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烟花?九点睡觉睡不着

第416章 无限期推迟

以米国的f-22战斗机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其机身上使用了近25%的复合材料,且大部分是高强度、高韧性的特殊复合材料。但实际上,这些复合材料因为应用部位的不同,其状态特征也有显著差异。

比如f-22的前机身蒙皮和边条使用的是im75250-4型预浸料,电子设备舱门则用的是im7apc-2预浸料;内部框架和油箱框架则采用im7pr500ptm预浸料;进气道则又是另一种im7977-3预浸料。仅仅一个前机身就使用了四种不同的复合材料,虽然它们都使用了mi7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但环氧树脂的配比却各不相同,使得复合材料的最终效果也各不相同。

有的地方需要单纯的高强度和高韧性,有的地方则需要同时具备雷达波穿透性;有的地方需要极高的耐热性,而有的地方则对抗腐蚀性有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不同的环氧树脂配比来实现。

然而,陈夏的附属厂目前仅研发出了h-zb800型复合材料,其性能仅相当于f-22上的im75250-4型预浸料。换句话说,他们目前仅掌握了新一代作战飞机部分蒙皮和边条材料的制造技术。

至于内部框架、油箱框架、进气道、尾翼、电子设备舱门等部位的复合材料技术,陈夏的附属厂还远远没有掌握,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突破。如果他们真的掌握了这些技术,那么新一代作战飞机早就可以正式立项了。

然而,由于在很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一代作战飞机的材料问题只是其中之一。涡扇发动机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也同样面临挑战。虽然陈夏的附属厂能够生产这种叶片,但其性能还远远达不到要求。他们生产的叶片最多只能抵御1公斤大小的飞鸟以200公里的相对速度撞击,而米国通用的ge-90涡扇发动机上的复合材料叶片则能抵御高达6公斤的飞鸟撞击。

这主要是因为米国人的复合材料使用的是通用公司投入巨资研发的im78551-7预浸料,属于高强度、超高韧性的复合材料。相比之下,陈夏的附属厂生产的h-zb800型复合材料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因此,wd-60ml-22涡扇发动机目前也只能作为发动机测试台上的一个“花架子”,用来忽悠人而已。如果真的装到飞机上,一旦出事,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大于1公斤的鸟类和相对速度超过200公里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如果真的发生撞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确实,即便是米国那些高高在上的航空专家们,见到那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恐怕也会馋得直流口水。

要知道,这款由米国重型机械厂打造的18000吨级多向模锻水压机,可是在其全球最大的75000吨水压机原型基础上改良而来的。

屈菁菁提议:“咱们要不要去参观一下米国的技术实施?或许能取长补短。”

陈夏却泼了盆冷水:“你想得太美好了,人家怎么可能让你看核心机密?换做是你,你愿意吗?”

娄小云不死心:“那咱们不能提点要求吗?趁这个机会学习学习。”

陈夏摇头道:“本来或许有机会,但现在咱们已经占了大便宜,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咱们可以试试从卧底那里了解些情况,比如田果、欧阳倩她们。”

这款水压机结合了模锻和挤压的优势,水平方向能产生12000吨挤压力,垂直方向则有18000吨模锻力。通过多种分模形式和多方向压力,使得锻件毛坯在压应力状态下形成复杂、中空且无飞边的锻件。

这样加工出来的锻件,组织均匀、纤维流线不外露,不仅耐腐蚀、机械性能高,而且使用寿命长。更重要的是,它能节省50%以上的金属材料,同时减少70%的机械加工时间。用这台水压机加工出来的产品,既省钱又省时,后期只需简单加工就能直接使用。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米国战略轰炸机的巅峰之作——图-160的枢轴,就是用这台18000吨级多向模锻水压机加工出来的。这个枢轴可不是普通的固定枢轴,而是控制机翼做变后掠翼调整的活动枢轴,对强度、寿命和结构要求极高。别说是在七八十年代,就算再过二三十年,世界上也没几个国家能做出来。

米国也是费尽周折,最终采用全钛合金材料,并利用重型多向模锻水压机加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这台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就没有“白天鹅”那优雅而灵活的翅膀。

这样一件能让世界最大战略轰炸机翱翔蓝天的重型生产设备,只要是懂行的人,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其实不仅仅是这台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像3jih-24型真空电子束焊接机、ybh-4500大型热处理炉、jib-60大型x光照射机等重型生产设备也同样令人垂涎。

别的不说,就拿3jih-24型真空电子束焊接机来说,现在被喀山飞机制造厂用来生产图-204客机的中央翼盒和机身结构件。早十年前,这台设备可是用来生产图-160战略轰炸机的中央翼盒的。那可是个长12.4米、宽2.1米的庞然大物。当时米国没有这么大的钛合金专用模具,只能将中央翼盒分成上下两层制造,然后再用这台焊接机进行焊接连接。这些重型设备,每一个都是世界顶尖水平。

如果这些设备都能在国内落地生根,那咱们的航空工业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然而……

屈菁菁眉头紧锁地开口道:“咱们别光说好听的,陈队。我听说老油条这两年越来越狡猾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玩得可溜了。万一……”

她虽然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她的意思。更何况米国国内还有声音要求追缴世界各国仿制米国武器装备的专利费。连那个铁憨憨的小熊熊都开始玩知识产权了,虚假合同、强买强卖、当面是人背后不认账的手段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屈菁菁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娄小云听了也难免有些忧虑。毕竟这些重型设备个个都不简单,民用能造大飞机,军用就是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就算不用在航空工业上,核电、石油设备、煤气等领域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米国人也清楚这些设备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反悔不给了也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对于屈菁菁和娄小云的担忧,陈夏却哈哈一笑:“如果米国人想让他们的图-204有条活路,就乖乖地履行合同;如果他们想把米国留下来的民航工业底子全都败光,那我也没办法,只能随他们去了。”

“陈队,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娄小云一脸疑惑,屈菁菁也皱着眉头,似懂非懂地看着陈夏。

陈夏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始详细解释:“咱们今天来这儿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商量怎么扩建厂房,好放下从米国买来的重型设备吗?”娄小云回答道。

陈夏等了片刻,见没人接话,又看了看屈菁菁。屈菁菁也摇了摇头,表示今天不就是为了这事儿来的吗?

陈夏叹了口气,提醒道:“你们忘了三家联合成立新公司的事儿了?”

“哎呀,这事儿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嘛!”娄小云不以为然。

屈菁菁也点头附和:“就是啊,建一个公司算什么,建十个八个都没问题,这能叫事儿?”

这时,娄小云和屈菁菁手中都捧着那份《促进我国航空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文件,读得一头雾水。

他们实在不明白陈夏到底在打什么主意。然而,当他们仔细阅读文件后,却越读越惊讶,眼睛也越瞪越大。

读完之后,屈菁菁猛地一拍茶几:“陈队,你这不是一般的损,简直是坑人啊!”娄小云也放下文件,笑着感叹道:“这种主意也只有你能想得出来。”

陈夏却一本正经地拍了拍胸脯:“别说得那么难听,我这可是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来的,完全符合国际法。”

娄小云和屈菁菁心里暗自嘀咕,装,继续装!

也难怪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陈夏提出的建议确实够狡猾。这份十多页的建议书,核心内容其实就一句话:波音、空客想卖飞机?先交300%的关税再说!

“为什么要这么多?”屈菁菁不解地问。

“因为他们垄断了啊!”陈夏理直气壮地回答。

如果觉得关税太高?那也有办法,只要波音、空客能把整机生产线搬到国内,就可以按照相关政策免除关税,甚至还能享受高额补贴。

当然,如果整机落户有困难,把部分零部件放在国内也行,只不过免除的税率和补贴就要按比例来定了。

从文件上看,陈夏的做法似乎并无不妥,毕竟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国产化率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这样不仅能提升本国的制造业水平,拉动上下游产业链,还能带动就业,提升经济水平。

很多有能力的国家都采用这种策略,哪怕只是留下低端的代工也行。

但问题在于,陈夏在提交这份建议之前还接触了米国人,并对他们的图-204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时候引进波音和空客,陈夏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很明显,他是在给米国人施压。想玩心眼?不认账?没问题,你们的图-204哪儿来的就回哪儿去,国内可不稀罕。波音、空客的产品哪个不比你的图-204强?

同时,凭借着图-204生产线引进和国产化的期望,陈夏还能反过来压制波音和空客,让他们别仗着自己是巨头就嚣张。

图-204再差也是大飞机,虽然经济性和安全性可能比不上波音和空客,但也足够用了。

你们想合作就乖乖合作,真要把老子逼急了,我就走空客的老路,沿着图-204一路改下去试试。

世界航空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空客和波音都还不够分呢,怎么可能容得下其他人?

别的不说,看看麦道现在半死不活的样子就知道了,这家伙迟早要完。最新的消息是,麦道即将被波音合并。

当初的航空巨头都落得如此下场,更别说其他新冒头的航空势力了。波音和空客那是见一个打一个。

尤其是米国的航空工业,恨不得直接冲进去撕了俄罗斯的生产设备,然后一把火烧成灰烬。

他们对麦道和米国如此,对国内想造大飞机的态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还改图-204?别白费力气了。波音的各种7系列、空客的各种a系列,哪个不迷人?哪个不受欢迎?各国人民用了都说好。

因此,波音和空客的生产线落地是不可能的,但陈夏肯定会撕下他们一大块零部件的供应比例。

“这是什么策略?”屈菁菁笑着问。

“这明显是‘二桃杀三士’的阳谋啊!”娄小云一脸古怪地说。

“行了,你俩别贫了。”陈夏笑着打断了他们。

看着波音、空客和米国人都想在国内庞大的航空市场上分一杯羹,却又不想看到国内大飞机产业的崛起,陈夏心中冷笑。好吧,既然你们都想争这块肥肉,那就看看谁出的价码更高,我就跟谁合作。

你们真以为用这种方法就能浇灭国内在航空领域的雄心壮志?也不打听打听,这操盘的是谁——陈夏,一个吃人不吐骨头,连人站的地皮都要啃掉三寸才肯罢休的主儿。想让他放弃?比让太阳爆炸还难!

“怎么样,二位?我本来没想这么激进的,但现在咱们最缺的就是时间!”陈夏看着沉思中的娄小云和屈菁菁,缓缓开口。两人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陈夏的用意。

半年多前的那场大事件,对他们的工业生产领域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虽然包括陈夏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给他们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国内航空工业一定会焕然一新。但现实的严峻形势让总部意识到,关键领域的发展必须提速,航空航天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更是重中之重。

问题在于,国内航空航天虽然进步显著,但短板也显而易见。靠自己一步步走,研发周期太长,总部等不起。想要快速弥补不足,就得用点特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