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来晚的芒果火龙果

第337章 万不得已之时(中)

“危言耸听了吧,怎么可能损失这么多?”

历史上5.5万人西去,最后回到第五军分区的不足3000人呢,十不存一还说少了,几乎是5%的比例。

“红军中央苏区的长征,最后抵达延安的还剩多少?”

“那不一样,我们走了2万5千里路,路太长了。”

“追击的国军难道跟鬼子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就一样么?”

宋仑和邓国顿时哑口无言。

这两战斗力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而且我们刚修复了全部的鬼子坦克,如果就地埋藏,就凭这儿伪化严重,保不齐哪天就要被汉奸指认下挖出来。”

从承德撤出战斗后,唐亮掩护第34大队用一天时间撤回都山游击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鬼子的战损坦克“修复”了约一半——毕竟徒手坦克团并没有足够车组乘员将所有的修复坦克都开起来,只能将其中的34辆坦克开了起来,其余47辆坦克只能暂时掩埋。

然而不管是谁都知道,这玩意迟早都要挖出来的,谁舍得把这些宝贝一直留在地下呢,又不是种庄稼,埋下去越长越多;而且有唐亮补充的弹药,只要有足够的乘员,这些装备越早上战场越好。

而这些装备必然也是鬼子重点要挖出的装备,哪怕挖地三尺,也必然要找到的东西。

一个要藏一个要挖,必然又是一番斗智斗勇;然而如果没有坚定的根据地屏蔽鬼子的侦查,如何确保不被鬼子找到汉奸分析出蛛丝马迹,进而将这些埋藏的坦克挖出?

这可不是此前埋在根据地附近的坦克,那儿有根据地就近照看,鬼子要找到汉奸搞事可不容易。

当然最好方式自然要赶紧把这些坦克挖出开走——但这不是因为车组不足嘛。

“坦克的事,我们掩埋之地偏僻无人,多半也不用过于担心。”

“但是这么大规模掩埋鬼子坦克,保不齐会被铁杆汉奸发现,而且还不止这一个问题,”唐亮为了留在冀东,准备的问题可不仅仅就这一个:“前阵子下了几场大雨,听说潮白河已经涨水,坦克很可能过不去。”

“用机动舟桥搭载过去呢。”

“这么多坦克,要全部搭载过去估计要一天多时间,鬼子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的。”

其实这是个忽悠,此前唐亮渡过黄河时之所以只用了一只【机动舟桥】,那是因为大洋不够,此刻唐亮手头足够再买好几只,但是唐亮自己不说,宋伦和邓国怎么会知道。

宋伦和邓国顿时眉头紧皱,不用说,唐亮提出这个问题才是大问题;为了保存冀东起义军的火种,而把坦克支队60多辆坦克全扔冀东不管了——不管是在晋察冀军区,还是八路军总部,还是延安那儿都是无法交代的。

“实在不行,先把坦克支队的坦克都埋地下?”

“坦克支队这么多坦克,要跟鬼子在冀东周旋也不是做不到的;在冀东就近周旋,在大平原上鬼子对付我们的手段也不多,总比把坦克埋了好。”

“胡闹,这么多的鬼子,坦克支队怎么周旋?”

宋仑颇有些生气。

问题是唐亮可不在乎,毕竟事关冀东数万人性命呢,而且这么数万人如历史一般迅速损失实在可惜了。

更别说这些起义军中本身就有不少是工人出身,对于扩充坦克支队也是有巨大好处的。

虽然历史有所改变,但是唐亮绝不认为关东军能下定决心,彻底不管北边,将主力全力调动南下。

而且如果关东军当真敢主力南下冀东,唐亮也不是没有盘算——大不了就大家换家,坦克支队全体捅进东北去,把沈阳周边的所有煤矿,本溪抚顺啥的能捣毁就捣毁,谁怕谁啊!

虽然挺进东北是无根据地作战,但是从铁石部队缴获的地图上鬼子已经标的一清二楚,长白山就有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虽然沿途有700多公里,但是唐亮已经拿定主意,到时候就沿着铁路线杀过去,把满铁株式会社的守备队一个不留全杀过去,绝对能凑齐系统任务所需的鬼子人头。

毕竟此刻唐亮的“主线任务四十七:消灭名鬼子外加350艘船只”此刻完成进度已经是9890/,744/350,还剩5110个鬼子人头便能完成任务。

而“主线任务十九:消灭4000名鬼子外加20架飞机。”此刻完成进度也是1058/4000,20/20,还剩2942个鬼子人头便能完成任务。

只要挺进长白山路上能进行2-3次系统补给,唐亮根本就不怕赶不到长白山区。

再说不还有刚弄到手的【油罐车】奖励么?

“关于坦克支队的撤离情况,你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不能从冀中走?”

……

“胡闹!怎么能让坦克支队全体埋了坦克撤退?”

不出预料,第四纵队这个想法刚发回到晋察冀军区、八路军总部和延安,这个想法不出意外被三者一致反对。

“敌强我弱,虽然敌情有重大变化,但冀东应该坚持,第四纵队应改变原计划,整体留在冀东,充分配合和组织冀东起义军与敌作战,除非到万不得已时候才能考虑撤退。”

“撤往冀中可以作为备用方案,但是仅限于坦克支队——冀中是大平原,冀东起义军进入冀中地区无遮无拦,根本无法防住鬼子的飞机和坦克,就是派上卡车追赶,也不是冀东起义军能抵挡的。”

即便如此,坦克支队往冀中撤也有问题——海河流域的河流都是汇入天津后才入海的,坦克支队要进入冀中同样得想办法渡河再说。

冀东起义军虽然作为步兵渡河进入冀中,渡河不是太大问题,但作战能力却极度欠缺。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如果冀中当初能推广地道的建设就好了,虽然不能让冀东起义军都挤在一条地道上,但是如果能化整为零,一个村子隐蔽一个连200多号人呢?

可惜此前唐亮建议在冀中修筑地道的想法,因为正反两方争论颇多,并未能大规模推行修筑,此刻已经赶不上使用了。

而数万冀东起义军走蓟县以北的山路则是晋察冀军区、八路军总部和延安极力反对的,毕竟这条路百姓太少,能筹集的粮食太少;道路狭窄,最窄处大概3米多,数万人的队伍走这种山路,一个是疏散速度慢,其次则是长时间滞留的起义军粮食根本无法靠当地百姓解决。

毕竟那儿可是游击区!

根本就不是根据地!

根据地的动员能力都比游击区强上太多,就算当地粮食不够,有根据地的政权筹划,能调动大量人力从周边运粮,多少都能弥补上缺口。

“此前第33大队在雾灵山、青龙山等地已经初步建立了根据地,一旦熬到秋收,总能给数万大军提供数月粮食,让第四纵队无论如何都应该坚持到秋收结束。”

“第四纵队认为目前依托于秋收前青纱帐未倒,还能靠着青纱帐与鬼子和伪军周旋一二,一旦秋收结束青纱帐倒掉,大军撤退就无所遁形了。”

“数万大军撤退,就靠那点青纱帐能藏得了什么?”

“唐亮的坦克支队有什么想法?”

“不管是唐亮还是邱闯乘什么意见?”

“第四纵队没有把他们的意见报上来。”

“胡闹,这种事情一定要问一问唐亮和邱闯乘,坦克支队的情况只有他们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