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兴办教育!太子标的迟疑!

东宫太子府。

李祺与朱雄英一同返回。

听见脚步声,太子标搁下笔揉了揉眉心,金丝眼镜滑到鼻梁上,露出眼角细密的皱纹。

“皮猴子,今日出去可有所收获?”

时至今日,太子标已经年过四旬,也蓄起了胡须,更因为常年身居高位处理国政,喜怒不形于色,愈发有了帝王威严。

朱雄英站在他面前,都不禁有些害怕。

相比于此,他还是更喜欢态度随和的李祺。

“爹,今日教父教了好多东西。”朱雄英眼睛发亮。

“尤其是那经济治国之道,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哦?”太子标来了兴趣,“经济治国?说来听听!”

朱雄英将李祺的话复述了一遍,并且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太子标听后连连点头,对此他感触极深。

以往大明可以说是穷得快要揭不开锅了,连年北伐对外征战,早就耗光了钱粮,如果不是李祺横空出世,一战灭掉倭国,然后开启东海贸易,朝廷能不能撑过去都是两回事。

随着东海贸易与南洋贸易的逐步开展,大明也一愈发繁荣,仅仅是五大海关口岸每年征收的关税,都已经超过了农税与盐税的总和,更别提朝廷名下也有不少产业在海外!

可以说,这经济治国之道,确实有几分道理。

“然后我们又去了李家庄……”朱雄英将后面的事情一一道出。

然而当太子标听到工匠学校时,却是眉头一皱。

“文和,你真打算开办工匠学校?”

李祺抿了一口茶水,自顾自地点了点头。

“我初期的打算是这样的,我们先办一些附属学校,比如遵化铁厂这里,我们办一个铁厂学校,只要是工厂员工的子弟,免费来读书,还包一顿午饭。”

“这工厂学校教授的内容和普通的私塾、书院不一样,我们不教四书五经,也不教春秋大义,我们将这些课程进行具体的细分。”

“大概可以分成国学、数学、历史、地理和自然学这五门课程!”

李祺点点头,想了想也是初步将自己个规划说了出来。

“数学、历史、地理我都知道,这国学和自然学又是怎么回事”

太子标仔细的听着,想了想问道。

“国学其实就是识字,教他们读书写字,只是我们教授的内容不单单是四书五经,还包括诗词歌赋等等之类的。”

“至于自然学,则是研究自然的一门学科,准确的说就是工匠学校的前身,比如研究下怎么样才能够练出更好的钢铁出来,提高钢铁产量,或者是研究下该如何染布,如何制造出更多布匹的来之类的。”

李祺想了想回答道,自然学其实就是科学的前身了,现在没有科学的说法,想了想用自然学来代替是比较好一些的。

“这倒是有趣,只是你不教四书五经的话,不参加科举考试,你确定有人会将小孩送来读书”

太子标点点头,想了想说到了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现在但凡有些能力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读书习字,就是为了参加科举大考。”

“既然如此,那谁会来你这个工匠学校呢?”

太子标这话很是直白,但这就是事实。

随着大明教育体系到底不断完善,科考也成了天下学子的唯一目标!

毕竟一旦高中就能够获得功名,还能免除徭役与部分赋税,更进一步则能够入仕为官,说是一条登天之路都丝毫不为过。

相反,读这工匠学校有什么用?

难不成读完之后,出来做卑贱的匠人吗?

李祺麾下的匠人,日子过得滋润,可天底下的匠人,依旧是卑贱如初,被世人鄙夷看不起。

李祺却笑了,从袖中摸出枚银角子抛向空中:“就用这个。毕业的当学徒,优秀的进工匠学校,出来就是拿八两月钱的师傅。”

银角子落在案几上,清脆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燕子。朱雄英凑过去,眼睛瞪得溜圆——八两银子,够寻常人家半年嚼用。

太子标盯着那枚银子,突然想起上月户部呈来的折子,江南士绅联名抵制“匠籍改革”。

“我们可以招工嘛,只要从学校出来的,我们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各个工厂的学徒嘛,等于是工匠的前身,到时候再办工匠学校,只要从中毕业,我们就高薪招聘,还怕没人读书”

李祺笑道:“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子女来说,能够去读书识字就不错了,难道还指望去考科举”

太子标的问题很现实,人都是趋利的,没有好处的事情是不会去做的,如果读书不能考科举,肯定是没有人去读的,有这读书的功夫还不如帮忙做工赚钱来的实际点。

读书无用即便是在后世依然还有人觉得有道理。

“这倒是个好办法,倒也能够让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

听到李祺的话,太子标想了想点点头。

李祺最擅长玩弄人心,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李祺懂得利用金钱去刺激。

不和你谈什么理想,只谈钱,只要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什么级别,你就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待遇,这对于有技术的人来说,自然是最喜欢的。

对于普通的员工来说,李祺的方法也很简单,你干多生活拿多少钱,让人简单直白的清楚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现在想要吸引员工子弟来学校读书,同样还是利用利益去诱导,免费让你上学,还包一顿午餐,毕业就可以当学徒,还可以进工匠学校深造,出来就是师傅,一个月领着好几两银子的月钱难道不香吗

肯定是香的。

特别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根本就不会指望着自己家的孩子真能够去靠科举成为人上人,能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赚钱养家糊口就足够了。

而现在李祺开办工匠学校,正是准备给他们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铁厂这边建一个铁厂附属小学和一个铁厂附属工匠学校,小学教授基础性的知识和内容,工匠学校算是深造型学校,暂时先将铁厂内的员工弄进去再培训。”

“天津水泥厂、天津造船厂还有京城纺织厂这边也是如此,都建立相应的小学和工匠学校,小学学基础,工匠学校学习更深层次的东西,不过暂时来说,还是只能够对工厂的员工进行培训。”

太子标听完,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如此行事的话,阻力倒是会小很多。

毕竟招收的都是匠人子弟,那些士绅缙绅也不会再个跳出来指责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