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兵法的智慧
李长青微微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长青师叔认为此事如何?
那姬昌,是否应该放其归国?”
李长青微微摇了摇头,漫不经心的说道:
“此事,太师和商王自行决定即可。
说到底
此次大劫,这人间不过是一个应劫的舞台而已。
就算把八百诸侯全灭了,
这大劫也不会因此就停下来,这南洲俗世该有的大变也照样会来。”
闻仲闻言,眼神微微一闪,心中若有所思。
长青师叔所说的,也是他的一部分想法。
对于这场大劫来说,杀不杀一个诸侯,对大劫根本没有影响。
只要大劫不消退,
那即将波及南洲的这场大变,就算诸侯尽死,最终也终究会换个方式到来。
李长青话说到这里,微微顿了顿。
他抬头看着面前的同门师侄,一脸郑重的说道:
“最后,
师叔再送你一句话。”
闻仲下意识的抬头。
李长青一字一顿道: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应付敌人的充分准备;
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着让敌人不敢进攻的强大实力。
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
闻仲闻言神情一愣。
下意识的回味了一番这句话。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越琢磨,闻仲的眼睛越亮。
他感受到了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深刻智慧。
是啊!
大劫是一定会到来的,这是圣人都无法阻止的事情。
南洲俗世,作为承载这场大劫的舞台之一,也注定会迎来大变。
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把所有潜在的敌人消灭。
因为,某种程度上,眼下商国真正的对手,可以说是那虚无缥缈的劫运。
最好的应对方式,其实是努力的提高自身国力,消除商国内部的弊政。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算是真正的依仗。
无论将来面对何等局面,说到底凡人的事情终究要靠凡人处理。
一念及此,
闻仲心中豁然开朗。
由他去吧,那姬昌大王想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我还是专心的改革弊政,提升国力才是正经。
“师侄......
明白了!”
李长青微微点了点头,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多说,而是转而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今日你既然来了,
倒是刚好有一件事可以托付给你!”
闻仲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师叔有事直言吩咐就是,
说什么托付呢?”
李长青笑了笑,也没在意闻仲话语中的客气。
心念一动,一本薄薄的简易书册出现在了其手中。
闻仲一脸好奇的接过这本薄薄的册子,一打开,当下就是一愣。
册子里除了文字之外,还有一些古里古怪,似炉子又不像炉子的古怪装置。
还没等他多想,耳旁清朗的声音缓缓响起。
“这是凡人易可掌握的炼铁法门。
若能将此法推行下去,
商国的农具兵器等百工,皆可迎来一次大的飞跃。”
闻仲闻言一愣,随即豁然睁大眼睛。
“凡人亦可掌握的炼铁技艺?”
李长青微微点了点头。
闻仲目光死死的盯着手中薄薄的小册子,一时间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
青铜硬度有限,易磨损,且过长易折。
在使用效果上,几乎全方位弱于铁器。
同时,铜矿的储量也要远远少于铁矿。
若是能有凡人亦可掌握的炼铁技艺......
“哗啦啦!”
纸页翻动声响起。
越是翻阅下去,闻仲的眼睛就瞪的越大。
身为商国太师,总理政务多年。
他绝非何不食肉糜之辈,
相反,
他对眼下南州人族的生产和工具现状无比熟悉。
眼下的南州人族,
绝大部分百姓的农具,譬如耕犁,其实都还是石头制作而成。
只有极少数富裕之家,才有资财用的起青铜制作而成的农具。
而就算是商国军队之中,也只有少数精锐和军官,才有资格使用铁质武器。
而眼下大部分寻常兵卒,使用的其实也都还是青铜戈矛。
至于原因,
其实很简单。
青铜的产量还有限。
只能优先顾及军事用途。
闻仲满心火热的翻阅着手中的书籍,
作为金仙修士,他只是片刻时间就已经彻底吃透了这本薄薄册子中的内容。
这一刻,
闻仲眼中闪过一丝惊叹。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师叔果然是学究天人,
竟然连这等便捷的解决之法都能想出来。”
闻仲声音里,既有激动,又有惊叹。
这本虽然薄,但里面描述的内容可谓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
通篇的文字,都在介绍采取何等方式提升炉温,熔炼铁矿。
以及采用何等燃料,可以更便捷更有效的产出生铁。
至于生铁又该如何捶打,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钢,书中也有详细备注。
这一刻,
闻仲心中豁然开朗。
作为修士,他亦有炼器的技艺。
铁器,在修士之中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级的材料。
可是对于凡人来说,
能够熔炼青铜,几乎已经是凭借此时技法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原因在于,
熔炼铁器,需要比熔炼青铜更高的温度。
修行者有道法相助,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
可是对于凡人来讲,他们唯有花费大力气先炼出最优质的木炭,再拿大量的木炭堆积,才能艰难的得出一点生铁。
是的,
商国目前是能炼出生铁的。
只是这个产量低的可怜,连青铜产量的万分之一都达不到。
而在长青师叔的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提高炉温的具体措施,同时分析了温度提不上去的缘由。
闻仲从来没见过,
有人能将这里面的道理,以如此清晰明了的方式描述出来。
这里面的用词,通篇都是因为如何如何,所以如何如何。
通篇都是以最原始,最冰冷,最直接的方式,解释背后的根由和道理。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原来书籍还可以这样写,道理还可以这样描述。”
这本小册子,给闻仲带来了莫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