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朝会(2)

大虞正统五年,七月初。

朝阳东升,驱散了黑暗,将光明带到人世间。

琉璃瓦泛起的金光有些刺眼。

太极门一带。

数以百计的禁军锐士分站各处,身材高大的他们,如木头桩子一样挺拔而立,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前方。

“陛下突然颁诏要开大朝,这会是为了什么?”

“不清楚啊。”

“说起来,自陛下为睿王召办冠礼,文武百官齐聚太极殿内外,就没有再召开过大朝了吧?”

“谁说不是啊,按制大朝召开是有定数的,可自陛下御极登基以来,这大朝……”

在值守太极门外的禁军注视下,聚集在此的文武百官之中,分站在各处的一些人,小声跟左右同僚聊着,只是在他们之中,有些嘴上是说着,可余光却瞥向一处,显然是有意而为的。

这些余光所瞥之处,所站的那些人没一个简单的。

左相国徐黜、右相国王睿、平章政事张洪、散骑常侍黄琨、左仆射兼户部尚书萧靖、吏部尚书史钰、御史大夫暴鸢、礼部尚书熊严、卫尉卿兼榷关宗宰刘谌、光禄卿罗织、鸿胪卿尹玉……

大司马大将军孙河,大司马骠骑将军徐恢,北军大将军韩青……

在这些有意无意的注视下,上述这些人站在各自的位置,一个个如老僧入定般,似乎在他们耳畔响起的小声议论,一个个没有听到一般。

只是这些都是表象罢了。

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想一件事,今上对待大朝的态度,跟太祖、太宗、宣宗他们不太一样。

自克继大统成为大虞新君以来,今上很少召开大朝,即便是从上林苑摆驾归宫后,也跟先前是一样的。

今上深居在大兴殿,做什么不做什么,宫外的人是不清楚的。

遇到事情了,就召对应有司进宫。

御前廷议是今上最喜做的。

可在这些御前廷议上,究竟都谈及了什么,还不等朝中有所反应呢,对应的举措与风波就出来了。

“是睿王殿下!!”

百官之中,不知何人喊了一声,聚在此的群臣,不少都纷纷转过身去,也是这般,靠近太极门的那一小撮人中,有一些也跟着动了起来。

这次大朝果然不一样啊。

刘谌眉头微蹙,看着出现骚乱的朝班,这心里立时暗暗道。

楚徽穿的亲王袍服很抢眼,可在其身旁跟着的臧浩,那身飞鱼服同样抢眼,看到飞鱼服的那刹,谁的第一反应都联想到了锦衣卫!!

飞鱼服乃是赐服,并非人人都能穿的。

在锦衣卫中,绝大多数穿戴的是亲军服,雁翎刀,只有少数穿戴飞鱼服,绣春刀,由此可见其含金量有多高。

“看来对这次大朝,不少文武都有嘀咕啊。”迈着四方步,朝前走着的楚徽,脸上保持着淡淡笑意,一手扶着玉带,目不斜视的对臧浩说道。

“心中没有鬼,就不会嘀咕。”

错半个身位,跟在其后的臧浩,面无表情的说道。

“哈哈…”

楚徽笑了起来。

对臧浩这话,楚徽是认可的。

的确。

如果心中没有鬼的话,那有什么好嘀咕的?

在过去这几个月,对于中枢,对于虞都,对于京畿,用风波不断,暗潮汹涌来形容是最为合适的。

西川与北虏两朝使团相继离开虞都,朝野间各种声音与舆情就起来了,而在此等态势之下,朝中一批大臣先后在其位做了些事情,这让局势就变得更为激荡了,别人怎样楚徽不知,但楚徽却知自己,他很不喜过去数月的那种氛围与大势!!

特别是听到一些不好的舆情,说什么大虞又陷内忧外患之下,大虞将再遇动荡之境……楚徽知道这是有人故意为之的,意在搅动时局变幻,从而能使所处紧张时局有所变,这人啊一旦被利蒙蔽,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

“锦衣,羽林,都没让皇兄失望!!”

楚徽的声音响起,让臧浩有些愣神,可很快,他就知睿王是何意了。

“拜见睿王!”

“拜见王爷!”

“拜见——”

此起彼伏的行礼声响起,楚徽收起笑意,面无表情的朝前走去,臧浩双手垂着,错了楚徽数步跟着,直到走到一处时,臧浩停下了脚步。

撩袍朝前走去时,站在此处的人,无不下意识朝后退去。

他们看向臧浩的眼神很复杂。

有畏惧。

有不满。

有怒视。

有……

可对于这些,臧浩似没看到一样,走到自己该站之位时,撩了撩袍袖,目不斜视的看向了前方。

他所处这个位置注定是这样的。

但那又怎样呢?

锦衣卫是让人惧怕的,而非让人巴结的,如果成了后者,锦衣卫又当如何成为天子的国之利刃?!

在臧浩的注视下,楚徽走到了最前列。

聚集在此的朝中重臣开始动了。

“拜见睿王!”

“见过睿王。”

“见过——”

在这些错落有序的行礼下,楚徽表现得游刃有余,跟眼前行礼的这些大臣,一一寒暄了起来。

这一幕落在文武百官的眼里,那是有着各异思绪的。

但落在臧浩眼里,却是有些许感慨的。

八殿下也不容易啊。

或许有些事别人不知,但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却是清楚的,就过去那种时局变幻,睿王徽是做了不少事的。

“啪——”

突然响起的鸣鞭声,让臧浩从思绪下回归现实。

而回归现实的不止臧浩一人,本有些乱糟糟的朝班,此刻安静了下来,空中鸟瞰下,人影在动下,一个整齐的朝班队列出现。

谁都知道这场大朝肯定是有不少事的,但是否跟心中所想的一致,那就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了。

“啪!!”

“啪——”

伴随着道道鸣鞭声响起,朝班在动、静之间,太极门徐徐开启,当一名禁军将校挎刀上前之际,朝班之首开始动了,一支长龙般的队伍,在传唱之下,整齐的朝着太极殿赶去。

大朝是庄严的,是神圣的,不管所处时局怎样,当大朝召开之际,一应的规矩都在无形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