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职场PUA

“杀!”

咕哒,咕哒,咕哒,咕哒……

怀柔片场,百马奔腾,黄尘四起!

刘德桦那张老帅哥的脸庞上,挂着黑灰色的泥土,短促坚硬的胡须,在冬日眼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如钢针般从嘴唇上,下巴上往外龇着。

别看华哥长的俊,但人家拍戏可来真的。

这场骑马进攻敌军的戏份,他全程自己来,没有用替身。

刘德桦都亲自上了,别人还能马虎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卡!”

远处拿着大喇叭的副导演,在陈可欣的挥手示意下,大声喊停。

为什么陈可欣不自己喊。

因为嗓子已经哑了……

“喂,可欣,今天第三遍了。”

“再不拍,天光又不行了。”程晓东上前无奈的说着。

陈可欣则用力挠了挠头。

“不是我不想拍完,是没有达到要求。”

程晓东见他又这么说,便只得摇摇头,退到一边。

香江导演拍戏大多没那么讲究,很多时候都显得有些糙。

尤以王晶为首,他是能为了赶戏,你拍什么内容都,演成什么样都一条过的主。

但陈可欣却一改香江导演的习惯。

他的习惯有点松散,但他的态度又弥补了这一点。

这场戏,拍的是庞青云投奔陈公,借兵千人。

但那千人得令,只在旁观战壮声势。

真打,还是只有三兄弟那八百人。

张远饰演的姜武阳带领步兵持盾冲锋,抵御太平军的火枪射击,为身后的弓箭手争取一百步的射击距离。

而当姜武阳遇敌近战后,赵二虎这位老哥坐不住了,率领骑兵冲锋救人。

所以才有了刚才那百马狂奔的戏份。

华哥和其他演员得令,只能调转马头,回归原位。

陈可欣为了力求真实,采用了“人眼”视角拍摄。

这种拍摄方式在欧美电影中很常见。

代表作就是《教父》。

为了体现出类似记录片的真实感,《教父》在拍摄时,大多几位都处于角色附近,大约180公分的高度位置上。

观众看电影时,仿佛是在旁观演员,身临其境。

片中少有的楼顶俯拍视角,导演科波拉和摄影指导戈登·威利斯还掰扯呢。

“这个时候谁在楼顶?”

“为什么会有楼顶往下看的视角?”

导演认为剧情中没有人物存在的位置,也不该有摄像机存在。

名作的拍摄就是这么严谨的。

陈导明显在效仿海外高人。

不过人家那是黑帮枪战,咱们这是千人大战,也不能完全效仿。

所以陈可欣两条腿走路。

“人类视角”的镜头他来拍。

需要用到吊臂拍远景,全景的戏份,则交给更擅长的程晓东来搞定。

华哥还算好的,骑着马。

李连界则不是坐镇中军帐,就是在敌人后方突袭。

张远就惨了!

他是步兵冲锋,全靠两条腿跑。

而且一跑就是几百米。

这可不是学校运动会,穿着速干短袖短裤,脚踩着运动鞋。

那可穿着镶着铆钉的棉甲。

按照史实,铆钉是将铁皮固定在了棉服中。

这样便能抵御老式火枪的流弹。

陈可欣还是个人,没真装铁皮。

可也已经够呛了。

穿着盔甲,举着武器,一跑就是几百米。

关键还是折返跑。

一开始还好,重拍归位就用车把人往回拉。

但陈可欣立即发现,松软的土地上,会留下明显的车胎痕迹,在近景镜头中展露无遗。

会穿帮。

便只能苦一苦演员,骂名他来担。

让演员腿着归位。

几百名群演,就这么来回走柳。

饶是身强体壮的张远,几趟下来也浑身汗透了。

又是北方大冬天的郊外,小西北风朝着湿透的衣服一打。

那叫一个酸爽!

他都累成这样,那些群演就更不行了。

三回下来,就坐地上动不了了。

陈可欣也不是什么农场主,带恶人。

人家累瘫了,不会用鞭子硬抽起来。

群演跑不动了,他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就和去会所唱歌时找陪酒小姐一样。

质量不行?

换一批!

累的换下去,体力充沛的换上来,接着拍就得了。

几个亿的预算可不是开玩笑的!

张远跟着群演去一起去休息区。

可还没坐下呢,陈可欣就找来了。

“你是主演,没人能替你。”

张远:……

就是说,群演轮换,就可着我一个人嚯嚯呗。

我……他很想骂街,但又一想。

人家群演一天5,60。

《投名状》有钱,古装带跑的,能给到小一百。

自己呢?

按照档期来算的话,一天差不多10万块片酬……

我拿人家块一千倍的工资,还当大爷,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只得鼓起劲继续干。

他头一回在片场累到想吐。

且就这还没完事!

因为还有夜戏。

片中几出大场面,除了这场与太平军正面交战外,还有两场大的。

一场是攻打姑苏,一场是攻打南直隶。

其中攻打南直隶的戏份,就有大量夜戏。

所以张远与华哥,李连界三人的作息都被打乱重调。

下午收工就去睡觉,晚上再被薅起来拍大夜戏。

就这么连续来回折腾了快三个礼拜。

“真他妈冷!”

就连华哥都骂脏话了。

此时怀柔郊外的气温,已经突破了零下20度。

“今天我问过陈导了,他说,当地人说往年没有那么冷的。”

“这么搞不行啊!”

张远也有点受不了了。

按照陈可欣和他们说的规划。

全部打戏分为他和程晓东两组接力拍摄,总计一个月时间。

可现在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多半,这战争戏的进度是一眼望不到头!

“不会要拍到过年都回不了家吧?”

老李和华哥两人也露出了担忧的表情。

三位片酬上千万的演员,与群演们一样,就猫在挖掘出的战壕之中。

就算休息时他们也懒得去休息区。

这天寒地冻的,光从战壕中爬上去就够喘一阵的,还不如和衣而坐,就这么着吧。

张远望了望这四通八达的土坑。

这战壕也是片子上映后,被无数观众喷出一脸唾沫的一个环节。

“古代大战,哪有战壕!”

“你们以为是一战,二战呐!”

“战壕那是老外玩的东西。”

不少观众如此说道。

批判剧组和陈可欣没有常识。

还有批评他的战争戏是华夏皮西方心。

陈可欣特意在攻打姑苏和南直隶的战争戏中加入了战壕这个元素,的确是有私心的。

他出身在一个电影世家中,所以接触电影作品的时间非常早。

其中,一部1928年,由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所著的长篇改编而来的经典战争片,《西线无战事》,给年幼的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后来孔生导演,刘叶,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其作者刘和平,也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剧本作者,他在为自己作品取名时,就是致敬了这部经典作品。

这部光电影电视剧就拍了四版,最新一版是22年网飞版。

陈可欣看到是79年的经典版。

当年拿下了艾美奖,金球奖等一堆大奖。

这部片子的背景,就是一战德国。

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堑壕战。

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这些让人闻风丧胆的士兵绞肉机,可都在西线。

《西线无战事》,讲述的便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消亡和战争的残酷。

可以说,陈可欣拍《投名状》的部分源动力,就来自于这部曾经让少时的他,大受震撼的影片。

他是在想心目中的大师和偶像致敬。

这也是他反复要求战场,打戏真实的部分原因。

而一战可是人类堑壕战的巅峰。

所以陈可欣也将战壕搬到了片中。

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其实陈可欣没错,错的是那些骂他的观众!

镇压太平军起义时,已经有成熟的战壕体系了。

且曾国藩的湘军是出了名的“地老鼠”,“掘土大队”,被人戏称不挖战壕不会打仗。

湘军全都是工兵兼职的……

在攻打满清时期安徽首府安庆时,曾国藩采用围三缺一。

堵住了三道城门,剩下那一道外,则挖了两层壕沟。

太平军只得向壕沟发起冲锋,最终战壕几乎被尸体填平。

所以说片子里不该出现战壕的,是没有历史常识,也在小看湘军。

甚至“立体火力战壕”的创造归属都一直有争议,其中一说便是由淮军将领,后来的直隶总督叶志超所发明的。

可千万不能小看华夏人的战争智慧和战狂基因。

凡尔登战役死了70万人,就把法兰西的脊梁给打折了。

而太平军起义造成的人口损失,可比整个二战总和都多。

接下来还有民国军阀混战。

抗战,内战,棒国……

论打仗玩命,华夏人可是谁都不虚的。

还能一次次缓过来,跟没事人一样。

这叫不会打仗,就没有人会打仗了。

更不能妄自菲薄,看到任何与现代战争相关的内容,就都觉得是西方人玩出来的。

这就是种军事上的崇洋媚外。

仿佛华夏打仗就只能用大刀片子激情互砍,就跟古惑仔械斗似得。

“不行。”李连界听完他的话,也觉得不对味。

张远和华哥还好说,俩人不算光棍,但没有子嗣。

老李家里还有闺女在呢。

过年都回不了家,他越想越觉得不能够!

“我得去找陈可欣聊聊,这么拍不成啊。”

“把人都拍毁了。”

他也的确惨。

前几天陈导拉着他来到附近的野地,让他站在结冰的湖面上拍摄。

就是“我这一生如履薄冰,还能走到对岸吗”那场。

说好冰结的很厚了,跑人没问题。

可陈可欣一遍遍的走,想要表现以环境的空旷来表现庞青云的孤独。

便让他愈发往湖中间走。

挪了几回后,老李就听到脚下咔嚓一声。

冰面裂了!

他赶紧跟大王八似的趴在冰面上,手脚并用的往岸边爬。

险些没掉河里。

庞青云能不能走到对岸,他不清楚。

但他自己肯定是走不到对岸的。

张远拍过最痛苦的戏有两部。

一部是《连城诀》,危险。

一部是《神雕侠侣》,把人当驴使。

《投名状》就不一样了,他是在危险的情况下,把人当驴使……

他还给刘茜茜打去了电话。

“以后你可别乱说话啊。”

“什么?”小龙女莫名其妙。

就是她说拍完《神雕侠侣》以后就都不会再遇到那么累的戏。

小嘴开了光……

呐,今天我就见到啦!

所以见李连界要带头找导演谈谈,张远“腾”一下就从战壕里站起身来。

“我支持你!”

“好样的。”

“精神点!”

李连界一甩假发上的辫子,鼻子一坑气,这就大摇大摆的往前走。

“华哥,我们也去!”

“走走走。”刘德桦也好起了热闹。

来到导演休息和工作用的小棚子前,三人刚要上前,就听到前方传来了一道男人的呜咽声。

“拍不完,根本拍不完!”

“太累了。”

“好难啊!”

“每天鼻子里都是沙。”

“没时间睡觉,一个镜头都搞不定。”

“我不想拍了。”

“要不让资方换人吧。”

“我承受不了压力了。”

陈可欣正在打电话给老婆吴君茹抱怨呢。

卧槽!

导演要跑!

三人一对眼神,赶忙一齐上得前去。

“陈导,怎么啦?”

“你可是剧组的顶梁柱,不能倒下!”

“可我拍不下去了。”陈可欣一摆手:“你们也都累成这样。”

“我们累吗?”李连界给俩人使了个眼色。

“不累,可好了。”华哥答道。

“对,我还嫌工时太短呢。”张远赶忙应和。

导演是剧组的主心骨,他垮了,我们不就完蛋了。

赶忙哄着。

“可是进度赶不上。”

“没事,您这是精益求精。”

“好作品都是要打磨的,我们支持你。”张远赶忙答道。

“是,这是我参与过最严谨的剧组,我们要一起把片子拍好。”华哥用带着点香江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我们与你同在!”

“感谢!”陈可欣一一和他们仨握手:“有你们的支持,我感觉好多了。”

“你放心,我们绝对支持。”

又聊了会,开了阵“统战大会”后,三人和导演摆手道别,准备去镜头前开工。

正当几人打算往战壕里跳时,张远一声大喊。

“等等!”

随后三人就站住了。

“我们刚才找导演,是干嘛来的?”

李连界:……

刘德桦:……

他俩这才反应过来。

兄弟跟你心连心,你跟兄弟搞脑筋!

好高级的职场puA手段!

陈可欣玩的这是以退为进。

我们还傻呵呵的反过来劝他呢……

可话都说出去了。

要风雨同舟,支持拍摄,不累……

张远很怀疑,这是吴君茹给他出的主意。

之前刚开机时陈导心态就差点崩了,还是吴君茹来了后才稳住他和众人。

我尼玛恨嫂子……

人要脸,树要皮。

就算他不要脸,玩吃了吐,那俩影帝还要脸呢。

怎么办?

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啦。

硬着头皮演呗。

“签的还是全包合同,超时都不多给钱……”张远嘀嘀咕咕的跳下了战壕,转身扶着二位老大哥。

“啊?”

“你签的是全包啊。”

“你们不是吗?”

“我们签的都是半包,超时按天单算片酬的。”华哥拍了拍他的肩膀。

张远:……

这不欺负老实人嘛!

这是他头回觉得,拿1200万片酬都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