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好人有好报 应斩尽斩

第765章好人有好报应斩尽斩

李武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李老爷,小人哪里分得明白是对是错,

不过对小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对新天街的一众商贾来说也是。”

“说说。”

朱元璋表情平淡,眼中隐隐有些欣慰,绷紧的神经有了一些舒缓。

“洪武老爷抓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他们大多为富不仁,

如今他们被抓了,

空出来的生意就算是漏一点点灰,就够小人一家几口吃喝。

若是他们一直在,

那小人想要养活家人会越来越难。”

朱元璋嘴唇紧抿,轻轻抚摸垂下来的胡须,淡淡发问:

“城中的权贵还会抢你们生意”

李武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前李老爷一眼,

若是没猜错的话,眼前的李老爷也是权贵,只是不知道做的是哪一行当。

想了想,李武决定不做隐瞒,用力点了点头:

“城中的员外老爷们或许对拉车这点钱看不上,

但他们也有亲朋好友,

就算是亲朋好友看不上,那家中的管事仆役总看得上,

尤其是三轮车售卖之后,我等买不到三轮车,尽数被这些老爷们买去,

他们买来拉货…自然让小人的生意变少了。”

朱元璋脸色凝重,眉头狂跳,

“贵胄倚势侵商,专擅货利,夺小民之业,此世道之弊也。”

此话一出,屋中气氛一下子凝固。

站在身后的温诚险些跪地磕头,但想到不合时宜,便猛地将头低下。

李武没有察觉到气氛的变化,只是有些疑惑:

“李老爷,小人乃粗鄙之人,此话是何意思”

“当官的仗势插手买卖,把好生意都占了,百姓这才活不下去,没法过日子。”

朱元璋言简意赅,脑海中模糊的记忆一点点浮现,让他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李武所说让他想到了故元的包税法,

朝廷拿固定的钱,至于能收上来多少朝廷不管,

这也导致了整个故元的地方官层层盘剥,算得上是刮骨扒肉。

眼前大明,已经有了这等苗头,朝中权贵已经开始侵占贫民百姓生计。

更让朱元璋沉重的是,

天子脚下就有如此之事,那边疆之地呢

那里天高皇帝远,皇权不下乡,岂不是更严重

想到这,朱元璋就觉得坐立不安,垂于一侧的手掌不停搓动。

温诚见到了这一幕,连忙上前,轻轻拍打朱元璋的后背:

“老爷…您消消气,洪武老爷看得见,

如今抓了这么多人,京中又有不知多少百姓能活。”

李武见李老爷脸色涨红,连忙倒了一杯茶,开口:

“李老爷,您别着急,这世道总有活路,

活得好与活得坏,不都是活着吗。”

朱元璋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但眼中的恼怒却不曾减少,而是恶狠狠地开口:

“从公至今,从来都没变过,日子一好就开始盘剥百姓。”

李武笑了起来:

“李老爷,小人知道您是好人,

但您也不用太生气,洪武老爷已经在杀这些贪官污吏了。”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神情更加阴沉:

“你口中的洪武老爷杀得再多也不能断绝此路,

而且…他一个人能做什么事

天下这么多人,总有看不到的地方,也总有管不到的地方,

说了话不听,又有何招”

李武一愣,脸色猛然大变:

“李老爷啊,这话可说不得,

洪武老爷英明神武,定然能拔除贪腐,

更何况,有总比没有好,至少有个盼头。”

朱元璋忽然变得平静,脸色恢复如常:

“是啊,有总比没有好,做了总比没做好,

至少…现在朝廷抓了那么多人,能让你们这等小商小贩在夹缝里存活。”

李武嘿嘿一笑:

“李老爷,小人可是从来不敢想,自己能开这么一间牙行,还有好几辆车,这已经是神仙日子了。”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轻轻点了点头:

“行了,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

我就不在这里逗留了,

你好好招待客人,做账之事好好研学,

等我下次来,可要考你。”

说完,朱元璋站了起来,李武也连忙站了起来:

“李老爷,留在这吃些酒菜吧,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都是家常菜,味道尚可。”

朱元璋摆了摆手:

“算了,你好好经营生意,

孩子一定要送到学堂读书,反正也不要钱,留着他们干活也干不了多少。”

“是,李老爷,小人记住了。”李武面露郑重。

朱元璋站在门口,朝着温诚挥了挥手。

温诚上前一步,从怀中拿出一个荷包递了过去,笑呵呵地说道:

“李掌柜,这你拿着,

是我家老爷一份心意,算是为你助喜。”

李武接过荷包,随意一瞥,里面居然是一个金晃晃的大金锭,连忙摆手:

“太,太贵重了,助喜十文钱就够!”

温诚稳稳地压住了他的手,笑容温和:

“我家老爷家财万贯,助喜就是这般多,拿着。”

经历了一番争执,李武才恍惚地将金子收下,

他无法想象,是多有钱的人助喜要拿一锭金元宝…

门口,李武送二人走上马车。

朱元璋临近马车前,朝着他挥了挥手:

“去吧,好好做事。”

“是,李老爷,小人谨记!”

李武站在原地,躬身一拜,神情郑重。

当马车摇摇晃晃离开后,

一众掌柜一下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

无非是刚刚那人是谁,

有什么背景靠山之类。

可李武哪知道这些,

只能一边摇头,一边请人进去吃酒。

正当一行人推推搡搡、打打闹闹之际,有一辆马车在门口停下。

不同于上一辆马车的奢华内敛,

这一辆马车一眼就能看到金光灿灿的装饰以及其上珍贵玉石,

尤其是拉车的几匹枣红大马,一看就英武不凡。

一众掌柜闪过一丝疑惑,

又是谁来了

陈掌柜更是不可思议,眼前的马车仅仅是一打眼,

没有百两银子就下不来。

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李武这个看着平平无奇的窝囊汉,

怎么认识这么多富贵之人。

马车帘幕被掀开,一名三十余岁的中年人露出头,走了下来。

见到他,场中气氛为之一肃,

不少掌柜瞳孔骤然收缩,忍不住后退了半步。

李武也同样见多识广,见到来人几乎膝盖一软:

“沈当家,您怎么来了”

陈掌柜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但他还是上前一步,为李武解围,毕竟这是在下城新天街,不是中城!

直到此时,陈掌柜点明他的身份,

在场众人才确定眼前之人是谁——三贤帮的大当家沈正心。

盘踞在中城火瓦巷、户部街一带,手下有百余名弟兄,经营着酒楼、赌坊、车马行以及一家棋牌室。

虽然势力范围不大,但背景深厚,从能在京中开设棋牌室便可见一斑。

沈正心落在地上,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而是打量着四周,眼神中带着审视。

他已经不是一年前那个落魄之人,

现在的他身穿奢华长袍,腰戴巴掌大的玉佩,整个人白白净净,气势非凡。

尤其是身后两名凶神恶煞的护卫,更让他平添了一股威势。

沈正心的目光落在李武身上,

上下打量片刻,严肃的脸色变得和煦:

“想必这位就是李武李掌柜吧。”

李武战战兢兢地直起身,恍惚地点了点头:

“见过沈当家,小人就是李武。”

他作势就要一拜,但沈正心笑着上前,一把拉住他:

“哎~今日是李掌柜大喜的日子,我是来给你道喜的。”

不仅是李武愣住了,

就连身旁的诸多掌柜也愣住了…

沈正心没有理会他们,笑呵呵地从身后使者手中拿过一个木盒递了过去:

“李掌柜,这是五份应天商行的票据,

凭借这些票据可以去提五辆三轮车,

都是加宽加大的那种,正适合商行拉货。”

李武呆愣在原地,

一旁的陈掌柜瞪大眼睛挤了上来,有些震惊。

“三轮车五辆”

周围诸多掌柜陷入震惊。

如今应天商行的三轮车可是供不应求,排的队早就到了明年。

如今一辆三轮车放在市面上卖,少说要十两银子,比出厂价贵了三倍不止。

众人有些震惊地看着沈正心,对于眼前之人又忌惮了许多。

坊间传闻他背景深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迎着周围众人羡慕的目光,李武呆愣在原地,

只觉得一股慌乱涌上心头。

并不是五辆三轮车不够诱人,

而是眼前之人他根本没见过…也不认识,

怎么上来就送如此贵重之物

沈正心对他的呆滞十分理解,笑了笑,而后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

“沈某也是听令行事,日后若有麻烦,可以来火瓦巷找沈某。”

李武接过文书,当即打开,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是谁送他的东西。

信件在手,只是一打眼,

李武的瞳孔便略有放大,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上面的字他虽然大半不认识,

但如此风格迥异的字,他只在一人身上见过!

“是陆大……”

沈正心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李大人知道就好,此事也不要向外宣扬,否则会有麻烦。”

“是是…小人知道。”

李武连连点头,喜不自胜。

“行了,东西送到,沈某也就回去了,李掌柜先忙。”

“沈当家慢走,替我多谢…多谢…”

沈正心连连点头:“放心吧。”

说完,沈正心上了奢华马车,一行人缓缓离开…

一行人蜂拥而上,将李武围在中间,

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手中那个小盒子,

不论是态度还是语气都热络了许多…

李武感受着这股热情,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他知道,

今日之后,自己算是在新天街站稳脚跟了。

临近傍晚,皇城,奉天殿殿前广场,

洪武皇帝朱元璋一步一步地登上台阶。

他面容肃穆,神情庄严,盯着台阶,思绪万千。

身旁,神宫监少卿温诚默默跟在身后,同样沉默无声。

他看着陛下一下一下地落下泥脚印,神情复杂。

一日的时间,二人转遍了应天城,还去了城外田地,

一路上所见所闻,

他到现在还心有余悸,根本不敢回想。

记得上一次,洪武十三年之时,

陛下也是这般,乔装打扮地出去走了一圈,回来后万人头落地…

这一次,不知要死多少人。

二人慢慢走上了奉天殿,朱元璋停在最上首,略微喘着粗气,眼神有几分黯淡。

记得,刚刚修建奉天殿时,自己还年轻,

这殿前台阶走几个来回都不累,今日居然累了。

“温诚,朕是不是老了。”

朱元璋看着远处落日怔怔出神,声音有些沙哑。

温诚抿了抿嘴唇,浑身上下被冷汗浸透,头皮有些发麻。

他轻声开口:

“陛下春秋鼎盛,没有老。”

朱元璋扯了扯嘴角,露出一声讥笑,喃喃自语:

“朕老了,世人都觉得朕好欺负,想要爬到朕、朕的子民头上作威作福,真当朕不在了…”

声音愈发低沉,温诚这次没有顾虑,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额头死死顶住地面:

“陛下天威正盛,无人敢与之争辉。”

朱元璋袖袍一挥,发出一声冷笑:

“朕看这天下都是奸罔之臣。

传令三司,一众关押之人凡有侵占田亩、欺压百姓者,尽斩,人数勿论!”

温诚脸色陡然大变,猛地抬起头,冷汗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圣旨越模糊,杀的人越多,

如今,这得杀多少人啊…

“陛下,臣遵旨!”

“着令陆云逸、刘思礼进宫见朕,带上应天商行的人员名册!”

“是!”

太阳下山,整个应天城变得一片黑暗,皇城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黑暗之中。

尽管宫门已经关闭,

但六部衙门依旧忙碌万分,

吏员官员一个都没走,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刑部衙门大门口,一队身披银甲的禁军匆匆而来,

为首之人面容刚毅,神情严峻,乃是驸马都尉郭镇!

在他身后,几名绯袍太监神情严肃,为首之人手捧一道圣旨,步伐急促。

郭镇来到刑部衙门口,看向守卫,沉声道:

“着令刑部主官出衙领旨!”

不多时,以刑部尚书杨靖为首的部堂、官员尽数出衙,

他们整齐有序地跪倒在地。

直到此时,为首太监上前一步,打开圣旨,朗声开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自草莽起兵,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方有今日之大明江山。

创业之艰,朕与诸公皆历历在目。

昔日,朕广纳贤才,尔等或于战阵奋勇,或于帷幄筹谋,皆为社稷之栋梁,朕亦倾心相待,许以富贵,赐以殊荣。

然,今朕闻诸多悖逆之事,痛心疾首。

李善长,朕之旧臣,开国元勋,

朕待之如肱股,授以重任,封以韩国公,赐丹书铁券,望其忠心事主,荫庇子孙。

岂料,其居功自傲,渐生骄纵之心。

门下亲族,广结朋党,于朝堂之上,肆意妄为,干预朝政。

且于胡惟庸谋逆之时,知情不报,首鼠两端。

朕念其昔日之功,屡加宽宥,然其毫无悔意,愈演愈烈。

朕今方知,养虎遗患,必为大害。

陆仲亨、唐胜宗、赵庸等人,亦不思报国,贪污纳贿,鱼肉百姓,私蓄甲兵,图谋不轨。

尔等所作所为,皆犯我大明律法,悖逆天理人情。

朕为天下之主,当为苍生谋福祉,保社稷之安康。

今若姑息养奸,何以面对天下臣民,何以垂范后世子孙

故,朕决意严惩。

着将李善长及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斩首。

陆仲亨、唐胜宗、梅义等涉案全族,亦皆处以极刑,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其家产尽数抄没,田宅充公。

朕非寡恩薄情之人,实乃尔等自绝于朕,自绝于天下。

望诸臣工以尔等为戒,忠君爱国,奉公守法,莫蹈覆辙。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话音落下,整个刑部衙门鸦雀无声。

杨靖半抬起脑袋,身体颤抖,

眼中有着浓浓的畏惧。

而其他五部主官听闻消息,赶了出来,同样愣在当场,不知所措,一个个神情复杂。

陛下,又要大开杀戒了。

路过此地的陆云逸呆愣在原地,眼中充斥着复杂,还有些莫名。

虽然早就知道结果,但亲耳听到圣旨,

他还是觉得眼前肃穆的皇城像是蒙上了一层血雾,所有人都看不真切。

“走吧,乱世用重典,杀人是最简单的办法。”

一旁,刘思礼扯了扯陆云逸的衣角,率先迈步离开。

陆云逸长吁了一口气,迈步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