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当太后比当皇后跟太子妃可爽多了

“卫军试水,边军下水,媳妇儿!高!!!”

张欣这边才弄好了半个袖子,朱高炽已经整理完,一拍大腿,猛扑过来,捧着张欣的脸就亲了一口。

“什么跟什么呀!你臭烘烘的!在外面偷吃什么了?”

张欣瞪眼推开朱高炽,作势要踢。

“这你就闻出来了,就吃了几个活珠子。”

“咦——离我远点。”

“哦,远远,我离你远点,媳妇,你这回算是做了一件大事了,特别大!”

朱高炽被张欣嫌弃也不恼,退到了茶几那边。

“特别会花大钱?”

“呃,也算吧,一个特别会花钱,还花对了地方的媳妇。”

“这你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接着夸,我还想接着不好意思下去。”

张欣十分想听听朱高炽的想法。

一个聪明人,想得可能更全面一些,她这事也能做得更稳妥一些

“夸,必须夸。”

朱高炽简直想说,这就是神来之笔。

王府卫军拿到年礼,原本说的可以多换粮米,张欣给扩大到了布匹,灯油火蜡,一概杂货。

这事,其实就是仗了燕王府的势。

让其他本来公平竞争做生意的商家无形中吃亏了。

只是,这量不算大,没真正伤到大商贾的利益,只让他们有点不爽。

可这能跟王府搭上线的商铺,北平城里的那些商家不敢惹。

为了挣点小钱也好,为了讨好燕王府也好。

不想惹,他们就选择了加入。

有枣没枣的,他们都得表这个态。

于是有了联名信这事。

将来朝廷要追究起来,这整件事情,从头到尾,燕王府都是一个好人的角色。

总结起来——就是燕王府找了几个当地商家给亲兵发福利。

这事让燕地的商家知道了。

燕地全体商家感念军士保家卫国,自发要求加入。

燕王府盛情难却,把犒军的范围就扩大了一些,军民同襄盛举,让整个燕地的军士过个好年!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燕王府都无可指摘。

燕王府可是实打实的拿了宝钞出来给军士们的。

最妙的是这些拿出来的宝钞并不会外流,因为在外面用就意味着吃亏了。

很有可能加盖了燕王府赏章的宝钞,会从仅仅在北平城中流通,继而通过跟燕地做生意的商家扩散出去,在整个燕地保值保价的流通起来。

无形中赏章宝钞成了王府发行的货币。

张欣就听他讲了一次宝钞发行的事,立刻就能活学活用。

简直不能再牛了!

再者。

不管将来皇祖父不在了,朱允炆对他们这些藩王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三五年间,燕地发展起来了,他们燕王府在这燕地过得不要太滋润。

压根没必要跟朝廷计较那三瓜俩枣的。

时间成熟了正如张欣之前说的,自立为王也不是不可能。

张欣这事操办得,还很有章法。

最绝的一点还在于,她没有一步到位,而是先拿卫军做出了成果,才去跟他娘谈接下来的事情。

以他娘的脑子,那绝对是立刻就想到了他现在想到的所有东西。

这脉把得,那叫一个准。

“我对媳妇的敬仰正如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朱高炽一顿手舞足蹈把他所能想到的妙处都说了,就冲着张欣星星眼。

“哇,我压根没想到耶。”

张欣微笑。

“我还有一个想法。”

朱高炽兴奋了一会,就冷静了下来,凑过来眨巴着眼睛。

“嗯?什么想法?”

“咱们这么大动作,这皇祖父,还有那位,也不知道会不会多想,咱是不是给这次犒军加一个说法?”

“年礼这个说法不够?”

张欣其实无所谓,反正再过几个月,这一切都要开始了。

打着什么名义,很无关紧要。

“不够,把赏章改成祥云章,对外就说是咱们燕地给皇祖父贺七十大寿,愿他老人家万岁万岁万万岁,愿大明朝福运连绵,万国来朝。”

“这宝钞是皇祖父建朝发行的,如今花出去的每一张宝钞,燕王府都贴上一份米粮,让老百姓一起给皇上祈福,给大明朝祈福。”

朱高炽上一句说完,张欣就接上了下一句。

“对头!”

朱高炽给张欣竖了一个大拇指。

张欣回了一个大拇指,心中暗赞。

不愧是个读书人,这种加持金身的操作,很溜!

只要操作得当,公爹的在民间的威望立刻上了一个高度。

将来,更加师出有名。

不过,这傻孩子,明显,对于燕王府随时可能要反这事还没有概念。

公爹跟婆婆,应该还没有跟他透露过。

她这整盘布置里,盘活燕地的宝钞还只是铺垫,刺激燕地发展也只是手段。

她目前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公爹反攻的时间。

上辈子公爹跟京师的这场拉锯战足足打了四年。

打出去,退回来,再打出去,再退回来。

其根本在于钱不够,粮草不够。

北地地虽然多,但是人少,这些年陆续迁了内地很多人过来,但始终还是不够。

再加上北地的气候,粮食一年最多也就收成一次。

那点子产量连原来的边军都供应不足,更别提后来公爹的几十万大军。

这会,整个北地的粮食,包括边军,卫所,大部分都需要南边供应过来的。

两边一打仗,朝廷不给岁禄了,边军不给粮草了,商路也不通了。

公爹那仗打得稀碎,也打得很恼火。

一路只能打打停停。

张欣跟徐氏还有朱高炽坐镇大后方,那心天天都吊在半空。

张欣为什么相信道衍和尚,事关这老和尚是真的有一点道行在身上的。

这四年里,好几回,公爹都是必死之局。

第一回,白河沟大战,公爹弓箭用尽,剑也砍断了,马换了三匹,困在大军中,可突然就天地变色,大风骤起,把李景隆的帅旗都吹折了,南军被吹懵了,公爹这边的人趁机反攻,反败为胜。

第二回,夹河大战。前面公爹的部下战死,人数方面也并不占优,决战的时候,公爹这边西南向布阵,北军东北向布阵,本是必败的局面,可飓风又起,飞沙走石通通向着南军的方向。公爹借风逆袭大败南军。

第三回,滹沱河大战。还是一样的布阵,还是一样的飓风,还是直吹南军。公爹又赢了。

这真的,南军找谁说理去,这飓风来得莫名其妙,还只针对南军。

据说,在最初公爹决定起兵的时候,也有莫名来风,吹落了屋顶的瓦片。

当时道衍和尚就说,有风频借力,祝君上青云。

道衍和尚给加持了风力,张欣就给加持上钱力。

公爹登基越早越好。

没有这四年的操劳,婆婆也会活很长。

最好公爹跟婆婆都比朱高炽命长,后面直接让瞻基继位。

当太后比当皇后跟太子妃可爽多了。

燕地只是一个开始,她慢慢的一点点把宝钞的价格拉起来。

起码保证赏章宝钞在燕地价格能稳住,继而在整个北地能稳住。

在商人这边,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会为了这利润铤而走险。

倒卖粮食,倒卖兵器,他们什么干不出来!

她执政那么些年,最后悟出来就两个点。

一个是钱。

一个是人。

钱撒一出去。

燕地安稳,大家安居乐业,民心所向。

还有这些钱赏下去以后的,军心所向。

这两样,只要抓稳抓牢,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