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波杨府

东华门外,人流络绎不绝。大街两侧酒肆、茶楼、客栈、商铺遍布,道路两侧杂货小摊更是星罗密布。当然,最多的还是青楼。

别说白鹭和春梅两个小丫头,杨元奇都变了脸色,想过开封的繁华,没想到仅人群聚集度,这里和后世已无多大差别。

杨元奇到了开封府,箫让和杨平自去住所。陈妙常更是几天前在河道便已分离,杨力跟着他们先去杭州。乘坐的船是北水帮的,为表重视,二当家武松亲自掌船老大,船会继续南下杭州。

这一路杨元奇坐着大船,旅程并不算劳累,这也是顾及陈妙常的身体,就是陈妙常也没歇着,船和床都在摇,陈妙常倒是容光焕发,不可逼视。兴许因为离别,她自己也没了分寸,有时候不知死活。

杨凶指着前方道:“少爷,前方不远就是天波府,这一别三十余年了。”前面佣人已经前往报信。

对于杨凶这种杨家老奴来说,杨元奇这次南下,他们最是开心支持。杨元奇大婚,开封杨府提前送了贺礼,知道点情况的开封送来的是两份,包括了陈妙常的。

杨元奇这次南下,怎么说都表现出了太原杨家的诚意,也是对开封杨府的尊重。太原杨家愿意迈出第一步,弥补相互的误解。至于最后如何,那也是最后的事。起码太原杨家少爷提前南下了。

天波杨府的院墙比杨元奇想象的要短,大门也没有剧中看到的威严。这里本来就寸土寸金,有这个规模还是祖宗的福荫。

天波杨府大门中开,出来迎接的却是一个妙龄女子,年纪估摸也就十三四岁。

妙龄女子有些难为情,开口道:“我是杨家大娘子,我叫杨垣怡,堂兄见谅,家兄刚好出去。母亲和奶奶在后院候着呢。”

杨元奇点头致谢,心里叹道,这个堂兄还真是小儿心性,昨天这边也还有人提前过来,他这个刚好出去说不上道理。

杨元奇道:“后面跟着两车东西,运往哪里?”

门口出来一人,却是老熟人杨宏,道:“堂少爷自行进去,我会安排。”

杨凶哟嚯的和杨宏打着招呼,杨宏去杨家庄次数最多,他们自是熟悉。

杨垣怡引着杨元奇和两个丫头进去,白鹭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春梅对杨府并无感观,自家娘子还是进士家呢,没了顾忌,四处张望。

后院出来一堆丫头和嬷嬷,中间的是开封杨家现任主母,于氏。

杨元奇上前拜礼:“侄儿见过婶婶。”

于氏说道:“起来吧,你能来就好。跟我去见你叔祖母,她身子不适,在大厅呢。”

大堂,又是拜礼。

杨元奇拜道:“侄孙给叔祖母请安!愿慕容婆婆身体安康,长命百岁。”杨文广有一妻一妾(这里指家族有些声望的。)慕容是正室,另外一个妾室就是杭州临安李氏。

慕容氏点头:“起来起来!你们两个过去拜见堂兄。”

左右一儿一女十来岁左右,儿子叫杨元勇,女儿叫杨垣希。

大家见礼,另外一个约二十岁的媳妇是李氏,杨家这一代老大杨元忠的夫人。

慕容氏说:“你那个堂兄说有事出去,今儿算了。倒是摆了宴席,杨家这一大坨人,总要聚聚,大家也别再等。你叔父这段时日有事去了临安,那边出了点问题,得他过去一起并着处理。回来要些时日。”

临安份例无法送达,那边情况确实麻烦,这次杨府家主过去,还是去尽兄长的情谊。

一场家宴场面非常正式。

太原杨家声势日上,杨元奇这个小辈娶的还是进士家娘子,对于整个老杨家都是助力,亲戚之间还是其乐融融,左右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聊了半天。

给杨元奇安排的是一个单独的小院,最是妥当的是旁边有门直出大街,后院也有门通杨府后院。

开封杨府在礼节上很是到位,这也让两个小丫头长出一口气。开封给两个小丫头的震撼不是一点点,太原府根本无法比拟。天波杨府小是小,还不如将来建成的太原杨府,但里面的物事摆件透出的历史感,让两个小丫头压力很大。

杨凶和几个家丁把旁边的厢房也清理好,这里多少留了个小院子,杨元奇还是承情。杨府在家大业大,这里也是开封,何况杨府现在也担不得“家大业大”。

杨元奇也清楚,在没有那档子乌龙事,本来太原和开封会非常和睦。

太原也好、临安也罢,就杨家来说,开封杨府能够承袭勋位,对于大家只会有好处,同样,太原和临安越好,杨家在开封腰板也会越硬。

临安分家,当年和开封闹得更凶,那是上一辈一些腌臜事,事关爷爷辈,他们无法置喙。临安一系离开,很多矛盾实际已经缓解。父辈这一代都是相互体谅,要不,开封老爷也不会临安有事就过去。

杨元奇正思考着,杨凶从外面进来递来几张纸,说是顔楼黒水仙送来的。黒水仙提前来了半月,已经安排妥当。

纸张中写得是一些开封杨府的情况。

杨垣怡和杨元勇是庶出,很得慕容婆婆的喜欢,都是挂在于氏名下。嫡出的是堂哥杨元忠和幼妹杨垣希。杨元忠的夫人李氏是西北人,和慕容婆婆一样。

慕容更是有党项血统,似乎慕容家和折家有些搭上边的亲戚关系。

这种嫁娶在杨家非常常见,杨家最辉煌的一辈就是在西北,和大宋根正苗红的将门世家并不相洽。

杨业的死更是和潘美有关,潘美代表的可是从龙将门,他们才是这个大宋朝将门的主流。

你要说他们出了多少皇后王妃,很难数,你要说后面他们出了多少将才,一个手指都能数出来。

比如现在皇太后高家,没有她那个弟弟,当年五路伐夏都能一战功成。

现在说来,西北将门的崛起还真要感谢西夏,是西夏给了大家机会,不上战场,何来将门!

河南河北包括开封禁军早就没了当年的血勇,这不是西北将门偏见。

朝廷那些帅兵文臣都清楚得很,宁肯在西北重新培植新一代禁军,也很少把这边的人调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