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赵鸿的随机人才

赵鸿也没想到这次的特殊擂台战第一场居然是这种游戏规则。

按照系统所说,他们接下来是要在完全随机的情况下在一流、二流、三流的武将池子里分别随机一、二、三人,随后要分配这六个人进行三场大混战。

每一场混战每个人派出多少人随意,但至少要参加两场,最后按照每一名武将存活排名来决定最终分数。

这选择人才方面就有点太随机了,哪怕每个人都是一名一流武将,但同是一流武将的情况下上下限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如果赵鸿随机到一流下游的武将,那在之后的混战安排里面就需要格外的注重智取了。

因为系统说的是要进行三场混战中的两场,而且可以自已决定派出的武将人数,这么说的话就可以采取田忌赛马的方式,例如让最弱的三流武将单独参加一场,其余所有武将统一参加一场。

这样在抱团的情况下能有效的保障自已的武将能尽可能的存活久一些。

但这样做也有问题,那就是其他领主们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多个领主同时将自已的武将抱团投放在同一场混战当中,那分数就不好说了,因为积分是按照排名来的。

比如第一名能积十五分,第二名十四分,而同一场混战当中被派出了三十名武将,那从第十五名往后就都是不积累分数的零分。

但如果极端情况下其他领主同时放弃了其中一局,有一名领主派出了一个最弱的三流武将参战,那这名三流武将就能直接为自已的领主带来十五分。

或者其他领主派出的武将少,那这名三流武将也能因为名次而获得高分。

这还要和其他领主进行博弈才行!

赵鸿环视了一圈周围的领主们,他们此刻和赵鸿一样,都被封闭在透明的罩子内,声音是传递不出去的,而且既然系统说了禁止互相交流,那想要打手势肯定也是被禁止的,多半会被模糊处理。

沟通还是不要想了,先随机自已的人才吧!

赵鸿刚这么想,面前就出现了一个只有他和直播间观众们能看见的虚拟屏,而虚拟屏上面则是一个十分具有擂台战特色的轮盘。

这轮盘散发着红色的光芒,上面还写着一流武将几个字,看来顶流是金色,一流是红色,以此类推。

“那就开始随机吧!”

他直接点击拉动轮盘旁边的拉杆,随后他面前的轮盘开始快速滚动了起来!

无数个名字在他的面前闪过,李牧、班超、关羽、谢玄......

许多并不是以个人武力见长的武将也被分配在了这里面,这让赵鸿皱起了眉头。

如果这些武将出战之后能自带召唤军队的技能还好,如果他们不带能召唤军队的技能,那赵鸿可就吃了大亏了,这在混战当中会非常弱势。

在他的目光当中,他面前的轮盘渐渐的停了下来,好几个他熟悉的名字都已经划了过去,最终停留在一个他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名字上面。

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的嘴角都忍不住上扬,但不是因为这人才太强了。

而是因为这个名字正是秦武王!

嬴荡!

这真就是秦武王的名字没错,别看他的名字有些搞笑,但他如果以将领范围去看的话,也确实能说得上是一流人才!

不过如果秦武王能算将领的话,那李世民这种同样亲自带兵打仗的肯定也算,不过这次的轮盘里面没有顶流的选项,不然有人召唤出李世民,然后李世民再召唤出他的那些军队,那在这场战斗当中优势太大了。

对于自已召唤到秦武王这件事情,赵鸿觉得也不算什么坏事,秦武王虽然亲自带兵打仗的经历不是很多,但他的军事能力可不弱。

他可是制定了东进战略,亲自指挥了宜阳之战,这一战许多人都不同意他的决策,是他强行下令的,结果打了一场胜仗。

除了平定蜀地叛乱、攻打义渠、丹犁等地方的战略表现之外,秦武王在个人武力方面也是十分强悍的。

《史记·秦本纪》有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这些记载都是记录着他天生神力,而且还喜欢养力士,平常还会和这些力士比试。

如果他不是一国之主的话,恐怕他早就上战场杀敌去了。

甚至他的死也是因为喜好角力而死的,《史记·秦本纪》的记载是:“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而《史记·赵世家》则是:“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

这里是指说他在攻占韩国宜阳后,进入到周王室的太庙当中,见到了象征着天下的九鼎,随后他跑去尝试举起代表着秦国的雍州鼎,结果在举鼎的时候大鼎砸下,将他的双腿砸断,没过多久便死了。

这九鼎可不简单,按照周礼,象征地位越高的鼎越重,比如大克鼎的重量是两百零一点五公斤,后母戊鼎的重量是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而九鼎虽然没有出土的数据,但是根据周礼以及书籍的记载推测,应该在一点五吨左右!

哪怕不像是那些书籍记载的一点五吨,那也肯定要比后母戊鼎重,那起码都是一吨!

一点五吨是什么概念?

一辆普通的小轿车大概是一点五吨左右!

哪怕秦武王最终是因为举这个鼎而丧命,但要能达到砸到自已的程度,说明他是硬生生举起来或者半举起来的!

这力气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除非是像项羽那样的神力。

而正如之前所说,周朝和秦朝时期,每个人能用什么样的鼎是有严格规定的,而项羽能使用的鼎,以百戏俑坑青铜鼎为例子应该在两百公斤左右。

虽然举起的程度不一样,但是九鼎和项羽的鼎在重量上差别也很大,因此秦武王的力气和项羽应该差距不大。

当然,力气大不代表着战斗力就强,秦武王虽然好角力,还经常和别人比试,但终究没有亲自上战场杀敌过,要真论战斗力的话应该是远不如项羽的。

项羽可是顶流武将,而秦武王在考虑到其统帅能力之后还只是排在一流水平,这也足以说明差距。

不过总体上赵鸿对于自已召唤到秦武王算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他看到了秦武王的面板。

【力鼎山河-嬴荡(50级)】

【武力值:235(每升一级增加 2.8)】

【统帅值:200(每升一级增加 2.2)】

【智谋值:191(每升一级增加 2.1)】

【内政值:151(每升一级增加 1.6)】

【魅力值:83(升级不增加)】

【鼎力盖世(在嬴荡亲自上战场时武力值提升5%,使用锤子等重型武器时武力值额外提升5%,嬴荡所属势力范围内出现“力士类”人才概率提升 20%】

【勇冠西戎(在战斗中可召唤出嬴荡麾下“河西力士营”将领1人,以及该将领麾下不超过800人的力士军团,将士等级与嬴荡相同,存在时间为36小时,冷却时间为200小时)】

【宜阳破阵.......】

........

让赵鸿比较在意的是他能召唤一支八百人的军队,而且看名字应该是秦武王手下力气最大的特殊兵营。

这支兵营的战斗力应该至少都是精锐士兵,不然的话不会只给八百人的份额,而且系统没说不让使用,也就是说在这场混战当中是可以召唤军队的!

现在赵鸿的出战列表里面已经多了一个秦武王嬴荡的名字,但他没办法召唤到自已身边来,系统似乎不让领主在这个阶段和人才进行交谈。

不过没有关系,他还是先把所有人都随机完了再说。

想到这里,他手指一划,面前的面板变成了二流武将的轮盘,他要随机两名二流武将了!

他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拉动了拉杆,一名名武将的名字在他的面前转动,其中有不少他很中意的名字,只可惜都很快就划走了。

最终那轮盘的指针停在了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名字上面。

徐晃!

他没有想到徐晃居然被判定成了二流武将,不过转念一想,放在整个夏国历史里面排二流也不算什么非正常的事情。

不过毕竟徐晃有三国演义的名气加成在的,再加上赵鸿多次进入到三国时期的副本内,观众们对于徐晃的名字都有所了解。

徐晃原本只是郡吏,因为跟随杨奉讨贼而升为了骑都尉,后来劝说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被封亭侯,也是在这个时期投入曹操麾下。

在官渡之战中,曹军击败颜良文丑的时候,徐晃就是军中将领之一,在演义当中文丑是被关羽所杀,但实际上正史中是曹操用荀攸的计谋以辎重为诱饵吸引文丑冒进,然后徐晃率军突袭,击败了文丑。

后来他又与史涣截烧袁绍运粮车队,立下大功,在之后的战场里面,他跟随着曹操平定冀州、北征乌桓,参与渭南之战、凉州之战,自已率军解了樊城之围,最终官至右将军。

能抽到徐晃倒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他就算是在二流武将里面应该也是属于上层了,而且徐晃本身也拥有可以召唤军队的技能,可以召唤两千名威整标营士兵,没有将领。

徐晃过去曾经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这标营指的是其他的兵营应该以徐晃的兵营作为标杆。

这下他更加期待其他人才了。

看了一眼出战列表里面多出徐晃的名字,他转而再次拉动拉杆,轮盘开始随机他第二名二流人才。

随着轮盘的滚动,大量名字划过,很快就有了结果,也就是赵鸿的第二名二流人才,那指针对准区域写的名字为庆忌!

“看来我运气挺好的啊!”

不管是徐晃还是庆忌,在二流人才里面绝对都是属于非常好的选择。

庆忌这个名字或许可没有徐晃那么出名,但是他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头,那就是《吴越春秋》当中称呼他为“天下第一勇士”,甚至到“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的程度。

不过《吴越春秋》这本书并非官方史书,而是带了一些传说色彩,《左传》内对庆忌的描写就保守了许多。

在其他的史书当中也是记载着他能“折熊扼虎,斗豹搏貆”。

他最出名的事迹应该还是被吴王派要离刺杀,在庆忌临死之前因为觉得要离的勇气可嘉,命人不必为自已报仇,放要离离开。

这倒也不是什么十分体现他战斗力的事情。

赵鸿不去多想,接下来还有三名三流的武将需要抽取。

他直接划到了三流武将的抽取轮盘当中,直接点击了拉杆进行抽取。

很快第一名三流武将就抽取完毕,抽到的结果是郭元振。

郭元振是唐朝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的武将,他最大的功绩就是离间了吐蕃,独自一人安抚突厥军队,将凉州治理的不错。

只可惜他这一生也正是因为唐朝的强大所以并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不然的话哪怕放在整个夏国历史中也不至于到三流里面去,而且他的技能并没有召唤军队的技能。

第二名三流武将抽到的是熊廷弼,这位是明朝后期将领,曾经提出过“三方布置策”来抵御后金,只可惜明朝后期党争频繁,该策略并没有有效实施下去。

他的技能里面倒是也有能召唤军队的,只不过只有一千名并不出名的军队,大部分技能还是以军队加成为主,属于谋略流的将领。

至于最后一名将领,则是明末到南明时期的左良玉,这位说是明末的将领其实确切的说是明末的军阀,他一开始镇压农民起义军作为剿匪功臣,但到了后期开始拥兵自重。

甚至他还以“清君侧”为由,想要南下进攻都城,只不过在中途死于疾病,没能成功。

总的来说他这次随机到的六名人才他还是基本上满意的,至于擂台战还需要后续的策略才行。

此时其他领主们也都完成了随机,只不过大家都不能互相交流,也不能和人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