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 章 返回
林宇在离开津门烈士陵园前,把那些水果和肉类都留给了大门口值班室里的老人,还给他留下了两袋面粉和两袋大米、以及一些烟酒和日用品,这也算是自已对于这位老兵的一点心意了。
当三辆吉普车回到古塘渔业公司时,所有采购的海鲜都已经装上了卡车,也幸亏现在是天寒地冻的时节,这些被冰冻成块的海鱼和大对虾也只是简单地用麻袋包裹,就直接垛在了车箱里。
林宇刚刚走下吉普车,关大江就快步走了过来,低声说道:“书记,古塘渔业公司的金经理额外给了咱们和轧钢厂那边不少海参、鲍鱼和瑶柱,您看怎么办?”
林宇当然清楚金经理的意思,这也算是古塘渔业公司私下给的一些礼物,并没有出现在采购货物清单上,就是让这些经办人员回去后处理各种关系
于是林宇微笑着问:“李副厂长那边是什么意思?”
关大江伸手挠了挠头,他又不傻,怎么会不明白古塘渔业公司的意思?只不过这可是跟着林书记一起过来,因此还是得听听书记的指示,他苦笑着说道:“李副厂长啥也没说,只是让人把那些东西单独装在一辆卡车上了。”
林宇微微点了点头,回身对孙勇吩咐道:“你去跟周洪要六条骆驼香烟,直接给金经理送过去,咱们马上准备动身回京城。”
在金永顺经理和古塘渔业公司其他几位干部的殷切注视下,由三辆吉普车和十二辆卡车组成的车队缓缓远去。
今天对于古塘渔业公司而言,可谓是收获颇丰,不仅一次就以计划外价格卖出去了六十五吨的各种海鱼和大对虾,总成交金额五万零六百元,光是这一笔交易就让公司获利超过一万多元,今年过年的时候也能够给公司的干部职工们多发点福利了,总不至于还如同去年那样,只给大家发几条鱼、分几斤大对虾,说实话对于古塘渔业公司的干部职工而言,他们中午在食堂几乎天天都是吃鱼虾,绝对是吃得够够了,如今有了这一万多的计划外收入,完全可以购买一些鸡、鸭、猪肉和面粉给干部职工当福利。
古塘渔业公司还跟京城红星轧钢厂正式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供货合同,按照合同由古塘渔业公司每月供应红星轧钢厂三十吨海鱼,价格当然还是按照计划外执行,光是这份合同就能够保障古塘渔业公司今后三年过上富得流油的好日子。
至于说给京城红星轧钢厂和保卫处赠送的那些海参、鲍鱼和瑶柱,那可是属于正常业务应酬,当然是由公司报销;而且人家林顾问留下了六条骆驼香烟,那位红星轧钢厂的李副厂长也给了四条牡丹香烟和两匹布当回礼,这些东西则是归在场这些干部们私下里分配了。
为了确保车上货物的安全,每一辆卡车上除了两位开车的驾驶员,还额外配备了两位荷枪实弹的保卫处行动队员,那些后勤部门的同志也只能是裹着厚厚的军用大衣,守着一个个装满海鲜的麻袋,坐在卡车的车厢里了。
如今跑长途的驾驶员,基本上都携带着武器,即使是这样,也经常听说有驾驶员遭遇不测、车上货物被洗劫一空的事情发生。
回京城的时候,李怀德当然还是直接上了林宇的座驾,有这样舒服的吉普车乘坐,他又不是脑子有坑,才不会去那能把人肠子颠出来的卡车上遭罪呢。
李怀德舒服地靠在椅背上,一边抽烟,一边低声说道:“林顾问,我把古塘渔业公司给的海参、鲍鱼和瑶柱都让他们装在你们保卫处的卡车上,他们一共给了三十斤海参、一百斤鲍鱼和两百斤瑶柱,这些东西我是不打算回去便宜常长征和柳长河他们几个了,都直接卸到你们训练基地仓库吧,给我留十斤海参、四十斤鲍鱼和六十斤瑶柱,我得给老丈人送去。”
林宇微笑着说道:“这些东西咱们一家一半,你还得处理一下外面的一些关系,缺什么礼物的话,直接找孙勇,我那里还有一些进口奶粉、巧克力和糖果,你需要什么给他列个单子。”
李怀德也不会跟林宇客气,于是乐呵呵地说道:“行,我借着过年的机会,去几个关系不错的战友和领导那里看看,对了,我的一个战友在棉纺厂,前段时间从他那里弄了一批瑕疵品布匹,你们保卫处要不要?”
林宇点了点头:“你那里有多余的话,就给保卫处这边一些,分给
李怀德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我用轧钢厂生产的一些计划外钢材,通过老战友从棉纺厂换了两百匹所谓的瑕疵布,可以匀给保卫处六十匹,等回去后让
车队在寒风中快速向着京城方向行驶,中午也只是停车休息了半个小时,大伙儿随便吃了点提前准备的馒头充饥,林宇告诉大家,等回去后都到保卫处训练基地食堂再好好吃上一顿。
对于驾驶着保卫处那四辆轻型卡车的驾驶员而言,他们只要不是出任务,几乎天天都是在训练基地食堂吃饭,每天都有两个肉菜和一个素菜,至于二合面馒头和米饭则是管够,保卫处训练基地食堂可是有着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允许夹带食物,在食堂里吃饭每人每顿都只需一张菜票和一张饭票,饭菜管饱、但是坚决杜绝浪费。
轧钢厂的驾驶员和后勤工作人员早已经听说过训练基地食堂的伙食水平,如今红星轧钢厂这边每个月只有四五千斤的猪肉供应,每次食堂供应所谓的肉菜,每个人的饭盒里也只能看到零星的一点儿肉沫,这也是没有办法,上万人一个月从能够供应这么一点儿猪肉,平均到一个人的头上还不到三四两。
听说保卫处训练基地食堂每天都有两个肉菜和一个素菜,而且还分别是猪肉和牛肉,不少轧钢厂的工人私下里都是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