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太子丹的复仇
司马尚因为害怕回去后无法承担后果,便偷偷地带着妻子和儿女逃往海边,从此没有了音讯。接着,赵国的国君任命赵葱接替了李牧的位置,让他挂上了大将军的印信,而颜聚则成为了赵葱的副将。然而,代地的士兵们一直都非常敬仰和服从李牧,当他们看到李牧无辜地被杀害后,心中充满了极大的愤怒和不满。就在这一夜之间,这些士兵们纷纷越过山岭,跨过山谷,不顾一切地逃离了军队,几乎全部逃散,赵葱根本无法阻止他们。
当秦国的士兵们得知李牧已经去世的消息时,他们纷纷举杯庆祝,认为这是个大好消息。与此同时,王翦和杨端禾两位将领率领的两支秦军,按照预定的时间同时发起了进攻。在赵国这边,赵葱和颜聚两位将领正在商讨对策。他们考虑到太原和常山两地都面临威胁,想要分兵去救援。但颜聚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
“我们刚刚更换了大将,军心还未稳定。如果我们把兵力集中起来,或许还能勉强防守;但如果分散兵力,那我们的势力就会大大减弱。”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哨兵来报:
“王翦正在猛烈地攻打狼孟,看样子狼孟很快就要被攻破了!”
赵葱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焦急。他说:
“如果狼孟被攻破,敌人就会长驱直入井陉,然后与另一路秦军合攻常山,邯郸就会陷入危险之中!我们必须去救援狼孟!”
于是,赵葱没有听从颜聚的劝阻,下令全军拔营出发,前往救援狼孟。然而,王翦早已料到赵葱会有这样的举动。他事先在大谷地区埋伏了重兵,并派人到高处瞭望,等待赵军的到来。当赵军的先头部队通过一半时,王翦立刻下令放起号炮。随着号炮的响起,埋伏的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截成了两段。赵军的前后部队无法相互照应,陷入了混乱之中。王翦率领着如江河决堤般汹涌的秦军杀来,赵葱勇敢地迎敌,但可惜兵力悬殊,最终战败并被王翦所杀。颜聚见状,急忙整顿残军,撤退回邯郸城。秦军随后顺利攻占了狼孟,并沿着井陉的道路继续进军,轻松地拿下了下邑城。与此同时,杨端和也成功收复了常山周边的剩余地区,并进一步逼近邯郸城,形成了包围之势。秦王政得知这两路大军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后,非常高兴,于是命令内史腾将军将兵力转移至韩国,准备接收其领土。韩王安得知秦军逼近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恐惧,最终决定放弃抵抗,将韩国的所有城池都献给了秦国,自己则成为了秦国的臣子。秦国将韩国原来的领土设为颍川郡,正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这一年,是韩王安在位的第九年,也是秦王政即位的第十七年。回顾韩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韩武子万在晋国受封领地开始,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到了韩献子厥时,韩国开始执掌晋国的朝政。韩厥之后又传了三代,到了韩康子虎时,韩国终于灭掉了强大的智氏家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韩虎再传两代,到了韩景侯虔时,韩国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诸侯国。韩虔之后又传了六代,到了韩宣惠王时,韩国开始称王,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从宣惠王开始再传四代,到了韩王安这一代时,韩国已经逐渐衰落,并最终被秦国所灭。从韩虎开始称侯算起,到宣惠王九年为止,韩国作为侯国共存在了八十年。而从宣惠王十年开始称王算起,到韩王安九年国家灭亡为止,韩国作为王国又存在了九十四年。随着韩国的灭亡,战国七雄中的六国已经只剩下五国了,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滚动。
当秦军重重包围邯郸城时,颜聚将军动员了所有的兵力进行顽强抵抗。然而,赵王迁却感到十分恐惧,想要派遣使者向邻近的国家求援。这时,郭开进言道:
“大王,韩王已经投降秦国,成为其臣子;而燕国和魏国现在正忙于自保,恐怕无暇顾及我们,哪里还能来救援我们呢?依我之见,秦军势力强大,我们不如选择全城归顺,这样大王您至少还能保住封侯的地位。”
赵王迁听后,有些心动,想要听从郭开的建议。然而,公子嘉却情绪激动地伏在地上痛哭起来,他说道:
“大王啊,先王将国家和宗庙托付给您,您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愿意与颜聚将军一起,竭尽全力,誓死守卫邯郸城!万一城破,我们还有代郡数百里的土地可以依托,继续为赵国奋战。我们怎能束手就擒,成为秦国的俘虏呢?”
郭开听后,不以为然地反驳道:
“大王,如果邯郸城真的被攻破,您自己都将成为俘虏,哪里还能逃到代郡去呢?”
公子嘉听后,愤怒至极,他拔剑在手,指着郭开怒斥道:
“你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国家都快灭亡了,你还在这里说风凉话!我一定要杀了你!”
赵王迁见状,连忙上前劝解,才避免了这场内乱。然而,回到宫中的赵王迁仍然感到无计可施,他对于如何抵御秦军的进攻毫无头绪。于是,他只能借酒浇愁,沉溺于饮酒作乐之中,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困境。
郭开暗中策划与秦军约定,打算将赵国的城池献给秦国,但公子嘉带领着他的家族成员和宾客们,全力协助守将颜聚加强城防,防守得滴水不漏,使得郭开无法与秦军取得联系。当时,连续几年的灾荒使得城外百姓纷纷逃离,秦军在城外找不到任何可以掠夺的资源。而城内则储备了大量的粮食,食物供应充足,因此秦军急切之间难以攻下这座城池。面对这种情况,秦军的将领与杨端和商议后决定,暂时将军队撤退到五十里之外的地方,以便解决粮食运输的问题。城中的守军看到秦军撤退,认为威胁暂时解除,因此防备稍微松懈了一些,每天定时开启城门一次,允许人员进出。郭开趁机利用这个空隙,派遣他的心腹之人偷偷出城,将一封密信送到秦军的营地。这封信的大致内容是:
“我(郭开)长久以来都有将这座城池献给秦国的意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赵王已经非常害怕秦国的威势,如果秦王能够亲自驾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劝说赵王行‘衔璧舆榇’之礼,也就是让他捧着国宝玉璧,坐在装着他尸体的棺材上出城投降,以此表示对秦国的彻底臣服。”
王翦收到郭开的密信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地将这一重要信息报告给秦王。秦王得知后,亲自率领三万精锐士兵,并命令大将李信随行保护,他们沿着太原路进发,很快便抵达了邯郸城下,再次将这座城池团团围住,日夜不停地发起猛烈的攻击。城楼上的守军远远望见秦军的大旗上绣有“秦王”二字,知道秦王亲自率军前来,心中大惊,连忙将这一紧急情况飞报给赵王。赵王得知秦王亲临前线,心中更加恐惧不安。这时,郭开趁机向赵王进言:
“秦王亲自率领大军至此,显然是要誓破邯郸不可,公子嘉和颜聚等人虽然勇猛,但终究难以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大王您应该自己拿定主意,做出决断!”
赵王听后,忧心忡忡地说:
“寡人想要投降秦国,但又担心秦王会杀了我怎么办?”
郭开连忙安慰道:
“大王放心,秦国连韩王都没有加害,又怎么会伤害您呢?如果您能将和氏璧以及邯郸的地图献给秦王,表示您的诚意和归顺之心,秦王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赵王听后,觉得郭开言之有理,便说:
“如果你认为这样做可行,那就替我写一封投降书吧。”
郭开随即写好了投降书,并再次向赵王建议道:
“虽然投降书已经写好,但公子嘉等人可能会出面阻拦。我听说秦王的大营驻扎在西门,大王您可以假借巡城之名,亲自驾车前往西门,然后趁机打开城门向秦王投降。这样一来,秦王又怎会不接受您的投降呢?”
赵王一直以来都昏庸无能,只听信郭开的话,到了这危急关头,更是毫无主见,于是便按照郭开的计策行事。
颜聚当时正在北门检查防务,突然接到急报说赵王已经出城西门,向秦国投降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紧接着,公子嘉也骑着快马匆匆赶到,告诉他说:
“城楼上已经按照赵王的命令竖起了白旗表示投降,秦军很快就会进城了。”
颜聚闻听说后,立刻意识到形势严峻,他坚定地表示:
“我会誓死守住北门,不让秦军轻易得逞。公子嘉,你赶紧收拾家族的成员和重要物资,火速到北门与我汇合,我们一起逃离这里,前往代地,日后再图复兴赵国的大业。”
公子嘉听从了颜聚的计策,立刻带领他的宗族成员数百人,与颜聚一同从北门突围而出,连夜赶往代地。到达代地后,颜聚劝说公子嘉自立为代王,以统领和团结剩余的赵国力量。公子嘉采纳了他的建议,自立为代王。为了赢得代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公子嘉表彰了已故将领李牧的功绩,恢复了他的官爵,并亲自设祭祭奠他。这些举措使得代地的百姓对公子嘉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信任。同时,颜聚还派遣使者前往东边与燕国结盟,共同防御秦国的侵略。两国在上谷地区屯兵驻守,形成了强大的防线。经过这些努力,代国逐渐稳定下来,暂时摆脱了秦国的威胁。这些后续的发展,暂且不提。
秦王政接受了赵王迁的投降后,率军直接进入了邯郸城,并占据了赵王的宫殿作为自己的居所。赵王迁则按照臣子的礼节前来拜见秦王,而秦王则安坐高位,坦然接受了赵王的拜见。这一幕让在场的许多赵国旧臣感到痛心疾首,纷纷流下了眼泪。第二天,秦王把玩着从赵国得来的和氏璧,笑着对群臣说:
“这块宝玉,可是当年我的先祖们费尽心机,甚至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都未能得到的珍宝啊!”
随后,秦王颁布命令,将赵国的大部分领土划分为巨鹿郡,并派遣官员进行治理。同时,他将赵王迁软禁在偏远的房陵地区,并赐予了郭开上卿的高位,以表彰他在促成赵国投降中的“贡献”。然而,直到此时,赵王迁才彻底醒悟过来,意识到郭开原来是个卖国求荣的奸臣。他哀叹道:
“如果李牧将军还在世的话,秦国人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在我们的邯郸城里耀武扬威,享用我们的粮食呢?”
被软禁在房陵的赵王迁,发现这里四周环山,山中还有许多石室,形状就像房屋一样。他被迫居住在这样的石室之中,时常能听到外面传来淙淙的水声。有一天,他好奇地问身边的侍从那是什么声音。侍从回答说:
“楚国境内有四条著名的大河,分别是长江、汉水、沮水和漳水。这里听到的水声,就是沮水的声音。它发源于房山,最终汇入汉江。”
赵王迁心中满是凄凉,他叹息道:
“水这种无情之物,尚且能够自由自在地流淌到汉江,而我却被囚禁在这偏远之地,眼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又怎么可能回去呢!”
他深感自己的无奈与悲哀,于是创作了一首关于山水的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歌谣唱道:
“房山啊,它现在成了我的宫殿;沮水啊,它现在成了我日常饮用的水浆。在这里,我听不到曾经熟悉的调琴奏瑟之声,只能听到那流水潺潺、波涛汹涌的哗哗声响。水啊,你如此无情,却能自由自在地流向汉江,实现你的归宿。而我,曾身为万乘之国的君主,如今却只能在梦中怀念我的故乡!是谁让我落到如此田地?是那些谗言四起、造谣生事的小人!我的忠良之臣被埋没,国家社稷也因此而沦亡。我虽听信谗言,但我又怎敢怨恨秦王呢?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赵王迁被囚禁的日子里,夜晚总是漫长而无聊。每当他心中涌起无尽的哀愁,便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这歌声充满了哀伤,让周围的人听了都为之动容,无不感到悲痛。长时间的忧思和压抑,终于让他的身体垮了,他病倒了,而且病情日益严重,最终再也没有能够起来。当代王嘉得知赵王迁去世的消息后,他深感痛惜,并按照礼仪为赵王迁追赐了一个谥号——“幽谬王”。这个谥号既体现了对赵王迁一生经历的总结,也包含了对他最终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与此同时,秦王政在成功征服赵国后,率领大军班师回咸阳。为了休整军队、恢复士气,他暂时停止了对外征战,让士兵们得以休息和养精蓄锐。而那个曾经背叛赵国、助秦灭赵的奸臣郭开,在秦国期间积累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然而,由于这些财富过于庞大,他无法全部携带回秦国,于是便将它们埋藏在自己位于邯郸的宅邸中。待一切尘埃落定后,郭开向秦王提出请假申请,声称要返回赵国去搬取自己的家财。秦王听后,微微一笑,便批准了他的请求。郭开满心欢喜地回到邯郸,准备挖出他埋藏的金银财宝。他雇佣了车辆和人力,将一箱箱的金银珠宝运出地窖。然而,就在他们满载而归的途中,却遭遇了不幸。一伙盗贼突然袭击了他们,不仅杀死了郭开,还抢走了所有的金银财宝。有传言说,这起谋杀案是李牧的门客所为,他们为了替李牧报仇,才策划了这起劫杀行动。唉!郭开为了金钱而出卖了自己的国家,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他的所作所为真是愚蠢至极!他不仅没有能够享受到自己出卖国家换来的荣华富贵,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这真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教训啊!
燕国的太子丹在逃离秦国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他对秦王充满了深深的仇恨,于是决定倾尽家财,广邀宾客,共同谋划如何报复秦国。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两位勇士——夏扶和宋意,并给予他们极高的礼遇和优待。除了夏扶和宋意外,还有一位名叫秦舞阳的年轻人引起了太子丹的注意。这位秦舞阳年仅十三岁,却已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识。他曾在光天化日之下,于繁华的都市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仇人,这一幕让周围的市民们惊恐万分,无人敢靠近。然而,太子丹却对秦舞阳的勇敢表示了赞赏,并赦免了他的罪行,将他收归自己的门下。另一方面,秦国的将领樊於期因得罪了秦王而逃亡到了燕国,并隐匿在深山之中以躲避秦军的追捕。当他得知太子丹广开宾客之门、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后,便决定主动现身投靠。太子丹对樊於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将他视为上宾,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为了安置樊於期,太子丹还在易水之东建造了一座城池供他居住,这座城被命名为“樊馆”。然而,燕国的太傅鞠武却对太子丹的这一系列举动表示了担忧。他向太子丹进谏道:
“秦国是一个像虎狼一样凶猛的国家,他们正在一步步地蚕食着其他诸侯国。即使我们与秦国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他们也会找借口挑起事端。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收留了秦王的仇人樊於期作为攻击的目标,这无疑是触犯了秦国的底线,就像是去触碰龙的逆鳞一样危险。一旦激怒了秦国,我们必将遭到他们的猛烈报复。因此,我恳请太子能够尽快将樊将军送往匈奴之地以灭口,避免引起秦国的注意。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结盟和支持,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与齐国、楚国联合,向北与匈奴结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为将来的复仇大计做好准备。”
太子丹焦急地对太傅鞠武说:
“太傅的计策虽然周全,但所需时间太长,我内心的焦急如同烈火焚烧,片刻也无法安宁。更何况樊将军在穷途末路时投奔于我,他是我出于同情和怜悯而结交的朋友。我怎能因为惧怕强大的秦国,就将他远远地抛弃在荒漠之中呢?我即使死,也不能做出这样的事。希望太傅您能再为我想想办法!”
鞠武听后,深感无奈,他叹息道:
“太子啊,用我们弱小的燕国去对抗强大的秦国,就像是把羽毛投进火炉,没有不被烧毁的;又像是用鸡蛋去碰石头,没有不破碎的。我智谋有限,见识浅薄,实在无法为您策划出万全之策。但我所认识的田光先生,他智慧深邃,勇气内敛,而且结交了许多非凡的人物。如果您真的想要谋划对抗秦国,那么非得请田光先生出山不可。”
太子丹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连忙说道:
“我尚未有机会与田光先生结交,希望太傅您能代为引荐,让我能有机会向他请教。”
鞠武点头应允道:
“好的,太子,我会尽力安排。”
鞠武立刻安排马车前往田光的住所,他见到田光后,恭敬地说:
“太子丹对先生您非常敬慕,他希望能亲自与您会面,共同商议重要事务。希望先生您能赏光,不要推辞。”
田光听后,连忙谦逊地回答道:
“太子是国家的尊贵之人,我怎敢让他屈尊前来呢?如果太子不嫌弃我粗鄙浅陋,愿意与我共商国是,那么我自然会亲自前往拜见,绝不敢让自己安逸在家中,让太子等待。”
鞠武见田光如此谦逊,心中更加敬佩,他说:
“先生您能愿意屈尊前往,这实在是太子的幸运啊!”
于是,鞠武便邀请田光一同乘坐马车,前往太子宫中。太子丹得知田光先生已经到来的消息,他亲自走出宫殿,来到马车前迎接。他手执马缰,帮助田光先生下车,并倒退着行走在前面为田光引路,显示出极高的敬意。当田光先生来到宫殿内,太子丹再次行跪拜之礼,恭敬地请田光入座,并亲手为他拂去座位上的灰尘。然而,由于田光先生年事已高,身体已经有些佝偻,他缓缓地登上座位。这一幕被周围的旁观者看在眼里,虽然他们内心对田光先生的敬重并未减少,但也有人忍不住窃笑,觉得这样的场景有些出乎意料。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太子丹对田光先生的尊敬和信任。太子丹让左右侍从退下,自己离开座位,恭敬地向田光请求道:
“如今形势紧迫,燕国与秦国势如水火,无法共存。我听说先生您智勇双全,能否想出奇策,挽救燕国于危难之中,哪怕只是暂时阻止它的灭亡呢?”
田光听后,感慨地回答道:
“我听说过,千里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能够奔驰千里,但一旦衰老,就连普通的马也能超过它。如今鞠太傅只知道我年轻时的风采,却不知我已垂垂老矣,力不从心。”
太子丹听后,心中虽感遗憾,但仍不愿放弃希望,他急切地问道:
“那么,在先生的朋友和交游中,是否有像先生年轻时那样智勇双全的人,可以代替先生来为我出谋划策,挽救燕国呢?”
田光摇了摇头,叹息道:
“这实在是难啊!不过,太子您还是应该先自己审视一下您的门客,看看有哪些人是可以委以重任的。我愿意帮您一起考察他们。”
于是,太子丹立刻将夏扶、宋意、秦舞阳等门客全部召集过来,让他们与田光先生相见。田光先生开始逐一审视这些年轻人,心中暗自评估他们的能力和潜力,以便为太子丹推荐合适的人选。田光逐一审视了太子丹的门客,并与他们交谈,询问了他们的姓名和背景。之后,他对太子丹说:
“我私下观察了您的这些门客,发现他们之中似乎并没有特别适合执行此次重任的人选。夏扶是个性情刚烈、血性勇猛的人,他一生气就会满脸通红,这样的情绪容易外露;宋意则是性情急躁、易怒的人,他生气时脸色会发青,同样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秦舞阳虽然骨子里有股狠劲,但他发怒时脸色苍白,也显得不够沉稳。这三位的情绪都容易在脸上显露出来,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因为情绪失控而坏事。不过,我所知道的有一位名叫荆卿的人,他是个神勇之士,无论是喜是怒都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这样的沉稳和自制,在我看来似乎更适合执行这次任务。”
太子丹听后,立刻问道:
“荆卿叫什么名字?他是哪里人氏?”
田光这样介绍道:
“荆卿,他的名字叫荆轲,原本姓庆,是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当年庆封因为一些原因逃到了吴国,并在朱方定居。但后来楚国讨伐并杀了庆封,他的族人便逃难到了卫国,从此成了卫国人。荆轲擅长剑术,他曾经试图以剑术游说卫元君,希望能得到重用,但遗憾的是卫元君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之后,随着秦国的势力不断扩张,攻占了魏国的东部地区,并将濮阳也纳入版图,设立了东郡。在这个过程中,荆轲再次逃亡,这次他来到了燕国,并改姓为荆,人们便尊称他为荆卿。荆卿性格豪爽,特别喜欢喝酒。在燕国,有一个名叫高渐离的乐师,他擅长击筑这种乐器,荆卿非常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两人因此结为好友,每天都会在燕市的酒馆中相聚饮酒。每当酒兴正浓时,高渐离就会击筑演奏,而荆卿则会随着音乐放声高歌。然而,每当歌唱完毕,荆卿常常会泪流满面,感叹世间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志向和抱负,认为天下没有真正的知己。此人性格深沉,内心充满谋略,我田光自认为在智谋上远不如他。”
太子丹诚恳地说:
“我至今还没有机会与荆卿结交,希望能通过先生的引荐,让我能够与他相识并共事。我深知此事的重要性。”
田光听后,点了点头说:
“荆卿目前生活并不宽裕,我时常资助他一些酒钱,因此他应该会听从我的建议。请太子放心,我会尽力促成你们之间的交往。”
说完,太子丹亲自送田光出门,并把自己的马车让给田光乘坐,还特意安排了一名内侍作为车夫来服侍他。在田光即将上车之际,太子丹再次郑重地嘱咐道:
“我所说的事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重大利益,希望先生能够严守秘密,不要泄露给任何人。”
田光听后,微笑着向太子丹保证说:
“老臣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定当守口如瓶,不敢有丝毫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