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殿之上,舞刀弄枪,成何体统!”
这该死的窒息氛围下,叶清欢突然开口,不怒自威道,
“都收起兵刃!你们当这里是战场吗?动不动就要来个冲锋陷阵?”
到底是女帝,龙威犹存。
徐介只好摆摆手,西北军将领收刀。
林明也轻咳一声,骆风等人收剑。
“秋水,宣旨吧。”
叶清欢侧目看向李秋水,面色略有不安。
被吓得香汗淋漓的李秋水,这才如梦初醒,支支吾吾道:
“噢噢!陛下口谕,内阁首辅徐介,为大端镇守西北国门,劳苦功高,朕心甚慰。”
“今日起,正式封徐介为辅国王,开府仪同三司,待遇等同摄政王,并将原尚书台,改为南北尚书台。”
“北尚书台,归辅国王管制,囊括西北、河东、西南全境,南尚书台,仍旧归摄政王管辖,治理范围为河北、关中和江南。”
在座的朝臣,瞠目结舌。
又封了一个辅国王?地位还等同摄政王?
这在国朝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出现啊!两个超级大权臣,势力范围几乎占据了大端的半壁江山。
东方朔这个老狐狸,见风使舵,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大声道:
“恭贺辅国王、恭贺摄政王,从此以后,国朝的重担,可就在两位大王身上担着了!”
“是啊!恭喜辅国王,徐阁老为大端朝奉献了大半辈子,理当有此殊荣!”
“祝贺摄政王,您可是国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异姓亲王啊!”
三品以上的官员,自动分成了两个阵营。
要么投靠徐介,要么投靠林明。
而女帝,虽然表面上中立,但实际上也是倾向于徐介。
被封王的徐介,更是喜出望外,颤抖着端起酒杯:
“老臣必当肝脑涂地,报效陛下!绝不让乱臣贼子得逞!”
说完,还有意无意瞟林明。
哼!
老夫和西北军一到,你这个纨绔子弟的时代,就该结束了!
对方全当没看见,自顾自饮酒。
分权制衡?
女帝应该也是穷途末路,才会又整出一个超级权臣来牵制自己吧?
不过无所谓……
自己已经不是第一次跟女帝玩这种游戏了,到头来输的代价,可是很惨的……
想到这,他嘴角还是轻轻翘起。
封完官爵后,女帝又让人摆了酒宴,款待徐介一行人。
酒过三巡后,徐介也有些醉醺醺的,讲话也愈发大胆,酩酊道:
“听闻摄政王,想要兴兵北伐啊?哈哈哈!老夫在西北督军多年,跟大夏、大秦都打过交道!”
“这大夏国,可不同于汉化的大秦,胡人作风彪悍,茹毛饮血,杀人如麻!若是想要北伐,不仅要有几十万精锐之师,而且还需要大量的钱粮!”
叶清欢闻言,也借题发挥,浅浅一笑道:
“就是掏空整个江南,好像也很难长期支撑北伐的军费吧?”
“正是!”徐介信誓旦旦道,“要北伐成功,以国朝目前的财力来看,远远不够!”
“这么说,没钱,就北不了伐了?”
叶清欢不动声色地斟酒。
她的小心思都不带隐瞒的,当然是不希望对方北伐,万一要是成功了,功高盖主。
自己这个女帝,以后就真的只能自荐枕席了。
“说的是啊!”
“摄政王想法是好的,可是这么劳民伤财,最后害得还是百姓啊!”
“请陛下下旨,中止北伐,我军可以构筑长城防线,以拱卫洛阳,防止大夏入侵。”
此话一出。
徐介一派的人,纷纷使眼色打马虎。
林明却置若罔闻,继续低头,扒肉吃。
徐介:……
女帝:???
都这么赤裸裸反对了,这货怎么还这么气定神闲?
全场沉默了三分钟以后。
林明才停下进食,抹了抹满嘴的油,慢悠悠起身。
卸下佩剑,径直走向女帝。
“摄政王,你要干什么?”
坐得最近的东方朔,马上捂着眼睛,说道。
我的天,这还是大白天呢!
害不害臊啊,他平时都灭蜡烛才敢做这事得……
众人大惊失色:“摄政王,御前不可失仪!否则天下非议啊!”
叶清欢更是花容失色,光天化日之下,这个登徒浪子不会想对自己做点什么非分之想吧?
报仇朕毁掉他黑丝的事?
徐介这边,也是脸色铁青,握刀的手都压不住,就要跃跃欲试。
场面万分焦灼时。
近在女帝咫尺的林明,戛然而止,仰起头,目视山河,声情并茂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大端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方才酝酿了三分钟,他才完全想起了《出师表》的内容。
嗯哼?
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的叶清欢,冷不丁愣住。
这是……文章?!
对方在做文章?
听着还蛮有意蕴的,气势如虹。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脸色一变,面面相觑。
好文采!
这就是那个在长安万花楼做出“春庭雪”的男人吗?
徐介也蓦然一怔,阻止了手下人的冲动,喃喃自语道: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不知为何,听到这句话时,身为四朝老臣的徐介,也觉得灵魂被击中一般,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而这句话,居然是出自对面的死对头!
林明沉浸式地继续说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此前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本朝所以倾颓也……”
“亲贤臣远小人?”
这话从一个乱臣贼子的口中说出,味道怎么怪怪的?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众人逐渐听出了门道,这原来是一篇,主张北伐的文章。
叶清欢更是表情复杂,眼神中的戒备松弛,瞳仁里秋水泛动。
本朝虽然喜好作词,但词曲终究只是风花雪月,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可对方这篇文章,却真情实意,慷慨激昂、震古烁今,就像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治世能臣,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化泪成墨,点睛而成!
难道自己一直以来,都想错了?
林明,其实才是真正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