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李治散播的谣言

议事结束后,程处默和罗通借口查看禁军布防,跟着李承乾进了偏殿。

“陛下,李治这几日跟羽林卫的几个校尉走得很近。”

罗通压低声音,

“微臣查了,那几个校尉都是当年玄武门之变时,战死将领的后代。”

李承乾的脸色沉了沉。

玄武门之变,是李家最敏感的伤口。

李治拉拢这些人,分明是想借旧事做文章,暗示李福兄弟会像当年的李建成、李元吉那样,对叔叔下狠手。

“他倒是会挑人。”

李承乾冷笑道,

“传朕的旨意,追封当年战死的将领,优抚他们的后代。

告诉那些校尉,朝廷没忘他们的功劳,但谁要是敢借旧事生事,别怪朕翻脸无情。”

程处默点头道:

“臣这就去办。

另外,二殿下说,他在演武场新练了一支精锐,都是寒门子弟,绝对可靠。”

“好。”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

“让禄儿好好练。

当年太宗能平定天下,靠的不是门阀子弟,是秦叔宝、程知节这些出身草莽的英雄。”

偏殿外,李治站在廊下,看着紧闭的殿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早就猜到程、罗二人会单独见陛下,故意放出羽林卫的消息,就是想看看李承乾的反应。

“王爷,下一步......”

幕僚低声问道。

“下一步?”

李治望着天边的乌云,

“该让长安的百姓,听听‘贤子’的不孝事了。”

他转身离去,袍角扫过阶下的青苔,带起一串冰冷的水珠。

当年吕后能以“妖后”之名废杀皇子,他为何不能给李福扣顶“不孝”的帽子?

长安的茶馆酒肆里,渐渐有了些奇怪的传言。

说大殿下李福为了推行均田制,逼死了不肯交出土地的远房叔公。

说二殿下李禄在演武场打死士兵,还偷偷掩埋了尸体。

“这些话一听就是假的!”

李禄把手里的茶杯捏碎,碎片割破了手心,

“大哥连踩死只蚂蚁都要念叨半天,怎么可能逼死长辈?

我打死士兵?

那小子是自己练枪时失足摔死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李福正在给伤口上药,动作沉稳的说道:

“是李治的手笔。

他造不出我们贪赃枉法的证据,就只能从私德下手。

这种流言最恶毒,捕风捉影,却能坏人名声。”

“那怎么办?”

李禄急道,

“总不能让他这么污蔑我们!”

“当然不能。”

李福放下药瓶,从书架上抽出《后汉书》,翻到“强项令董宣”那一页,

“你看董宣,宁死不向公主低头,靠的不是辩解,是行事磊落。

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流言自会不攻自破。”

他提笔写下两封信,一封送往山东,让官员把叔公的近况公示于众。

老人家正在庄子上安享晚年,还得了李福送的十亩良田。

另一封送往羽林卫,将士兵的死因、尸检报告全部公开,还请了御史全程监督。

消息传开,茶馆里的流言果然少了许多。

有喝多了的酒客还拍着桌子骂道:

“晋王爷要是有这闲心造谣,不如多想想怎么治治岭南的水灾!”

李治听到这些话时,正在书房临摹《兰亭集序》。

笔尖的墨滴在“永和九年”四个字上,晕成一团黑。

“废物!连几句流言都传不明白!”

他将笔扔在砚台上,墨汁溅了满桌,

“当年陈琳写《讨贼檄文》,能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你们连两个毛头小子都扳不倒!”

幕僚吓得跪在地上:

“王爷息怒!我们已经加派人手,说大公子私通敌国......”

“闭嘴!”

李治厉声打断,

“这种话谁信?

李福连岭南的商户都要严查,怎么可能私通敌国?

蠢材!”

他烦躁地踱步,突然想起什么,眼底闪过一丝狠厉:

“去查李福的生母,苏娘娘的娘家。

我就不信,苏家是块无瑕的玉!”

幕僚领命而去,书房里只剩下李治一人。

他看着墙上的《兰亭集序》,忽然觉得“死生亦大矣”几个字格外刺眼。

是啊,生死是大事,可权力,比生死更大。

为了那个位置,别说污蔑一个女人,就算是血流成河,他也在所不惜。

李承乾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长安的轮廓。

他知道,李治不会善罢甘休,李福和李禄也终将面对更凶险的挑战。

但他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就像当年太宗选择发动玄武门之变,不是为了杀戮,是为了终结杀戮。

“李一,”

他忽然开口,

“把《贞观政要》取来。

朕要再看看,父皇当年是怎么平衡朝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