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风评劣
刚上前,便又听到姜子瑶这般说道,方知姜子瑶竟是冲着孟十三来的,前面的孟家四兄弟,与跟在最后的孟美景,五人皆不禁又将姜子瑶上下打量了一遍。
孟美景是认得姜子瑶的,正如姜子瑶认得她一般,彼此虽认识,却也只是打照面互相问候一声,基于礼数的关系,二人并不熟悉。
不过姜子瑶的蛮横不讲理,她却早闻其名,与陆罗的恶霸之名,虽是比不了,在贵女圈之中,也是无人不知。
今日打上门来,指名找孟良辰,怕是不会轻易善了。
孟家四兄弟并不认得姜子瑶,但见姜子瑶胆敢只身擅闯孟家瑞棚来撒野的行径来看,他们心中对姜子瑶的身份,也大约有个数,且其中还提到两鞭子。
提到两鞭子,四人不禁同时想到孟十三鞭陆罗的那两鞭子,她又称呼陆罗为表叔,看来其身份是与陆府有关,大概是陆府的哪个亲戚。
孟仁平为长,自是由他出面交涉,正想开口问一问,便听孟美景在他身旁低声说道:“大哥,她是光禄寺姜少卿之女,姜子瑶!”
光禄寺?
经孟美景这么一提醒,孟仁平随即想到光禄寺少卿姜涛,此姜涛乃是光禄寺的第二把手,正五品,陆府老夫人姜氏的娘家侄儿,当今陆皇后的表弟。
他就听闻姜涛人至中年,有妻有妾,却仅有一女,且是嫡出,故尤为溺爱,时至今年十三岁,甚是刁蛮任性,虽未有恶名在外,其蛮横程度,却也只是比陆罗此京城恶霸好上一些罢。
想到此处,姜子瑶一进棚便挥鞭相向的无理行径,他便也不觉得奇怪了。
往前姜子瑶在坊间如何闹腾,都有其父姜涛为之收拾,要不然就是陆罗此表叔为其撑腰,自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他贵女知她脾性,又知她身后有姜家与陆家作靠,多少给些面子,给不了面子的,索性不与她往来。
故时至今日,姜子瑶几乎没遇到什么挫折,向来都是说骂就骂,说打就打的作派。
余下的孟家三兄弟也都有听到孟美景说的话,奈何孟仁吉是刚从庄子上回府不久,孟仁安与孟仁康亦是只在休沐之时才回的府,三人对京城之事知之甚少,听到也就知道眼前一进来就动手的女娘,乃是光禄寺少卿之女姜子瑶,再多便没有了。
特别是孟仁安与孟仁康,他们在书院中长期住读,每个月也就三日旬休可回到城内孟府,亦或碰到年节之类方可休沐,余下时日皆全须全尾地呆在书院中埋头苦读,如若书院中无人提及,风吹不到他们耳中,他们的消息几近闭塞。
好在二人的随从时不时会进下城,听到何等趣闻总得回来与他们说上半日,然此其中,却不曾提及过眼前姓姜的女娘,自不知姜子瑶的脾性与风评。
孟仁吉与孟仁康不知便不知,他们一人不敢在现在多问,一人则兴趣全无压根没想了解,是故都安安静静地等孟仁平如何处理。
孟仁安却是兴致大起,悄声问孟美景:“这位姜子瑶,二妹妹很熟?”
“不熟!”孟美景险些当场翻个白眼给孟仁安,她虽有时也蛮不讲理,可比起姜子瑶,她还差得远,“三哥别瞎说,我才不和这种只会骂骂咧咧打打杀杀的人相熟呢。”
嫌弃之色极其明显。
孟仁安心中不免惊讶,他对二堂妹的了解虽比对大堂妹的了解要多得多,然深究起来其实也不多,终归他从七岁就搬至前院盛飞院独住,住了一年便进入青北书院住读,此后开始甚少归府。
二堂妹性子活泼,他与长兄每回归家,她总会第一个奔出来迎接他们,扬着大大的笑容高兴地要长兄抱,后来若不是二堂妹渐渐大了,二婶拘束二堂妹要有闺秀的模样,二堂妹大抵要和他们兄弟更亲近。
即使如此,直至后来长兄科考,金榜题名,入仕为官,二堂妹的性情依旧动如脱兔,实话说,他对二堂妹的印象,始终保留在活泼热情的阶段。
到这次回来,听长兄说了二婶此十年来是如何苛待大堂妹,二堂妹又是如何有样学样,处处针对大堂妹,若非是他最敬爱的长兄亲口对他说的,他都不会相信。
幸在,二堂弟与他与长兄一样,七岁搬到前院与长兄同住,有长兄亲自照看着,后来八岁入读青北书院,又有他在旁看顾,直至今日,二堂弟已有九岁,脾气心性几乎是他与长兄以身作则,一点儿一点儿茁壮成长起来的。
七岁之前,二婶大概也未曾在二堂弟耳边,提及过那些内宅的腌臜手段,二堂弟并没有长歪,虽对大堂妹并无深厚的姐弟之情,但也绝然做不出像二堂妹那样,对大堂妹动不动就指责打骂。
可就这样的二堂妹,竟然说才不和姜子瑶这种只会骂骂咧咧打打杀杀的人相熟,可见眼前这位姜小姐,平日里的风评已然恶劣到一定程度,至少在贵女圈里,姜子瑶除了身份背景,其品性德行并不受人待见。
孟仁安一番思绪翻滚,心里默默从侧面了解到姜子瑶的品行,转过头来再看姜子瑶,眼神儿就变了。
姜子瑶来找孟十三,结果没找着人,先是被曾重锦一问再问,再是孟家兄弟齐齐上前来,那架势就是对着她来的,还没开口呢,后边的孟美景对孟仁平一阵嘀咕,完了孟仁安又是一阵嘀咕,最后孟仁平与孟仁安再看过来的目光,俨然不复初时的打量,而是充满了冷漠与嫌弃。
瞬时像是被火点着一般,她怒了:“你们这是什么眼神儿!”
孟仁平一听姜子瑶形同泼妇的无端斥责,眉峰皱紧,锐利的视线扫射在姜子瑶身上,甚是不悦道:“姜小姐今日不但不请自来,且进门便无故挥鞭滋事,这般蛮横,竟也会在意旁人的目光?既是如此,那姜小姐是否该好好地解释一下刚才的无理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