多年代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别的不说,对外战争连连取胜,内部商业繁荣,社会环境稳定,百业振兴。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你是个丐帮的成员,你在大唐两京能够要到的饭,也是其他年代的普通农户都吃不到的好东西。

保准是顿顿管饱,甚至偶尔还能开开荤。

李贤就有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他现在也几乎是世上最幸福的男人,有了如此喜事,当然要把那作死的业务暂时抛到一边。

然而,很多人却并不希望太子殿下月圆人团圆,伴随着李治一反常态的突然行动,沉静了许久的大唐朝廷,也暗流浮动,渐渐的掀起了波澜。

蓬莱殿中,小小的公主李令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她已经是定下了婚约,有了丈夫

的女人。

照样是天天吃喝玩乐,垫着脚,小脑袋里转的,都是坏主意。

这几日,武媚娘又想起了上官婉儿,时不时的就让她到东宫走一趟,为的呢,就是监督后汉书集注的编纂进度。

呵呵!

你李贤都忘记了吧!

我天后可还没忘呢!

后汉书集注,现在也还在进行当中,虽然许久都没有上线,似乎也没人提起。

但这本来就是一项耗资巨大且历程漫长的工作,从没有人打算三五个月就可以成功。

但是吧,自从李贤开始忙着搞事,这个所谓的集注工作,就被他搁置了。

当然,工作他也还是支持的,毕竟这是本主在历史上做过的一件大事,咱也得把他这个历史记载给圆上才行。

况且,这种事情,李贤也只是挂个名,根本不需要出力,只要提供东宫的海量藏书,还有办公场所,把各路学士齐聚一堂,就足够了。

编纂的工作,还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的。

只是,近来却有些招人眼目。

嗯。

招来了许多来自小娇娘的眼目。

上官婉儿虽是被李治收做义女,还给了个郡主的封号,但个人定位还是个女夫子。

在李唐天下,女子的读书识字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女夫子也不只是上官婉儿一个,太宗时期的徐贤妃,家中三女,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最关键的是,有家学遗传,全都饱读诗书,堪比博士夫子。

徐贤妃徐惠,乃是东海徐氏出身,妥妥的大家族,在江左世家中也算是排了一号的。

这样家庭里教育出来的女子,自然是温婉柔媚,又有学识。

大皇帝李治也相中了这一家的女人,或许是老爹还活着的时候,对徐惠徐娘子也是喜欢的紧。

只可惜那徐娘子是个死心眼,一根筋,李世民前脚刚走,她后脚就跟着一起去了。

真的是想不开。

论年纪,当初的徐惠比咱媚娘还要年轻几岁呢,真是太可惜了。

李治贼心不死,既然徐惠不行,那徐惠的妹妹也行。

可见,大皇帝是个爱财的人。

前些日子宫廷聚会的时候,李贤还曾经远远的看到过徐妃,确实是清丽婉约。

和天后娘娘咱亲妈完全是不同的风味,李治是人妻爱好者的属性,再次被确认。

这几天,东宫的门槛都快被上官婉儿踏破了。漂亮妹妹天天光临,有的时候带着小拖油瓶小太平,有的时候就独身一人前来。

李治虽然认了上官婉儿当干爹,但不要误会,他才不会给婉儿吩咐任何差事。

想起上官婉儿还无所事事的在宫里吃白饭,武媚娘便把她叫了来,让她去给东宫送些卷册、古籍。

崇文馆是太子的管辖范围,可国子监却不是。古籍这种东西,从来都是源源不断,根本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上官婉儿送来的卷册,当然都是极好的,从她的手里过了一遍,之后才送到东宫,不是精品,她都不会带到李贤的面前。

太子年轻俊朗,又有才能。

本就春心荡漾的上官婉儿,每每看到李贤,总是禁不住投来倾慕的目光。

美人的好意,李贤当然是照单全收,卷册留下,人也都安排了茶水小点心招待。

虽然偶尔会收到太子妃的几个白眼,但威胁性不大,也并不妨碍太子殿下也抛给婉儿几个欣赏的眼神。

情感都是要互动的嘛。

更何况是婉儿这样美丽又博学的小娘子呢?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日,李贤享受够了美人的眷顾,也算是看了不少有意义的古书。

然而,日子终究不会一直这样悠闲的进行下去。

暗流……风暴……

正在逐渐向太子李贤靠拢之中。

这一日,秋高气爽,天气好,心情也好。

最重要的是,人也好。

美人如画,江山盛景啊!

上官婉儿又拿着一部六韬来,交给李贤,这是一部古代的兵书,虽然不似孙子兵法那样出名。

但这也是相当有分量的一部兵书,李贤拿到手里,便如获至宝。正想仔细阅读,却看到了小太平。

“太子妃,今日天气这样好,我们到曲江池去游玩,怎么样?”

“公主又想出宫了?”

“什么叫又?”

“我都多长时间没出宫了?”

“这还不都是因为贤哥哥!”

李贤是个会办事的,人家小姐妹欢欢喜喜的说话,你一个大老爷们跟着瞎掺和啥?

你就当好揶揄的对象就罢了。

“太子又怎么了?”

上官婉儿一个转身,竟和房芙蓉坐到了一起,小太平就更不高兴了。

“当然就怪他,要不是他天天在长安呆着,还要惹事,这个时候,我们早就

该在东都呆着了!”

“那边的天气比这里强多了,还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一年到头都呆不够。”

说到底还是贪玩嘛,小孩子心性,大家都懂,只是,太平公主的折扣黑锅扣的实在是过于别致了。

李贤只能是感叹佩服,又翻了几页书。

“曲江池倒是个好地方,近来也是游人如织,之前听蓬莱殿里的几个小太监说,现在的曲江池是风景最好的时候,那画舫上,天天都有郎君娘子在上面聚会宴饮,去的晚了,连个位子都抢不上呢!”

相比太平公主,到底还是上官婉儿和太子妃算是妥帖的。虽然从她们的眼神和言谈之中,都可以看出,女孩子们都是蠢蠢欲动吧。

但架势还是端得住的。

大唐两京,既东京、西京,又称东都、西都,历来都是人口辐辏,人流如织之地。

尤其是曲江池和乐游原这两大风景区,更是依托了长安城众多的常住人口和发达的商贸,达官贵人云集的特性,几乎是一年四季,从白天到黄昏,到处都挤满了人。

相比长安,洛阳是更加繁花似锦的存在,那里的政治属性更弱一些,但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又有旧都的背景,自然也是大唐境内的有钱人愿意居住的地方。

你要知道,人都有个凑群的属性。

尤其是有钱人。

大唐的两京发展的还比较平衡,尤其是自大皇帝李治做了皇帝,那更是常住洛阳。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他爹李世民就说过,长安的天气啊,它比不得洛阳,一会特别干旱,一会又特别的潮湿。

李世民多年沙场征战,虽然也是百战百胜,获得了无数的战功,但有一点也是必然的。

那就是,他身上也有许多旧伤。这都是他开疆拓土的勋章,年轻时还不觉得什么。

可这人一上了年纪,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这些刀劈斧砍类的利刃型伤损,往往是越上了年纪,那些曾经受过伤的部位,就会疼痛难忍。

再叠加长安潮湿的气候,李世民的晚年,真可以说是痛苦不堪。他几次向群臣建议,搬到洛阳居住,在那里盖一座豪华的行宫,他都是做了皇帝的人了,这似乎也并不是什么特别离谱的要求。

李世民自忖,我这个皇帝当的,自我之后的皇帝怎么样,咱也不清楚,可在我之前的皇帝,大概是没有比我更优秀的了吧。

这不是有目共睹的吗?

话分两边,这种话,别的皇帝说出来,那是自吹自擂,胡诌百咧,可是,在李世民这里,就绝对不是吹牛。

天可汗心里苦,我都已经这么优秀了,为什么连小小的奢侈都办不到?

为什么连这样小小的心愿都不能满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