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树上长出了强弩劲弓

第905章 树上长出了强弩劲弓

高丽大军继续向西北进发,马蹄踏在冻硬的土地上,发出沉闷声响。

卷起的雪尘在队伍后方弥漫成一条长长的灰色尾巴。

西北风呼啸着刮过,吹在人脸上如同刀割一般。

军卒们裹紧衣,将头尽量缩进衣领里,只露出一双双警惕的眼睛。

由于和顺安的距离很近,只有不到百里,

高丽大军在刚刚出发一日后,便进入了地势稍显复杂的丘陵地带。

这里山峦起伏,沟壑,道路蜿蜒曲折。

两旁树木光秃秃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时不时有几只寒鸦被惊起,嘎嘎叫着飞向远方,

突然,前方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寂静。

一名高丽斥候疯了一般朝着中军狂奔而来。

他的战马浑身是汗,向外冒着白色蒸汽。

斥候在距离李成桂还有十几步远的地方,猛地从马背上跃下,

连滚带爬地冲到李成桂面前,单膝跪地,声音颤抖且急促地喊道:

“报报李相!前方发现女真人斥候队伍,人数约有两百余人!”

李成桂眼神一凛,紧握缰绳的手又用力了几分。

他微微眯起眼睛,望向斥候来的方向。

沉思片刻后,果断下令:

“传我军令,所有前军斥候尽数压上,将其缠住,探清他们的虚实和动向!

“大军停驻,就地安排军略!”

随着军令传达,高丽阵中迅速涌出数百名斥候。

他们如同离弦之箭,朝着女真人斥候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些斥候个个身手矫健,穿着最新采买的甲胄,拿着最好的长刀,眼中透露出坚定。

他们是整个高丽京畿最精锐的斥候,

此次出击,一定要做出成绩!

山林中,一个个女真人斥候队伍似乎早已察觉到了高丽斥候的逼近。

他们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分散开来,在山林中形成了一个松散阵型。

三人一组,三组一旗,

这些女真人斥候身着破旧皮甲,脸上涂着黑色油彩,只露出一双锐利眼睛,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凶光。

在外围,有一名斥候手拿万里镜,仔细地看着前方密林,

一旦有所动作,立马会打手势向后汇报,

再由斥候队伍归纳汇总,推测出敌人真正所在。

在靠近左侧山林的一处战场,飞鸟被不知什么东西惊起。

前线的情报也飞速传来,高丽人来了!

“弓弩!”

随着一声令下,女真人斥候们纷纷抽出箭矢,搭在强弓之上。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有一种经过了无数次演练的娴熟。

这个动作保持了没有十五息,他们就得到了射击命令。

“嗖嗖嗖!”

一阵密集箭雨呼啸着划破长空,朝着前方白色山林射去。

箭矢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黑色轨迹,

带着尖锐破空声,狠狠地扎进密林,

很快,一声声惨叫响起。

小心翼翼前进的高丽斥候面露惊恐,

他们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暴露的

而且眼前的这些女真人箭术居然如此精湛,让他们措手不及。

斥候队伍中,许多人在马上摇晃起来,

有的被箭矢射中肩膀、手臂,鲜血瞬间染红了衣。

有的则被射中战马,战马受惊后狂奔乱跳,将骑卒甩下马来。

但高丽斥候们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卒。

他们迅速稳住阵脚,抽出腰间长刀,准备与女真人展开近身搏斗。

一名高丽斥候小队长挥舞着长刀,大声呼喊着:

“弟兄们,不要怕!

他们人不多,跟我冲上去,砍了这些狗日的!”

在他的带领下,高丽斥候们如潮水般朝着女真人所在涌去。

然而,当他们冲出山林后,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一把把连弩平静地架在远处。

当看到那些连弩后,他们瞳孔骤然收缩,

正当他们惊魂未定之时,远处雪地中忽然传来了破风声。

密集的箭矢从侧面射来,

锋锐的箭头狠狠

扎进了高丽斥候的甲胄,带来一声声惨叫。

有人仓皇倒地!茫然地看着眼前雪地,不知道是哪来射来的箭矢。

这个时候,正前方的箭矢才开始激射,

又一阵齐射,冲出来的三十余人很快就倒在血泊里,没有了动静。

“换位!”

小旗官挥了挥手,十名斥候带着连弩离开。

不多时,密林中又出现了一队十五人的斥候队伍,

他们看到同僚倒在血泊中,脸色大变。

可还不等他们做出反应,

又是一阵不知从何而来的齐射,十几人如麦子般倒地。

箭矢穿过喉咙,露出了鲜红的箭头,

一名年轻军卒倒在地上,眼中满是茫然。

敌人在哪

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眼前一阵恍惚,

居然有十几道人影从雪地上爬起,

他们身上穿着雪白色的衣裳,与雪地完全融为一体。

“原来.原来在这。”

不远处,一处林间空地上,

二十几个人打成一团,刀枪碰撞的当当声惊走了不知多少飞鸟、走兽。

高丽斥候渐渐发现,眼前这些女真人根本不像是传闻中那般甲胄残破、兵甲脆弱,

反而比他们更加坚硬、精锐,甚至是勇猛。

在察觉到这一点后,

他们的士气越来越低,信心也愈发崩溃,很快就被全数斩杀。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丽斥候的伤亡越来越大。

原本气势汹汹地冲上去的数百人,

如今已经被“女真人”斥候分割包围,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困境。

喊杀声、惨叫声、兵器撞击声在各个地方响起。

此行带队将领满头大汗,

他发现,这些女真人就像是此地百姓一样,对地形比他们还要熟悉。

而且,但凡有军事布置,

很快就会被他们知晓,整个军队像是透明一般。

这让他怀疑,自己身边是不是有奸细。

李成桂在大军停驻的地方,焦急地等待着斥候消息。

他在帐篷中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浓浓的不安。

周围将领们也都静静地站立着,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到李成桂的思绪。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转眼间半日的时间过去,但前方却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李成桂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军帐内的气氛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揪住,让人喘不过气来。

终于,一名浑身是血的高丽斥候狼狈不堪地逃回大军阵营。

他踉跄着跑到李成桂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地说道:

“李李相,大败!大败!

我们我们十不存一啊,

那些女真人太厉害了,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

李成桂听到这个消息,身体猛地一震,脸上复杂一闪而过。

他嘴唇微微颤抖着,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当李成桂再次睁开眼睛时,眼中已经恢复了冷静。

他心中已经可以确定,这些所谓的“女真人”,就是明军。

只有明军,才拥有如此精良装备和战力。

只有明军,才能在异域作战时占据明显优势。

只是他想不明白,

这是明军哪一支军队

一万骑兵!

难不成是辽东都司倾巢出动了

对于这些人他并不害怕,

但这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味却让他不得不多想。

打仗打输了无妨,

更可怕的是明国决心干预高丽之事,这会让他无力再进行计划。

若是王室得到了大明支持,那他自己的时间就很有限了。

一股强烈的不甘涌起,

李成桂面露不甘,大明太远又太近!

震慑着周边所有人,

即便是内政,也不能不考虑大明的想法。

不过很快,李成桂就振作起来,坚定地看着前方。

他知道,此次面对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李成桂对着身旁的将领们大声说道:

“传我军令,全军戒备,就地安营扎寨,召集所有将领,商讨应对之策!”

传令兵纷纷领命而去,李成桂则静静地站在原地,陷入沉思。

军帐内,烛火摇曳,将沙盘和地图映照得影影绰绰。

一众将领围在沙盘旁,眉头紧锁,

手指在沙盘上的山川、道路、城池间来回比画,嘴里不时低声嘟囔着,讨论声在帐内嗡嗡作响。

李成桂坐在一旁的案几后,

铺开信纸,拿起毛笔,饱蘸墨汁,神情专注。

他眼神闪过一丝决然,笔下字迹刚劲有力。

“吾等乃高丽守土之臣,闻有不明之师入境,心怀忧惧。

然战端一启,生灵涂炭,非吾等所愿。

望贵军暂息兵戈,说明来意,吾等自当以礼相待,共商和平之策”

李成桂一边写,一边在心里斟酌着每一个字句。

既要表达出自己的强硬态度,

又要留有余地,避免激怒对方。

最后,他又加上了一句想要与对方将领见面的句子。

写完后,李成桂仔细检查了一遍,

确认无误后,将信折好,放入信封,密封妥当。

他叫来一名亲信侍卫,严肃地说道:

“此信至关重要,务必送到女真将领手中,不得有误!”

侍卫单膝跪地,接过信封,郑重地说道:

“李相放心,属下定不辱使命!”

说罢,转身匆匆离去。

帐内一众将领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震惊。

一名年轻将领忍不住开口问道:

“李相,为何要给那些女真人写信”

李成桂缓缓站起身来,走到沙盘前,目光扫视着众人,沉声说道:

“女真人此次来势汹汹,装备精良,战力非凡,贸然与之决战,恐我军伤亡惨重。

且我们尚不知他们此行目的,

若能以信止战,先探明虚实,再做打算,岂不更好”

将领们听了,虽心有不甘,

但也觉得李成桂所言有理,纷纷陷入沉思。

李成桂看着沙盘,继续说道:

“如今将近两万大军塞在这官道上,行动极为不便。

而前方那小小的顺安城,看似不起眼,却挡在我们面前,

一万精兵驻扎其中,

若我军强行攻城,必然损失惨重,且未必能一举拿下。”

众人心思一沉,尤其是在见识到这些女真人的精锐后,更加心里打鼓。

“李相所言极是,但我们也不能就这么停滞不前,还请李相尽快做出决断”

一名年长将领脸色凝重地开口。

李成桂手指在沙盘上轻轻划动,说道:

“先绕道而行,与顺安城后的一众城池取得联系,共同夹击顺安城。

如此一来,我军可从多个方向发起攻击,

让女真人首尾不能相顾,胜算便大了几分。”

将领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我们便能掌握战场主动权,让女真人陷入被动局面。”

另一名将领也附和道:

“是啊,而且与其他城池联合,我们兵力也能得到补充,实力大增。”

李成桂微微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便按此计划行事。

传我军令,各部派人传信,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信件送去后方城池!”

“是!”

将领们齐声领命,纷纷散去,各自准备去了。

待众将领走后,帐内只剩下李成桂和李之兰。

李成桂看着沙盘,久久不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李之兰走上前去,轻声说道:

“李相,您在担忧与明军起冲突之事”

李成桂缓缓转过身来,看着李之兰,长叹一声道:

“确定了”

李之兰无奈地摇了摇头:

“虽然送回来的尸体上都没有留下箭头,

但从伤口来看,箭头冲势极大,可以撞碎最坚硬的头骨。

这等力大的弓弩与坚硬弓箭,

莫说是女真,就算是北元都没有,整个天下.别无二家。”

“唉”

李成桂长长地叹息一声,轻声道:

“大明势大,周边诸国无不敬畏,

我们若与之起冲突,赢了不好对明国交代,

输了不好对朝廷交代,让人头痛。”

李之兰微微皱眉:

“属下还是觉得,先弄明白他们来干什么,而不是盲目与之交战。”

李成桂点了点头,说道:

“我写那封信,也是为了试探,

若他们真是明军,看到信后,或许会有所回应,实在不行就见一面。

明军一路行来行事拘谨,想来也不想将事情闹得太大。”

“大人.会不会是辽东都司擅自而为行独走之事所以他们才如此小心翼翼。”

李之兰小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有可能,去年辽东出了大事,一些将领的钱财断了,

弄一些动静出来,重新建立联系也是理所应当,

只是我目前还想不明白,

辽东怎么能有这么多骑兵

难不成是实力大损后,明国朝廷给了补充

可这一没战乱、二不受信,明国朝廷会如此大方”

李成桂眼中露出浓浓的疑惑,继续道:

“若这些明军是与王室合流,那这场仗我们不打也得打,

这个时候怂了,以后在朝廷上休想抬起头,

你带人做一份作战计划,

西北道还有三万兵,若是真要开战,做好将所有兵都压上的准备,力争必胜。”

李之兰脸色凝重,长吁了一口气:

“是!”

顺安城中,陆云逸正坐在县衙正堂。

王兴邦拿着文书匆匆走了进来。

“大人,有结果了,大获全胜!”

陆云逸接过文书,微微一笑,

“干得好,确认来人是李成桂吗”

“确定了,弟兄们在山上向下看,看到了李字大旗,

今夜弟兄们会有人摸上去,再仔细探查。”

“嗯小心行事,没有必要在这损伤人命。”

“放心吧大人,弟兄们都小心着呢,哪能栽到这高丽人手上。”

“还有什么别的动静吗”

王兴邦脸色凝重,沉声道:

“他们派了不少人打算绕过顺安城,

想来是要和西北道的其他城池通气,弟兄们没有阻拦。”

陆云逸微微一笑:

“这位李首相果然谨慎啊,随他们去,

弟兄们要紧盯身后,不能托大,千万不能被包围。”

“是!”

这时,斥候头领秦元芳脸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大人,李成桂送来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