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括,最喜欢纸上谈兵文心呈
第42章 束水攻城
阳晋城以西一里之处有座山丘,当地人都称之为阳丘。
阳丘不高只有堪堪阳晋城城墙那么高,但是占地比较广,犹如一个低矮的火山。
此刻,赵括已经率领着士兵们来到了山丘之上。
赵括向四周看了看,与地图上看到的相差不大。
于是他大体比量了一下,便命令道:“高平,你将士兵们分成两队,一队负责将此处挖出一个大坑,另一队则顺着这个方向挖出一道沟渠,沟渠要上面宽,下面窄,最窄处要朝向阳晋城,最后将挖出的石头放到沟渠的中间位置,明白了吗?”
高平点了点头,“属下明白了。”
这时,一旁的屈翼仿佛明白了什么,拍手叫好,“好一个束水攻城之计,君侯此计让屈某大开眼界。”
“哈哈,屈先生谬赞了,此计成不成还要看先生预测暴雨的能不能按时落下。”
“那咱们就在此地安心等待吧。”
-----------------
老话说的好,人多量大。
在一万余名健壮兵士的劳作之下,一个巨大的圆形蓄水池便出现在了阳丘之上,同时一个巨形的喇叭状的沟渠也沿着山坡朝向了阳晋城。
午夜时分,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慢慢地雨势开始变得大了起来,山顶上的蓄水池也开始慢慢有了积水。
“屈先生,看来的你预测很准确啊。”
屈翼点了点头,“君侯的计策看来要实现了。”
赵括笑了笑,直接命令道,“高将军,你让人盯着蓄水池,一旦雨水灌满,则掘开此处,洪水冲击之下,砂石俱下,阳晋城必破。”
“属下领命!”
赵括看向了屈翼,“屈先生,刀剑无眼,咱们还是回营中等候消息吧。”
-----------------
当天蒙蒙亮的时候,赵括被一阵轰鸣声惊醒,他睁开了眼睛,身上的疲惫感随着几个时辰的小憩,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伸了伸懒腰,走向了正趴在桌子上的屈翼,“屈先生醒醒,已经开始了。”
屈翼睁开惺忪的双眼,站起身来,揉了揉肩,“在下竟然也睡着了。”
“舟车劳顿,屈先生不必在意。”
此时,外边的轰鸣声越来越大,如同雷鸣一般。
两人走出了营帐,外面的雨势已经小了很多,只剩下毛毛细雨。
远远看去,阳晋城西侧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黄龙奔涌而下,接着便是一声巨响,地面仿佛都颤抖了起来。
只见阳晋城西侧的城墙犹如纸糊一般,顿时坍塌了一大半。
洪水顺着城墙的缺口,直接冲了进去。
接着城墙里就发出了紧急的号角声,同时也夹杂着呼喊声和求救声。
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便缓缓消散了,但此刻的阳晋城城墙上已经没有多少守卫了。
紧接着赵括便看到了高平率领着赵军一马当先地顺着城墙的缺口,攻了进去。
屈翼伸手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缓缓说道,“恭喜君侯,阳晋城已下。”
赵括叹了口气,“洪水冲刷之下,此城百姓也遭了无妄之灾。”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君侯你又怎能顾忌那么多呢?”
“是啊,生在这个时代,就是一种罪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吾既生为赵国人,就只能先为赵国人着想了。”
“孟子的话,君侯竟然用在此处,也不知道儒家的人听到后,会作何感想?”
“能有何感想,儒家之流大部分也都是夸夸其谈之辈,真正能为百姓做些实事的能有几个?”
屈翼有些诧异,“儒、道、墨三家,为当世显学,儒家更是此中的翘楚,怎么君侯好似对其并无好感。”
赵括不置可否,因为在后世,儒、道两家基本没落,反而墨家大放光彩,虽然不是由中华大地引领,但也代表着儒、道两家确实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作用不大,甚至在近代的时候,起了不少反面的作用。
“这三大显学中,括更倾向于墨家。”
“墨家?君侯向往墨家的兼爱非攻理念吗?这可令屈某大吃一惊。”
赵括摇了摇头,“屈先生误会我了,我对墨家的那一套思想并不感兴趣,他们的想法在我看来就是空想罢了,我倒是觉得他们机关术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更值得推崇。”
“君侯的想法还真是与众不同,若是被墨家的人知道,他们定会哭笑不得,他们可只是将机关术看做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而已。”
“那是他们本末倒置了。”
此时,雨又大了起来,赵括感到身上一阵凉意,于是拍了拍身上的雨珠,“屈先生,咱们还是先回帐篷吧。”
不久之后,高平也走了进来。
“君侯,城中的守军已经基本被击溃,少数秦兵趁乱逃出了阳晋城。”
赵括看向了地图,发现只有千余人跑出了阳晋城,而且是四散逃跑的,没有形成建制。
“不用管他们了,阳晋城损坏严重,也不必去追那些逃跑的秦军了。”
“阳晋城我们也无须再管了,你命令士兵撤出阳晋城,在城外扎营,我们明日去往函谷关。”
“属下领命!”
随着阳晋城的攻取,挡在赵括面前的就只剩下函谷关了。
由于此时他并没函谷关的地图,所以他也无法可想,只能将视线投向了太原郡的方向。
此时的太原郡东部已经燃起了汹涌的战火。
一支支赵军在不停的骚扰着秦国的军队,而蒙骜果然不愧为战国名将,不仅将军队守得滴水不漏,还能时不时的派兵出击,几支分散开了的赵军,很快便被他一一击溃。
赵括看到秦军此时已逼近了太原郡的最后一座城池---普城了,可是邯郸的守军此时还并未到达。
普城里只有不到1万的常备军,一旦秦军率先到达,那普城必破,届时秦军便可不再理会赵国的援军,直接在邯郸郡的平原肆意驰骋。
赵括又将视线看向了廉颇的方向,此时廉颇率领的10万赵军正在急行的途中,他们距离秦军起码还有一日的路程,也就是只要秦军再被拖住一日,那么廉颇的军队就可以赶上秦军进行拦截,那么普城就可以保住了。
阳丘不高只有堪堪阳晋城城墙那么高,但是占地比较广,犹如一个低矮的火山。
此刻,赵括已经率领着士兵们来到了山丘之上。
赵括向四周看了看,与地图上看到的相差不大。
于是他大体比量了一下,便命令道:“高平,你将士兵们分成两队,一队负责将此处挖出一个大坑,另一队则顺着这个方向挖出一道沟渠,沟渠要上面宽,下面窄,最窄处要朝向阳晋城,最后将挖出的石头放到沟渠的中间位置,明白了吗?”
高平点了点头,“属下明白了。”
这时,一旁的屈翼仿佛明白了什么,拍手叫好,“好一个束水攻城之计,君侯此计让屈某大开眼界。”
“哈哈,屈先生谬赞了,此计成不成还要看先生预测暴雨的能不能按时落下。”
“那咱们就在此地安心等待吧。”
-----------------
老话说的好,人多量大。
在一万余名健壮兵士的劳作之下,一个巨大的圆形蓄水池便出现在了阳丘之上,同时一个巨形的喇叭状的沟渠也沿着山坡朝向了阳晋城。
午夜时分,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慢慢地雨势开始变得大了起来,山顶上的蓄水池也开始慢慢有了积水。
“屈先生,看来的你预测很准确啊。”
屈翼点了点头,“君侯的计策看来要实现了。”
赵括笑了笑,直接命令道,“高将军,你让人盯着蓄水池,一旦雨水灌满,则掘开此处,洪水冲击之下,砂石俱下,阳晋城必破。”
“属下领命!”
赵括看向了屈翼,“屈先生,刀剑无眼,咱们还是回营中等候消息吧。”
-----------------
当天蒙蒙亮的时候,赵括被一阵轰鸣声惊醒,他睁开了眼睛,身上的疲惫感随着几个时辰的小憩,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伸了伸懒腰,走向了正趴在桌子上的屈翼,“屈先生醒醒,已经开始了。”
屈翼睁开惺忪的双眼,站起身来,揉了揉肩,“在下竟然也睡着了。”
“舟车劳顿,屈先生不必在意。”
此时,外边的轰鸣声越来越大,如同雷鸣一般。
两人走出了营帐,外面的雨势已经小了很多,只剩下毛毛细雨。
远远看去,阳晋城西侧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黄龙奔涌而下,接着便是一声巨响,地面仿佛都颤抖了起来。
只见阳晋城西侧的城墙犹如纸糊一般,顿时坍塌了一大半。
洪水顺着城墙的缺口,直接冲了进去。
接着城墙里就发出了紧急的号角声,同时也夹杂着呼喊声和求救声。
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便缓缓消散了,但此刻的阳晋城城墙上已经没有多少守卫了。
紧接着赵括便看到了高平率领着赵军一马当先地顺着城墙的缺口,攻了进去。
屈翼伸手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缓缓说道,“恭喜君侯,阳晋城已下。”
赵括叹了口气,“洪水冲刷之下,此城百姓也遭了无妄之灾。”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君侯你又怎能顾忌那么多呢?”
“是啊,生在这个时代,就是一种罪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吾既生为赵国人,就只能先为赵国人着想了。”
“孟子的话,君侯竟然用在此处,也不知道儒家的人听到后,会作何感想?”
“能有何感想,儒家之流大部分也都是夸夸其谈之辈,真正能为百姓做些实事的能有几个?”
屈翼有些诧异,“儒、道、墨三家,为当世显学,儒家更是此中的翘楚,怎么君侯好似对其并无好感。”
赵括不置可否,因为在后世,儒、道两家基本没落,反而墨家大放光彩,虽然不是由中华大地引领,但也代表着儒、道两家确实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作用不大,甚至在近代的时候,起了不少反面的作用。
“这三大显学中,括更倾向于墨家。”
“墨家?君侯向往墨家的兼爱非攻理念吗?这可令屈某大吃一惊。”
赵括摇了摇头,“屈先生误会我了,我对墨家的那一套思想并不感兴趣,他们的想法在我看来就是空想罢了,我倒是觉得他们机关术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更值得推崇。”
“君侯的想法还真是与众不同,若是被墨家的人知道,他们定会哭笑不得,他们可只是将机关术看做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而已。”
“那是他们本末倒置了。”
此时,雨又大了起来,赵括感到身上一阵凉意,于是拍了拍身上的雨珠,“屈先生,咱们还是先回帐篷吧。”
不久之后,高平也走了进来。
“君侯,城中的守军已经基本被击溃,少数秦兵趁乱逃出了阳晋城。”
赵括看向了地图,发现只有千余人跑出了阳晋城,而且是四散逃跑的,没有形成建制。
“不用管他们了,阳晋城损坏严重,也不必去追那些逃跑的秦军了。”
“阳晋城我们也无须再管了,你命令士兵撤出阳晋城,在城外扎营,我们明日去往函谷关。”
“属下领命!”
随着阳晋城的攻取,挡在赵括面前的就只剩下函谷关了。
由于此时他并没函谷关的地图,所以他也无法可想,只能将视线投向了太原郡的方向。
此时的太原郡东部已经燃起了汹涌的战火。
一支支赵军在不停的骚扰着秦国的军队,而蒙骜果然不愧为战国名将,不仅将军队守得滴水不漏,还能时不时的派兵出击,几支分散开了的赵军,很快便被他一一击溃。
赵括看到秦军此时已逼近了太原郡的最后一座城池---普城了,可是邯郸的守军此时还并未到达。
普城里只有不到1万的常备军,一旦秦军率先到达,那普城必破,届时秦军便可不再理会赵国的援军,直接在邯郸郡的平原肆意驰骋。
赵括又将视线看向了廉颇的方向,此时廉颇率领的10万赵军正在急行的途中,他们距离秦军起码还有一日的路程,也就是只要秦军再被拖住一日,那么廉颇的军队就可以赶上秦军进行拦截,那么普城就可以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