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两位皇后的试探
“武诩的外甥女?”
李承乾看着听风楼的密报,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这个名字已经被李承乾慢慢的遗忘了。
没想到竟然又出现在自己的耳中了。
李承乾的回忆慢慢的涌上了心头。
初见的稚嫩,入宫后的风华,到后期因为野心而变的那疯狂的模样。
全部在李承乾的眼前一一闪现。
密报上写的很清楚。
武月的父母在武诩死亡没多久,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
至于原因?
李承乾不想追究,也不想知道。
武家的家产被查抄,当时年仅八岁的武月带着丫鬟小绿辗转流落,最终在长安郊外垦荒度日。
上面还记载着武月在长安郊外受到的欺负,以及被针对的事情。
“倒是个苦命的孩子。”
李承乾将密报折起,塞进袖中。
自己的儿子喜欢武月,李承乾倒是没有什么抗拒的心情。
毕竟自己只是收下的武月的姨,又不是收下的她娘。
晚膳的时候,长乐宫灯火通明。
苏氏正在给幼子喂食,程莺莺则在一边喂自己的女儿。
“武月的身世,查清楚了。”
李承乾将听风楼查到的消息简略的说了说,
“武月是武诩的外甥女,当初武诩的事情爆发后,她家中的人都死完了,她带着丫鬟流落到了郊外的庄子上。”
苏氏舀汤的手顿了顿,瓷勺在碗沿轻磕出了脆响。
“武诩?
怎么会这么巧?
是不是......”
苏氏有些担心的看着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直接摇了摇头。
“不是你想的那样,福儿见到她只是一个巧合。
这个小姑娘经过听风楼的调查,没有任何的毛病。”
程莺莺在旁边笑着说道:
“姐姐,放心吧,一个小丫头还能折腾出什么风浪?
你不会真以为武家的女人都是有野心的人吧?”
程莺莺将手中的勺子放在了桌上,
“依我看,要是实在不放心,不如去瞧瞧这丫头?
是真金还是黄铜,总得亲眼验证下。”
苏氏温柔的一笑,看着程莺莺说道:
“莺莺说的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咱们扮作投奔亲戚的农妇,去她那茅舍住几日,便能看出品性了。”
李承乾看着苏氏和程莺莺已经想好了,他笑着说道:
“好,你们便去看看。
若是真如福儿所说,朕立马下旨。
若是不堪,也能早些劝福儿断了念想。”
三日后,长安郊外的官道上走来两个风尘仆仆的妇人。
苏氏穿着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裙,头上裹着灰布巾,竹篮里装着些针线。
程莺莺则束起长发,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结实的小腿,腰间别着柄锈柴刀,活脱脱两个从山东逃荒来的农妇。
“大嫂,问个路呗。”
程莺莺拦住一个赶路的农妇,笑着问道,
“武月姑娘家怎么走?俺们听说她这儿招帮工。”
农妇往西边指了指西边说道:
“过了那片槐树林就是,红砖墙茅顶的便是。
你们找她做啥?”
“混口饭吃。”
程莺莺随口说道,
“俺们能下地能纳鞋,啥活都能干。”
两人告别了农妇后,来到了农妇说的房子。
走近了一看,武月的家还真是简陋。
土坯墙糊着麦秸,屋顶盖着茅草,院门口却码着整整齐齐的柴火。
武月此时正在院子里翻晒麦种,灰布褂子的袖子挽到肘弯,露出小臂上几道浅浅的疤痕,想必是劳作时留下的。
“请问是武月姑娘吗?”
苏氏走上前问道。
武月直起身,看着苏氏和程莺莺,疑惑的问道:
“我是,您二位是?”
“俺们是从山东来的,想找些活计。”
程莺莺大大咧咧的进了院子。
武月闻言就开始打量起苏氏和程莺莺。
苏氏虽然衣着朴素,眉宇间却有一种富贵之气。
程莺莺则看着很是豪爽,而且眼神有些锐利。
她不动声色的擦了擦手上的灰,笑着说道:
“倒是缺人手,只是活儿累,每日只能给两升糙米,管吃住。”
“成!”
程莺莺一口应下,
“有口饭吃就行!”
苏氏在旁边点了点头,但是没有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几日,苏氏和程莺莺便在武月家住下。
苏氏和程莺莺在接下来的几日里,都在观察武月的为人和做派。
结果两人发现,武月不仅为人贤惠,而且对于农耕之事,那更是知道的比一般的农户还要清楚。
这让两人都有些惊奇了起来。
曾经的一个富户之女,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农耕之事?
“小绿丫头,我看武月的形态,以前是出身大户之家吧?”
程莺莺在休息的时候,拉着小绿就打听了起来。
“那是,以前我们小姐也是大户之女。”
小绿有些傲然的说道。
“那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苏氏在旁边问道。
“哎,谁知道呢。
一夜之间,老爷和夫人就死去了,然后官府就来将武家的家产给抄了。
幸亏我提前发现,把小姐拦在了府外,这才没有被官兵给抓走。”
小绿叹了口气,不过随即就发现不对了,立即捂住了自己的嘴。
苏氏和程莺莺对视了一眼,暗暗的点了点头。
第五日的午后,天气阴沉。
十几个农户扛着锄头冲进了院子里。
为首的汉子举着袋发霉的谷子,一脸愤怒的吼道:
“武姑娘!
银号发的救济粮竟是发霉的,是不是被你换成好粮私吞了?”
小绿被这句话气的小脸通红,对着来人就吼了回去。
“你胡说!我家姑娘为了给你们换好粮,自己顿顿吃野菜!”
武月出手按住了小绿,接过那袋谷子闻了闻,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这不是银号的粮。”
她指着袋口说道,
“银号的粮袋缝着红布条,这个没有。你们是从谁手里领的?”
领头的汉子支支吾吾的说道:
“是......是村头的王二,他说你让他代发的。”
“王二?”
武月的目光阴沉了,她转身跑进自己家的仓房抱出了三袋新米,
“大家先别急,这是我家存的粮,先分了应急。
王二那边,我这就报官查办。”
苏氏在一旁看得清楚,那仓房本就不满,分完粮后只剩个底。
她悄悄碰了碰程莺莺的胳膊,见对方眼中也多了几分赞许。
夜里,柴房的油灯忽明忽暗。苏氏正帮武月缝补磨破的袖口,忽然轻声问道:
“姑娘这般能干,怎么不寻个好人家?自己受这份罪......”
“大嫂说笑了。”
武月的脸瞬间就红了,手捏着衣角,
“我只是一个乡野农妇,只能等缘分的到来了。”
“可是我听小绿说,太子殿下......”
苏氏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武月给打断了。
“殿下是金枝玉叶,民女只是个种地的,哪敢痴心妄想?
这小绿,嘴上也没个把门的。”
武月脸上有些失落,
“我爹说过,做人要守本分,不该得的东西,抢也抢不来。”
程莺莺忍不住看着武月问道:
“可若是真有那福气呢?比如......成了东宫的人?”
武月看向程莺莺说道:
“若是为了攀高枝才对殿下好,那也太轻贱了。”
她摸向了腰间的玉佩,那是李福送的,
“我敬殿下,是因他真心疼百姓,不是因他是太子。”
听到这句话,程莺莺的眼里充满的赞赏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