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总结及请假

  1894年,初夏,柏林。

  《c小调第二交响曲》在理查·施特劳斯指挥下首演了前三个乐章,乐评几乎全是抨击与谩骂。

  同年年末,马勒亲自指挥全部五个乐章,期间身体不适,演出后便晕倒,这场音乐会激烈的反对之声少了一些,虽然大量乐评人仍旧拒不出席,但上座率有一定提升,听众报以体面礼节的欢呼。

  十分不网文的剧情,严格来说,这部交响曲到马勒死后至少五十年也没引起什么注意,将主角这么写万万不可,作者去代入一下倒是可以。

  《旧日音乐家》目前写了8个多月,第二卷的跨度在35w-118w字。

  讲道理,像我这样的起点扑街作者的切书规律,除了15-25w上架前后,另一个高峰期应该就是在此期间。

  写过书的都会知道,这绝逼是法则级的规律,这下我也有过亲身体验了,尤其在第二卷70多章左右时。

  怎么描述那种状态呢?就是你只要一坐在键盘前面,满屏幕满脑子都是“写你

  一路会追着发评论的十来位书友,你们的id我都超级眼熟了,每次更新后几个小时我会自己用读者端检查一遍,看到留言多就超开心;

  还有很多默默潜水的书友,虽然不知道你们的id,但一路追更到此辛苦了。

  你们应该知道,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说“新人作者如果数据不好,也至少要写到100w字左右再加速完结,把结局告诉大家,这样才是攒人品”,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读者们已经默认不算切书,事实上当时跟我同期的新人奇幻作品已经没几本还在写了。

  但现在我不仅写到了118w,而且我还有继续写下一卷甚至下下卷的动力。

  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特别是已经是半个白银盟的大佬感动浅笑支持,这一卷我真的很难很难坚持完成。

  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每个下一章都一定会写好。

  求票什么的是真没脸,不过身边有喜欢看音乐文的书友可以帮我推荐一下。

  第三卷的剧情在我脑海中目前还不是很细,大纲里有一个结局、一个基调、几条伏笔的交汇线、一些想写的音乐、还有几个想写的人物,不过,范宁在这一卷大概是什么画风,已经可以做个预告了:

  炎热的南大陆,一位漂泊的游吟诗人,披着凌乱长发,敞着破旧衣衫,抱着一把吉他,唱着忧郁的歌谣和爱情诗,或在颓败的车站码头,弹着一台年久失修的钢琴......穿过原野,穿过海岸,穿过小镇,这样去经历一些人和事,体验不太一样的风土人情,一路暗自调查种种线索与疑点......

  也可能讨了张角落位置的票,顺便去听个音乐会,结果发现乐团演的是自己的交响曲()

  梳理剧情,1月18日见。

  哦,还有卷名。

  第三卷,卷名“夏日正午之梦”,原型为马勒的同名《d小调第三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