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兖州报告
卑衍没有多想,抬起头来方要应答,坐在书房一旁的满宠却板着一张面孔,轻轻咳了一声。本文搜:502txt 502txt.com 免费阅读
心头一惊。
曹睿也微不可查的轻笑了一声。
卑衍是怕满宠的,而且不仅是卑衍,中军各将几乎人人都对满宠有些畏惧。且不论早年间,满宠为武帝曹操清理政敌时的赫赫凶名,单从满宠威严魁梧的身材、洪亮的嗓音、不怒自威的面孔来说,威慑力就已经拉满了。
卑衍当即警醒,恭敬应道:“臣但听陛下分派,陛下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全无二话。”
曹睿笑了一笑:“这样吧。卑卿此前在辽东就率骑兵,想来也对骑兵更为熟稔,就领这五千骑兵吧。”
“朕在辽东之时,也接见过不少辽东骑将,细细论起来,辽东惯用的骑兵战法与大魏骑军还是有些不同的。到时先让枢密院调研一番,你再与文钦多交流一二。”
卑衍拱手应道:“遵旨,臣明白了。臣领骑兵十余年,谈不上精通,也能算少有心得,臣稍后就去枢密院。”
“甚好。”曹睿看向裴潜:“裴卿,你与卢卿稍后带卑卿去许昌城中选一处宅院,当做朕的赏赐。朕还要与满将军多谈些,你们先去。”
“遵旨。”
“臣领旨。”
“多谢陛下。”
卑衍和裴潜、卢毓二人从书房退出,刚走到院中之时,卢毓便对着裴卿说道:
“文行兄,不知你能否自己带着卑将军前往?我初来许昌,还需安顿一番。”
这种小事,裴潜当然不会拒绝,一个人去反而更好:
“子家这就见外了,你自去便是。陛下给我等侍中们都留了居所,子家去寻内侍一问便知。”
“有劳文行兄了。”卢毓应道。
裴潜和卑衍二人,步行到了宫门外,骑马先至许县县衙处,从许县县令处取了一份空闲宅院的记录。
“裴公,还是由在下领着裴公和卑将军前去吧。”许县县令陈识说道。
裴潜笑道:“不劳陈县令了,我二人也正好在许昌走走,闲聊一二。还请陈县令遣一名小吏带着钥匙跟随我等。”
陈识道:“那好,还请裴公选定宅院后,告知县府吏员一声,到时我好请人安顿收拾一番,方便卑将军入住。”
“有劳陈县令。”卑衍也拱手行礼。
二人坐于马上,在许昌城内的街道上缓缓行着。
裴潜似乎并没有过多挑选,而是与卑衍二人直直朝着许昌城内西南方行着,一炷香的时间后,来到一处紧闭着的宅院前面。
卑衍抬眼看去,此宅院的规制和面积,都比他在襄平的宅院大上数倍。但一打眼看过去,这宅院似乎有些陈旧,大门还紧紧锁着。门槛前的阶梯处,稀稀落落的长着数株杂草。
“许昌之地,比不上洛阳和邺城。”裴潜笑着说道:“若是在洛阳或者邺城城中,自然有许多新宅院可以选。但你也知道,武帝早就建都邺城,许昌虽名为汉都,却萧条了许多,宅院自然也旧了些。”
“宅院虽旧,让陈县令遣人过来修缮一下就好,再添些新的用具,招些奴仆,住起来也应舒坦。”
卑衍连忙说道:“裴公领着在下辛苦来此,在下已经十分满意了,不敢奢求更多。”
裴潜笑道:“不是你一人的宅院旧,陛下九月才到许昌,所有人住的都是旧宅子。枢密院你知道吧?他们现在正在汉时的三公府里办公,一边当值一边拆院子和房子,场面乱的很。”
卑衍拱手道:“有劳裴公了,我已知晓,今日晚些便去枢密院。”
裴潜笑笑,挥了挥手,随行的吏员上前将大门打开。
裴潜下了马,卑衍也随即跟上,二人并排走进了院中,目之所及,院中尽是荒草。卑衍也并不在意,修缮一下就好了。
“此宅如何?”裴卿问道。
“宽敞至极,已超出在下期望。”卑衍道:“就是不知此宅多久没有住人了,此前又是谁的宅院?”
裴潜笑了几声:“若卑将军不问,我也要与你说的。此宅原为颍川荀谌荀友若之宅,你可知此人?”
卑衍想了一下,随即答道:“荀友若?莫非汉时荀令君之弟的那个荀友若?我在辽东,也听过此人名讳。”
“是吗?”裴潜似笑非笑:“太和元年之时,荀家因谋反被查,近支之人尽数被流放凉州。此宅原是荀谌之子荀闳所居,荀闳死后,此宅也被罚没入官。”
“卑将军敢住在此处吗?”
卑衍心中一阵叹息,朝中果然不比辽东,似乎处处藏着凶险,稍不留神就恐跌进坑中。裴潜领着自己来此,难道还能不要吗?
卑衍爽朗笑道:“什么荀氏不荀氏的,在下只是偶然听过名字,并不认得,我一辽东军汉,并无忌讳,此宅甚好!”
“多谢裴公为我挑选美宅!待安定些后,还请裴公来在下居所赴宴。”
“好说,好说。”裴潜捋须笑道:“卑将军倒不必谢我,明日给陛下上一道谢恩的表文就是了。”
“这表文要如何写?”卑衍问道。
裴潜道:“我是侍中,足下是领兵的将军,由枢密院来管,到时去问刘枢密和王枢密便是。”
“走吧,今日我也无事,再带你去一趟枢密院,见一见刘右监和王左监,认一认路。”
卑衍道:“哎,如此劳烦裴公,在下实在惶恐。”
“无妨。”裴潜笑道:“枢密院离许昌宫不远,我顺路回去。”
“明白。”卑衍道。
二人缓步走出,裴潜与陈县令派来的县吏说了几声,便与卑衍二人朝着枢密院的方向行去。
聊着聊着,卑衍问了一句:“裴公,既然在下归枢密院所领,可在下还不清楚,大魏如今共有多少军队?我此前在随军南下之时,模糊听得,大约是有三十万之数。”
裴潜双手握在马缰上,看着前面的道路,目不斜视的回应道:“三十万,差不多是这个数字,不过这是太和元年的记录了。近几年也增了些。”
“比三十万还要多了?”卑衍略带惊讶的问道。
裴潜点头:“开疆拓土,军队也相应多了起来,不过朝廷和枢密院对于军力扩张,还是颇有节制的,养兵不易。”
“辽东四郡的地方,公孙渊养了五万兵,征调颇多吧?”
卑衍应道:“近两年才到五万的,以往都是三万,耗费确实多了些。”
裴潜笑笑:“就拿营州来说,朝廷给王文舒的编制是两万五千人,除去中原来的五千兵,又要再增两万。加上刚刚从辽东调回的万人,这就三万了。”
“秦州和汉中那边,陆护羌领着一万羌骑,张征西处有羌兵五千,郭征蜀处有羌兵一万。”
“总而言之,大魏四方之军,加起来约有三十五六万之数了。至于具体多少,我也不能详尽,卑将军不妨去问刘子扬,他应知道的。”
卑衍心中将此数记下,拱了拱手:“多谢裴公提点,在下心中有数了。”
……
翌日上午,许昌宫内,书房之中。
曹睿收到了兖州刺史孙资递来的关于屯田的文书,读过之后,给了满宠和司马懿看,而后又交到了夏侯玄的手中。
八名散骑侍郎也整整齐齐的站在书房之内,不断传阅着这封文书。
曹睿缓缓说道:“你们昨日给朕的文书,不论内容单论格式,改过之后,稍稍能看了些。不过你们看看孙刺史的文书,再看看你们的,高下立判。”
夏侯玄将文书递给身旁的和逌,随即拱手应道:“孙使君的文书详略有度,实乃佳文,臣等远不及也。”
司马懿在旁笑着说道:“太初,莫说你们了,连我的文书都赶不上孙彦龙的。他做了大半辈子中书,数十年与文书打交道,能超过他的人,大魏估计没有几人。”
曹睿也在一旁笑而不语。
满宠却插话说道:“陛下,孙刺史的文书臣也看过了。兖州屯田,皆在陈留郡、济阴郡和东郡三郡之中,而孙刺史建议先废济阴一郡,臣以为有些保守了。本就是要以兖州为试点,结果他又选出济阴来做试点,试来试去,朝廷政令推开又要多久?”
曹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而后又看向司马懿:
“司空怎么看?说说。”
司马懿拱手应道:“禀陛下,满将军所说不无道理。天下屯田之事不知凡几,岂能一郡一郡的铺开?”
“臣建议先在兖州铺开,趁着今冬农闲之时就弄,丈量田土,划分区域,区区兖州三郡之事,总不至于拖到明年夏秋,一季就已足够。”
曹睿点头道:“你们二人这般说了,其实朕也是同样的想法。”
“或许是孙刺史在兖州待的有些久了,看待事务的角度,也没能从中枢的大局出发,不过朕也不怪他,各司其职嘛。”
“但是朝廷下令之后,这件事情的推行,就再不容他推迟半分了。”
“司空!”
司马懿拱手应道:“臣在!”
曹睿道:“撤出屯田兹事体大,兖州当为诸州之先,朕命你持节去一趟兖州,一月来往,为朕认真宣导、督促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