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我赌

秦宁满意的向盛一鸣点点头。

这家伙,果然会来事儿。

身边有这样的一个宝藏下属,真的是幸运。

“各位,今晚的通香局,勿论有没有人通过第三局,杜莎姑娘都会选择最后的胜者,与之共度良宵,各位可要加油哦~”

这时,一楼的舞台中央出现了一名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主持人闵霏。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我没有听错吧?杜莎姑娘将选择最终的胜者与之共度良宵。”

“天哪,那岂不是说那个幸运儿就在我们当中呢?”

“去去去,你激动个吊毛,有没有在我们中间和你有毛关系?”

“草,我就看看不行吗?他们在房间颠龙倒凤,我在外面呐喊助威行不行?”

“切,看你那出息。”

“请听题~”在人们一片惊讶声中,主持人闵霏高喝一声,顿时,嘈杂的现场安静了下来。

“第一关~”

闵霏摆摆手,身后的姑娘端着盘子走了上来,盘子里盛着一根筷子。

只见闵霏伸手拿起筷子,说道:“题目是……在折断或者损坏这根筷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这个筷子变断。”

这道题看起来很难,实则是非常不容易。

看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众人就知道了。

“张兄?”盛一鸣给张艺努了努嘴。

“咋了?”张艺一愣。

“摇人吧~”盛一鸣撇撇嘴。

“什么意思?”张艺不解。

盛一鸣道:“这第一道题就如此变态,你觉得凭我们两个的本事,能解决第二道和第三道?”

“我去摇人~”张艺果断的转身就要离开,却被秦宁拦住。

两个逼玩意儿!

摇人,抢人,岂不是更加被人笑话?

“我们的答案~”秦宁随手将自己写好的答案放到了张艺的手上。

这时。

外面响起了两道声音。

“二楼四号雅间,奉上答案;”

“二楼七号雅间,奉上答案~”

四号雅间的,是七皇子秦盈和周国太子周泰,七号雅间,是李霖。

“二楼三号雅间,奉上答案~”见其余两个雅间先后出声,盛一鸣也迫不及待的冲出去,将答案放到了门口早就站着的一个姑娘的盘子之中。

很快,三份儿答案被送到了闵霏的面前。

“还有其他人给出答案吗?”闵霏出声问道:“若没有人的话,我可要公布答案了。”

见没人应答,闵霏说出了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找一根更加长的筷子。二楼三号,四号和七号雅间的客人全部作答正确。”

全场哗然!

“什么?竟然有三个房间的人回答正确。真是奇了怪了,杜莎姑娘已经来了快二十天了,才堪堪有七八个人完成第一关,不曾想今日竟然有三人。”

“啧啧啧,这些无耻的家伙,不会是听到杜莎姑娘会选择一人共乘花船、共度良宵才忍不住的吧?”

“还真是,这四号雅间是七皇子殿下和周国太子,七号雅间是李氏一族的李霖,不知道这三号雅间内是何人?”

“三号雅间的朋友,可否出来一见。”这时,七号雅间的李霖走出房间,对着三号雅间喊道。

“何人叫我?”

盛一鸣跨步走出雅间,手里的折扇唰的一下打开,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

“他是谁啊?”楼下有人问道。

另外一人回答道:“盛一鸣,河套地区盛家的公子。”

“是他?我听说这家伙文采卓著,在春闱中得了前几名,可是因为常年留恋勾栏,被陛下特旨取消了进士资格。他能答出这道题,看样子确实不简单呐。”

“真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家伙,为了一个花魁,竟然和周国的太子与李氏一族的李霖抢女人,我看他这是要给盛家惹麻烦啊。”

同时,见盛一鸣出来,李霖的嘴角勾勒出一道轻蔑的笑容:“盛一鸣,没想到是你。好久不见!我本以为在氏族宴上才会见到你,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你了。”

“吆喝,这不是李家二公子吗?”

盛一鸣笑呵呵道:“前年的氏族宴时输给我三十万两银子,这么急着见我,是想再给我送三十万两银子吗?”他们家所处的河套地区归二皇子秦曜管,秦曜和秦肃、李氏一族不睦,所以,在之前,对于李霖这位李氏一族的二公子,盛一鸣一点儿不害怕。再说了,现在的盛一鸣又和秦宁交好,他才不怕一个李氏一族的二公子呢。

“你……”李霖面色一变:“盛一鸣,上一次输给你,是因为大意,才中了你的圈套。”

“大意?”盛一鸣不屑地说道:“蠢就是蠢,何必要给自己的蠢找个借口,承认自己的蠢实际上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

噗~

三号雅间内的张艺和秦宁差点儿笑喷。

盛一鸣这家伙,怼人倒是有些技术。

还有,

承认自己的愚蠢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好有哲理的话。

“好,很好。”李霖怒道:“盛一鸣,在这崔文阁,你敢不敢与我再赌一局?”

“赌什么?”对于赌,盛一鸣很感兴趣。

李霖阴恻恻一笑:“我们就赌今日谁能在这通香局之中走的更远,谁能与杜莎姑娘共乘花船,共度良宵,如何?”

盛一鸣面色微微一变,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时候也不是认怂的时候,硬着头皮上了:“赌注呢?”

“谁若输了,给对方三十万两银子,再从这崔文阁滚着出去,如何?”李霖傲然道。

盛一鸣神色微微一滞。

三十万两银子,他出的起。

可从这里滚着出去,却……

“我赌!”短暂的犹豫之后,盛一鸣还是选择了赌。

“很好~”李霖大喜,狂笑一声:“闵霏姑姑,念第二关的题目吧!”

闵霏微微颔首,道:“有一对父子,父亲约三十五岁,儿子约六岁,他们被仇家追杀,来到了一数百米高的悬崖边上,悬崖下是湍急的河流。父亲自知被仇人抓住也是死路一条,所以他打算与儿子一起跳下悬崖,博取一条生路。在二人手拉手准备跳下,双脚刚刚离开地面的瞬间,仇人扔过来匕首,恰好打向他们二人拉着的手的方向。眼见匕首飞来,父亲松开了儿子的手。问题是……父子二人,谁先落到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