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定鼎幽燕
第一千零二章:定鼎幽燕
待得朱雄英一席话说完以后,洪武大帝看向朱标问道:“你觉得如何?”
朱标深吸一口气说道:“今年就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了,若是可行的话,可以试试。:2\3?83,看t?t书@?网?;` ?\首uo?发?:”
洪武大帝思虑片刻说道:“乡试,会试和殿试今年一同举行吧。”
听着洪武大帝这样的话,朱标诧异地说道:“时间会不会太赶了?”
“不会的,乡试和会试基本都在各省举行,唯有殿试在京师举行,留给那些读书人的时间是充足的。”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决定今年的乡试放在三月底,会试放在四月底,至于殿试就放在了八月底。
会试和殿试之所以间隔了四个月的时间,究其原因还是要给天下各地的学子赶至北平的时间。
“诸如甘肃,云南,四川,陕西等地的学子,距离北平千里之远,四个月的时间不知能否安然抵达北平参加殿试?”
朱标担忧地说道。
朱雄英脱口说道:“只要是参加殿试的学子可以通过各地驿站前来京师,凡参与殿试的学子,驿站免费提供食宿,交通方面同样免费。”
听着朱雄英这番话,洪武大帝欣慰地说道:“大孙,天下学子会感激你的。”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皇爷爷您说错了,天下学子感激的人应该是朝廷而不是我。+x.i!a/o~s′h¢u\o\h?u·.~c!o,m+”
洪武大帝笑了笑看向朱标说道:“那就张榜公之于众吧,今年朝廷决议举行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参与殿试的天下学子可以在通过驿站前来京师,切记食宿免费,交通免费。”
朱标拱手说道:“孩儿遵旨。”
“关于大孙提出来的所有官员须得从县令做起的这件事情,你与内阁,内廷处,六部等部门也协商一下,拿出具体的章程,如果可行的话,也从今年开始吧。”
朱标脱口说道:“孩儿遵旨。”
即将要迁都北平了,科举的事情还是要尽快的部署下去。
朱标办事的速度还是挺快的,短短五六天的功夫就与群臣商议出来一个具体可行的措施。
措施制定出来以后,分别以抵报的形式发放给各地官府,同时又通过报纸告知天下百姓。
当百姓们通过报纸知晓了今年朝廷会举办乡试,会试和殿试的消息以后,可谓是群情激奋。
尤其是那些苦读了数十年却一直未曾高中的学子们,那是欣喜若狂。
报纸,朝廷抵报,各地官府分别派人进行告知了,那些往年参与科举或者是有意参加科举的人。
大明立国以来,科举制度不断地进行改革。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学子日夜苦读的都是朱老夫子批注以后得四书五经。o|u如&¨文*#a网ˉ !/最?e新|}-章§??节£3>更|-新u快}?
然而朱雄英却认为这样会泯灭天下读书人的心智,不利于大明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故此五年前朱雄英就着手进行了科举改革,如今天下学子读的书虽然是原本的《论语》、《大学》、《中庸》等。
但大都已不是朱老夫子批注以后的了,而是宋濂,刘伯温等重新编撰之后的四书五经。
这些书籍里面的意思,都是宋濂和刘伯温等人费尽心血进行注释的,基本没有进行大的改动。
朝廷开恩科的事情,犹如一阵狂风,在天下各地刮起。
学子们开始发奋苦读,力争要中举当官。
除了科举以外,万众瞩目的迁都事宜,随着洪武大帝一道圣旨落下,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
“朕上膺天命,下顺民心,定鼎幽燕,以固邦本,即日起,六部有司,克日筹备,迁都北平。”
当洪武大帝慷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奉天殿的时候,群臣纷纷稽首:“臣等遵旨。”
随着迁都的日子确定以后,整个应天府陷入一片繁忙之中。
户部衙门里的算盘声昼夜不停,所有的官吏加紧核算着迁徙所需要的千万数字,钱粮、车马、驿夫等等。
工部的官署衙门更是成了喧哗的菜市场一般,巨大的木料、条石、琉璃瓦件等东西就像小山一样堆在了衙门前的大街上。
空气中弥漫着桐油,石灰和新鲜木屑的味道。
皇城之内,宫女,太监们如同被蜜蜂蛰了一样,奔忙不息。
巨大的木箱子
,一件件价值连城的瓷器、玉器、字画等小心翼翼的被打包,装到了马车之上。
洪武大帝,太子朱标,朱雄英祖孙三人站在洪武门城楼上,看着这一幅宏达而忙乱的景象。
洪武大帝感慨万千地说道:“十八年了,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王朝,终于要迁都了。”
朱标情不自禁地说道:“迁都北平是父皇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终于得以实现了。”
朱雄英脱口说道:“能亲眼见证朝廷迁都,皇爷爷也了无遗憾了吧。”
听着朱雄英这样的话,洪武大帝极为恼火,喝骂道:“你的意思是咱现在就可以原地驾崩了?”
朱雄英急忙说道:“我可没这个意思。”
“那你什么意思?”
“孙儿的意思是迁都完成了您的一个夙愿。”
“夙愿?他n的,今日不揍你,咱就跟你姓。”
洪武大帝气势汹汹的说出这番话以后,朱雄英拔腿就跑。
朱雄英一边跑,一边喊道:“皇爷爷,您随我姓,那也是姓朱呀。”
洪武大帝麻溜的取下腰带,向着朱雄英冲了过去。
“臭小子,咱算是明白了,今日你是无论如何都要让咱原地驾崩呀。”
“咱有你这样孝顺的孙儿,真是三生有幸呀。”
“皇爷爷您别客气。”
“臭小子,有种你别跑。”
“瞧您这话说的,傻子才不跑呢。”
奉天殿前,朱雄英与洪武大帝不断地绕着金柱追逐。
看见这一幕,朱标忽然觉得很温馨。
平常百姓家想必也是这样吧。
爷爷虽然宠着孙子,可孙子若是犯了错。
也会这样挥舞着皮鞭揍一顿吧。
朱标索性坐在殿前的台阶上,一边儿看着宫女,太监们忙碌的身影,一边查看着父皇与儿子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这时候,马皇后匆匆走来,看着不远处洪武大帝与朱雄英绕着金柱嘶吼的声音。
焦急地问道:“爷俩儿又为啥起了冲突?”
朱标笑道:“父皇与英儿您还不了解,三言两语就会起冲突。”
马皇后脱口说道:“即将迁都了,后宫也好,朝廷也罢,诸事繁杂,你切记帮趁着雪馨打理东宫的那些事情。”
朱标点头说道:“母亲安心既是,孩儿回去后就着手打理此事。”
马皇后欣慰地点头,看向双手叉着腰,累的气喘吁吁的洪武大帝喊了句:“重八,打不到就算了吧。”
洪武大帝回头看向马皇后说道:“妹子,你忙你的,今天咱非要教训这臭小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