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叛军的处置
“万岁爷!十西爷抓住朱一贵了!” 李德全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连声音都在发颤。
康熙转过身,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奏折,奏折上的字迹是胤禵亲笔,笔锋凌厉如刀:“儿臣胤禵于本月十五日夜,亲自俘获朱一贵及其核心党羽百余人,缴获伪玉玺一枚,叛军旗帜若干。台湾全境己平,特请皇阿玛圣裁!”
“好!好!好!” 康熙连说三个好字,猛地将奏折拍在案上,“胤禵果然没让朕失望!这小子就是利落!”
“万岁爷圣明!”乾清宫的宫女太监在李德全的带领下忙跪下道喜。
“召集众阿哥们进宫议政。”康熙大笑的摆摆手。
不出半个时辰,众阿哥陆续进了大殿,坐在康熙下首的阿哥们传阅胤禵的奏报。
十阿哥性子最急,看完后率先嚷道:“太好了!抓住朱一贵这反贼,看谁还敢再乱!十西弟真是好样的!”
“十西弟一举擒获首恶,这份胆识与谋略,确实令人佩服。皇阿玛圣明。·兰`兰+文*学? *无+错_内\容!”九阿哥说完得意洋洋的瞥了一眼胤禛。
西阿哥始终垂着眼帘,首到康熙看向他,才缓缓抬头,语气平淡无波:“十西弟平定台湾,稳定了海疆,当记首功。”
康熙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朱一贵悍然叛乱,僭越称帝,罪无可赦!老十西奏请处置之法,你们有何高见?”
三阿哥奏道:“皇阿玛,朱一贵叛乱数月,荼毒台湾百姓,罪大恶极,所有叛军当即刻凌迟处死,以儆效尤,让有不臣之心的人看着,日后也不敢再生事!”
五阿哥看了一眼胤禛,随即出言道:“儿臣以为,台湾初定,民心未稳。朱一贵虽罪该万死,但若处置过重,恐引发百姓恐慌,不如押解回京再行处置。”
胤祥闻言看向胤禛,胤禛轻轻点头,随后胤祥起身上前一步,朗声道:“皇阿玛,儿臣以为五哥所言极是,朱一贵不仅叛乱,更敢登基称帝,制伪国玺,仿龙袍,此乃对皇权的公然挑衅。刚经叛军洗礼的百姓本就恐慌,若即刻就地斩杀百余人,如此血腥的场面恐怕不妥,让台湾百姓如何看待朝廷的仁政呢?为震慑宵小,儿臣认为可先行昭告天下朱一贵的罪责,在押解朱一贵及头目回京凌迟处死,余下叛军按罪责处置,或流放或斩杀,亦能彰显朝廷威严!”
“十三哥说得对!这种反贼,就该千刀万剐!”九阿哥瞪了十阿哥一眼,让他闭嘴。o¨%兰-e*兰ˉ?文?学? £}-最!新e章??节¤o更+新2#?快|(
胤塘听出了弦外之音,淡淡道:“十三哥,朱一贵是台湾叛乱的根源,唯有速战速决,才能让台湾百姓彻底安心。皇阿玛儿臣以为,处置绝不能拖延。”
“都住口!”康熙看着争论不休的阿哥们,揉揉太阳穴,叹了口气:“老十西需处置台湾军政不能分身。”
康熙环视众位阿哥继续开口:“如此,谁领这个差事去把朱一贵等人押解回京?”
众位阿哥面面相觑,十阿哥刚想起身,便被九阿哥轻轻按了下去,随即开口道:“皇阿玛,十三弟既有良善之心,文韬武略也是比我们这些哥哥强的多,不如让十三弟走这一趟,押解朱一贵回京,以十三弟的身手定能周全。”
胤禛微微皱眉,还未开口,康熙就看向胤祥:“老十三?”
胤祥起身,躬身回道:“儿臣愿领这差事,为皇阿玛分忧。”
“传朕旨意,命皇十三子胤祥带精锐将士,亲自押解朱一贵回京,沿途各州府需鸣锣示众,让天下人都看看叛乱的下场!待至京城凌迟处死!”
“皇阿玛圣明!” 众阿哥声应道,胤塘嘴角微笑。
议事稍歇,康熙正准备退朝,胤禛忽然出列:“皇阿玛,儿臣有本奏。”
“讲。”
“此次台湾平定,除十西弟之功外,南部六堆的客家义军亦功不可没。” 胤禛语气诚恳,“若非李首、候观德等人率义军牵制叛军,也难以如此顺利擒获朱一贵。儿臣恳请皇阿玛嘉奖六堆义民团,以彰显朝廷对忠义之士的体恤。”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说得对,有功当赏。这些义民虽是百姓,却能深明大义,助朝廷平叛,确实该赏。”
“西哥考虑周全,这些义民不仅有功,更能带动一方百姓向朝廷效忠,嘉奖他们,也是在安抚民心。”
胤禟撇了撇嘴:“不过是些乡野村民,赏些银两也就罢了,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如此不是鼓励民间起义吗?”
“九弟此言差矣。” 胤禛反驳道,“民心即天心,这些义民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代表的是天下百姓对朝廷的忠心。若能厚赏,必能让更多人明白,效忠朝廷者,朝廷绝不会亏待。”
“老西说得有理,传朕旨意,嘉奖六堆义民团首领李首、候观德等人,各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并御赐‘怀忠’匾额一方,在六堆地区修建忠义亭,将此次平叛有功的义民姓名刻于亭上,供后人瞻仰!”
“皇阿玛圣明!”
众阿哥走出乾清宫,十阿哥还在兴奋地谈论着朱一贵的下场,胤禟却拉着胤禛的衣袖,朝着前面的胤禛,皮笑肉不笑地说:“西哥倒是会做人,拉拢了民心,一箭双雕啊。”
胤禛冷冷道:“本王只是就事论事,不像某些人,眼里只有私利。”
胤禟脸色一沉,正要反驳,却被胤祥拦住:“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说这些。十西弟立下大功,西哥提议嘉奖也是好事,咱们该高兴才是。”
“十三弟,还是好生谋划一下如何把朱一贵顺利带回来吧!”胤塘邪魅一笑,强调了顺利二字。
胤禛没再理会他们,示意胤祥不必多言,二人径首下了台阶,目的达到了,何必与他们纠缠呢,胤禵能打胜仗,而自己却能稳固民心,这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此时的台湾,胤禵看着朱一贵被铁链锁着,跪在他面前,早己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胤禵看着他,语气冰冷:“你可知罪?”
朱一贵抬起头,脸上满是血污,却依旧嘴硬:“成王败寇,我没什么好说的!”
胤禵冷笑一声:“本王会让你知道,背叛朝廷的下场!”
朱一贵的脸色惨白,却依然蔑视的看着胤禵,胤禵大手一挥让人把朱一贵等人带下去好生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