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解决的方案

“行了,碧玺,上茶,我们坐下来说。”

徐氏无奈,拉着朱棣按到位置上,又示意他们两个就坐。

她想过朱棣不靠谱,就是没想过这么不靠谱。

什么迂回的说法都没有,就把迁都这事摆台面上了。

跟文臣打交道这样是不行的。

平白的就给迁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事情发生了,无论如何总是要有个解决的方案。

京师地处长江中下游,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且四周环山,易守难攻。

一直以来都是建都的热门之选。

作为十朝古都,京师的故事讲都讲不完。

以京师做都城的有东吴、东晋,有南朝宋齐梁陈、还有南唐、以及这会的大明朝。

徐氏小时候在京师生活,原也觉得京师好,至少在生活方面确实是非常便利的。

可她成年了就一直在北平。

住习惯了北平的燕王府,这次回来,还真有点不习惯。

先皇修建的皇城特别的大。

大到整个皇城的修建一直到洪武末年还在进行。

前头的都旧了,后头的还没完成。

于是各种修修补补建建同时进行。

最后,再加上朱允炆的这把火。

皇城最中心的宫殿,烧毁的烧毁,残破的残破,还有好些烟熏火燎状的。

徐氏实际看到皇城的残旧的时候,心里一片唏嘘。

宫城残破之外,人丁也凋零。

先皇的妃子几乎全没了。

朱允炆登基两年多,焦头烂额之余没怎么充实后宫,留下的孩子也很少。

现在他的女人跟前太子留下来的一些女人并孩子们都被迁出了宫外。

朱棣登基的时候,也杀了不少人。

站建文的旧臣,以及一些隐约有瓜葛的,朱棣全杀了。

所以这会的皇城里,无论前面还是后宫,都是空荡荡的。

到了晚上更是阴森恐怖的厉害。

徐氏看着觉得特别不舒服,都没住后宫,只跟朱棣一起住到了华盖殿。

朱高炽跟张欣则是随便选了一座距离不远的宫殿安置。

朱安乐,朱智明也是一样。

全家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口人,才占了几个宫殿。

这情形跟京城的燕王府也很像。

可徐氏就是找不回大家一起在燕王府里生活时候那种家的感觉。

打从心里徐氏就不想继续住这皇城,也就完全没有打算大动干戈去修缮,到这会,徐氏的箱笼都没有全打开。

朱棣很明白。

加上在路上他们就商量过这事。

现成的俘虏可以开始修建京城的宫城。现在缺的就是一声令下。

所以朱棣火急火燎的在朝上提出迁都。

他不想让徐氏一直住在破房子里。

徐氏领朱棣这份体贴的心,就得考虑如何善后。

“炽儿想想吧,欣儿也琢磨一下,这,君无戏言,他们也知道,这事已成定局。就是这台阶,还是要给他们。”

“惯得他们!”

朱棣不忿。

“那你还能把他们全砍了?那谁干活?”

徐氏瞪了朱棣一眼。

“人不是有的是!”

朱棣嘴硬。

“能干跟不能干的,不干活,哪里看得出来。 先听听炽儿怎么说。”

徐氏也不急躁,只一杯茶怼到了朱棣嘴边,示意朱高炽继续。

有了徐氏压住朱棣,朱高炽不废话,直接开说。

“迁都理由倒是现成的。

一概放大了说。

京师离北边远,北边的骄兵悍将一直也没闲着,我爹,我十七叔在那边还好,现在都不在,他们反应过来必然扰边。

帖木儿就是一例。

虽然帖木儿败了,可帖木儿的大军的的确确就是趁着我爹跟十七叔在京师的时候摸到了京城城下。”

“京师到京城,两千里地,骑马来回一趟最少也得十几天。

十几天的传递,军情却是瞬息万变。

京师绝对鞭长莫及,无论什么大将都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

唯一的办法就是迁都京城,驻军京城。

有我们大明的天子驻守边疆,调兵遣将,看谁敢来犯。

我觉得这里可以给爹加上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宏伟说法。迁都这事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朱高炽话说到这里,徐氏就笑了:

“皇帝都亲自守着大明朝的边界去了,他们要是不支持,岂不是文臣贪生怕死?”

“是的,娘。

另外,年前那位御史景清的作为,也就是说这京师里还潜伏着众多建文余孽。

所以,迁都的时候,也不一定是整个朝廷都搬走。

咱北京需要的是忠心耿耿,一心为了大明朝百姓安居乐业的人,而不是那种没有主心骨,容易被人左右的朝臣。

京师繁华,北京艰苦,要是吃不得苦,也可以提请留在京师的。

咱真的不强求!嘿嘿嘿!”

朱高炽说着说着就兴奋了起来。

“景清不过是个被人推出来的蠢货。

当众行刺。

哼,这样的人死不足惜。

用迁都把这些蠢的奸的吊出来也好,省得再一个个得查。

这一招分化能用。

不过还是不够有份量。”

徐氏觉得可行,但还是差了点意思。

“不如,修书吧。”

张欣弱弱的提议。

徐氏跟朱高炽顿时一震,齐声大喊:

“好主意!”

“要想人不找事,就得事先找人。”

徐氏大赞。

“嗯嗯,啥时候也不能让人闲的五脊六兽。”

朱高炽时常觉得自己媳妇有大智慧。

果然。

他也有这个想法,就是在跟张欣聊天时得到的启发。

张欣管着王府以后,一切都井井有条。

朱高炽问过诀窍。

张欣只说,每个人都有一天下来都有必须完成的活,塞得满满的。

忙起来了哪里有时间想有的没的。

“修什么书好?”

朱棣只是直接,并不是傻。

朱高炽跟徐氏一问一答之间,就把这逻辑理出来了。

反正就是干啥都得拐着弯干。

这回他要迁都,就是把文人世家的饭桌给掀了。

都城北移,只要有脑子一点的都明白,势必启用大量的北人当官。

对于南人来说,就意味着北边会崛起。南人会慢慢的被边缘。

要想他们不阻挠迁都,就得有一根更大的胡萝卜挂他们鼻子上。

“能修个十几年,像皇祖父的大明律诰那样的。”

张欣补充她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