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楚军的破釜沉舟
赵国的将领陈余,自从被秦军打败后,就不敢再和秦军正面较量了。他只是召集了常山地区的几万士兵,驻扎在巨鹿城的北面,假装声势浩大来吓唬人。而秦军呢,有了王离的加入,粮食充足,士兵众多,于是对巨鹿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巨鹿城里,人们日夜都不得安宁。守城的士兵每天都在减少,因为不断有人伤亡,同时粮食和草料也越来越少。赵国的丞相张耳急得要命,他非常焦虑,多次派人趁着夜色,用绳子从城墙上吊下去,偷偷溜出城去,催促陈余赶紧前来交战。陈余因为害怕与秦军交战而迟迟不肯出兵,这让张耳更加心急如焚。于是,他又派遣了张黡和陈泽两位将领,去责备陈余,并转达自己的话说:
“我本来和你有着深厚的交情,曾发誓要同生共死。现在大王和我被困在这座被秦军围困的城里,处境极其危险,朝不保夕,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然而你却手握数万大军,却不肯前来救援,这不是违背了我们之前的誓言和约定吗!如果你真的有心履行我们的约定,为什么不立即率领军队去迎战秦军,与我们共同拼死一战呢!在绝境中也许还能找到一线生机,在万分危险之中,也未必没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可能。请你仔细、认真地考虑一下。”
陈余长叹一声,说道:
“我并非不想前去救援,只是目前我们的兵力还不够强大,如果贸然前进,只能是败多胜少,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我之所以不敢轻易去送死,实际上是想要为赵王和张耳丞相打败秦军,报仇雪恨。现在如果我们一起去拼死一战,那就像是把肉送到老虎嘴边,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虽然他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终究还是因为害怕战斗。张黡和陈泽回应道:
“现在情况已经万分紧急了,我们必须誓死履行我们的信义,已经顾不上考虑后面的事情了。”
陈余又说道:
“按照我的看法,一起去送死终究是没有好处的。如果你们两位一定要尽忠报国,为什么不先去试探一下呢?”
张黡和陈泽一起说:
“如果你能拨给我们一些兵力相助,我们即使战死也毫无怨言!”
他们其实是想让陈余亲自出兵,但陈余只是拨了五千人让他们带去战斗。这五千人,注定是要去送死的。张黡和陈泽虽然觉得兵力有点少,但因为不好再向陈余要求更多,所以他们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带着这五千士兵,直接向秦军的营地冲去。秦军打开营寨迎战,一下子涌出无数的兵马,来和张黡、陈泽的军队交战。虽然张黡和陈泽率领士兵们奋勇杀敌,但无奈秦军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士兵却越打越少,最终这五千士兵全部战死,没有一人幸免。
秦军的士气越来越旺盛,巨鹿城的处境也就越来越危险。燕国、齐国等其他国家,因为赵国的使者一再请求援助,所以各自都派兵前来救援。张耳的儿子张敖,也从代郡招募了一万多士兵,前来增援巨鹿。但是,这些军队都畏惧秦军的威势,只是远远地驻扎着,不敢轻易发起进攻。陈余也因此更加忧虑,因为他听说楚国的军队已经出发,但很多天都没有到达,于是他又派人前去催促,一直催到了项羽的军营里。项羽正准备进军,这时又收到了英布和蒲将军的战报,说他们的前锋部队进展还算顺利,只是请求后方的军队前去接应。于是,项羽与赵国的使者商定了进军的时间,先让使者回去复命,然后亲自率领大军,全部渡过河去。等大军到达对岸后,项羽立刻下令把船只全部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用的锅碗瓢盆,烧掉居住的房屋,只让士兵们带上三天的口粮。他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抱着不求生还的决心。将士们身处绝境,也明白这一战只有前进没有退路,于是每个人都怀着必死的决心,奋勇向前冲去。
走了大半天的路程后,项羽的队伍与英布和蒲将军的军队碰面了。两人见到项羽后,告诉他们已经与秦军交战过好几次,虽然杀死了不少敌人,但秦军的气势仍然很强大,而且粮草供应源源不断。他们认为,要想制约秦军,必须先切断他们的粮道。项羽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说:
“切断粮道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但是秦将章邯、王离等人怎么会不防备呢?我们还是先直接去救援巨鹿,与他们打一场硬仗,然后再来想其他的办法吧。”
说完这番话后,项羽再次指挥军队快速前进,目标直指巨鹿。在途中,他们遭遇了秦军的阻拦,但项羽只是轻轻一挥手中的长矛,秦军士兵就纷纷倒下,有的还抱头鼠窜。当他们远远望见巨鹿城时,发现城墙上虽然还有守兵在坚守,但人数已经不多,显得残缺不全。而城下的秦军营地则像围棋棋盘一样,四面密布,充满了浓重的杀气。然而,项羽却毫不畏惧,他依然骑着战马冲在最前面,率领着军队勇往直前。
秦国的将领王离等人,听到楚军从远方赶来,并且还敢主动发起进攻,就料到楚军必定有些勇气和实力,因此不敢掉以轻心。接着,他们又接到了之前战败士兵的报告,详细描述了楚将的勇猛和战斗力,于是王离等人调动兵马,亲自前去迎战。他们留下副将涉闲继续围攻巨鹿城,同时命令副将苏角守住运粮的甬道,确保后方的安全,然后他们便放心大胆地前去迎击楚军。当秦军离巨鹿城只有几里远的时候,就遭遇了楚军的前锋部队。秦军慌忙布阵准备迎战,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前锋部队的统帅竟然是项羽。项羽高举长矛,一声令下,楚国的将领和士兵们就像潮水一样向秦军的阵地冲去。项羽也骑着战马冲进了秦军的阵地,王离指挥士兵前去拦截,但都被项羽和他的部下击退了。项羽手持一杆长矛,动作灵活至极,让人难以捉摸。在秦军的阵地中,只能看到他的一道矛影在快速移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瞬间戳倒了无数的人和马。王离见项羽如此勇猛,知道自己难以抵挡,便调转马头想要撤退。但项羽步步紧逼,丝毫不给他喘息的机会。这激怒了王离,他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再次转身投入战斗。然而,项羽却越战越勇,他的将士们也都越斗越激昂,整个战场仿佛都在震动,连天日都仿佛被遮蔽了。王离三次发起进攻,又三次被迫撤退,最后只能无奈地逃回了自己的营地。
章邯看到王离打了败仗,就亲自前来支援,再次和楚军摆开阵势准备交战。这时候,其他各国的援军都待在自己的营地里,坐在壁垒上远远地观战。他们远远看到秦军和楚军的将士慢慢靠近,秦军的武器装备整齐划一,人马雄壮,就像一座巍峨的泰山一样,紧紧地聚集在一起。而楚军呢,他们的衣服破旧简陋,步伐也不整齐,三三两两地各自组成小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阵势,但他们却毫不畏惧地朝着秦军的营地冲去。各国的将士们,都以为楚军缺乏纪律,只会一味蛮干,因此断定他们必败无疑。他们这样判断,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哪里知道真正的内幕呢!其实,项羽就像是下凡的杀神一样勇猛无比,他只需要命令士兵们勇往直前,奋力战斗,根本不在意什么战术和阵型。再说了,楚军的人数并不多,比秦军要少一半呢。如果按照常规的对战方式,将领对将领,士兵对士兵,人数要相当才好动手。但现在的情况是,楚军的人数远远不够与秦军正面抗衡,所以他们也就只好放弃那些繁琐的战术布局,依靠项羽的勇猛和士兵们的决心来与秦军一决高下了。因此,项羽向将士们下达了严令,让他们各自为战,无需相互照应,若有违抗命令者,立即斩首不赦。这一帮楚军士兵,个个都是豁出去了,玩命地往前冲杀。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呼喊声震耳欲聋,怒气直冲云霄。在场的秦兵与这些猛如虎的楚军交手,根本挡不住他们的攻势,吓得心惊胆战。就连那些在壁垒上作壁上观的各国将士,也被这震撼人心的场面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尽管天气并不寒冷。章邯之前在项羽那里就已经吃过败仗,这次再看到楚军变得更加勇猛无比,料想自己很难再坚持下去,于是连忙带着军队撤退了。这一撤,他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差不多损失了三到五成。项羽看到章邯撤退后,才下令让部下们扎营休息。但即便是到了晚上,他也让士兵们保持全副武装,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战斗。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夜,项羽下令让士兵们饱餐一顿干粮,准备再次向秦军发起进攻。他严肃地发布命令: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彻底消灭秦军,我们的粮食就要耗尽了。这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就在今天,大家一定要竭尽全力!”
众将士齐声回答遵命,随即从营寨中冲出,直奔秦军而去。秦将章邯看到这种情形,不得已再次率领军队迎战。在这次交锋中,章邯也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发誓要一决高下,分出胜负。可惜的是,章邯的部下们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不管章邯怎么鼓舞士气,他们就是无法与楚军抗衡。章邯多次下令前进,但士兵们却像是被钉在地上一样,每前进一小步就后退两大步,如此反复,最后简直就像是在跳舞一样,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无法再组成有效的阵型。从项羽抵达巨鹿城下开始算起,他与秦军先后进行了九次大战,每一次秦军都败下阵来。最后,章邯只能逃回城南的大营,而王离和涉间则勉强守住自己的营寨,连头都不敢露一下。项羽于是命令英布和蒲将军去堵住秦军的粮道,自己则亲自去攻打王离和涉间。他率领军队猛攻进去,秦军的营门很快就被攻破了。王离见状想要逃跑,却正好撞上了项羽。他只好拿起枪来迎战,但交战不过几个回合,就被项羽用长矛轻轻一拨,手中的枪杆竟然飞向了天空,这真是太神奇了。王离此时手中已经没有武器,只剩下一双空手,他回头想逃,但楚兵们一拥而上,将他打倒并活捉出营寨。涉间看到王离被擒,知道自己也难逃一死,索性放起火来,将整个营盘烧得干干净净,连同他自己也一起葬身火海,变成了一堆焦炭。
项羽看到秦军营地突然起火,心中也是一惊,连忙命令士兵们稍微后退一些以避火势。不一会儿,火势渐渐减弱,秦军营地已经被烧成了一片焦土,秦兵们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投降了楚军。这时,各国的将领们才纷纷赶来,请求拜见项羽,并表示愿意共同攻打章邯的军队。项羽却面带狞笑,带着一丝得意和嘲讽的语气说:
“哼,现在才想起来见我吗?”
说完,他又命令各国的将领们到自己的营门前等候,准备依次传见他们。项羽整理好马鞍回到军营,升上军帐坐定之后,才开始召见各国的将领。正当各国的将领们准备进入军营时,突然看到一队人马簇拥着两位大将,兴致勃勃地快步前来。其中一位大将手持长枪,枪尖上还挑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场面既惊人又恐怖。当他们到达军营门前时,两位大将一同下马,命令手下士兵留在营外等候,并将武器交给守卫,只带着那个人头走进了军帐。没过多久,就有人把那个血淋淋的人头拿出来,高高地悬挂在军营的大门上示众。各国的将领们看到这一幕,心里更加惊慌害怕。他们向楚军打听清楚后,才知道刚才进营的两位大将就是英布和蒲将军,而他们带来的人头则是秦将苏角的,是英布亲手所杀,特意来报功的。各国的将领们听了之后,心中的恐惧更甚,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军营门前,用膝盖一步一步地挪动进去,到了项羽的座前,俯下身子报名,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看项羽一眼。这一幕有些尴尬。项羽故意拖延时间,好一会儿才让众人起身,显得有些刁钻。各国的将领们又磕头表示感谢,然后慢慢地站了起来。项羽让他们在旁边坐下,简单地询问了几句,只听见众人异口同声地说:
“上将的神勇,真是古今罕见,我们愿意听从您的指挥!”
项羽也没有过多谦让,直接回答说:
“既然各位如此推举我,那我就不客气了!各位先回营中静待,等有战事时,我自会通知各位。”
于是,各国的将领们纷纷告退。
随后,赵王歇和赵国丞相张耳也走出城门,来到了项羽的军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项羽这才从座位上站起来迎接他们,并与赵王歇等人分坐在两旁。赵王歇拱手道谢,项羽也稍微表现出一些谦逊,简单地交谈了几句。之后,赵王歇和张耳便起身告辞。张耳因为心中还对陈余怀有怨恨,没有直接回城,而是先去了陈余的军营,责备他在之前危急时刻没有伸出援手。当张耳再次询问起张黡和陈泽两人的情况时,陈余回答说:
“张黡和陈泽劝我一定要豁出去拼死一战,但我认为白白牺牲没有意义。可他们两人坚持要出战,于是我就派了五千人随他们一同前往,结果导致全军覆没,两人都战死了,这真是太可惜了!”
张耳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
“恐怕事情不是你说的这样吧。”
陈余连忙解释道:
“我和他们两人并没有任何仇怨,我想我也不会暗中加害他们。况且两将出兵,是众目睽睽之下的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可以随意捏造的,请你不要怀疑我说的话。”
虽然张黡和陈泽两人并不是陈余亲手杀的,但陈余在这件事上也难辞其咎。陈余继续解释,然而张耳却始终不肯相信,不停地追问他们是如何战死的,陈余为何没有及时去救援,说个没完没了。这让陈余不禁动怒,他说道:
“你为什么如此怨恨我!我情愿把将军的印绶交出来算了!”
说着,他便把印绶解下来,准备递给张耳。但张耳没想到陈余会如此决绝,反倒有些措手不及,不敢轻易接受这个印绶。陈余把将军的印绶放在桌子上,然后外出上厕所。这时,张耳的随从私下里对张耳说:
“古人有句话,叫做‘上天赐予的东西如果不接受,反而会招致灾祸’。现在陈将军主动把印绶交给你,你如果不接受,恐怕会违背天意,带来不祥。所以,你何必推辞呢!”
于是,张耳便拿起印绶,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等陈余再次回到房间,看到张耳竟然已经佩戴上了将军的印绶,他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色,之后就没有再多说什么。接着,他带着自己亲信的几百名士兵,气呼呼地离开了,分散居住在黄河边上的沼泽地带,靠捕鱼打猎来维持生计。关于他后来的事迹,我们之后再详细叙述。如果陈余从此以后不再出山,那他还真算得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高人。
陈余离开后,张耳一人身兼将相两职,他接收了陈余的部队,继续尊奉赵王歇,并带着他回到信都居住。同时,张耳自己也带领军队跟随项羽,一同参与攻打秦朝的战斗。项羽随后逼近了章邯的军队,而章邯则在棘原坚守营垒,他的部队还有二十多万人。项羽又打算指挥军队猛烈进攻,但这时老将范增提出了缓战的建议。他认为应该等待章邯的粮食耗尽,形势变得窘迫,他们自然会溃败撤退,这样可以节省兵力。于是,项羽在漳水的南面安营扎寨,与章邯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章邯则不敢出战,只是向咸阳朝廷奏报,详细陈述了战败的情况,请求朝廷定夺。
赵高一个人掌控了所有的权力,他居然把章邯送来的战报放在一边,根本不上报给秦二世,所以秦二世对此一无所知。但偏偏有一群宦官和宫女,他们私下里窃窃私语,互相讨论着章邯战败的消息,结果这个消息不小心被秦二世给听到了。秦二世把赵高叫进宫来,质问他关于军事的情况。赵高回答道:
“现在朝廷的兵马,大多都是由章邯一个人在调配。我虽然身为内相,但无法远距离了解军情。章邯也没有向我发送过军情报告。只是最近听到了一些传闻,说章邯的军队损失惨重。但具体的情况,我还不是很清楚。我正准备向您汇报,没想到陛下您已经了如指掌了。我想,关东的那些盗贼,大多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为什么章邯手握重兵,却不能迅速平定他们呢?请您下旨严厉责备他,以免他拖延战事。”
秦二世听了赵高的话后,还是认为赵高是忠诚的,并嘱咐他发布诏书。但实际上,赵高是怀疑并嫉妒章邯,他认为章邯可能在暗中与秦二世有联系,所以赵高决定把放纵盗贼、玩忽职守的罪名,全部推到章邯身上。他立刻命令文书官吏起草了一份严厉的诏书,并派人迅速地将这份诏书送到了章邯的军营中。
章邯接到诏书后,心里既愤怒又害怕,于是他立刻命令长史司马欣火速前往咸阳,亲自向皇帝报告所有情况。司马欣不敢有丝毫的拖延,连夜赶路,迅速到达了都城,匆匆赶到朝廷大门前,急切地想要进去拜见皇帝。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秦二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临朝听政了,朝廷里的事情现在都是由赵高一个人在掌控。当赵高听说章邯派人来了,他故意避而不见,只是让司马欣在宫外等候。司马欣只好耐心地等待着,一等就是三天,还是没有听到皇帝要召见他的消息。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通过贿赂守门的小官吏,来打听里面的具体情况。结果发现,在这个地方,没有钱财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守门的小官吏这才告诉司马欣实情,说的都是丞相赵高暗地里忌恨章邯之类的话。司马欣一听,心里猛地一惊,生怕自己会因此受到牵连,于是连忙从朝廷大门逃了出来,骑上马迅速离开了都城,抄小路赶回棘原。等到赵高听说司马欣逃跑了,立刻派人去追捕他,但这些追兵只是沿着官道一路追赶,却连个影子都没见着,白白跑了数十里路,最后只能空手而归,向赵高报告情况。司马欣逃回本营后,立刻向章邯详细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并且神色慌张地说:
“赵高现在在朝廷里大权独揽,对将军您非常不利。将军您,不管是有功还是无功,都可能会遭到诛杀。请您自己好好想想对策吧。”
章邯听了司马欣的话,心里的忧虑更深了,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闷闷不乐地坐在军营里,不停地唉声叹气。就在这时,忽然有士兵从营帐外面递进来一封书信。章邯连忙接过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致章大将军:我听说白起曾作为秦国的将领,南边征伐了邬、郢等原本属于楚国的领土。北边他又击败了马服君赵括(赵括继承了父亲的官爵和称号,被称为马服君,但最终在白起指挥的战役中被杀)。白起攻城略地,战果无数,但最终却遭到了赐死的命运。蒙恬也是秦国的将领,他北边驱逐戎人,开辟了榆中地区数千里的土地,但最终还是在阳周被处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功劳太大,秦国无法全部封赏他们应得的爵位,所以就找借口用法律来诛杀了他们。现在,将军您已经为秦国征战三年了,损失的士兵数量多达十万之众,而各地的诸侯也纷纷起兵反抗,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那个赵高,只知道阿谀奉承,现在局势危急,他也担心二世皇帝会诛杀他,所以想要找借口用法律来诛杀将军您,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再派人取代将军您的位置,从而让自己逃脱灾祸。将军您长期在外带兵打仗,与朝廷内部的联系和信任必定已经产生了不少裂痕。如果您没有立下战功,那肯定会遭到诛杀;就算您立下了战功,也可能同样难逃一劫。再说,上天要灭亡秦国,这是无论智者还是愚者都心里清楚的事情。现在,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纠正朝廷的错误,在外又成了即将亡国的将领,孤立无援,独自支撑,却还想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性命,这岂不是太让人悲哀了吗!将军您为什么不率兵返回,与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共同攻打秦国,然后瓜分秦国的土地,自己南面称王呢?这样难道不比身首异处,被处以烹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放入大锅中烹煮),妻子儿女也被杀戮要好得多吗?请将军您好好考虑一下!这是原赵国将领陈余的敬上,我再次向您表达我的敬意和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