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蓝启示录木三分
第四卷:为了谁 第148章 种地挪树不甘心
“你的也属于特事特办,可以按月领。但专供名单里没有,要在普供那边领。”李锐指了指旁边宋佳等人排队的地方。
“一起来的,咋区别对待啊?有什么说法,说给我听听。”
易风不干了,过去跟叶天语四个领什么东西都是一视同仁,你有我也有,也从没关心过该给多少实给多少、什么样的供给政策。
这下好,一下子给易风干蒙了,不给说法就准备去找刘振东了,知道李锐也做不了主。
“具体我也搞不清,应该是有统一的政策。对了,表格上有类别备注,你自己瞅瞅,看能不能看明白。”乌不图站在面前,李锐也只能歉意一笑,抬手搔了搔后脑勺,最后真把乌不图签字的表格又掏了出来。
易风上前两步,李锐双手举着表格展开,易风凑脑袋上去仔细观瞧。看了两遍,眨眨眼,扯了扯嘴角,一脸无奈地吧唧几下嘴。
好吗,真有类别备注。
乌兰的类别“总部直属干部(因公负伤)”,这应该指乌兰仍是总部在职、在籍的军官。
乌不图的类别“总部直属干部家属(限1)”,这应该指乌不图是乌兰的家属,仅限1人享受待遇。
王蓉的类别“总部高级干部家属(限1)”,这高级干部大概率是指王树音将军了,仅限1人享受待遇。
好吗,易风自己成了四不靠!
他妈不是军人,他爸的身份涉密,对外身份是著名登山运动员易木三,所以他户籍名字也才叫易风。
他外公乌不图,本来也是高级军官,现在官没了,军籍没了,配给还要沾自己女儿的光。
他爷爷奶奶,打小就没见过,据说去世的早。
四不靠就四不靠吧,旁边排队的雅克布、宋佳、雅琪,大家还不都是四不靠,靠自己也活的挺好。
易风只要确定自己没被针对、没被区别对待,倒也拿得起放得下。
“好吧,我应该看明白了,老老老实实排队去了,你忙去吧,谢谢李连长啊。”
易风轻拍一下李锐的胳膊,示意他把纸收起来,咧着嘴冲对方笑笑,甩着手真就去队伍后面排队了。
李锐向易风摆摆手,跟乌不图将军微笑点头,清单装回口袋转身上车,启动车辆径自回指挥部了。
排队的移动速度出奇的快,主要是分米的男人一茶缸一个,一茶缸一个,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不快不行,一群人,尤其是黑衣包裹的女人,身上的味道实在难以言表,每多呆一分钟都是煎熬。
当然,速度快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个人一周的配给,就只有一小茶缸子米,这还是考虑到墓岛稀饭放一周可能吃死人,特批的发点米,自己回去熬粥。熬粥的分量据说都是测算过的,跟基地每天的稀粥配额基本相当。
易风是这一批船排队的最后一个,从蓝箱子里拿出李锐之前送罐头的军用挎包背在身上,似模似样的领取米配额。
“姓名?”旁边士兵手上有一块长方形木板,板上也有张表格,士兵拿着笔打钩。
“易风”
士兵看一眼易风,算是核对身份。
“每月配额4.5单位。”士兵报数
旁边男人嘴里开始念叨,手里拿茶缸往易风伸出的挎包里勺米。
“1、2、3、4,好,再来0.5,好了。”男人公事公办,即没手抖,也没冒尖。
“岛上人少了,咋也不给冒冒尖呢?”易风看着最后倒进包里的半缸子米,有点牙酸。
“岛上人头不变,还能冒冒。但凡少一个人,我都得回去按一个人的余量过磅交差,如果少太多我差事就没了。听说岛上尸变感染少了十几个,我回去余粮要过磅,哪里敢给你们冒尖?”
易风是这一批的最后一个,身上也干净,跟李锐还熟,男人愿意多说两句。
易风彻底无语了,背着自己的挎包,把两个蓝箱子摞一起,弯腰抱起来就回了小船。
乌不图和雅克布已经在船上等着了。
俩老头有说有笑,易风一言不发,领了一次赔额,竟搞得无话可说。
弄了半天,自己前几天的豪横竟然是慷他人之慨,甚至是慷了人家小蓉蓉的慨。
一家人不假,心里边总有点疙疙瘩瘩,毕竟外公前几天还说自己是顶梁柱来着!
“男儿当自强,我要自食其力,所谓‘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我要自己种地自己吃。”
易风一边划船一边进行心理建设,甚至已经思量村口那几片菜地是不是自己承包点,立马搞起来。
“胡子爷爷,咱们有粮种吗?”
俩老头停下闲聊,不约而同看了易风一眼。
“没有,过去没指望岛上种粮食,除了打渔就是房前屋后种点应季的蔬菜自己吃个新鲜,这原来是个旅游小岛。”雅克布对易风道。
“咱们开荒种地呗!”易风的发问在意料之中,两个老头对视一眼。
“种子是个问题、种什么也是个问题,再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雅克布摸摸大胡子说到。
“咱们是军队出身,种地不专业,可以开个会讨论一下,说不定有懂行的呢!”,乌不图也给了自己的意见。
易风觉得可以讨论一下,自己最多是个好猎人,种地有待学习。
两艘船摇回岛上,尚小南等人第二批开始登船划向基地继续领补给。易风等第一批则相互携助返回酒店。
下午领了配给心情宽泛的众人除了站岗的齐聚大堂,都知道易风要跟大家讨论开荒种地的事儿。
吃饭是个大问题,所以站岗的都换成几个孩子,搞得几个孩子撅着嘴,嘟嘟囔囔“"歧视小孩”不情不愿的走了。
“这点米一天三顿饿两顿,所以跟大家一起想想办法。”雅克布把话头打开,毕竟老头德高望众。老头接着道:“易风提议开荒种地,之前咱们山上也种了些,如今山下也回来了,面积还大,要不要搞,怎么搞?大家议议”。
“搞吧,饿着肚子体质越来越差,多收一点是一点。”张厨子对吃有发言权。
“把地整整,全种紫薯?”王慧夫唱妇随。
“这东西原来村里种了是摘叶子当菜吃的,没想到现在靠它活命,种吧,把村里的菜地都种上,插秧多浇水,应该能活。”喻翠平奶奶说到。
渔民蓝老头接了话茬:“你说得轻巧,正经种地,要育苗,要移秧,没4个月成不了气候,种它是为了种根不是种秧吃菜。”
“你个打渔的,又知道种地的事?”喻奶奶不屑于她的渔民老头。
“吃菜也行啊,可以把空地都开开荒,只要有紫薯叶吃也比没得吃强。”电工老边一点也不挑。
“种别的也没有种子。对了,菜地里原来有几株紫茄,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宋南南是村里人,熟悉菜地情况。
“紫薯可以剪秧直接种,但确实新种的要等4个多月,至于开荒,要开多少,在哪儿开,大家商量看看。”宋佳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现有的菜地可以把紫薯种起来,紫茄能用也可以种,等长起来再说开荒的事。”乌不图见其他人不说话了,这才说到。
“外公,为啥不多开荒,多种紫薯可以多种多收”易风问。
“这座岛离基地近,虽然安全,但直升机、无人机看得也清楚。多种多收,到时候就未必是你来收了,搞不好你照样饿肚子。”雅克布掏出一支烟,在鼻子前闻了闻又收了起来。
两个老头处了一辈子,早有默契,一群半大孩子仰头看着大人的脸,一脸好奇宝宝模样。
“就是怕无人机看到咱有种吃的,基地或安置区的人来抢或者来偷。”尚小南对围在他身边的几个孩子解释道。
“那咱们种点别人看不见的、能藏起来。”有孩子说到。
“万物生长靠太阳,要见光就藏不起来。”说话的赵倩20岁出头,原来是孩子们的大姐姐。
“可以无土栽培,照灯光,老师说的。”一个小孩子举手,几个大孩子被派去站岗了。
“咱们啥都没有,老师也没辙。”另一个孩子直接否决了。
“那什么东西能吃,又能藏起来种呢?”雅琪和蓉蓉也参与进来,雅琪稚声稚语,听起来跟猜谜语似的。
“能吃又能藏……有了。”尚小南突然声调拔高了三分。
“小南哥哥好棒!”小蓉蓉也是个善于捧场的,立刻鼓掌。
“一惊一乍的,有什么了?”易风也看向尚小南,大家都很惊奇。
“果树啊,山上全是树,树上结果子很正常吧,果子也解饿啊!”
“咱们山上就没有成器的果树,你看为了旅游,酒店这边周围全是海棠,果子发涩,别墅周围都是‘谦君子’果子跟指甲盖似得,不顶用。”渔民蓝光接话茬说到。
“可以嫁接啊,海棠嫁接苹果,谦君子嫁接彩虹柿。”尚小南提议道。
“嫁接?听说过,没人会啊!”电工老边只会电工。
“我会。”
众人全体对尚小南行注目礼。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个是高手在民间。
“真的假的,你懂这个?”易风必须问一嘴。
“我家是搞园艺的,也有果树。”尚小南答道。
“你家住哪儿?”
“江山市江沙镇。”
“没听说过,离这儿远吗?”易风原来以为尚小南是海珠市的,没想到跨市了。
“40多海里,这孩子命大,自己都不记得漂了几天,楞是被小宋给救起来了,也是命啊。”蓝光感慨一句。
老人们管宋佳叫小宋,宋南南叫宋南,管尚小南叫小南,一群人说着说着就开始想跑题儿。
“怎么才能嫁接?”易风把话题拉回来。
“只要有合适的苹果枝和柿子枝。咱们岛上的海棠,耐湿热,抗根腐病,种植在山上,可拿来嫁接苹果。别墅周围的谦君子,属于软枣,耐湿热,耐贫瘠,可以嫁接柿子。”尚小南对易风道。
“怎么算合适?”
“现在南粤省载种的都是改良后的。只要健壮无病的枝条,芽点饱满,别带伤口,要剪成10-15厘米保留2-3芽点,剪口平滑,剪去叶片,用湿毛巾包好,再用塑料袋密封,要留点气孔,别闷烂了,要保持阴凉……”
“可以了,我干脆给你找整株带回来得了。”易风相信这家伙懂了。
“整株也行,带点土,最好有盆儿。”尚小南一脸认真道,结果真就看到易风微微点头。
“风哥,你不会真要去找苹果树吧?”尚小南突然换了副嘴脸,瞪大眼。
“去啊,总归是一条活路,等跟大家种完紫薯我就上岸去找树。”易风理所当然的模样。
“好,就先把种地的事定下来,山上山下现有的田地、菜地种紫薯,大家一起干。”雅克布敲了一下木椅的扶手,会议结束。
人多地少,暂时不开荒,但大家可以把村里房前屋后的绿化区域都用起来,这样从空中看不出大变化,即便看到一群人忙碌,真要有产种也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
AC228年10月3日,下午。
易风跟大家把山下菜地的农活进行了收尾,唤住了正跟在赵倩后面,带着一群孩子兴冲冲去海滩找鱼获的尚小南。
“彩虹柿的树是什么样的?”易风问。
“就是扁柿,跟婴儿手似的,学名叫扁柿,我们那边叫彩虹柿,因为成熟过程中,快慢不同,颜色变化多,叫彩虹柿。”尚小南停下脚步,转身回头。
“好吧,我知道了,还以为是特殊品种,对了,苹果树就是果子像望远镜的那种,对吧?”。
“嗯,老树果子甜。风哥,你问这个干啥,不会真要上岸挪树吧?”尚小南想起两天前的话茬来。
“你先说嫁接真会还是假会?”尚小南胆敢说出个不字,易风能立马捶他。
“真会,我们家就是干这个的,‘医谷南沙生命科学园’听说过吗?我家的果园、花木园就在里面。”“你们那儿的人真会玩,就几个果园叫什么‘医谷生命科学园’!行了,等会忙完了,我再找你,顺便打听打听路。”易风放尚小南跑路了。
尚小南一边追前面赵倩带队的孩子群,一边回头喊:“风哥,真去挪树啊!”
“晚上再说。”易风摆摆手,转身回去找乌不图了。
一天之后。
AC228年10月4日,午夜。
墓岛上一艘单人钓鱼小船趁着夜色从海滩起航,沙滩上站着四个身影,分别是乌不图、雅克布、宋佳和尚小南。
“宋姨,风哥一个人,打瞌睡了都没人给他放哨,让我一起去多好!”尚小南最后一刻还不死心,毕竟易风的船还没走远。
“电视上你看到易风几个的战斗都是真的,你现在还跟不上他的节奏。”乌不图道。
“开车1个半小时,易风骑自行车走高速大概7个小时,但这都是过去。你没见易风准备了三天的干粮,就是以防万一,你跟着去你吃什么?”雅克布也道。
“我可没地方给你也弄3包泡面、3个肉罐头去。雅琪和蓉蓉能闹翻天。”宋佳拍拍尚小南的肩膀,蓉蓉的5包泡面配额,被易风厚着脸皮借走了3包,借的还是一口价翻倍的高利贷。
最重要的一点,乌不图没说,核爆后东华各地变异体数量锐减,感觉主力像被南北两个核爆点给一窝端了,如果说荒原上只剩下行尸,对易风一个人而言危险系数极低。
客观上讲,易风这时候带谁进入行尸的地盘都是个累赘。
“知道你想去找找你爸,你全家福照片也给易风看了,还写了信,易风答应了你就会路上留意的。”宋佳安慰尚小南,这家伙在海上飘了几天,照片还藏得好好地。
“你个小鬼头,拿酒店信笺写了封短信,搞得大家有样学样,易风差点跳脚。”雅克布笑道。
“海珠市与江山市毗邻,很多行政区划交错在一起,很多人住在江山,来海珠上班,亲戚朋友比较集中,写封信试下也是人之常情。易风跳脚是雅琪要给她幼儿园朋友写信,写的信全是外星文,自己还担心同学不认字,非要让易风读给她同学听。”
“跳脚归跳脚,我看最后信都塞包里了,易风还是个好孩子。”雅克布拍了拍乌不图的胳膊,俩老头这才慢悠悠扭头往回溜达。
易风的小船,向金莲自治区和湾仔基地之间的河道划去。
湾仔基地的夜晚正日复一日的喧嚣起来,可怖的变异体们似乎被核弹的蘑菇云都送上天了,每一天都有拓荒者出去,又有外出挣生活的人返回来,纷繁复杂的信息从基地外传进来。
每天也会有三三两两的大小货车轰隆隆驶入基地。
各个基地的家属区都在与富人区合流,不管是基地外的工厂、仓库还是农庄、食品厂,只要所有人还活着就自然拥有话语权,在他们的支持、雇佣下,一支支队伍脱离了基地,并带回各种各样的物资。
沦陷区,零星变异体惊鸿一现,跟昔日野外偶遇虎豹的概率差不多。
剩下行动缓慢的行尸们,对已经变得神经坚韧或神经大条的幸存者们而言,已经翻不起太大的浪花,于是基地外的大片沦陷区比之前巡守者小队四处乱窜的时候更加热闹。
所以,湾仔基地的幸存者们晚上可聊的就多了,睡觉也晚了,即便肚子里咕咕叫,不影响半夜尬聊。
“我听着河道里有动静,不会是有船吧?”湾仔基地安置1区,靠近河道的防波堤上就扎着帐篷,这处所在离易风四个昔日送那批自行车勇士安置的地方不远。
说是河道,其实已经是海岔子的一部分,因为夹在湾仔基地与金莲自治区之间,人们习惯称河道。
“只要不是墓岛的人偷溜上岸就行。”帐篷里另一个人道。
“墓岛怎么了?”
“你还不知道?给墓岛发粮的王厨子,交了余粮就去海水里泡了半天,说是海水浴,清洗消毒。”
“不就臭点吗,每回都是他发,哪有这么夸张!问你墓岛怎么了,你怎么扯到王厨子了?”
“王厨子这次发剩下半袋粮食。”
“啥意思?”
“墓岛这周比上周少了一半人!明白了吗!”
“又丧尸爆发了?”
“可能是瘟疫,天天那么臭,你想想。”
“难怪,之前还有人念叨,说活不下去了,要去墓岛等死,这两天好像清净了。”
“我也听说了,沿海滩各片的片长收到消息,说只要墓岛上有人上岸,要立刻上报。”第三人插入了话题中。
“听说之前去墓岛等死的人,这次都没来领配给。”第四人加入话题。
“八成等死的真死了。”先前第二个人接话茬。
“老孙,陪我出去撒个尿,顺便看看有没有船。”那个感觉听到船的人拿胳膊拐了拐旁边的人。
“你先忍忍,大家都一起听听,真有船上岸,声音应该越来越大。”
帐篷里顿时一片死寂,一群人各个屏住呼吸,大气儿也不敢出。
忽然刮起的风,把帐篷外的绑绳吹得飞舞起来,抽在帐篷角的帆布上啪啪作响,海浪开始轻轻拍打岸堤,天地间的交响曲开始隐隐奏鸣。
易风没打算在湾仔基地上岸,当然易风更没想到那19个入侵者被他一窝端,竟然会加剧了关于墓岛的谣言。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墓岛简直成了类似古代黑死病流放地的代名词。
如今,“我去墓岛等死得了”≈“我去墓岛火化了。”
导致基地幸存者抒发自己自暴自弃、想躺平心态时,只能换一句话。唯恐别人误会他有自杀倾向而担心尸变,真把他扔到墓岛去。
易风摸一把挎包里的肉罐头和方便面,身上背了高利贷,干劲儿更足了。
易风选了个阴天的晚上,已经提前睡了一觉。
月亮只是偶尔露个小角,周围高楼大厦的阴影把海岔子映的影影绰绰。小船尽量的贴着金莲自治区边线走,避免惊动对岸湾仔基地的守军和沿岸一簇簇的帐篷群。行尸不下水,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所以基地沿岸的幸存者们倒也睡得安稳。
没多久,易风划船到了他计划中的位置。
这地方仍然是人们俗称的河道,右边还是金莲自治区,但左边已经离开了湾仔基地。河道中间有一个狭长的类似沙洲的存在,海水在此被一分为二。
沙洲长有100多米,宽超过20米,沿着河道走势窄长条夹在中间,一组桥墩子插在沙洲正中央,沙洲顶上是一座双向两车道的跨海桥。
这桥叫行军桥,顾名思义开始建桥是为了海珠湾仔军营的士兵派去金莲自治区驻防的专用桥。后来大灾难爆发,与金莲自治区连接的一端被炸掉了,连通湾仔方向的半截桥面还在。
易风在军校里跟着常飞三个一起摸爬滚打长大,培养的其中一项技能就是活地图,但凡经过的、侦查过的地方,地形地貌都要刻在脑子里。这也是易风从高原搬家第一时间想到海珠的原因之一,灾后海珠的情况他搭直升机巡航、乘装甲车扫荡已经摸了个大概了,比其他地方熟悉。
把小船拉到沙洲上,借着露脸的月亮,易风从船舱里拿起一把工兵铲就开始挖坑,直到把小船埋进沙洲中间的坑里,沙子盖平做好伪装,这才在海水里清洗了工兵铲上下的沙子,从包里拿出一张塑料布,平铺在船上面,工兵铲、挎包搁在手边,开始听着波涛声继续补觉,距离天亮还有时间,但毕竟出门在外也就是半睡半醒之间。
“一起来的,咋区别对待啊?有什么说法,说给我听听。”
易风不干了,过去跟叶天语四个领什么东西都是一视同仁,你有我也有,也从没关心过该给多少实给多少、什么样的供给政策。
这下好,一下子给易风干蒙了,不给说法就准备去找刘振东了,知道李锐也做不了主。
“具体我也搞不清,应该是有统一的政策。对了,表格上有类别备注,你自己瞅瞅,看能不能看明白。”乌不图站在面前,李锐也只能歉意一笑,抬手搔了搔后脑勺,最后真把乌不图签字的表格又掏了出来。
易风上前两步,李锐双手举着表格展开,易风凑脑袋上去仔细观瞧。看了两遍,眨眨眼,扯了扯嘴角,一脸无奈地吧唧几下嘴。
好吗,真有类别备注。
乌兰的类别“总部直属干部(因公负伤)”,这应该指乌兰仍是总部在职、在籍的军官。
乌不图的类别“总部直属干部家属(限1)”,这应该指乌不图是乌兰的家属,仅限1人享受待遇。
王蓉的类别“总部高级干部家属(限1)”,这高级干部大概率是指王树音将军了,仅限1人享受待遇。
好吗,易风自己成了四不靠!
他妈不是军人,他爸的身份涉密,对外身份是著名登山运动员易木三,所以他户籍名字也才叫易风。
他外公乌不图,本来也是高级军官,现在官没了,军籍没了,配给还要沾自己女儿的光。
他爷爷奶奶,打小就没见过,据说去世的早。
四不靠就四不靠吧,旁边排队的雅克布、宋佳、雅琪,大家还不都是四不靠,靠自己也活的挺好。
易风只要确定自己没被针对、没被区别对待,倒也拿得起放得下。
“好吧,我应该看明白了,老老老实实排队去了,你忙去吧,谢谢李连长啊。”
易风轻拍一下李锐的胳膊,示意他把纸收起来,咧着嘴冲对方笑笑,甩着手真就去队伍后面排队了。
李锐向易风摆摆手,跟乌不图将军微笑点头,清单装回口袋转身上车,启动车辆径自回指挥部了。
排队的移动速度出奇的快,主要是分米的男人一茶缸一个,一茶缸一个,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不快不行,一群人,尤其是黑衣包裹的女人,身上的味道实在难以言表,每多呆一分钟都是煎熬。
当然,速度快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个人一周的配给,就只有一小茶缸子米,这还是考虑到墓岛稀饭放一周可能吃死人,特批的发点米,自己回去熬粥。熬粥的分量据说都是测算过的,跟基地每天的稀粥配额基本相当。
易风是这一批船排队的最后一个,从蓝箱子里拿出李锐之前送罐头的军用挎包背在身上,似模似样的领取米配额。
“姓名?”旁边士兵手上有一块长方形木板,板上也有张表格,士兵拿着笔打钩。
“易风”
士兵看一眼易风,算是核对身份。
“每月配额4.5单位。”士兵报数
旁边男人嘴里开始念叨,手里拿茶缸往易风伸出的挎包里勺米。
“1、2、3、4,好,再来0.5,好了。”男人公事公办,即没手抖,也没冒尖。
“岛上人少了,咋也不给冒冒尖呢?”易风看着最后倒进包里的半缸子米,有点牙酸。
“岛上人头不变,还能冒冒。但凡少一个人,我都得回去按一个人的余量过磅交差,如果少太多我差事就没了。听说岛上尸变感染少了十几个,我回去余粮要过磅,哪里敢给你们冒尖?”
易风是这一批的最后一个,身上也干净,跟李锐还熟,男人愿意多说两句。
易风彻底无语了,背着自己的挎包,把两个蓝箱子摞一起,弯腰抱起来就回了小船。
乌不图和雅克布已经在船上等着了。
俩老头有说有笑,易风一言不发,领了一次赔额,竟搞得无话可说。
弄了半天,自己前几天的豪横竟然是慷他人之慨,甚至是慷了人家小蓉蓉的慨。
一家人不假,心里边总有点疙疙瘩瘩,毕竟外公前几天还说自己是顶梁柱来着!
“男儿当自强,我要自食其力,所谓‘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我要自己种地自己吃。”
易风一边划船一边进行心理建设,甚至已经思量村口那几片菜地是不是自己承包点,立马搞起来。
“胡子爷爷,咱们有粮种吗?”
俩老头停下闲聊,不约而同看了易风一眼。
“没有,过去没指望岛上种粮食,除了打渔就是房前屋后种点应季的蔬菜自己吃个新鲜,这原来是个旅游小岛。”雅克布对易风道。
“咱们开荒种地呗!”易风的发问在意料之中,两个老头对视一眼。
“种子是个问题、种什么也是个问题,再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啊!”雅克布摸摸大胡子说到。
“咱们是军队出身,种地不专业,可以开个会讨论一下,说不定有懂行的呢!”,乌不图也给了自己的意见。
易风觉得可以讨论一下,自己最多是个好猎人,种地有待学习。
两艘船摇回岛上,尚小南等人第二批开始登船划向基地继续领补给。易风等第一批则相互携助返回酒店。
下午领了配给心情宽泛的众人除了站岗的齐聚大堂,都知道易风要跟大家讨论开荒种地的事儿。
吃饭是个大问题,所以站岗的都换成几个孩子,搞得几个孩子撅着嘴,嘟嘟囔囔“"歧视小孩”不情不愿的走了。
“这点米一天三顿饿两顿,所以跟大家一起想想办法。”雅克布把话头打开,毕竟老头德高望众。老头接着道:“易风提议开荒种地,之前咱们山上也种了些,如今山下也回来了,面积还大,要不要搞,怎么搞?大家议议”。
“搞吧,饿着肚子体质越来越差,多收一点是一点。”张厨子对吃有发言权。
“把地整整,全种紫薯?”王慧夫唱妇随。
“这东西原来村里种了是摘叶子当菜吃的,没想到现在靠它活命,种吧,把村里的菜地都种上,插秧多浇水,应该能活。”喻翠平奶奶说到。
渔民蓝老头接了话茬:“你说得轻巧,正经种地,要育苗,要移秧,没4个月成不了气候,种它是为了种根不是种秧吃菜。”
“你个打渔的,又知道种地的事?”喻奶奶不屑于她的渔民老头。
“吃菜也行啊,可以把空地都开开荒,只要有紫薯叶吃也比没得吃强。”电工老边一点也不挑。
“种别的也没有种子。对了,菜地里原来有几株紫茄,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宋南南是村里人,熟悉菜地情况。
“紫薯可以剪秧直接种,但确实新种的要等4个多月,至于开荒,要开多少,在哪儿开,大家商量看看。”宋佳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现有的菜地可以把紫薯种起来,紫茄能用也可以种,等长起来再说开荒的事。”乌不图见其他人不说话了,这才说到。
“外公,为啥不多开荒,多种紫薯可以多种多收”易风问。
“这座岛离基地近,虽然安全,但直升机、无人机看得也清楚。多种多收,到时候就未必是你来收了,搞不好你照样饿肚子。”雅克布掏出一支烟,在鼻子前闻了闻又收了起来。
两个老头处了一辈子,早有默契,一群半大孩子仰头看着大人的脸,一脸好奇宝宝模样。
“就是怕无人机看到咱有种吃的,基地或安置区的人来抢或者来偷。”尚小南对围在他身边的几个孩子解释道。
“那咱们种点别人看不见的、能藏起来。”有孩子说到。
“万物生长靠太阳,要见光就藏不起来。”说话的赵倩20岁出头,原来是孩子们的大姐姐。
“可以无土栽培,照灯光,老师说的。”一个小孩子举手,几个大孩子被派去站岗了。
“咱们啥都没有,老师也没辙。”另一个孩子直接否决了。
“那什么东西能吃,又能藏起来种呢?”雅琪和蓉蓉也参与进来,雅琪稚声稚语,听起来跟猜谜语似的。
“能吃又能藏……有了。”尚小南突然声调拔高了三分。
“小南哥哥好棒!”小蓉蓉也是个善于捧场的,立刻鼓掌。
“一惊一乍的,有什么了?”易风也看向尚小南,大家都很惊奇。
“果树啊,山上全是树,树上结果子很正常吧,果子也解饿啊!”
“咱们山上就没有成器的果树,你看为了旅游,酒店这边周围全是海棠,果子发涩,别墅周围都是‘谦君子’果子跟指甲盖似得,不顶用。”渔民蓝光接话茬说到。
“可以嫁接啊,海棠嫁接苹果,谦君子嫁接彩虹柿。”尚小南提议道。
“嫁接?听说过,没人会啊!”电工老边只会电工。
“我会。”
众人全体对尚小南行注目礼。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个是高手在民间。
“真的假的,你懂这个?”易风必须问一嘴。
“我家是搞园艺的,也有果树。”尚小南答道。
“你家住哪儿?”
“江山市江沙镇。”
“没听说过,离这儿远吗?”易风原来以为尚小南是海珠市的,没想到跨市了。
“40多海里,这孩子命大,自己都不记得漂了几天,楞是被小宋给救起来了,也是命啊。”蓝光感慨一句。
老人们管宋佳叫小宋,宋南南叫宋南,管尚小南叫小南,一群人说着说着就开始想跑题儿。
“怎么才能嫁接?”易风把话题拉回来。
“只要有合适的苹果枝和柿子枝。咱们岛上的海棠,耐湿热,抗根腐病,种植在山上,可拿来嫁接苹果。别墅周围的谦君子,属于软枣,耐湿热,耐贫瘠,可以嫁接柿子。”尚小南对易风道。
“怎么算合适?”
“现在南粤省载种的都是改良后的。只要健壮无病的枝条,芽点饱满,别带伤口,要剪成10-15厘米保留2-3芽点,剪口平滑,剪去叶片,用湿毛巾包好,再用塑料袋密封,要留点气孔,别闷烂了,要保持阴凉……”
“可以了,我干脆给你找整株带回来得了。”易风相信这家伙懂了。
“整株也行,带点土,最好有盆儿。”尚小南一脸认真道,结果真就看到易风微微点头。
“风哥,你不会真要去找苹果树吧?”尚小南突然换了副嘴脸,瞪大眼。
“去啊,总归是一条活路,等跟大家种完紫薯我就上岸去找树。”易风理所当然的模样。
“好,就先把种地的事定下来,山上山下现有的田地、菜地种紫薯,大家一起干。”雅克布敲了一下木椅的扶手,会议结束。
人多地少,暂时不开荒,但大家可以把村里房前屋后的绿化区域都用起来,这样从空中看不出大变化,即便看到一群人忙碌,真要有产种也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
AC228年10月3日,下午。
易风跟大家把山下菜地的农活进行了收尾,唤住了正跟在赵倩后面,带着一群孩子兴冲冲去海滩找鱼获的尚小南。
“彩虹柿的树是什么样的?”易风问。
“就是扁柿,跟婴儿手似的,学名叫扁柿,我们那边叫彩虹柿,因为成熟过程中,快慢不同,颜色变化多,叫彩虹柿。”尚小南停下脚步,转身回头。
“好吧,我知道了,还以为是特殊品种,对了,苹果树就是果子像望远镜的那种,对吧?”。
“嗯,老树果子甜。风哥,你问这个干啥,不会真要上岸挪树吧?”尚小南想起两天前的话茬来。
“你先说嫁接真会还是假会?”尚小南胆敢说出个不字,易风能立马捶他。
“真会,我们家就是干这个的,‘医谷南沙生命科学园’听说过吗?我家的果园、花木园就在里面。”“你们那儿的人真会玩,就几个果园叫什么‘医谷生命科学园’!行了,等会忙完了,我再找你,顺便打听打听路。”易风放尚小南跑路了。
尚小南一边追前面赵倩带队的孩子群,一边回头喊:“风哥,真去挪树啊!”
“晚上再说。”易风摆摆手,转身回去找乌不图了。
一天之后。
AC228年10月4日,午夜。
墓岛上一艘单人钓鱼小船趁着夜色从海滩起航,沙滩上站着四个身影,分别是乌不图、雅克布、宋佳和尚小南。
“宋姨,风哥一个人,打瞌睡了都没人给他放哨,让我一起去多好!”尚小南最后一刻还不死心,毕竟易风的船还没走远。
“电视上你看到易风几个的战斗都是真的,你现在还跟不上他的节奏。”乌不图道。
“开车1个半小时,易风骑自行车走高速大概7个小时,但这都是过去。你没见易风准备了三天的干粮,就是以防万一,你跟着去你吃什么?”雅克布也道。
“我可没地方给你也弄3包泡面、3个肉罐头去。雅琪和蓉蓉能闹翻天。”宋佳拍拍尚小南的肩膀,蓉蓉的5包泡面配额,被易风厚着脸皮借走了3包,借的还是一口价翻倍的高利贷。
最重要的一点,乌不图没说,核爆后东华各地变异体数量锐减,感觉主力像被南北两个核爆点给一窝端了,如果说荒原上只剩下行尸,对易风一个人而言危险系数极低。
客观上讲,易风这时候带谁进入行尸的地盘都是个累赘。
“知道你想去找找你爸,你全家福照片也给易风看了,还写了信,易风答应了你就会路上留意的。”宋佳安慰尚小南,这家伙在海上飘了几天,照片还藏得好好地。
“你个小鬼头,拿酒店信笺写了封短信,搞得大家有样学样,易风差点跳脚。”雅克布笑道。
“海珠市与江山市毗邻,很多行政区划交错在一起,很多人住在江山,来海珠上班,亲戚朋友比较集中,写封信试下也是人之常情。易风跳脚是雅琪要给她幼儿园朋友写信,写的信全是外星文,自己还担心同学不认字,非要让易风读给她同学听。”
“跳脚归跳脚,我看最后信都塞包里了,易风还是个好孩子。”雅克布拍了拍乌不图的胳膊,俩老头这才慢悠悠扭头往回溜达。
易风的小船,向金莲自治区和湾仔基地之间的河道划去。
湾仔基地的夜晚正日复一日的喧嚣起来,可怖的变异体们似乎被核弹的蘑菇云都送上天了,每一天都有拓荒者出去,又有外出挣生活的人返回来,纷繁复杂的信息从基地外传进来。
每天也会有三三两两的大小货车轰隆隆驶入基地。
各个基地的家属区都在与富人区合流,不管是基地外的工厂、仓库还是农庄、食品厂,只要所有人还活着就自然拥有话语权,在他们的支持、雇佣下,一支支队伍脱离了基地,并带回各种各样的物资。
沦陷区,零星变异体惊鸿一现,跟昔日野外偶遇虎豹的概率差不多。
剩下行动缓慢的行尸们,对已经变得神经坚韧或神经大条的幸存者们而言,已经翻不起太大的浪花,于是基地外的大片沦陷区比之前巡守者小队四处乱窜的时候更加热闹。
所以,湾仔基地的幸存者们晚上可聊的就多了,睡觉也晚了,即便肚子里咕咕叫,不影响半夜尬聊。
“我听着河道里有动静,不会是有船吧?”湾仔基地安置1区,靠近河道的防波堤上就扎着帐篷,这处所在离易风四个昔日送那批自行车勇士安置的地方不远。
说是河道,其实已经是海岔子的一部分,因为夹在湾仔基地与金莲自治区之间,人们习惯称河道。
“只要不是墓岛的人偷溜上岸就行。”帐篷里另一个人道。
“墓岛怎么了?”
“你还不知道?给墓岛发粮的王厨子,交了余粮就去海水里泡了半天,说是海水浴,清洗消毒。”
“不就臭点吗,每回都是他发,哪有这么夸张!问你墓岛怎么了,你怎么扯到王厨子了?”
“王厨子这次发剩下半袋粮食。”
“啥意思?”
“墓岛这周比上周少了一半人!明白了吗!”
“又丧尸爆发了?”
“可能是瘟疫,天天那么臭,你想想。”
“难怪,之前还有人念叨,说活不下去了,要去墓岛等死,这两天好像清净了。”
“我也听说了,沿海滩各片的片长收到消息,说只要墓岛上有人上岸,要立刻上报。”第三人插入了话题中。
“听说之前去墓岛等死的人,这次都没来领配给。”第四人加入话题。
“八成等死的真死了。”先前第二个人接话茬。
“老孙,陪我出去撒个尿,顺便看看有没有船。”那个感觉听到船的人拿胳膊拐了拐旁边的人。
“你先忍忍,大家都一起听听,真有船上岸,声音应该越来越大。”
帐篷里顿时一片死寂,一群人各个屏住呼吸,大气儿也不敢出。
忽然刮起的风,把帐篷外的绑绳吹得飞舞起来,抽在帐篷角的帆布上啪啪作响,海浪开始轻轻拍打岸堤,天地间的交响曲开始隐隐奏鸣。
易风没打算在湾仔基地上岸,当然易风更没想到那19个入侵者被他一窝端,竟然会加剧了关于墓岛的谣言。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墓岛简直成了类似古代黑死病流放地的代名词。
如今,“我去墓岛等死得了”≈“我去墓岛火化了。”
导致基地幸存者抒发自己自暴自弃、想躺平心态时,只能换一句话。唯恐别人误会他有自杀倾向而担心尸变,真把他扔到墓岛去。
易风摸一把挎包里的肉罐头和方便面,身上背了高利贷,干劲儿更足了。
易风选了个阴天的晚上,已经提前睡了一觉。
月亮只是偶尔露个小角,周围高楼大厦的阴影把海岔子映的影影绰绰。小船尽量的贴着金莲自治区边线走,避免惊动对岸湾仔基地的守军和沿岸一簇簇的帐篷群。行尸不下水,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所以基地沿岸的幸存者们倒也睡得安稳。
没多久,易风划船到了他计划中的位置。
这地方仍然是人们俗称的河道,右边还是金莲自治区,但左边已经离开了湾仔基地。河道中间有一个狭长的类似沙洲的存在,海水在此被一分为二。
沙洲长有100多米,宽超过20米,沿着河道走势窄长条夹在中间,一组桥墩子插在沙洲正中央,沙洲顶上是一座双向两车道的跨海桥。
这桥叫行军桥,顾名思义开始建桥是为了海珠湾仔军营的士兵派去金莲自治区驻防的专用桥。后来大灾难爆发,与金莲自治区连接的一端被炸掉了,连通湾仔方向的半截桥面还在。
易风在军校里跟着常飞三个一起摸爬滚打长大,培养的其中一项技能就是活地图,但凡经过的、侦查过的地方,地形地貌都要刻在脑子里。这也是易风从高原搬家第一时间想到海珠的原因之一,灾后海珠的情况他搭直升机巡航、乘装甲车扫荡已经摸了个大概了,比其他地方熟悉。
把小船拉到沙洲上,借着露脸的月亮,易风从船舱里拿起一把工兵铲就开始挖坑,直到把小船埋进沙洲中间的坑里,沙子盖平做好伪装,这才在海水里清洗了工兵铲上下的沙子,从包里拿出一张塑料布,平铺在船上面,工兵铲、挎包搁在手边,开始听着波涛声继续补觉,距离天亮还有时间,但毕竟出门在外也就是半睡半醒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