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游击队!

“你马上带一个连去看看情况!”

杜致航面色凝重地对着罗阳命令道。

“是!”

罗阳立刻敬礼回应,随后转身跑步离开。

很快,罗阳带领着一个连的战士,以战斗队形迅速朝着山林中跑去。每个人都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与此同时,在山林的另一边,一个日军小队长挥舞着手中的指挥刀,声嘶力竭地咆哮着:

“快,快,一定要抓住这帮可恶的家伙!”

他名叫松本浩,是日军驻腊戍的一个小队长。

这天清晨,松本浩像往常一样安排了城外的巡逻任务,但当他们刚刚走出一段距离时,突然遭到了一帮人的袭击。这些人当场打死了他五名士兵。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松本浩怒不可遏,他不顾一切地下令追击敌人,沿着山路一路追赶。

而在前方,一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像原始人一样在山林里拼命逃窜。他们不时回头还击追击他们的日本人。

“这下难搞了,这帮小鬼子还真执着,一口气追了我们一百多公里!”

一个蓬头垢面的人抱着一支步枪靠在大树上大口的喘着粗气,边喘边对旁边的人开口说道。

他名叫陈鹏飞,乃是南洋陈家的旁系子弟。原本,他们只是负责开车的司机,但谁能料到日军竟突然攻克了腊戍城,城内的守军或战死或逃亡,他们也因此被困在了腊戍城内。关键时刻,陈鹏飞果断地做出决定,带领着一群司机拿起武器,从腊戍城中成功突围而出。然而,当他们想要回国时却发现所有道路均已被日军封锁。无奈之下,陈鹏飞索性横下心来,组建了一支名为“南洋游击队”的队伍,带领着这些司机们在森林中与日军展开了数月的游击战。此次,他们趁着日军换防的间隙,终于成功地从封锁区逃脱。

他们便是大名鼎鼎的南洋机工团的一部分,全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中国的海上通道被日军切断,物资运输只能转移到西南地区,并开始修建连接云南与缅甸的滇缅公路。但当时国内严重缺乏汽车驾驶人员,导致大量的军事物资和生活必需品无法顺利运送到国内。

1939 年,在中国大地上抗日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时候,在遥远的南洋地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在形成。这个群体由来自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的三千余名爱国华侨组成,他们都是在爱国华侨陈老先生的号召下,自愿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南洋机工们原本在南洋过着相对富裕的生活,衣食无忧,但当得知祖国遭受外敌入侵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参战。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

从 1939 年到 1942 年的短短三年内,南洋机工们通过滇缅公路,共抢运回超过五十万吨的军需物资,一万五千多辆汽车以及大量无法详细统计的其他民用物资。这些物资对中国军队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帮助前线士兵更好地作战,也为后方民众提供了急需的生活用品。可以说,如果没有南洋机工们的努力,中国的抗战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南洋机工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的真正含义,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在艰难的运输中,南洋机工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险,他们需要闯过四个“生死关”才能完成任务。第一个生死关是险路关,滇缅公路沿途地势险要,有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等,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车辆坠毁,人员伤亡。第二个生死关是雨季关,由于滇缅公路是紧急修建而成,路基不够稳固,一旦进入雨季,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容易发生塌方,情况十分危险。第三个生死关是瘴疟关,滇缅公路经过了世界着名的“烟瘴之地”,这里蚊虫肆虐,疟疾横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第四个生死关是空袭关,日本侵略者为了封锁滇缅公路,经常派遣飞机进行空袭和轰炸,这给南洋机工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险。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南洋机工们毫不畏惧,坚定地投入到运输工作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净…净说废话,这是还不怨你呀,好不容易突破了日军的封锁线,你非要在回国之前在干他们一家伙,这下好了遇到狗皮膏药了!”

另一个同样褴褛同样喘着粗气的人,没好气的开口回应道,这是他的同事,也是他的好朋友李天明。

“嘿嘿,我这不合计都要走了怎么着也得和老邻居打声招呼嘛!”

陈鹏飞讪笑一声悻悻的开口说道。

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似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大家带来了麻烦。

说完,那他端起自己手中的步枪对着后边仍然紧追不舍的日军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打完也不啰嗦继续向前奔逃。

此时的罗阳也顺着枪声传来的方向,带着人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摸了过去,映入他眼帘的是几十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这些人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

由于陈鹏飞一行人,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追击他们的日军身上,丝毫没有注意到他们正面也迎过来了一支队伍。

当两支队伍撞在一起的时候,陈鹏飞他们下意识地举起手中的枪支,瞄准对方,这已经是他们几个月的游击生活养成的本能反应。他的手指紧扣扳机,准备随时开火。

就在这时,罗阳急忙开口喊道:

“别开枪,中国人!”

他的声音带着焦急和紧张,生怕陈鹏飞他们真的扣动扳机。

听到这句话,陈鹏飞的身体猛地一震。他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放松下来,放下了手中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