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青塘雪原的噩耗(二合一)
北京顺天府,雍和宫。
这里本是雍正没当皇帝前的雍亲王府,雍正登基后改为行宫,称雍和宫。
然后在乾隆九年(1744),又被乾隆皇帝改为喇嘛庙,成了满清管理藏传佛教的事务中心。
此时藏传佛教共有四大活佛,达莱和般禅额尔德尼
章嘉则是漠南大活佛,哲布尊丹巴是漠北大活佛。
而此时尚在北京城的,就只有漠南活佛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
其余三位中,八世达莱-强白嘉措,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罗布藏图巴坦旺舒克和六世般禅尔德尼-班旦益西都在青塘。
且四世哲布尊丹巴只有六岁,还是八世达莱强白嘉措的亲侄子。
莫子布手里拿着李献文自重庆发来的密报,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这老丈人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呢?
这想法吧,其实还不错,西北这地到了现在,哪怕全部生活的都是汉人,也逃不过宗教的侵袭。
原因很简单,莫子布没有那个能力把西北,特别是大甘肃(甘肃加宁夏)的经济给搞起来。
自唐末以后,西北商路渐渐断绝,原本富庶的河西就开始断崖式往下掉入贫困的深渊。
而到了现在,已经是大海权时代了,就是中华这样的传统大陆权国家,经济等绝大部分资源也会不可避免的往海洋倾斜,那莫子布就更没那么多钱,来振兴西北的经济了。
莫子布现在唯一能为西北做的,就是在开封的试验田成功之后,赶紧总结好经验,拿下陕甘了就鼓励当地百姓种土豆和辣椒。
至少做到土豆、辣椒管够,凉山汉堡先整起来。
但这只是能让绝大多数陕甘百姓勉强吃个大半饱,对经济并没有多少的促进效果,这经济起不来,要消除宗教,那就是千难万难了。
但是,莫子布还有点犹豫,倒不是害怕白莲教坐大,他是怕白莲教跟黄教发生大冲突。
因为对于黄教来说,天方教再猛,大不了盘踞陕甘,他们没有强力军事力量支持,是上不了高原,进不了草原的。
但白莲教可不一样,郑信一出面,背后的支持力量是谁可就很明显了。
加上虽然白莲教的教义混七八杂,但郑信这种弥勒降世的搞法,其实跟黄教相去并不远,只要愿意改,是可以互相融合的。
那么这样一来,四大活佛就有理由相信,新生的大虞朝和莫子布,是想扶持一个完全在汉地转生的活佛,进入黄教内部搞事。
“陛下,成都密报,六世般禅额尔德尼-班旦益西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圆寂。”
听到翰林舍人郑怀德的报告,莫子布悚然一惊,“成都的消息是哪来的,是不是驻藏大臣发来的?”
郑怀德点了点头,“此时的驻藏大臣是蒙古正白旗的保泰,其余还有在惹萨和日喀则的旗人宗室恒瑞和富察家的博清额。
后两人是光中四年去的青塘,本来是为去请六世般禅来京为中风的乾隆祈福和祝贺七十大寿的,结果咱们提前打进了北京,这两就留在了青塘。
信是富察家的博清额发回来的,恒瑞听说咱们要尽杀黄带子和红带子,已经跑到青海厄鲁特的地盘上去了。
驻藏大臣保泰则多日未现身,似乎与惹萨高层正在勾连。
博清额从日喀则发挥了急报,他手中只有一个原四川绿营松潘镇的营三百余人,一旦噶厦当局要驱逐他,他无法抵挡。”
莫子布听完,有些紧张的清了清嗓子,他现在才想起来,此时还没有发生福康安雪域高原反击廓尔喀,也就是还没有确立金瓶挚签制度。
除了这个宗教层面的,金瓶制度还在具体政务层面,规定了达莱等不得直接上书皇帝,必须由驻青塘大臣转交。
负责青塘具体政务的噶厦政府中,噶伦(文官之首)、代本(驻各地军事长官)及以下官员的任命,都必须驻青塘大臣同意。
各大寺庙堪布(主持)调换,也要征得驻青塘大臣同意。
且驻青塘大臣在青塘宗教上的地位,与达莱和般禅额尔德尼等同。
其余青塘上下的边防、通商、驻军、财政、廓尔喀等地信徒来惹萨朝拜等事,都由驻青塘大臣统筹办理,随时有权核查。
可以说,满清所代表的中央政权对青塘的控制,是以福康安反击廓尔喀后才最终确立的。
此前的驻藏大臣更像个驻藏天使,根本管不了多少事。
然后在1846年,面对英国人的咄咄逼人,琦善上奏让驻藏大臣放弃了对青塘财权和藏军的训练控制权,驻藏大臣就又成了一个加强版的驻藏天使了。
莫子布立刻意识到,他必须要完成历史上由乾隆和福康安完成的这个历史使命。
想到这些,莫皇帝把手一挥,“青塘之危,不在高原之上,而在南边的廓尔喀和英国人。 给云贵总督黄忠仝和总督上缅甸兵马钱粮番汉事务莫公柏下令,让他们尽快完成对西南土司的整合,必要时让步一点也可以。
明年之前,必须组成一支三万人的军队,掌握住整个上缅甸。”
郑怀德明白,皇帝这是想早点拿到上缅甸的控制权,然后把下缅甸的缅王孟云堵住不能动弹。
随后就可以驱使他,用缅甸的军力长期威胁英属印度,让英国人不敢继续支持廓尔喀的沙阿家族,斩断其不断向北蚕食领土甚至侵入青塘的步骤。
没了这些外援撑腰,青塘的达莱和噶厦当局,就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陛下,那日喀则的博清额呢,是否允许他撤退到四川?”一直在莫子布身边没有出声的郑锦水,突然问道。
而一向谨慎的郑锦水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博清额与在昆明杀了朱珪投降的明德和在成都投降的海兰察还不一样。
明德和海兰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属于被武力威胁后无奈的保命之举,且他们是汉地的满清官员。
而博清额则是驻藏帮办大臣,接受了他的投靠,就表示莫子布这个以汉人为主的大虞,选择接受以满人为主满清在汉地十八省以外的政治资产了。
属于是新的中央王朝对旧日中央王朝在某些方面的继承,那么以此类推,驻藏帮办大臣可以被接受,库伦办事大臣呢?
还有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这些呢?
他们要来投降,按道理就你也得接受。
而接受了他们,未来给满清修史的时候,就必须要按照正统王朝来修,至少是要承认满清确实是中央王朝。
莫子布沉默了一下,要论本意,他不想去承认,但是你不承认,这四个将军和两个办事大臣辖地,确实是汉人王朝从未有如同满清这样实控过的。
哪怕就是上溯到唐朝,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实控,比如伊犁河谷,满清对这里的控制力那还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唐朝那样封几个小可汗能比的。
比如青塘,大明也只是保持了朝贡制度,没有设立驻藏大臣等机构,算不上真正实际控制。
更别提包括唐努乌梁海、贝加尔湖和整个科布多在内的漠北了。
“陛下,如果我们不接受,那么恢复陕甘之后,想要继续推动向西北、东北的进军与收复,就只能由您自己推动了,朝臣们是肯定不愿意,也不会支持的。
哪怕就是闽粤的勋臣豪商也一样,咱们大虞现在太大了,光是南洋就需要且值得倾注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
更重要的是,往南洋砸钱,是很快能见到好处,是完全可以预见到回本的周期,而西北和东北则不会。
如果我们置之不理,大虞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满清在汉地十八省以外的这些财产,不但满清现有的力量会被当地人淹没,以后陛下再想对这些地方用兵,阻力一定会非常大。”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啊!”莫子布听完,忍不住长叹了一句声。
郑锦水的话是有道理的,汉唐之所以凿通西域,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有好处。
大明连哈密卫,甚至敦煌都不要,就是因为没有好处,没好处的事,就算皇帝想打,下面的大臣也会阻止。
同样的,在现在的大虞,拿下西域等地也没什么好处,甚至不但没好处,麻烦还挺多。
真要按照眼前的利益,最多跟大明一样打到嘉峪关。
然后西边我管你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你又威胁不到我本土,驻军、册封我还得花钱,有这钱,我还不如砸到南洋去。
至于后世人都明白的西域、外东北有多重要,不少人扼腕叹息于伊犁河谷、巴尔喀什湖、海参崴、库页岛、贝加尔湖等等的丢失。
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替子孙守住这些家业。
可在此时的人看来,这些地方完全就是没必要砸钱的不毛之地。
甚至到了一百多年后,孙国父都还说只要汉地十八省呢。
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此时的人,并不觉得一个汉人政权需要占据那些地方,也认为无法长时间占据这些地方。
可以说,从朝堂到民间,都不会支持像满清这样,往这些地方砸钱。
而要破除,目前就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莫子布在那些只顾利益的文官之前,用实际行动接受满清在汉地十八省以外的遗产,把框架搭起来,先把这个目前看来是负资产的东西背上。
皇帝都已经把这些收了,下面的臣子总不好再说让皇帝连满清诸帝都不如。
当然,作为开国之主,莫子布可以乾纲独断宣布必须要管这些地方。
但这又会与他把权力平铺到社会各阶层,促进工商业,开共和议会等做法背道而驰。
“陛下,臣认为把奴儿哈赤等贼编入逆贼传与给满清修史并不矛盾。
毕竟满清确实存在了一百多年,我们再是厌恶它,也不可能否认它的存在。
是以臣建议,对奴儿哈赤、黄台吉、多尔衮、福临、玄烨等人可按实记载,大加挞伐。
但对雍正、乾隆二君,则可以承认他们开疆拓土的功绩,以收漠南漠北蒙古和关外野人之心。”
郑怀德看到皇帝的纠结,他主动开口说道:
“昔日朱洪武承认蒙元正统,实际上也是因为北地汉人不归南方政权数百年了。
河西陇右等地汉人十不存一,在南方汉人看来,并无多少价值。所以承认蒙元,也有承认河西陇右等地乃是汉土,哪怕耗费巨万,也应该收复这一层意思。”
莫子布听完点了点头,不过不是答应,只是答应考虑一下。
“阿水,你准备一下去四川赴任吧,朕任命你为四川巡抚,在李献文主持进入陕甘之后,坐镇成都。
至于博清额,命他撤退回来,此人熟悉藏地,他手下的三百松潘镇绿营更是咱们了解藏地的耳目,不要轻易损伤,但你也别声张博清额已经退回来就是。”
说着,莫子布又想起来了,历史上福康安在雪域高原反击廓尔喀时,动用的精锐士兵,大部分是从大小金川附近招募的。
这些嘉绒藏人被满清打服以后,很快被满清所用。
他们适应雪域的高海拔雪山作战,又在跟满清的纠缠中,极大锻炼了作战能力,因而战斗力强悍,为反击廓尔喀,立下了汗马功劳。
于是莫子布对郑锦水说道:“到了成都后,你要注意招募嘉绒地区藏人入伍,做好随时入藏的准备,另外,朕还会把贵州总兵朱射斗调过来协助你。”
朱射斗历史上也参加了雪域高原的反击战,这是少数莫子布隐隐约约记得的人选。
郑锦水领命下去之后,身着赭黄色僧袍的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就进来了。
老和尚是凉州人,据说是汉族出身,这也是章嘉呼图克图的传统了,历代章嘉不是有汉人血统,就是在汉地选拔。
若必多吉1717年生,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
他是所有章嘉呼图克图中最长寿,担任时间最长的,历史上从1719年一直干到了1786年圆寂。
“大国师,朕接到消息,第六世般禅额尔德尼在扎布伦寺圆寂了。”三世章嘉被乾隆封为振兴黄教大国师,莫子布当然也是承认的。
三世章嘉听完,双目低垂,盘地而坐,吟唱佛经良久。
莫子布看了他一眼,也命人拿了一个蒲团,陪着哀悼了一小会。
半晌,三世章嘉睁开眼睛看着莫子布一小会,随后才给他见礼,“看来陛下是想延续此前清廷大皇帝对于我教的政策了。”
“来人,给大国师赐座!”莫子布先让人搬了一个黄色锦凳,他则返回御座,让三世章嘉坐在了他的左下首。
“时移世易,理自然也。”莫子布露出一丝笑容,“天下大势走到现在,满清有过但也有功。
朕既然重拾汉家河山成开国之主,自然没有满清诸帝为东方大皇帝,朕反而要做个只管中原,不管天下之小皇帝的道理。
这次找大国师来,就是为各族群和睦,少生事端,少伤人命,不知大国师有何见解?”
“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愿意息事宁人是好事,但以贫僧看来,世事却不一定能如大皇帝所愿。
如今六世般禅圆寂,青塘全在八世达莱手中,四世哲布尊丹巴又是八世达莱俗家侄子。
陛下又打翻了满清,达木蒙古八旗和霍尔三十九族都失去了来自中原的后盾,自顾尚且不暇。
惹萨从未有什么时候如此强大过,哪怕陛下想不动刀兵,八世喇嘛也不想动刀兵,但下面人也会不肯的。”
三世章嘉口中的达木蒙古八旗,是游牧在青塘当雄、那曲一代的蒙古部落,他们原本是青海和硕特蒙古罗卜藏丹津的部属。
霍尔三十九族也差不多,也属于曾经和硕特汗国一部分。
这些人在罗卜藏丹津覆灭之后,成为了清廷控制青塘的主要军事力量。
历次平定青塘事务的战斗,征召当地兵将都多以达木蒙古为主,霍尔三十九族为辅。
而现在,达木八旗和霍尔三十九族压制惹萨的最强凭借-清廷没有了,那他们为了生存,最大可能就是和惹萨当局媾和。
特别是现在正在惹萨的驻藏办事大臣保泰正是蒙古人,他极大可能为了自身地位,带着这些和硕特蒙古的与惹萨噶厦合流。
莫子布飞快的开动着脑筋,眼前这个三世章嘉他不是第一次召见了,前几次都是不咸不淡的跟他打机锋,这次却一点宗教话语都没有,就跟臣子前来奏对一样。
能坐到这个位置的,怎么可能突然这么大的转变,莫子布仔细咂摸了两下他的话,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情。
那就是章嘉的地盘,原本并不是在漠南,或者说主要不是在漠南,而是在青海。
于是寺中的僧众,就挟持着他参加了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等到平定后,三世章嘉就被留在北京,失去了对青海的教权。
这表面上看,漠南富庶远不是青海能比,但实际上,漠南蒙古是满清自己人,富庶归富庶,三世章嘉空有名头,根本插不进去手。
青海贫穷一点,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地盘。
“呵呵呵呵!”想明白之后,莫子布对着三世章嘉呵呵大笑了起来,笑的三世章嘉浑身发毛,极不自在。
“大国师,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情,漠南蒙古是满清的自己人,但他们可不是朕的自己人。
朕是从岭南来的汉人,不是从外兴安岭来的女真人。”
雾草!
三世章嘉猛地抬起头,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这老和尚也陷入了惯性思维,还在用清廷的关系理解漠南漠北。
现在莫子布这么一说,简直如同醍醐灌顶般。
想到另一种可能后,三世章嘉忍不住有些语气颤抖的问道:“陛下.大皇帝陛下真的愿意让贫僧管理漠南各寺庙?”
莫子布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三世章嘉,“大国师,满清亲近漠南蒙古,所以与漠南结亲,而册封漠北以羁縻。
而朕铁骑数万,铳炮无算,所以当实控漠南而与漠北结亲。
大师只要愿意将自己的主寺定在承德,那么漠南、承德以及京城的黄教寺庙,都以大国师为主,宗教上的事情,朕不会过多干预。”
“贫僧拜谢陛下,章嘉一系,此后都将追随陛下,安定漠南。”三世章嘉一脸激动,马上就站起来表忠心。
可不要以为这些活佛都多出尘,实际上权力这东西,只要是人,面对它都无法出尘的。
“不过,对于青海,朕有个想法。”莫子布突然想起了郑信这事。
既然三世章嘉真正获得了漠南的教权,那么青海是不是可以让出来了。
如果能把郑信安插到和硕特汗国原本的地盘上,加上陕甘的白莲教徒支持他。
一可以打击陕甘的天方教徒,二可以用达木八旗、霍尔三十九族,玉树四十族保持对惹萨的压力。
“朕之岳丈泰平郑王,原本在南洋,逢人就说他受了佛祖点化,鲜血由红而白,可知未来之事。
为此连国事都不管,国王都不愿当,抛家舍业,四海云游。
年初还在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召集了天南海北信徒参加盛大法会,连南洋缅甸、泰平等地都有人来,诚为佛门盛会。
近日,听驸马都尉,陕甘川总督李献文禀告,郑王又言佛陀允许他坐西北之莲台,又在重庆府南,许他金佛衣钵。
此等神佛之事,我这凡俗之人,自是不懂,不知大国师如何看?”
三世章嘉暗叹一声,果然这些当皇帝的就没一个不贪婪的,乾隆如此,现在站在他面前的光中也是如此。
可是,三世章嘉又忍不住一阵心动,如果章嘉一系可以永远控制漠南和北京的寺庙,这个利益就太大了,他实在难以看着这个机会从身边溜走。
“若是大师能同意,朕还愿意将弘历送到嵩祝寺安置,拨给前清内侍三十人服侍,大国师也可以去探望。”
看着三世章嘉还有些迟疑,莫子布又下了重注。
这三世章嘉幼年是在北京城渡过的,曾与弘历、弘昼兄弟一起进学,感情非常好。
嵩祝寺在后世北京东城区,是京城内著名的黄教寺庙,乾隆如果能到嵩祝寺去,远比被羁押在紫禁城的冷宫中条件要好得多。
嗯,倒也不是莫子布心好,莫皇帝比谁都了解乾隆,此人最好的,就是一个面子。
你杀了他,反倒是人死神灭啥也不知道。
但你留着他,让他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十全武功,那才叫痛苦,那才叫杀人诛心。
现在乾隆被关在冷宫,每天稀饭咸菜,身体越来越差,要是死了那就不好玩了。
干脆把他弄到嵩祝寺,人参、鹿茸、鹿血啥的也给他整一整,争取让他活到历史上的年纪,这样就能让他完全看见莫子布真正的十全武功了。
而莫子布这个让步,也戳中了三世章嘉,几十年的交情,一起长大的同学,他不能不顾。
“陛下宽仁大度,千古罕见。”
说着,三世章嘉又唱念了一声佛号,“想来郑王愿弃国王之尊而皈依我佛,一定是真的受到了佛祖点拨。
若在重庆府之南亦有金佛,这造化真真非浅。”
莫子布满意的点了点头,如今的四大活佛中,流行一条默认的规矩,那就是以年龄来定修为。
比如三世章嘉是四大活佛中最年长的,所以八世达莱的认证,都是由他亲自去的。
入夜,莫子布赶紧给李献文写信,此次陕甘战役完结之后,甚至是大局基本掌握之后,就要利用三世章嘉的关系,快速收服包括和硕特蒙古在内的整个青海厄鲁特蒙古。
至于青塘高原,莫子布暂时是无能为力的,不征服青海厄鲁特,他就没法压制惹萨当局。
同时在惹萨当局南边,还有个刚刚兴起的廓尔喀沙阿家族建立的尼泊尔王国,这些狗东西正野心勃勃的盯着北边。
他们很可能会与惹萨当局合流,敌人很强大,进军需谨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