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精读,本经之书
也是因着这个原因,吴县令对待诸葛云疏五人的态度可谓是非常得和善可亲了。
“你们几人都站着干嘛,快,都到这边儿坐下来。”
这一看,就是想与她们详聊的架势,没有办法,诸葛云疏几人只能上前一步,坐在了各自的位置上。
然后,就见吴县令继续道:
“你们几人,书读到了哪本?”
诸葛云疏同诸葛云初、王怡等四人,顿了顿,最终还是张皓先开了口:
“大人,学生愚钝,刚粗读了几遍《礼记》。”
倒是,诸葛云初、王怡和诸葛云瑾三人,现已粗读完了《周易》,但是其中还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她们准备回到镇上之后一一请教王夫子。
这时,吴县令把目光投在了诸葛云疏的身上,意思不言而喻。
诸葛云疏见此,连忙起身,拱手道:
“回大人,学生正在精读《尚书》。”
诸葛云疏的话音一落,吴县令很明显的愣了一下。
所谓精读,其实就是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五经中,确定一经作为自己的专精方向,其实也就是确定自己所选择的本经。
而这种专于一经,一般都是参加乡试时,要在报名表上写出来盖章的那种,只要选择了专精方向,日后都不能随意改变。
就如大夏会试的第一场,基本会让各自考生选择本经义四题+四书义三题。
这里的本经义,就是每位参加会试的考生所选择的精读书籍。
所以,这就是科举的一种强制性要求,你不选择本经,基本就别想参加接下来的乡试和会试了。
而张皓、诸葛云初、诸葛云瑾和王怡所说的粗度,也不是那种简单意义上的草草读了几遍的意思,而是那种熟读会默之后,重新回过头来,查漏补缺。
吴县令看着诸葛云疏,不过才堪堪九岁而已。
却已经到了精读这一步了。
于是,又与她深度探讨了几个《尚书》上面的问题,诸葛云疏知道吴县令这是在考校她呢,所以也不再胆怯的,每每都把他提出的问题给回答得挑不出任何毛病出来。
甚至于,还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顺带表达了下她自己对于大夏和对百姓的关切之情,以及未来想要对大夏效忠的坚定决心。
看着侃侃而谈的诸葛云疏,吴县令暗道这真的是一个九岁稚童能有的水平吗?
想到这里,不由感慨万千——还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
“云疏,可曾考虑过下场一试?”吴县令好奇道。
其实,从他同诸葛云疏的交谈中,就可以看出,这位九岁的小三元,见识甚广,就算说她一句博览群书也不在话下。
所以,他就觉得吧,此女虽说年纪还小,但是对于八月份的乡试,完全可以放手一搏下。
要是万幸考中了举人,那还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到时,定然会惊动整个大夏,甚至于闻名于周边四国。
吴县令代入了他自己幻想了一下,那可真是同祖坟上冒青烟一般得无上荣耀了。
倒是诸葛云疏,对于吴县令地激动,她也只是笑了笑,回道:
“学生年纪还小,夫子说,对于乡试,不可操之过急,更何况,学生此时能力不足,还需要多多沉淀几年”
就算下场,她也不可能这么急切,今年就去。
三年后,等她十二岁了,如若那时郡学同意了,她倒是可以前去试上一试。
见此,吴县令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很快便回过神来,是了,诸葛云疏如今已经是个小三元了,年纪还这么小,她本就不用着急,相对于一个普通的举人名额,那当然是乡案首来得更让人惊艳。
这样想着,他不禁再次打量起面前这位堪堪九岁的小三元,只见她明明长着一张讨喜的小圆脸,此时却给人一种不容小觑之感。
吴县令沉思了下,说不定,此女将来或许还会传出一段六元及第的佳话,也不是没有可能。
接下来,吴县令又问了五人一些关于读书上的问题和对于院试结束这段时日的安排后,便端起桌上的茶水,示意诸葛云疏几人一同品尝。
这不就是所谓的端茶送客吗?
诸葛云疏、诸葛云初、王怡、诸葛云瑾和张皓,也都是有眼力色之人,于是顺着吴县令的话,端起仆役沏的茶水,意思意思地抿了一口,这才起身告辞离去。
“云疏。”
诸葛云疏看向王怡,现在正是上午十点左右。诸葛云疏的脸在炎炎烈日的照耀下,显得很红,是那种一看就很健康的肤色。
王怡不禁出神,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从前的那个大大咧咧的小黑妞,早已蜕变成了一个清秀的小姑娘。
诸葛云疏疑惑地看向站在她对面发呆的王怡,不解道:
“怡师姐,怎么了?”
她的话音一落,王怡这才回过神来,然后轻声道:
“云疏,你已确定《尚书》作为自己的本经了?”
诸葛云初、诸葛云瑾和张皓三人,也顺着王怡的话看了过来。
这也是她们几人好奇的事,要不是之前身处县衙,她们怕不是早就问出来了。
不为别的,只因在她们四人眼中,五经中《尚书》相对于其它四本来说,是最难读的一本。
就连唐时的韩大家也曾吐槽它“周诰殷盘,佶居聱牙”,读起来很是不顺,理解起来更是困难至极。
也可以说,在大夏,很少有读书人敢于挑战《尚书》作为自己的本经之书,这可不是应付童生试所出得那种浅显的考题,等到乡试甚至于会试时,上面所出的本经考题将会是更加的晦涩难懂。
看着眼前一个个担忧的眼神,诸葛云疏想了想,这才神色认真地回道:
“说实在的,对于五经这五本书,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更偏向于哪一本,所以,我想着,五本都精读试一下,最终在决定选择哪一本作为我的本经之书吧!”
一开始选择时,她也很纠结,还是为国为民系统内的那名女夫子看不下去了,直接建议她五本都尝试下,多多益善,总之也没有什么坏处。
诸葛云疏这才打开了思路,是啊,以她现在的智商和系统内充足的时间,完全有能力专精五本经书。
可是,话虽如此,但是不免惊呆了诸葛云初、王怡、诸葛云瑾和张皓四人。
瞧这轻飘飘的语气,“五本都精读下”?要知道,就算是一本精读都是要了大部分读书人的老命了,更何况是五本。
此时的四人,不免心中同时有了一个默契的想法:云疏,不可与之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