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追击东北悍匪(六十六)

第143章 追击东北悍匪(六十六)

与此同时,分布在各乡镇的派出所以及各街道的治安工作人员也纷纷闻风而动,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齐心协力,封锁住所有进出的关键要道,并针对之前所掌握的重点人物再度展开雷霆万钧般的突击搜查行动。

此外,武警呼兰中队以及从哈尔滨紧急调遣至呼兰的数百名武警战士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全力以赴地配合其他各方力量执行任务。

整个呼兰县此时犹如一座被封锁得严严实实的巨大堡垒,可谓是“四门落锁,水泄不通”!每一个路口、每一条街道都布满了警力,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张福田站在临时指挥所内,目光坚定地注视着眼前的地图,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信。早在朱海的案件发生之前,他便未雨绸缪,对呼兰县各个关键部位的机动力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安排部署。

不仅如此,刘也还特意从哈尔滨调来了数百名精锐武警前来支援,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呼兰县公安和武警的机动性与战斗力。因此,当此次全面搜捕行动正式拉开帷幕时,张福田在指挥调度方面显得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这场搜捕行动无论是其规模还是展开的速度,均堪称史无前例。天还未亮,警方就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如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撒向全县各个角落。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警方彻夜不眠不休地搜索,但最终却一无所获。那个令张福田恨得咬牙切齿的杀警狂魔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再度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案发后的短短二十几分钟,两只训练有素的警犬及时赶到现场。它们敏锐地嗅着地面上残留的气息,突然齐声叫唤,然后毫不犹豫地朝着小树林的方向飞奔而去。

身后的训犬员紧紧跟随,期待着能够借助警犬的追踪找到重要线索。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跑出五六里地之后,两只警犬竟然先后失去了嗅源,无论怎样引导都无法重新找回目标气味。

面对这样的情况,训犬员们急得直跺脚,甚至忍不住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此刻,公安部的两名赫赫有名的刑侦专家——董钟行与乌国庆,正借着吉普车那明亮的探照灯光芒,双膝跪地,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南院墙附近那一连串格外清晰的足迹。

要知道,就在 22 日那天,天空刚刚降下一场鹅毛大雪,这使得凶手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脚印显得无比清晰明了。

在他们身旁,相机的闪光灯频繁闪烁,仿佛夜空中划过的一道道闪电。终于,乌国庆缓缓站起身来,与同样起身的董钟行对视一眼后,他面色凝重,声音低沉地说道:

“这次的对手可不简单啊,这个下马威给得可真够狠的!以往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大多选择对普通老百姓下手,然后我们警方一路紧追不舍,在这场猫鼠游戏里,凶手是被追捕的猎物,而咱们警察则是英勇的猎手。

但这回不一样了,对于这名案犯而言,他在我们眼中固然是猎物,但反过来讲,我们在他眼中恐怕也成了待捕的目标。”

听到这话,董钟行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咬牙切齿地回应道:

“我办了这么多年的案子,如此丧心病狂、令人胆寒的案犯还真是头一回碰上!不管怎样,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一定要把这个恶魔从黑暗中揪出来,让他接受法律的严惩!”

在寒冷刺骨的东北夜风之中,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以及众多刑警们始终坚守在案发现场,毫不退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幕渐渐褪去,天边泛起鱼肚白,直至黎明破晓时分到来。

当董超亲眼目睹盖着白色布单、被医护人员缓缓从手术室推出来的朱海时,他那双坚毅的眼眸再也无法抑制住泪水的奔涌而出。

那是一种深沉而凝重的情感,犹如暴风雨前的阴霾笼罩着心头。对于那位逝去的战友,每一个回忆都如同一把锐利的剑,刺痛着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那不仅是对生命消逝的哀悼,更是对曾经并肩作战的岁月的缅怀与追忆。

然而,这种悲痛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半年过去了,那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杀警案件依旧如同迷雾一般,让人摸不着头脑。身为警察,却迟迟未能将凶手绳之以法,这份悔恨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心灵。

而当目光转向那个残忍狡诈的凶手时,怒火瞬间喷涌而出。仿佛能看到凶手那张狰狞扭曲的面孔,正得意洋洋地嘲笑着正义的无能。

朱海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倒在了公安局副局长董超家门前。从身材到相貌,两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如此一来,人们不禁猜测,朱海是否成了董超的替身,才惨遭不幸?

倘若真是因为在漆黑的夜色中,凶手一时认错了人而贸然开枪,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连串令人费解的疑问。

凶手为何会将目标锁定在董超身上?要知道,董超从事刑侦工作多年,期间必然树敌众多。可是,这些人与其他受害者——张福贵、马福林,特别是巴彦县的贺瑞忱之间究竟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呢?

更为诡异的是,凶手又是如何得知董超会在今晚归家的?难道只是巧合吗?如果他当真首次来到董超家门口,便恰好撞上前来拜访的朱海,这样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

但若他并非初来乍到,而是经过多次精心策划的踩点,那么,他究竟为何会犯下如此离谱的错误,竟然将朱海误认为是董超呢?难道说,这位凶手对于董超本人其实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吗?

毕竟,如果凶手真心想要置董超于死地,必然会对其展开紧密追踪与监视。在此期间,凶手理应不难察觉一个重要细节——董超由于频繁前往基层开展指导工作,几乎从未选择过骑自行车这种交通方式返家,而每次归家均由单位所配备的吉普车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