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薪火相传
四月中旬,辽东彻底褪去了冬日寒气,日头变得暖洋洋的。¢三?叶!屋¢ ~追/最\新\章`节¨
先前整日裹着的貂皮、狐裘总算能卸下,换上了轻便写意的衣裳。
十几日来,辽东都司的修路进程推进得极快,
银子一到位,制造铁器的工坊飞速扩建,水泥工坊也拔地而起。
十几根粗壮的黑烟筒矗立在辽阳城以西,整日浓烟滚滚,连天空的云彩都似多了几分灰蒙。
百姓们见了,非但不觉得是破坏环境,
反倒视作都司发展的像征,脸上满是欣慰!
毕竟吃饱饭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
城西工地上,数千顶帐篷早已搭好,还建了些简易水泥房,场面颇为壮观。
近三千人在工地上忙碌,紧锣密鼓筹备着开工事宜。
工地最前方的地面铺着红毯,
十几张案几依次排开,上面摆满酒菜肉食,案头还放着上好的铜炉,插着三根笔直的香。
“快快快吉时快到了,诸位大人马上就来,所有人都退到外围!”
一名管事高声吆喝,挥手示意民夫们撤出布置好的场地,去外围观礼。
民夫们匆忙撤退时,还顺手捡走了地上的杂物,
虽脚步急切,脸上却满是笑意。
这是辽东的关键时刻!
这般隆重的开工仪式,
好些年长民夫只在重建辽阳城时见过,
那是大明刚扫平北元残部、赶走女真人,彻底掌控辽东的年月。
不少人面露感慨,眼神唏嘘,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十几年过去,
当年参与建城的人多已入土,新来的百姓早忘了往日盛况。
如今,还有一些人活着,
他们拉着孙儿子侄来观礼,就是想让后辈记住这一刻。
多年以后,孙儿子侄成为如他们一般的老朽,也可以重走一遭。
待所有人退出仪式现场,日头洒在通红红毯上,映得案几上的铜炉泛着亮。
离吉时还差一刻,工地外围已挤满了人,
穿短褐的民夫、戴方巾的吏员、披锦袍的大户,
连梳着总角的孩童,都踮着脚往里瞧。
刘老太爷由刘思镇搀扶着,站在靠前的位置,
臧圣杰跟在一旁,手里攥着折扇却没心思扇,只紧盯着案几上的三炷香。
“来了!潘大人来了!”
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声,喧闹瞬间静了几分。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潘敬一身二品武将官袍,腰系玉带,
由几个指挥佥事陪着,缓步走来。
他身旁是陆云逸,同样身着二品官袍,身姿挺拔,神色淡然,
再往后是张构,依旧是那身四品御史服,
只是脸色比往日沉了几分,不知在琢磨些什么。
潘敬走到案几前站定,目光扫过众人,清了清嗓子:
“今日是辽阳至大宁官道开工的吉日。
承蒙朝廷信任,得诸位鼎力相助,才有今日之景。
稍后祭天仪式,还望诸位诚心敬祷,盼此路早成,惠及辽东百姓!”
话音刚落,人群里又响起一阵喧闹,
所有人都踮起脚尖,望向仪式台前。
烛火燃起,青烟袅袅升起,
被风一吹,飘向工地深处。
潘敬拿起三炷香,对着天空躬身三次,动作庄重。*d?u/a.n_q¢i/n-g-s_i_.¨n`e¨t.
插香时,他的手指微微发颤,
在辽东待了近一年,从周鹗作乱到如今开工,
这一路艰难,唯有他自己清楚。
潘敬深吸一口气,运足力气,让声音传遍整个工地:
“苍天在上,后土在下!
今辽东都司奉旨修建辽阳至大宁官道,
为通南北、利民生、固边防。
愿苍天庇佑,工期顺遂,无灾无难!
愿此路成后,辽东百姓能踏坦途、谋生计、享太平!”
说罢,他端起案几上的酒盏,将酒缓缓洒在地上,
酒水渗入泥土,留下一片湿润。
敲锣打鼓声轰然响起,场面瞬间热闹非凡,各色彩带随风飞舞,
所有人都摒息凝神,望着台前。
陆云逸站在一旁,看着那些踮脚张望的百姓,
眼神里多了几分感慨,
这条路不仅是朝廷国策,更是这些百姓的生计盼头!
祭天仪式过后,潘敬走上高台,清了清嗓子,待众人安静下来才继续说:
“诸位乡亲,诸位同僚!
我潘敬是个粗人,不会说文绉绉的话,但有几句心里话,想跟大家说。”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民夫身上:
“去年冬天,辽东闹哗变,多少人没饭吃、没衣穿?
多少军卒家眷,连过冬的炭火都买不起?
我知道大家苦!可你们知道吗?
西边的大宁城,现在是什么模样?”
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一个去过大宁的商贾高声喊:
“大宁城的路都是石板铺的,城里还有学堂,孩童都能读书!”
“没错!”
潘敬提高声音,
“大宁的百姓,顿顿能吃饱饭,女子能去工坊纺纱,男子能去工地、跑商队!
老人们冬天还有炭火补贴!
为啥?
就因为大宁通了路,能跟北平往来,能做买卖,能赚银子!”
他指着工地深处:
“咱修的这条路,不是简单的泥巴路,是能通马车、走成百上千商队的大道!
以往辽东道路泥泞,稍大一些的商行都不愿意来,
以后等路修好了,他们都会来!
北平的丝绸、瓷器能运到辽东,辽东的皮毛、人参也能卖到北平去!
到时候,工坊会多起来,学堂会建起来,
女子不用再只围着灶台转,
男子不用再担心没活干,
孩童也能象大宁的孩子一样,识文断字、通晓道理!”
人群中一片哗然,百姓民夫眼中多是茫然,
他们不敢相信,这般好事能落到自己头上。
“我们也能过上大宁人的日子?”一个半大孩子胆子大,脆生生发问。
“能!”潘敬斩钉截铁地说,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路修好,咱辽东不仅能赶上大宁,还能比大宁更好!
朝廷不会忘了我们,都司也不会忘了我们!
今日开工,每月工钱一文都不会少!
每日饭食管够!
要让所有人知道,辽东人靠自己的双手,也能过上好日子!”
这番话听得众人热血沸腾。幻想姬 埂薪蕞全
老者擦了擦眼角的泪,年轻人们攥紧拳头,
连大户们都频频点头,路通了,
他们的生意也能做大,这是所有人的盼头。
“修通大路!过好日子!”
叫喊声此起彼伏,震得头顶日头都更亮了些。
仪式结束后,众人围着潘敬和陆云逸,说着开工后的打算。
刘老太爷拉着陆云逸的手,感慨道:
“云逸啊,多亏了你和潘大人咱辽东才有今日,这条路成了,辽东就活了。”
陆云逸笑了笑:
“老太爷客气了,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路修好了,辽东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正说着,潘敬走了过来,面露关切:
“你真要今日就走?不再多留几日看看开工后的进展?”
陆云逸摇了摇头:
“大宁那边还有事,不能再多待了。”
潘敬心里有些不舍:
“你这一走,我这边倒少了个能商量的人,张构那边,不说几句?”
陆云逸看向不远处的张构,
后者独自站在高台下,望着工地出神。
“该说的,之前都跟他说过了。
他是个聪明人,只是太较真,日后或许会想明白。”
众人送着陆云逸到工地门口,
他的随从早已备好马车,千馀名军卒站在一旁,透着股肃杀之气。
陆云逸对着众人摆了摆手:
“诸位告辞,路成之日再相聚。”
潘敬等一众官员躬身回礼,
看着陆云逸翻身上马,亲卫们紧随其后,朝着大宁方向走去。
百姓们自发让开一条路,站在路边挥手,
“陆大人一路平安!”
声音伴着马车轱辘声,传了很远。
陆云逸坐在马背上,回头望了望,
众人还站在原地,朝着他的方向挥手。
辽东此行虽有波折,终究没白费。
路通了,商贸活了,离他心中计划又近了一步!
马车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到了离辽阳城五里外的驿站。
刚停下,就见驿站门口站着个人,正是张构!
他依旧穿着那身御史服,头发有些乱,眼窝深陷,
下巴上冒出些胡茬,比往日憔瘁了不少。
“大人,是张大人”
他的亲卫巩先之凑近,低声道。
陆云逸眉头微皱:“他怎么会在这儿?”
“没见他的随从,应当不是离开辽阳,是特意来见您的”
巩先之说着,脸色有些古怪。
陆云逸翻身下马,走到张构身前:
“张大人在此等我,是有话要说?”
张构望着眼前的年轻人,愣了片刻,随即躬身一拜:
“下官见过陆大人,下官的确有话要与您说。”
陆云逸无奈摇头:
“走吧,进去说。”
二人走进驿站,伙计见是两位大人,
连忙收拾出一间雅间,端上热茶就退了出去。
雅间里,张构看着陆云逸,沉默半天,才缓缓开口:
“陆大人,我查了这么久,
镇江堡的商行撤了,高丽那边咬死说是女真劫掠,军队调度记录也没异常。
可下官知道,那二十万两银子,还有您去高丽的事,不是假的。”
陆云逸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没说话。
张构继续道:
“下官是都察院御史,查贪官、纠弊政,是本分职责。
您擅自带兵入高丽,取了高丽的银子,又让地方大户掺和朝廷工程,
这些事若上报朝廷,皆是重罪。”
陆云逸抬了抬眼,看向他:
“那你还等什么?”
张构苦笑道:
“不敢欺瞒大人,下官没有确凿证据,
我想不明白,那一万军卒是从哪调来的。
而且,您是地方大员,太子殿下信任您,手里还有兵权。
下官一个四品御史,就算上疏也无能为力,反倒会引火上身。”
他顿了顿,语气软了些:
“潘大人说的没错,路通了,辽东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若是因为下官上报朝廷,眈误了修路,那些百姓的盼头就没了。
下官虽是御史,却也不能不顾百姓死活。”
陆云逸看着他,眼神里多了几分欣赏:
“你倒是个实在人,不过张大人读书是为了明事理,不是钻牛角尖。
朝廷派你来辽东,是为了监督修路,让辽东百姓的日子好一点。
如今路开工了,这就够了。
至于那些所谓的真相,说出来只会引发朝堂纷争。
象你我这般官员,就算罢官回家,还能饿着吗?照样锦衣玉食。
苦的却是因纷争没饭吃的百姓。”
张构沉默了,他的坐师曾说过,
有些事不是非黑即白,比起规矩,实质更重要。
“下官”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陆云逸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披风:
“你之前查我,我不怪你,你是在尽职责,但往后,别再查了。
有些事,不知道,对你、对朝廷、对百姓,都好。”
他走到门口,又道:
“本官该走了,回了京城,若是有人问起辽东的事,
你就说路已开工,一切顺利,
至于其他的随你便。”
张构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百感交集。
他站起身,面露坚定,对着陆云逸的背影躬身一礼,铿锵说道:
“下官是御史,不能不查,此次之事,下官不会放弃。”
陆云逸的步伐没有丝毫停顿,径直推开门,翻身上马。
车队缓缓激活,朝着大宁方向驶去。
张构站在驿站门口,看着马车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长长叹了口气:
“人无信不立,朝廷官员若是没了规矩迟早会坏了大事。”
车队一路平稳前行,
半月后进入北并行都司地界,抵达营州右屯卫。
右屯卫外五里处,卫指挥使丁朗领着一众军官前来迎接。
隔着老远,就见一队人马缓缓行来,
领头数百军卒的黑甲格外醒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绵延的高头大马昂首阔步,比一旁商队多了几分雄浑气势。
“来了!”
丁朗身旁的亲卫有些激动。
丁朗脸上也露出笑意:
“走,上前迎接!”
一行人翻身上马,迎了上去。
不到半刻钟,两队人在官道上相遇。
丁朗一眼就瞧见了队伍前列的陆云逸,格外扎眼。
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躬身一拜:
“营州右屯卫指挥使丁朗,见过大人!”
亲卫队伍缓缓分开,陆云逸骑着战马走了出来,
居高临下地看着丁朗,
又扫了眼他身后将士的精气神,满意点头:
“丁朗,有些日子没见,好象瘦了。”
说罢,他翻身下马,迎了上去。
丁朗一愣,随即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大人,最近确实忙得脚不沾地,都司给了不少任务,愁得属下焦头烂额。”
这话一出,他身后的佥事、千户们也连连点头,显然深有同感。
“哦?黑鹰又给你们出了什么难题?”
“大人,刘大人让我们配合营州前后屯卫,
把不远处轻风川、土抱关、小石池还有松岭山的地都垦出来。
还说之后都司会派农学先生来改良土壤,等两年后播种甘薯。”
丁朗面露愁容,叹了口气:
“大人您是不知道,刘大人要求八月前开垦完。
为了赶进度,大冬天的属下都带人去挖地,
那土冻得邦硬,一榔头下去,手都震得疼。”
“哈哈哈哈,黑鹰还真会给你们找事做!”
陆云逸大笑起来,双手叉腰,看向官道两旁规整的田亩,
“开垦得怎么样了?”
丁朗瞬间收敛神色,语气严肃:
“大人,既是军令,属下必不惜一切代价完成!
如今轻风川、土抱关的可用田已经垦完,剩下的两地,接下来几个月内也能收尾!”
“好!”
陆云逸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屯田是都司头等大事,有你在这边盯着,本官也放心,
等回去后,都司给你们发赏钱。”
“多谢大人!”
丁朗和身后的军官们齐声应道。
“对了,辽东开始修路的事,你知道吧?”
“开始修了?”
丁朗眼睛一亮,面露惊喜,
营州屯卫在北并行都司最东边,离辽东不过百里,
路一旦修通,他们是第一个受益的!
“已经开工了,春耕后会加快进度。
算算时间,明年这个时候,路就能修到你这儿,
你可得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别出岔子。”
“是!”
丁朗激动不已,连忙站直身体,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尽忠职守,把修路的筹备工作做好!”
“恩。”陆云逸点了点头,
“还有别的事吗?没事的话,咱们进城。”
丁朗脸色一凝,连忙从怀里掏出两封信件递过去:
“大人,这两封信件,
一封是朵颜三卫寄来的,另一封是都司昨日送来的,
都司那边特意交代,要第一时间交给您,万分紧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