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见棺材不掉泪

杨天豹兵败白鹿原,巴巴俊雄很快就打到了长安城下。

长安城内,刚刚退入城内的大军侥幸逃脱了狼国人的追击,还没有松一口气,就立即转为了防守模式,上长安城守城。

长安城比汴梁城可是大多了,总共逃回来不到十万军马全部上了城墙,才刚好满足守城的需要。长安城内也有九城兵马司,但和汴梁一样,也没有几个好货。看来自古以来,城管这玩意,都难以成为正规军,还特别惹人嫌!

好在长安城乃是千年古都,历经无数代的加固加高,长安的城墙皇城不说是铜墙铁壁,但比汴梁城还是高了不少。毕竟汴梁才历经三代皇帝,怎比得上这数十上百代皇帝的加持修建!

巴巴俊雄看到长安的时候,也不由得为之赞叹,中原文化果然不是草原可比,这么大的城市里面得住有多少人啊!

不过想到这长安城里面满城的富贵人家,巴巴俊雄眼睛里面就发亮,洛阳作为陪都,都掏出了上千万两金银,这长安城如果能够打下来,那不有个三四千万两啊!

想着想着,巴巴俊雄忍不住流下了口水,嘴巴中发出了傻笑。而旁边的将领们估计也有这种心思,也跟着傻笑起来。

此时的长安已经是寒冬腊月,三九严寒,天空阴沉,偶尔还飘着几片雪花。狼国人眼中放光,心情兴奋。可城里面的大夏国人就炸锅了,整个长安城处于极度恐慌之中!

长安的百姓虽然恐慌,但也就是贱命一条,但城里的达官贵族就不一样了,这些人立即派出家中管事出府,到处打听消息。

宫中太极殿,龙椅空闲,太子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今天杨贵妃没有上朝,皆因他心中惊恐狼国来袭,不敢前来,毕竟他是一个女人!

太子面沉如水,朝中大臣也是低着头沉默不语!这种局面,谁也不敢乱说话,不知道太子、杨阁老的心思,更不知道朝廷中的风向,随便乱说很可能成为靶子!

太子李璟一看群臣没有一个人开口,眼中满是失望,在汴梁时,这时将领、勋贵必定站出来主动出战,御史大夫、一些官员必定站起来慷慨陈词,可到了长安,朝廷之上一个个夸夸其谈,但关键时刻都是缩头乌龟!

太子沉声道:“各位爱卿,狼国兵临城下,各位可有话说?”

众大臣皆是沉默,杨阁老作为首辅,不得不站出来表态,道:“太子殿下,长安乃是百年古都,城墙坚固,狼国即使到了城下,只要我们防守得当,必将万无一失!”

太子看着自己的这位姥爷,不愧是大夏国的中流砥柱,看起来一点也不惊慌。在看看其他大臣,一个个如丧考妣!

太子点点头,问道:“城池防守可安排妥当?”

“太子殿下放心,一个月前我们就开始准备,目前弓箭、滚石、擂木等物资充足,十万大军已经上城墙防守!”兵部尚书杨进升道。

太子李璟这次脸色缓和下来,今天杨天豹率领二十万大军与狼国兵马对垒,不到一天就兵败白鹿原,损失十万兵马,可见狼国人的厉害!

现在又进入了狼国兵马围城的状态,两年前的故事重演!只不过把汴梁换成了长安!这时,镇西公李非出列,道:“老臣抗敌不力,致使朝廷损失大半兵马,请陛下降罪!”

镇西公李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能把主帅杨天豹推出来,自己这个二号人物只能出来背锅了。

杨阁老这时道:“镇西公,你何错之有?狼国人凶狠是出了名的,国公能够站出来出战,已经是大夏国的脊梁!”

杨阁老定了调,官员们纷纷出列,附和杨阁老,似乎杨天豹、李非损失了十万兵马,不是罪臣,而是功臣!!

大学士董卓道:“太子殿下,狼国大军兵临城下,不知要围困多久,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按照上次汴梁防守的策论,我们当对长安进行戒严,对全城的粮草等物资进行统一调配才是!”

董卓没有点名定国公赵辰的守城策略,这是要给太子和杨阁老留面子,懂的人自然就懂!

董卓这么一说,本土派的几位尚书、侍郎立即就不同意了,他们是京中粮食大户,这大好的发财机会,怎么愿意放过。再说自己的财物,怎么一分钱不要任由朝廷统筹呢!

这么多的高官反对,董卓也是一脸的黑线,这可是大夏国生死存亡之际,这些人竟然还想着自己发财。现在他终于理解定国公赵辰当时为什么要使用雷霆手段对付那些官员、勋贵和大户了。

这些人自私至极,不见棺材不会掉泪的!

董卓也知道自己的提议无效,刚想反驳,大学士刘政和看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多说,并看了看杨阁老。东卓猛然清楚,这京城最大的商家不就是杨家吗?杨家控制着京师的大量大宗买卖,自己这么说,不就是要收缴征集杨家的财产。

想到这,董卓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

如今的长安城,外来派系和长安、洛阳本土派系斗的不可开交!迁都后的大部分大学士、尚书、侍郎、寺卿都由从汴梁来的高官担任,而本土派则占据着一些边角料。

这两年随着本土派熟悉了朝廷的允许规则,就开始进行夺权,在朝廷中结成党派,对抗外来势力。

这两派都是杨阁老的嫡系,手背手心都是肉,杨阁老只好从中调停。两派势力表面答应,但暗地里斗的更加激烈!

杨阁老也知道董卓是为大局着想,但他不能答应这么做,不然本土派就不好安抚了!

杨阁老道:“京中之事,由刘大学士负责稳定形势,确保京中不乱。粮草一事,由大学士杨元宝负责。兵源之事,由大学士杨彦舟负责!”

众人一杨阁老主持大局,马上连连称好!

然而就在这时,有人站出来道:“太子殿下,阁老,抵抗狼国军马固然是好,但我们也要想好万全之策,给朝廷留一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