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李承乾设下的鸿门宴
消息是真的。
这时代,也没有人敢,会去随便传大唐的消息。
王玄策在进入到泥婆罗王都加德满都的时候,就从游商的嘴里,听到了关于波斯皇帝,亡国之君,伊嗣埃三世正在被阿拉伯帝国通缉追杀的事情。
为了不耽误太子交代下来的吩咐,王玄策当即就跟泥婆罗国王那陵提婆商讨。
希望那陵提婆能够帮自己宣扬大唐太子令。
那陵提婆自然不会拒绝天朝上使的请求,更何况这还是大唐太子令。
于是消息就这么传到了木尔坦地区。
实际上这样的话,是很容易引发阿拉伯帝国对大唐的恶念。
但王玄策不在乎。
更不在乎所谓的阿拉伯帝国。
在他的眼里,大唐为天下之中,世界之中,文明之源。
日月,天地,都是要围绕大唐在转。
其他的地方,统称为四方蛮夷之地。
所谓的阿拉伯帝国,就跟当年的匈奴那样,是个大一点的蛮夷之国。
甚至在王玄策的认知里,或者说大部分大唐饱学之士的认知中,大食,就是匈奴的后裔。
当年匈奴帝国被汉武帝打败,跑到中亚建国。
现在的阿拉伯人,曾经就是在匈奴人的统治下。
这样的认知比较狭隘,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也比较普遍。
中天竺。
戒日帝国宫廷。
戒日王曷利沙稍微有些苦恼。
他对于大唐使团前来天竺交流,自然是满怀欢迎。
玄奘法师让他认知到遥远的东方帝国,也认知到东方帝国的强大。
对于大唐,曷利沙因为玄奘法师的关系,很是亲近。
只是没想到,大唐使团还没到,就已经开始在搞事情了。
但只是短暂的迟疑后,戒日王曷利沙就决定帮助大唐使团。
首先这命令是大唐太子令,是大唐帝国未来的皇帝所发出,这就很具有权威性。
其次对于阿拉伯帝国,戒日王曷利沙也是有些忌惮的。
虽然中间有着木尔坦地区作为缓冲,但阿拉伯帝国的野心太大了,吞并了波斯帝国的疆域,就一定会满足吗。
他们还在攻打西方的罗马呢。
以后会不会打到天竺来
曷利沙能够一统中天竺,自然也是英明的君主。
帮助波斯皇帝伊嗣埃三世,不仅能得到大唐太子的好感,还能给阿拉伯帝国增加麻烦,何乐而不为。
戒日王曷利沙下令,天竺将会给波斯皇帝提供庇护,戒日帝国境内,不认可阿拉伯帝国对波斯皇帝的通缉。
当这个消息传到木尔坦地区的时候,很多小国跟部落纷纷震惊。
阿拉伯帝国跟天竺帝国,这就开始交锋了
这里头还有大唐帝国。
三大帝国,以波斯皇帝展开争斗。
这也让木尔坦地区的人们心思活络起来。
伊嗣埃三世带着亲卫想要逃亡天竺。
有人想要抓住他们,交给阿拉伯帝国,有人想要交好天竺跟大唐,帮助这最后的波斯皇帝。
很显然,伊嗣埃三世想要成功抵达天竺,必然不是个轻松的事情,这条路上,充满荆棘和曲折。
于此同时。
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也就是现任皇帝欧麦尔。
正在逐步停止对周边各国的继续攻打。
这其中有考虑到大唐的因素,也有考虑到现在的疆域已经足够辽阔,太多的城市需要进行管理和消化。
尤其是在传教这块。
阿拉伯帝国暂时停战的行为,让远方的拜占庭帝国松了口气。
从他们收到的消息来看,很有可能是派遣到了大唐的使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随后而来的,大唐太子跟拜占庭公主可能有所关系的消息。
更是让两个共治皇帝欣喜。
如果拜占庭能够跟大唐之间组成军事联盟,那么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跟已经落寞的拜占庭帝国不同,东方的帝国,一直都是那么强盛。
有他们的帮助,阿拉伯帝国就不敢再肆意发兵了。
他们需要足够的兵力,去应对大唐所带来的威胁。
欧麦尔其实也得知了大唐正在聚集兵力,攻打高丽的消息。
有心介入,但实在是太远了,顶多是在声势上给予一定协助,简单点说就是摇旗呐喊,当个啦啦队。
高丽可是在大唐的最东边,而阿拉伯帝国则是在大唐的最西边。
横跨整个大唐去援助高丽,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大唐安西都护府发动军事行动。
但欧麦尔等一众群臣商议后,最后否决了这项提议。
因为就目前来说,大唐跟阿拉伯帝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
如果他们率先进行部署,那就等于是在挑衅大唐。
这其中可能衍生的后果,阿拉伯帝国也不敢承担。
在这个时候直接去招惹古老强大的东方帝国,丝绸之路的起源,显然不是好事。
那会陷入到更大的战争泥沼中去,会对整个阿拉伯帝国造成巨大的动荡。
——
长安。
波斯使者,拜占庭使者,阿拉伯使者,都在积极的行动的。
可惜他们的大部分行动,都是无用功。
大唐的权力架构,意味着这些使者根本无法介入到朝廷的决策里去。
能够接触到的,只有鸿胪寺的中层官员。
而这些官员,也从来没把大食或者其他国家当回事。
李世民对于阿拉伯帝国,就更不上心了。
安西都护府数万精锐,加上唐协军在内,可以整合十万兵力。
况且阿拉伯帝国的领土并未跟大唐直接接触,中间还隔着昭武九姓诸国,吐火罗等势力。
阿拉伯帝国想要对大唐发动进攻,首先就要攻打这些地方。
相比之下,李世民更加在意辽东战场的消息。
虽说不是亲征,但前线的军报,还有各路大军的动向,是李世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针对高丽的一些情报,也成了君臣议事的重点。“突厥于边关蠢蠢欲动,高丽不断有使者前往,最新奏报,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想要借此机会,说动焉耆,且末、吐火罗、龟兹、共同出兵安西都护府。”
“高丽使者正在周边为其谋划,安西都护郭孝恪已经下令安西诸国,悬赏诛杀高丽使者。”
“薛延陀真珠可汗去年求亲失败后,似是怀恨在心,对安西都护府有所阻扰。”“有细作密报,薛延陀想要趁此机会,进攻阿史那思摩部。”
“安西都护郭孝恪请陛下授予随时征讨之权。”
“高丽方面,百济拒不受命,不尊陛下之诏,依旧在进攻新罗。”
“奚和契丹两部所派之兵,已经接近高丽附近。”
“黑水靺鞨与白山靺鞨共同派遣三万兵力支援高丽,粟末靺鞨向陛下传信,不会参与大唐与高丽之战。”
“倭奴王来信,拒绝派遣战舰辅助大唐,同时表示不会对高丽进行帮助。”
大唐攻打高丽,周边各国各部落,也是几乎全都动了起来。
西域各国明面上臣服,但还是有不少国家心思各异。
尤其是西突厥。
如今西突厥比较大的部落,乙毗咄陆可汗,就是东突厥始毕可汗之子。
东突厥灭亡后,投奔西突厥,后自立为可汗。
贞观十六年上半年,乙毗咄陆可汗入侵大唐伊州,被郭孝恪击败,现在到处搞事情。
不过西突厥内部落林立,大多数都不怎么支持他。
大唐东北方向,奚和契丹是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自然会影响号召。
靺鞨族分三大部落,黑水,白山,粟末。
粟末临近大唐,因此算比较顺服,黑水白山两部,则依附于高丽。
新罗不用多说,百济早就跟高丽沆瀣一气,想要瓜分新罗。
倭国还没开始像历史上那样进行大化革新,目前属于一团乱麻,各部落名义上受到倭奴王的统治,实际上各过各的。
早前倭国是没有国名的,直到列岛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贡东汉,欲借臣属于汉王朝来树立自己的权位和王位,所以请求汉光武帝赐封。
光武帝刘秀见日本使者身材矮小,于是赐其国名为倭国,封其国王为倭奴王,并赐汉倭奴国王印。
李世民听完各方上报的情报后,开始进行布置。
“传诏安西都护府,准安西都护郭孝恪便宜行事之权。”
“传信西域昭武九国,吐火罗,若敢伺机动乱,高昌便为前车之鉴。”
“传信薛延陀,若肆意挑起战争,小心大唐天兵。”
“传信百济,若再执迷不悟,届时莫悔之晚矣。”
李世民不紧不慢的下达命令。
对于企图生事的国家和部落,一个个进行斥责。
授安西都护郭孝恪便宜行事,这跟直接让其发兵没有多大区别了。
西域距离长安太过遥远,不可能说等到别人都打上门了,还要来先行请示。
安西都护的权力是很大的。
但要是主动对他国用兵,则必须得到皇帝的准许才可以。
这个便宜行事的意思,就是让安西都护郭孝恪,随时都能征召周边唐协军,对企图或者试图挑衅大唐威严的国家部落,进行征讨。
对高丽的战争牵扯了大唐很多精力,总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想要借助这个机会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
安西都护府是边军精锐所在,战斗力极其强悍。
两万兵马看似不多,但在这个时候,都是猛将悍卒,真正意义上的一汉当五胡。
哪怕是出动几千人兵力的情况下,都能对大部分的西域小国,部落,形成横扫之势。
出动一万兵力,西域没有哪个国家和势力能够单独进行对抗。
这就是安西都护府的底气所在。
唯一能够对其有所限制的,就只有李世民了。
安西都护府是在灭高昌国后设立的,乔师望为第一任安西都护,在去年贞观十六年,郭孝恪接替乔师望出任安西都护。
郭孝恪比乔师望更加强势,对于周边势力也更加霸道。
在这次大唐对高丽发兵的情况下,频繁出动军队进行巡查。
情报还没抵达长安前,就已经诛杀了好几个高丽使者。
八月十四。
李承乾和李道宗抵达营州。
开始筹备军事,整合大军。
李承乾的手里虽然有火药这样的攻城利器,但现在还不到拿出来的时候。
攻城,不是说把城门炸开就能行的,同样还需要对城池进行争夺。
当火药显世,惊天的轰鸣之声,足以让辽东城的高丽将士士气到最低点。
这就需要大军直接对辽东城发动攻势,而不是进行佯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乾就要考虑到对李道宗进行夺权了。
攻城之前,李承乾就要夺走李道宗手里的兵权。
这样才能使得权力最大化。
八月十七。
魏王李泰抵达莱州。
张亮已经聚集战舰,出征高丽。
八百战舰看似不少,然而在茫茫大海上,又显得很是渺小。
李泰站在甲板上,心气大盛。
虽说在战术上,李泰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的建议,但在战略上,还是有些想法的。
刑部尚书张亮,已经跟李泰聊过了。
渡海之后,直接对卑沙城发动攻城战。
李泰信心很足,小小卑沙城,又怎么能抵抗他的大军。
八月二十日。
营州。
随着攻城器械的不断打造,大量的云梯,投石车,冲车已经被打造出来。
目前就等着侯君集那边的消息。
只要侯君集,李勣的主力部队抵达盖牟城的时候,李承乾李道宗这边则立即举兵佯攻,使得来辽东城的守将不敢派遣兵力对盖牟城进行支援。
这天日落时分。
李承乾在大帐内设下宴会,邀请李道宗,包括其麾下十来名将领,宴会议事。
对此李道宗也没有多想,通知属下就一同来了。
毕竟他怎么想也不会想到,太子会在这个时候,对他设下鸿门宴。
就在李道宗抵达太子大帐的时候。
苏定方带着数百人,进入到李道宗的营地中。
此时李道宗全然不知晓。
一众将领还兴高采烈的参加宴会。
宴席上,李道宗有些奇怪的问道:“殿下,为何不见苏将军。”
苏定方是太子身边最能打的将领,这等议事怎能不参加。
李承乾笑着说道:“不急,孤安排了其他事情,应该待会就过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