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速度快上许多

江晚是被窗棂外渐亮的天光唤醒的。

她揉着太阳穴坐起身,目光扫过床头柜时,一眼就见到了昨天的礼盒。

“果然还是太见外了。”江晚对着空气嘟囔一句,套上米色冲锋衣,踩着马丁靴出了门。

院子边上的老槐树刚抽新芽,晨露顺着枝桠滴在青石板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她刚走到田埂边,就看见远处的坡地上立着道挺拔的身影。

顾城穿了件炭灰色工装外套,拉链拉到胸口,露出里面白色的速干衣。

风把他额前的碎发吹得微扬,手里握着遥控器,银灰色的无人机在他头顶盘旋,机翼转动的嗡鸣声在空旷的田野里格外清晰。

江晚站在原地没动,目光落在他身上——平时在会议室里总是西装革履的人,此刻沾了点泥土气息,倒比平时多了几分鲜活。

顾城像是察觉到她的目光,回头望过来。

阳光刚好落在他眼底,漾开一层浅淡的笑意,抬手冲她挥了挥:“早啊,晚晚。”

江晚收回目光,快步走过去,视线扫过空中的无人机:“你倒是来得早,这是在勘察地形?”

“嗯,刚用无人机拍了全景。”顾城把遥控器递到她面前,屏幕上是这片土地的3d建模图,高低起伏的地势标注得格外清晰,“你看,这片坡地虽然不平整,但正好能按海拔划分区域,低一点的地方种玉米、大豆,高一点的种蔬菜,不用人工再筑田埂,省了不少事。”

江晚盯着屏幕看了几秒,指尖无意识地蹭过屏幕边缘:“确实是个优势,不过也就这一个好处了。”

她抬头看向顾城,语气里带了点调侃,“毕竟你们公司之前处理的都是平原,这种‘高低错落’的地形,对无人机来说可是个挑战。”

顾城低笑一声,收回遥控器,指尖在按键上按了几下,无人机缓缓降落,稳稳落在他掌心:“所以才要提前试,这是我们公司的小型勘察机,播种用的是另外一批专业机型,自带距离校准功能,能自动调整播种密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面前的土地,语气里带了点期待,“不过这确实是第一次在坡地作业,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实际效果。”

“我觉得值得期待。”江晚把双手插进衣兜,目光落在远处的村落,“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老人体力跟不上,要是无人机能解决播种问题,也能帮他们减轻不少负担。”

她话音刚落,就听见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

两辆白色的厢式货车顺着田埂开过来,停在不远处的空地上。

车门打开,几个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跳下来,手里抱着设备箱,看见顾城和江晚,立刻快步走过来。

“顾总,小江老板,设备都准备好了。”带头的年轻人叫林哲,是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他把手里的清单递过来,“播种机十五台,耕地机五台,备用电池和零件都在车里,随时能更换。”

顾城接过清单扫了一眼,点点头:“辛苦大家了,先把设备调试好,按照昨天规划的路线作业。”

“好嘞!”林哲应了一声,转身冲身后的同事挥手,“都动起来!先把无人机的定位系统和地形匹配上,注意避开那边的老树根!”

江晚站在一旁,看着技术人员熟练地组装设备。

几个半大的无人机被从箱子里拿出来,机身是浅灰色的,机翼下方装着细密的喷头,旁边的耕地机则带着小型的铲子,看起来精巧又专业。

她蹲下身,手指轻轻碰了碰无人机的机身,抬头看向林哲:“这播种机的间距校准,是提前设定好的?”

“对,江总。”林哲凑过来,指着无人机上的传感器,“这个红外传感器能自动识别土壤湿度和密度,根据不同的作物调整播种深度,间距误差不会超过两厘米。”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了点自豪,“之前在平原作业的时候,一亩地的播种时间能缩短到二十分钟,比人工快了十倍不止。”

“确实高效。”江晚点点头,忽然想到什么,抬头看向林哲,“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给机器加个自动识别功能?比如红外线扫描,能区分‘播种’和‘耕地’模式。”

她指了指旁边的耕地机,“现在你们的设备都是配套使用,如果有农户只需要耕地,或者只需要播种,还得单独定制,太麻烦了,要是能一键切换模式,客户选择的余地也大。”

林哲眼睛一亮,立刻掏出笔记本记下来:“小江老板,你这个想法太实用了!我们之前确实没考虑到单独使用的场景,后期可以往这个方向研发,加个模式切换按钮,再升级一下传感器,应该不难实现。”

顾城站在一旁,看着江晚和林哲讨论技术细节,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他发现江晚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总能精准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之前的地形规划,还是现在的功能升级,都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看来我们公司得聘你当技术顾问了。”顾城走过去,语气里带了点笑意,“每次和你聊,都能有新收获。”

江晚抬眸看了他一眼,眼底闪过一丝笑意:“我只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建议,真正厉害的是你们的技术团队。”

她话音刚落,就听见林哲喊了一声“好了”,抬头望去,十五台播种机已经整齐地排列在田埂上,机翼缓缓展开,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开始吧。”顾城按下遥控器上的启动键,播种机缓缓升空,按照预设的路线飞向坡地。

它们在空中自动调整间距,保持着整齐的队列,然后缓缓降低高度,距离地面不过半米。

随着一阵轻微的“沙沙”声,种子从机身下方的出料口落下,精准地落在事先挖好的土坑里。

紧随其后的是耕地机,它们跟在播种机身后,小型铲子轻轻翻动泥土,将种子覆盖住,动作轻柔又精准,和人工种植几乎没什么区别,但速度却快了不止一倍。

江晚看着眼前的场景,忍不住感叹:“这效率,确实比人工强多了。”

“主要是精细度把控得好。”林哲凑过来说,“这种坡地播种,对间距和深度的要求更高,人工种植很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出苗率,机器就不一样了,每一步都有数据支撑,不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