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论正统之名与草原政局之要:大明伐元之鉴。

离开前军斥候营寨的蒋瓛心绪已经沉重到了极点,

并不是因为名单之事没有探明后续,

而是他在大军之中又发现了一个无法掌控,甚至看不透之人,

并且在先前的交锋中,他落入下风。

大军之中,能给他如此压迫的,

只有那些底蕴深厚的军候,还有那些家中显赫的世家公子。

今日,又增添一人。

而且,他先前潜入陆云逸的军帐并非没有收获,

至少他在惊鸿一瞥中看到了桌案上那一本厚厚的蓝色书册。

长时间待在中军大帐的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

是整个大军的军功册,居然出现在一个小小参将的桌案上!!

蒋瓛心中的忌惮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他清晰地记得前些日子申国公邓镇想要拿着军功册挑选一些年轻的将领,

记录在五军都督府的案牍中,加以关注。

但大将军蓝玉却以还未整理完全拒绝,并告知要等一等。

当时只道是寻常,今日见到才心中明悟。

哪里是没整理完全,分明是不在中军。

蒋瓛身骑战马,视线一点点空洞,

举目望去灯火形成的长龙蔓延,一眼看不到尽头,似乎要与天上的月亮争辉,

他将马速慢了下来,伸手入怀,

拿出了那张泛黄纸张,看着上面的名字,无奈叹息一声,将其撕得粉碎。

在陆云逸这里碰了壁,蒋瓛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明悟,

这北征大军之中藏龙卧虎,

那些权贵女子的死亡绝非偶然,说不得就是哪位军候故意为之,

就是为了让朝廷无法掌控这股力量,其中有没有私心蒋瓛不敢想,

但以如今的结果来看,对朝廷无异于是有益的。

诸多军候也乐见其成,

她们的死就如北元王妃的死一般,

被很多人注视,但最终落得悄无声息。

他若是再不长眼去刨根问底,说不得会死于非命。

蒋瓛趁着夜色回到了中军,他将战马交给军卒,自己则径直走向中军大帐。

一路行来的半个时辰里,他考虑了许多,

操控草原罪人之事他已经打算放弃,

但却可以借着其他理由,窥探一二。

已至子时,军中大帐的烛火依旧没有熄灭,

战事结束,大将军蓝玉的军务虽然没有战时繁多,

但战事结束后的一些后续处理同样让人心烦。

功劳的分配、俘虏的安置、随军民夫的赏赐,

以及大军入境后的去向都需要他亲自操持,力求尽可能地做到面面俱到。

至少在功劳分配这一方面,战后要比战前更加繁琐。

此时,大将军蓝玉坐在桌案后,皱着眉头盯着手中文书,

眼中带着一丝丝恼怒,还有一些无可奈何。

军中的纠缠比之朝堂之上丝毫不差,这关乎家族门楣也关乎子嗣福泽,谁都不肯让步。

更麻烦的是,军中之人手中拿的是刀,动怒就砍人,稍有不慎就是内斗厮杀。

眼前这封军报,就是两个千人队在对后军营寨一处关键防御的攻破上有了纠纷,

双方谁都不服,如今有些剑拔弩张。

两个千人队一个主攻一个佯攻,但敌军的防御主力却出现在佯攻之地,

最后正面战场毫无疑问地大获全胜,

而那佯攻的千人队也凭借军卒悍勇生生地将其防御主力击溃,只不过损失惨重,半数负伤。

至于此战主功,上官照章办事,记在了正面战场的千人队身上。

如此佯攻的千人队就有些不服,一来二去二队就结仇作怨。

此事能闹起来的原因,

归根结底是佯攻千人队的千夫长是已故镇国上将军茅成的小儿子,否则照章办事即可。

蓝玉脸色阴沉,抬起手捏了捏眉心,轻轻叹了口气,提笔书写,

[两部军功由军律拟定,茅子隐驰援有功,主战破敌,另有封赏。]

主攻军卒的军功无论如何也不能克扣,否则此事传出去再想让军卒们卖命主攻,千难万难。

只有给茅子隐另外找补一二,

一边是前线军卒,另一边是功勋之后,两边都不能怠慢。

写完后,蓝玉将那册子一丢,气呼呼地拿起茶壶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

征虏大将军看着风光,

但大军中不知有多少人骂他,不知有多少人不领情,

打胜仗时齐心协力,恨不得两肋插刀,一到了分功之时就大打出手,两看相厌,哪来的道理。

就在这时,略显轻快的脚步声自军帐外响起,

蓝玉眉头一皱,看了过去。

果不其然,是身穿一身黑色常服的蒋瓛。

“参见大将军。”

“如此晚了,所来何事?”蓝玉脸色凝重,直直地盯着他。

蒋瓛轻轻一笑,朗声道:

“大将军莫要着急,并无什么大事,只是觉得中军对于一些草原权贵的安置有些不妥。”

“恩?有什么不妥?”

蓝玉眉头紧皱,低头看向桌案上堆积的军报文书,从最下面抽出一本放在身前。

蒋瓛抿了抿嘴,将刚刚陆云逸所说草原人借助草原权贵名头作乱的事说了出来,

还添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比如在山西陕西之外闹事的几位只有千余人的‘可汗’,以此来增加说服力。

可却没承想,蓝玉的眉头愈发紧皱,眼神也愈发怪异,最后展开了手中的文书,

蒋瓛一边说,蓝玉一边看...

一刻钟之后,蒋瓛顿了顿,说道:

“大将军,草原权贵要妥善安置,否则后患无穷啊。”

蒋瓛抬起头看向蓝玉,顿时一愣,大将军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大将军?”

“啊,你说得对,对于草原权贵的安置的确要记录在册,避免一些人顶风作乱,你说得很好。”

蓝玉挤出了一抹笑容,看向蒋瓛:

“你还有什么事吗?”

“没有了。”

“那就下去吧,我还有一些文书要处理。”

“是。”

蒋瓛眉头紧皱,转身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蓝玉揪了揪耳朵,低头看向手中文书,

只见上面有几个左右扭曲,像是濒死之人所写之字。

《论正统之名与草原政局之要:大明伐元之鉴》

....

十日后,因为长时间的日夜劳作,

中军所在饲养上等马的草原俘虏多有死伤,

便展开了以往就有的俘虏轮换之法,

前军俘虏入后军,中军俘虏入前军,后军俘虏入中军,

以此来减少俘虏死伤,还能让劳作雨露均沾。

蒋瓛如往常一般在拔寨之时站在高处,

看着那些草原俘虏拔出营寨,喂养战马,眼中的欣赏以及渴望毫不掩盖。

昨日被调走的中军草原俘虏,已经累到脱相,还是在努力坚持,直到生生累死,

不过十余日,这处有两万草原俘虏的营寨就已经少了将近千人。

疾病、劳作、饥饿都能带走他们的性命。

看着眼前一切,蒋瓛拿出随身带着的册子,在上面飞速记着什么。

在前军斥候部的遭遇让他下定决心,要投放一些力量到草原,

一方面是培养足够精锐的暗探,壮大锦衣卫势力。

另一方面是探查草原方面的讯息,让后续的战事变得更简单。

而去到草原的人选,

他打算挑选一些机灵的草原权贵,利用他们的正统之名,

再挑选一些草原罪人,利用他们的愚昧与忠诚,

二者双管齐下,必然能在草原上有极大收获,

力争在大明下一次出征中,夺得一份功勋。

蒋瓛所记的不是这些草原罪人的名字,而是其年龄打扮,

每一批进入马厩的草原俘虏都会登记在册,

只要事后在文书中轻轻翻找便能找到具体的人,而不用打草惊蛇亲自去问。

他这一本册子中,已经记下了不下百余人,中军罪人占绝大多数,

后军俘虏今日刚刚投入劳作,只记录了二十余人,

他们干活踏实,行动利索,沉默寡言,是最好的暗探人选。

就在这时,中军不远处传来剧烈的马蹄声,

马蹄如雷,震得大地微微颤抖。

马厩中的战马似乎感受到了战阵气味,也变得暴躁,不停地刨动蹄子,发出响鼻。

蒋瓛站在高处,眺望而去,

只见中军附近出现了一队数千人的骑卒,

他们衣着狼狈,甲胄上都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泥土,

军卒们灰头土脸,整个军阵还带着战场上的厮杀气氛,不过有一些萧瑟。

蒋瓛略微皱眉,眉头迅速舒展,脸上出现一丝恍然,

是前去追捕失烈门等人的俞通渊部,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便返回,看他们灰头土脸的模样,应当是没有收获。

想到这,蒋瓛的脸上勾起笑容,快速将册子收起,翻身上马朝着中军大帐而去。

等他到来后,这里已经多了几匹略显疲惫身形干瘦的战马,

不过其身躯个头都要比寻常战马大上一号,一看就是好马。

在大军之中,如此张扬的,也就那么几人。

蒋瓛冷笑一声,脚步放缓,漫不经心地走入中军大帐。

此刻里面已经有了许多人,是在军候以及各部将领,

他们见到蒋瓛进入,眼中没有丝毫波动,

只是轻轻一撇,便挪开视线,像是看一条毫不相干的野狗。

对此,蒋瓛早已经习惯,

默默走到一侧的阴影处静静站立,听着都督佥事俞通渊在军帐里破口大骂。

他带着部众去追失烈门与切捏来等人,

一去就是千里,一直追到了克鲁沦河还是没有追上,

无奈之下匆匆返回。

大帐之中的诸多将领看到他的狼狈模样,

想要大笑出声狠狠嘲笑,但生生憋了回去。

没有抓到丞相失烈门与知院切捏来,更重要的是没有找到天宝奴,

就意味着,俞通渊一家耗费了巨大代价想要在此战中一举成为勋贵的念头落空。

作为前军主官的定远侯王弼原本处在前军,

听到俞通渊回来,他特意从前军赶回来看笑话,

此刻见到他灰头土脸的样子,只能一个劲地喝水,以茶杯来遮挡眼中的笑意与嘲讽。

场中与他一般的还有不少,甚至还有人不停感慨大将军营寨的茶就是好喝。

引得俞通渊怒目而视。

大将军蓝玉脸色凝重,率先开口:

“我们要做好准备,以天宝奴为首的北元残余很快便会在草原掀起风浪,

他身边的切捏来与失烈门与驻扎在和林的丞相咬住交好,

三者若是一合兵,能利用草原正统的名号迅速壮大,

我大明要在山西陕西等地驻兵防守,并且派出人手去劝降失烈门与切捏来,

他们此行逃走不过千人,让他们委身与‘咬住’门下,

可能有些憋屈他们了,此时就是招降的最好机会。”

定远侯王弼听到此话,连忙将叼在嘴里的茶杯松开,发出大喝:

“大将军说得对!今日让他们跑了,

明日他们就会在草原拉帮结派,

后日就会祸乱我大明边境,自此埋下隐患,

早知如此,我就应当带兵追上去,将他们斩于马下!!”

都督佥事俞通渊瞪大眼睛,布满血丝的眸子不满地瞪着王弼,

但王弼也不甘示弱,瞪了回去,说道:

“俞通渊,你是沙子还没吃够吗?瞪那么大眼睛作甚?

这草原风沙大,追击时要蒙面束口眯眼。”

说着,定远侯王弼故作惊讶,呀呀呀了一声,像是想到了什么:

“难不成你追击时也是如此模样?难怪你追不到人。”

扑哧..咳咳咳。

鹤庆侯张翼不知为何突然大口咳嗽起来,好在他咳嗽的声音够大,遮盖了许多轻咳。

俞通渊怒不可遏,呼吸急促,眼中布满了血丝,他冷哼一声不再看王弼,

而是看向蓝玉,掷地有声说道:

“大将军不必多虑,此行他们逃走之人不过千余,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蓝玉却微微叹息:

“草原势力,最重要的是正统的名声,

有了这个名声,他们就能迅速招揽散兵游勇,拉拢一些小部落,

就是现在,还有一些人打着故元的旗号招摇撞骗,组织人马袭扰我大明。

这天宝奴乃北元正统,有他的名号在,不怕没有人马。”

此话一出,在场不少人都脸色凝重,

但处在角落的蒋瓛,眼睛却是一亮!

蓝玉大将军再次开口,顺便拿起了放在桌上的册子摆了摆:

“以前那些读书人总是不待见我们,向他们问一些事也爱答不理,

但现在不同了,咱们军中一位将领不仅会打仗,

对于战后总结以及局势分析也尤为拿手,这封文书都传着看看,

上面写了草原正统的重要以及我等攻破元大都时留下的一些隐患,本将觉得极有道理。”

俞通渊脸色一黑,蒋瓛身体一僵。

蓝玉看向坐在一侧的长兴侯耿炳文:

“先前你一直在陕西戍边,总向朝廷嚷嚷那些草原‘可汗’杀不完,你看看这封文书就明白为什么了,

不是我等攻破元大都时跑的人太多,

而是咱们没做好战后的统筹,

让草原的一些狼子野心之辈借了他们的名头行风作乱。

说到底,都是我等遗留的隐患。”

耿炳文满脸怪异,摸着胡子起身,接过了递过来的文书,打眼一看,眉头紧皱。

“论正统之名与草原政局之要:大明伐元之鉴。”

紧接着他便骂道:

“这个小王八蛋,写的字还不如我那五岁孙儿,每次都看得老子眼睛疼。”

在场众人一愣,随即面露释然,知道了此人是谁。

耿炳文翻开查看,时间流逝,

他的眉头愈发紧皱,眼中而是深思,时而恍然,

最后将文书啪的一声合上,连忙说道:

“大将军,北元覆灭的残留可要处理好,

那些有名有姓的权贵都要登记在册,若是日后有人用他们的名字作乱,

咱们只需要将消息放出去,就能让他们内讧。”

蓝玉满脸含笑,十分满意,

这也是他的目的,这种费时费力还不讨好的活,

若是不让他们意识到重要,很快便会不了了之。

“给我看看,写得啥。”

王弼也凑了上来,邓镇也悄无声息地靠近...

不远处,蒋瓛脸色平静,身体紧绷,脚趾死死地扣住地面,心中尴尬无法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