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造反
感受着身上的伤势,申公豹索性降下云头。
挑了一个灵气还算浓郁的山头,布下几层防护阵法后,就地开始了打坐疗养。
......
朝歌,
姜子牙花了两天的时间告别了所有朝歌的朋友同僚,同时收拾好了家中细软。
第三天的上午,
就驾着一辆牛车,缓缓驶出了朝歌城门。
黄飞虎,商容和比干都有前来相送。
不过李长青就没有出席这等场合了。
第四天下午,
连续躺了数天,略感无聊的李长青难得的走出了小院。
晃晃悠悠的在城中转悠,
不知不觉中,他慢慢来到了城门附近。
而正在这个时候,
申公豹也晃晃悠悠的出现在了城门之前。
他刚一踏进城门,李长青似有所觉的回过了头。
下一刻,两人对视间,
申公豹行走的动作微微一顿。
“啊,是申师兄回来了!”
李长青含笑打了个招呼。
申公豹神色一怔,沉默片刻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嗯,回来了!”
李长青微微摇了摇头,感慨道:
“你回来晚了,
子牙师兄昨日已经离开朝歌,游历天下去了!”
申公豹闻言眼神一眯。
“离开......朝歌了?”
李长青点了点头。
申公豹一时间心中念头百转。
他身负封神榜和打神鞭,乃是此次大劫主劫之人。
而传言此次大劫,乃是应在南州俗世。
既是应在人间,他为何却要离开朝歌?
除非......
一时间,申公豹心中涌起了无边猜测。
“长青师弟可知,他去往了何处?”
申公豹下意识的追问道。
李长青微微眨了眨眼睛,故作不知的说道:
“这倒是没说,
他只说奉师命游历世间,另有机缘。
至于究竟去往何处,师弟我也并未问起。”
申公豹眼神一闪,陷入了沉默。
良久,他才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我知道了......”
说完也没打招呼,自顾自的进城走远了。
他的这番反应,倒是让李长青微微愣了愣。
托着下巴,下意识的陷入了思索。
这申公豹的反应,有些奇怪啊!
等等......
李长青心里一动,猛然想起了一个可能。
嘶!
这申公豹,不会已经......
申公豹原本是阐教出身,可最后却站到了截教阵营。
至于具体细节,自己记忆中的剧情似乎并没有交代。
但想起两人一同离开朝歌回到昆仑山,再看看申公豹眼下的古怪反应,李长青心中已然猜出了大概脉络。
不过虽然猜出来了,李长青一时间,却也只是感慨而已,并没打算做些什么。
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事态正常演进而已。
李长青是淡定了,
可另一边的申公豹,却因为这一场偶遇,心中开始泛起了涟漪。
我申公豹论修为,论跟脚,皆不弱于人。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申公豹心中的想法,李长青自是不知情。
他只是,难得的放松自己,决定暂时抛开所有的一切放松心神。
想让自己尽快的从先前被关数百年的疲惫中回过神来。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
他也选择远离朝歌,四处游山玩水。
时间就这么慢慢过去,
转眼间,
数月时间过去,整个商国境内,几乎都出现过他游历的身影。
而也是在这数年之中,整个商国境内,也有多地出现了不稳迹象。
此时,商国废除奴隶,废除血祭的政策也逐步在往朝歌以外的地方推广。
但由于国力所限,商国此时对四方诸侯的的补偿明显不够。
这让不少诸侯都对帝辛新政多有不满,
认为废除奴隶,拔为平民,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当然口头上,他们不会如此明说。
大部分诸侯只是言说商王不敬祖先,怠慢祖先祭祀。
其中,西岐姬昌因为先前被帝辛猜忌囚禁之事。
整个西岐上下,对商国充满了浓浓的不信任感。
也借着此次诸侯反对的风,对商国新政多有贬斥。
而整个西岐上下,也开始了囤积粮食,准备兵甲。
俨然一副随时戒备的模样。
大部分诸侯都只是口头反对,
但也有少数诸侯直接明言帝辛失德,明晃晃的举起了反对朝廷新政的旗帜。
比如东海的诸侯的平灵王。
对此,李长青也只能无可奈何。
历来更改国策,是必然会触动原本得利阶层的,招致反对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废除奴隶制,减少血祭人牲是无可辩驳的时代进步。
但天地间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有架起锅子煮道理的事情。
诸侯的反对,也只能靠商国以强力镇压。
平灵王反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朝歌。
这封紧急情报先是传到了武成王府,黄飞虎看到这则消息面色一时间颇为凝重,对家将叹息道:
“太师主持的新政力度太猛,虽然增强了国力,但也引起了四方的不安。
眼下又闹出了东海平灵王的叛乱,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下才能迎来长远的安定!”
家将面面相觑,一时间谁也说不出话来。
黄飞虎不由苦笑,
哎,要是姜先生还在朝歌就好了。
我遇到这些事情,也能在府中有个商量。
在他心里,他最信任的,其实是城东别院的截教李仙师。
但他也知道,自打太师回朝后,对方就变得再也不愿意涉及商国政务了。
感慨片刻,黄飞虎将情报递给副将龙环吩咐道:
“着人送到太师府上吧!”
龙环领命退下。
......
闻仲刚忙完公务回到府中,家中堂候官前来禀报道:
“启禀太师,武成王差人来报。
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军情,需要告知太师!”
闻仲闻言一怔,立马吩咐道:
“让他进来!”
很快,武成王府的信使就快步走了进来。
他将用竹筒封好的情报递送给堂候官,出言补充道:
“王爷收到线报,东海诸侯平灵王举旗造反。
王爷令我火速禀报太师,等待太师决断。”
闻仲闻言眼神微微一眯,这时候堂候官也拆开竹筒递上了一张薄薄的纸片。
自从李长青献上造纸之法后,整个商国官方的文件往来就全部换成了纸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