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关于一份卷子引发的跌倒事件
诸葛云疏也没有午睡的心思了。
赶紧起身,开始着手最后一道策论题。
这一道题,字数可达二十多,可谓是诸葛云疏参加童生试以来,最长的一道题目了。
其意思其实很明了,就是在问:每年夏季,三晋郡各府因地势低、河流众多、降雨量多等问题,导致水患严重,危及百姓和农田,众考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善这一现象。
不得不说,这位学提大人还真是位狠人,在院试最后一场,出个这样难度极高的策论题。
事实上,像她们这些童生阶段的考生,大都还很单纯,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这样的民生大事。
就好比,你一才毕业的大学生去公司实习,公司董事长给你出了一道题:本公司去年挣了很多钱,你有什么办法让公司今年挣的前比去年还多?
诸葛云疏都能想象得到,当考场内其余考生打开这一道策论题时,是有多么的怀疑人生。
而这样的题,对于她来说,难度倒不是很大。
毕竟之前在第一场策论时,诸葛云疏已经粗略写过关于水利方面的问题。
而治理水患,最关键的不就是这些嘛!
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诸葛云疏心里大概有了想法,于是提笔在草稿纸上书写起来。
她先是对于如何治理水患,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根据这个观点,引出几个问题,然后在以史为鉴,验证这几个问题最后诸葛云疏对于预防三晋郡夏日水患频繁的府城,给出了几点建议,如在河流两岸修建坚固的防洪堤,从而减少洪水对河岸的冲击力;每年快到雨季之前,通过疏通河道提高河流的排水能力;在农闲时,雇佣百姓挖河道,等到雨季来临时,再将多余的雨水引到可容纳这些水的地方进行储蓄
这道策论题,因着时间宽裕,答卷纸够长,诸葛云疏足足写了一千六百字左右。
而对于院试来说,一般只要写到八百字,这篇策论文章就算基本合格了,是那种可以送到改卷官手中批改的那种。
等诸葛云疏答题完毕,看了眼天色,发现此时大概有下午四点左右了。
这一次,她没有因着害怕出风头,就等着其余考生一同出考场。
而是在卷子一写完后,就示意衙役她要提前交卷。
等做完这些后,诸葛云疏这才放下心来,而接下来的这几日,她就安心等待放榜即可。
这一次汉乐府院试,共计一千余名考生,这其中包括七百名新生和三百名老考生。但是其录取人数只有五十人,也可以说只有五十个秀才名额。
在大夏,秀才又分为三等,成绩最好的那批叫作‘禀生’,其次为‘增生’,最后为‘附生’。而又因着等级不同,其的待遇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如,院试前十名为‘禀生’,每月都享有官府发放的一两银钱作为生活补贴,这样算下来,一年可得十二两禀饩银,每月还可领禀米十斗。‘增生’和‘附生’则没有这些福利待遇。
但是都同为秀才,虽说属于最低一级的科举功名,但是可免家中徭役,如若犯错,还可见官不跪和免于刑罚甚至就连家中的房屋都可以比之普通百姓家,要高上三寸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读书人一直考到白发苍苍也不放弃科举考生的主要原因。
可想而知,一千余考生,只录取五十人,可谓竞争是非常激烈了。
而这一次院试阅卷,虽说考生在人数上多上很多,但是其的速度却比府试要快上不少。
一名主阅卷官,十名副阅卷官。
这些人,可不是负责院试的学提大人和其余副考官。
为了防止作弊,大夏规定,院试阅卷官,大多从各郡学的夫子中进行删选。而这一次,临川郡郡学的博士作为本场院试的主阅卷官,其余十人则分别从郡学的助教、教授、学正和训导中挑选担任。
这时,郡学的副阅卷官正在奋力批改被糊了名的答题卷。
他们的速度很快,基本看一张卷子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而这一张卷子还要经过十人之手,以圈、点、叉来评判卷子的优劣情况。在这里面,圈代表这张卷子可取,点代表卷子待定,叉则代表卷子不予录取。
就这么一轮下来,如若这张卷子上的圈达到六个以上,则代表着这张卷子可以留下来,进行最后一轮的评比,一直到最终只留下五十份卷子在一同送到主阅卷官那里,进行最后的排名。
所以当诸葛云疏的第一份卷子被副阅卷官拿到手时,他先是快速的扫了一眼,发现其字笔力遒劲、笔势流畅且结构严谨,不知为何,就先对这份卷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分。
等在细看文章时越看越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
而第二位副阅卷官还在那里等着下一份卷子递过来呢,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一盏茶额功夫。
何教授见此,连忙咳嗽几声以示提醒,可是他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没有办法,他只能走了过去,看看倒是什么样的惊才绝艳的文章,竟然把何教授这老古板的魂都给勾走了。
卫教授伸头看去,原本只是随意瞟了一眼,没想到就被这道四书题的破题给吸引住了。
等看完之后,直接大笑起来:
“好一个‘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此考生定然是一个熟读四书,饱腹经纶之大才也。”
他的话音刚落,就把其余副阅卷官的目光都给吸引了过来。
特别是刘学正,只大概扫了几眼,就指着其中一道五经题,激动道:
"妙哉!妙哉!详雅和平,这篇倒是写出了一时明朗气象。特别是结末数语,忠厚恻怛,言不尽义。呜呼,若子者,可与君臣之义矣!"
说着拿起朱笔在这篇五经题的位置旁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圈。
听着这么高的评价,尹助教也好奇地走了过来,她因身材娇小,所以只能围在最外围观看。
可就算这样,也被她眼尖地发现了这篇关于治理水患的策论文章。
这一激动,就容易爆发出关于力气方面的巨大潜力。只见她,快步走上前,还没等郑教授反应过来呢,就一下把他给推了一个趔趄。
而郑教授这边,由于太过吃惊,所以没能及时调整自身,所以在要倒下之前,出于本能反应,他一下抓住了张训导的胳膊,张训导也由于重心不稳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下,最终只剩下满脸兴奋的尹助教,在诸葛云疏的卷子旁痴迷地赏析着这篇关于治理水患的策论文章。
其余众副阅卷官,一脸迷茫:说好的柔弱不能自理呢?
瞧瞧这力气,怕不是一位女壮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