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
第241章 骗我可以,别把自己给骗了
改革开放初期遍地是黄金,不是一句空话。在这年头,只要胆子大,赚钱不是问题。
难点在于不被坑、不被骗、不被抓,并且还能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八十年代有多少弄潮儿天胡开局,很多人总会把时代的馈赠当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取得一点成绩后便飘的不知所以,最后落得惨淡收场。
在81年这个当口,杜峰能够有退伍做生意的胆气,赚钱是肯定的,能不能做大做强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不过看这小子飘飘然的样子,少不了要摔点跟头。
吃一堑,长一智,起步的时候遭遇点挫折也是好事,总比做大了以后再摔跟头要好。
“姐夫,晚上别做饭了,我请你们去老莫吃饭。”
“赚点钱不够你得瑟的!”
陶玉书骂了杜峰一句,拒绝了他的请客,林朝阳也说道:“礼物我们收了,饭就别吃了。你的生意才刚起步,有时间把精力多放在这上面。”
被他们夫妻俩一打击,杜峰来时那得意自鸣的姿态放低了不少,在家里吃了顿饭就离开了。
“真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
等杜峰走后,陶玉书总结了一下自家表弟的状态。
“之前一直赚死工资,现在冷不丁赚了这么多钱,肯定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的。”林朝阳说。
陶玉书看向他,“你赚那么多稿费,我也没见你得意忘形成他那个样子啊?”
“那是因为我知道我以后赚的肯定比现在多,现在你要是给我个一百万,我说不定比他还飘。”林朝阳笑哈哈的说道。
陶玉书也跟着笑了起来,但她却没把丈夫的话当真。因为她相信,即便是丈夫现在真的赚了一百万,也不会那样摇头摆尾的沾沾自喜。
她想到杜峰的状态,“他这个性子真是让人不放心。”
“年轻人嘛,早点摔跟头未尝不是好事。”
林朝阳坚信一句话:人教人,百言无用;事教人,一次入心。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收到了人文社支付的《牧马人》和《小鞋子》的稿费,他们要搞个小说选,而且还是出版到友邦南斯拉夫方面的。
稿费也不多,千字六块,按照两篇小说的字数也就是四百五十块钱。
最近一年,林朝阳哪怕是没有新作品发表的时候,每隔一两个月也会收到一笔稿费,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月好几笔。
出版稿费、加印稿费、转载稿费……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一年光是这些稿费就有大几千块钱。
这就是作品产量高的好处,像其他名气同样不小的作家,因为产量不高,一年有一两千块钱就算是多的了。
这笔稿费到账后,祝昌盛又找到林朝阳,说社里领导要见他。
上次人文社说要出版《梵高之死》,林朝阳提出了涨稿费的要求,人文社答应了见面谈,就说明有给涨价的意思。
这天上午,他欣然来到朝内大街166号。
先是去后楼的《当代》编辑部坐了一会儿,聊天间隙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十月》整个编辑部都被拉到了d校去学习。
而《十月》编辑部之所以会遭遇如此对待,是因为杂志在79年9月的第3期上发表了剧本《苦恋》。
剧本内容讲述的是画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因为内容敏感,所以剧本在发表之后一直饱受争议。
去年这部剧本被长影厂的导演彭宁看中,拍成了电影,跟谢靳导演的《天云山传奇》成为去年年末被电影界和文化界饱受批评的两部影片之一。
其中《苦恋》更是被《解放军报》和《时代的报告·增刊》点名批判。
谢靳成名多年,有诸多名家力挺,《天云山传奇》顺利过审、上映,并且还获得了第一届金鸡奖和第四届百花奖的奖项。
相比之下,《苦恋》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电影无法通过审查,即便是改名成《太阳和人》也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被长影厂束之高阁。
在剧本发表的两年之后,电影无法上映,剧本和编剧被批判,连发表剧本的《十月》也跟着遭了殃。
一整个编辑部被拉到d校去学习,《十月》编辑部的章仲锷因为对于外界的批判持不同意见不得不“请病假休息”。
《当代》的编辑们今天之所以讨论这件事,是因为章仲锷在“休息”过后要调到《当代》来。
跟众人闲聊了一会儿,祝昌盛领着林朝阳来到了前楼的总编办公室。
“稿费的事你跟总编谈吧。”
祝昌盛说完这句话便把林朝阳扔给了卫君怡。
卫君怡,人送外号卫老太太,她延A时期的老革命了,因此在人文社很有威望。
人文社内有三驾马车,分别是社长、总编和书记。现任的社长颜文景性格比较超脱,与世无争,书记周游每天上班,但社里人通常是不知道他在干嘛的。
说起来三驾马车里只有卫君怡这个总编辑在社内有些存在感,难事、烦事、琐事一肩挑,这也更助长了她在社里的威望。
林朝阳进办公室的时候卫君怡正在审稿,她抬眼看了林朝阳一眼,说了一句“你先坐会儿”,便低头接着看稿子,一看就是好长时间。
林朝阳心想,这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啊!
他淡定的坐了一会儿,随手在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翻看起来。
过了不知多久,听见动静的他才抬起头来,只见卫君怡正低着头,眼神越过老花镜抬眉盯着他。
“你倒是挺沉得住气。”
林朝阳笑了笑,“您这话说的,我又没做亏心事,有什么沉不住气的?”
“说这话就有些心虚了。”
林朝阳洒脱道:“您怎么说都行。”
绕了两句嘴,卫君怡才进入正题,“我听《当代》那边反应说,你想涨稿费?”
林朝阳坦然的点点头,“是。咱们人文社出了我好几部作品,销量如何您应该知道。我的作品给社里创造了不少效益,我认为涨点稿费合情合理。”
“我们给你的稿费标准可是按照稿酬规定顶格给的。”
“规定也没说不让你们涨啊。再说了,小说卖得好、卖得差都一个标准,怎么激发广大作家同志们的创作热情?”
卫君怡眼神锐利,“你理由还不少。”
“都是合理的理由。”
“现在出版社和杂志社执行的都是上面的稿酬规定,你凭什么认为你就能涨稿费?我要是不同意呢?你去别的出版社,他们给的也是这个稿酬标准。”
卫君怡的神色严肃,不苟言笑。
林朝阳毫不在意的说道:“那可不一定的。人文社家大业大,不差我这一部小说,别的出版社可不一定,我听说广州那边的花城出版社对待作家朋友们就很友好。”
闻言,卫君怡眼神一凝,“花城一个才刚刚成立的出版社资源有限,你的小说给他们,恐怕是明珠暗投。”
“没关系,我的小说不愁卖!”
此话一出,一股强大的自信扑面而来,让卫君怡沉默当场。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开口道:“你跟我们人文社合作了这么长时间,稿费方面有要求,我们社里肯定会尽可能满足……千字稿费给你提到12块。”
林朝阳摇了摇头,“这个标准有点低。”
“千字12块还低?你去问问,满中国文坛有几个人能拿到这个标准?”
“跟有没有人能拿到这个标准没关系,而是我给出版社创造了价值,就应该有相应的回报。
卫总编,恕我直言,现如今我们的出版稿酬规定严重低估了我们作家所创造的价值……”
卫君怡摆了摆手,“这些话不要说了,规矩不是我们定的。”
林朝阳打住了话题,“好,那我直话直说。我不要求你们给我涨基础稿酬,但在印数稿酬方面,我希望社里能够考虑到小说的销量成绩,酌情增加。”
听着他的话,卫君怡的眼中闪过一丝柔和。
基础稿酬和印数稿酬都是出版社支付给作家的稿费,但不同的是基础稿酬是发表、出版后必须给的,印数稿酬却是视作品的销量成绩结算的。
有的作品出版后销量不假,除了首印的印数稿酬之外,作家一分钱印数稿酬也捞不着。
若是作品卖的好,作家能拿到印数稿酬,出版社赚的更多,林朝阳的要求相当于是与出版社风险共担。
“酌情?”卫君怡挑出林朝阳话里的字眼。
“万册6%。”林朝阳说出了一个数字。
“不可能!6%太多了。”卫君怡斩钉截铁的说道。
根据现今的稿酬规定,印数稿酬以基础稿酬为基础,每万册计2%稿酬,林朝阳提出的数字相当于是在现有的标准上提高了200%。
“您说我要的多,难道不是因为我的作品销量好吗?难道社里不赚钱吗?”
林朝阳的话让卫君怡陷入了沉默。
“在创作上,作家是作品的灵魂人物这不假。但在图书出版行业里,一部图书从策划到出版,编审译校、印刷装帧、运输上架……每一道工序都是有成本的。”
“您说的我都明白。可出版社给我们作家的稿酬并不是以成本来算的,而是以基础稿酬来算的对吧?
我小说卖得再好,计算的标准也是以基础稿酬来算,怎么算出版社也不吃亏。”
林朝阳据理力争的态度让卫君怡感到头疼,她早就听说了这个青年作家对于稿费相当看重,只是没想到会这么难缠。
千字12块的稿费不满意,居然要涨印数稿酬,而且不是一点半点,而是直接在原有的基础上上涨了200%。
“你的要求太高了,最多3%。”
林朝阳苦笑道:“我磨了半天嘴皮子,您就给我涨百分之一,那我还不如要千字十二块了呢。”
“这样,咱们各退一步,5%。我小说卖上一百万册,也就多付个几千块钱稿费。你们出版社赚的可是几十万。”
“胡说八道。真卖一百万册,我们出版社也就能收入几万块而已。”
“您老骗我可以,别把自己给骗了。”
林朝阳说了一句俏皮话,然后被卫君怡瞪了一眼。
沉默了半天,卫君怡终于说道:“好!5%的条件我可以答应你。”
林朝阳听到这话脸上露出胜利者的笑容。
这时卫君怡却又说道:“不过你也得答应我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