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战草原曹植的杀心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鲜卑侵犯边境,东汉大破之,鲜卑震怖。
49年东汉以偏何为鲜卑大都护,使鲜卑连年出击北匈奴,随后各部鲜卑大人皆归附东汉,明章二帝时期一直为东汉保卫边塞。
91年北匈奴被迫西迁,鲜卑占据蒙古高原,95年汉和帝册立鲜卑大都护苏拔廆为率众王,同时设丞辅佐,视作汉之郡县。和帝之后鲜卑时叛时降。之后,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
181年,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
一是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经常袭扰并州的州郡。
早年,吕布就是并州五原郡九原人,在他的家乡,经常有鲜卑人南下劫掠,所以吕布就带着并州的子弟兵,打击这些异族。
“飞将”的称呼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被并州的百姓套到他的头上的
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这一部分的鲜卑与曹魏的关系较好,但是因为鲜卑生存环境相对较恶劣,自然也还是少不了南下劫掠。只不过规模相对比较小一些,尽量避免被曹操太过针对。
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
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
东汉末年早期,曹操将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部)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
轲比能这个人的志向比较远大,更兼其麾下鲜卑的实力出众,自然而然的,他就产生了统一鲜卑的念头,所以对刚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顺。
220年,轲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献马;
221年,轲比能交还留居鲜卑的汉族500余家归汉;
222年,又率部3000余骑,驱赶牛马7000余口与魏国“互市”,再送归汉人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
同曹魏保持良好关系后,轲比能开始兼并其他部落。
228年,轲比能吞并东部鲜卑各部落。
233年,轲比能吞并步度根部,统一漠南,对曹魏边境形成威胁。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派遣使者联络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轲比能率兵至石城,屯兵边境。
(某音屎学家,为了黑蜀国,居然能够编出来,说诸葛亮联络鲜卑进攻曹魏,是开了联系外族打汉人的先例……不愧是屎学家,脑子里学的都是屎。
前面就说过了,公元202年,袁尚就联合了南匈奴打曹操了。平阳之战了解一下。)
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开始“部落离散,互相征伐”,鲜卑各部进入独立发展时期。
237年,曹魏遣名将毋丘俭率幽州诸部联合鲜卑、乌恒伐之,卫臻柬之,魏帝不听,公孙渊逆与俭战,俭不利,引还。
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派使者拿着符节,借助鲜卑单于的王印,给边疆北方民族加封晋爵,并引诱鲜卑人去侵扰魏国北方地区。曹魏时期,魏灭燕之战中慕容鲜卑因与司马懿、乌恒、高句丽、流星联军灭公孙氏燕国之功得据辽西。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
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
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
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当然,也是因为曹魏对于鲜卑的宽忍态度,导致了鲜卑百姓大量进入了华夏地区。
之后发生的五胡乱华,便是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但是这一次,因为陈辰的布局和捣乱,让曹操没了足够再进一步的功勋。
对内没有办法迅速获得功勋的时候,曹操自然就将目光转向了外族。
很显然,陈辰一系列动作下来产生的影响,对于历史进程的改变幅度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领命北上讨伐鲜卑之后,曹植一时之间意气风发。
毕竟在他眼里,征讨一些边境的蛮族,简直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自己的父亲终于再一次给了他和曹丕竞争的机会。(自以为……)
随军出征的刘晔自然也明白三公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只是,他这会儿也没有办法直接给他点破……万一曹植知道自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直接摆烂怎么办……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让他抱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子扬先生,您看,我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草原上的大帐之内,曹植的姿态摆的很低。
即便是人间清醒的刘晔,见到曹植的这副样子,心里也是有着波澜的。
但是,正因为他是人间清醒,所以他更加不会主动卷入到世子之争这种一个弄不好就会丢掉性命的事情当中去。
只不过,人间清醒的他,却始终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得不到曹操,乃至于后来曹丕的重用。
又或者,他认识到了,但却始终还抱着一丝幻想?
“三公子太过客气了。既然三公子如此信任在下,那在下自是不敢推辞。只是,想问问三公子,您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战果呢?”
曹植一愣,随后沉思了一会儿。
“尽灭鲜卑青壮,其余全部迁入我曹魏领地之内。边疆异族,非我族类,岂能容他!”
刘晔颇有些诧异地看着曹植,没想到一向有些文质彬彬的三公子,居然能够说出来这么狠的话。
“既如此,那在下斗胆,便替三公子谋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