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戈昔

第45章 是谁?

“孔府…討债…”

朱寅看到这极其无礼的纸条,小脸上一片阴沉。

他曾经看过一本关於戚继光的明朝传记。说戚家军其实是戚继光的私兵。

只不过戚继光一心为国,忠心耿耿,所以给人一种错觉:戚家军是明朝官军。

戚继光统帅的不仅是戚家军,更多的是明军正规军。戚家军只是作为主力在用,相当於戚继光的私人家丁。

就好比李成梁也养了几千家丁,没有兵籍,不入兵部和都督府的名册,组织关係上不属於正规明军。

而是李成梁的私兵。

戚家军也一样,本质也是私兵。

不同的是李成梁有私心,私兵就是私兵。

戚继光是公心,他苦心训练的私兵,反倒像是朝廷的军队。

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何后来万历君臣故意断绝戚家军的军餉,默许北军將领剿杀戚家军。

因为,戚家军不是真正的朝廷军队,是个异类。

和李成梁鯨吞军餉、垄断贸易豢养私兵不同,戚继光养私兵的钱粮,大半是他募集而来,少数是朝廷拨款补贴。

也就是说,他身后是有金主的。

戚继光是被东南沿海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看中的一把战刀。

为了保卫自己的財富,他们借钱给戚继光。

戚继光募集到了大笔钱粮,招募数千义乌矿工、农民,苦训加厚餉,遂成天下精锐。

这些钱有的是借,有的是送。戚继光拿到钱不光是餵养戚家军,也用来打点朝中权贵。

戚继光多次大败倭寇,缴获了倭寇的赃物,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还债了。

但还有窟窿。

戚继光还有兵权的时候,当然不用还。那些金主也不敢来要债。

戚继光罢官夺俸后,大多数金主也不忍心来要。

毕竟戚少保没让他们失望,也知道天下需要戚少保这样的人。

可是极少数厚顏无耻之徒,就没那么好打发了。

这些人当初的钱就是以借的名义,不是送。

他们落井下石,趁人之危,明知戚家已经山穷水尽,还要上门逼债,將戚家榨的乾乾净净。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戚家的田產、家当全部典卖,也不够还债。

这其中,就有曲阜孔府!

孔府来逼债,当然不仅是要钱,更是一个姿態。

向文官集团表明,孔府和戚继光这种武將是敌非友,代表读书人打压武將的態度。

用心十分险恶。

原来,那本传记中的事跡,是真的。

传记中说,孔府曾经借给戚继光白银一万两,利息五分。

以剿杀倭寇的战利品偿还。

一万两虽然是个很大的数目,可是对孔府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

孔府简直就是山东境內的一个封国。

光是朝廷赏赐的五屯祭田就有二十万亩,加上学田、兼併的土地,超过百万亩。

曲阜周围数县,遍布孔府的大庄园,都是膏腴之地。

封户(钦拨户)、寄庄户、佣户、管领户,加起来超过三万户,十几万附属人口。

產业遍布齐鲁、京师、江南、湖广。

海贸走私、盐、粮、茶叶、丝绸、酒楼、青楼、书籍出版…这些明的暗的、脏的臭的赚钱生意,孔府没有不做的。

大明朝谁是首富不知道,但孔府即便不是这个首富,也必然能稳入前五。

孔府的家业,用白银计价,最少也值三千万两。

真就是富可敌国。这一万两银子,对他们而言算的了什么

朱寅没有连夜去找戚继光,免得打扰老人家休息。

他洗完澡刷完牙,换了一套纯汗褂,头髮隨便扎个冲天辫,就拖著木屐进了客厅。

等到嘎洛也洗完澡出来,他才进入臥房。

寧採薇洗完了澡,换了一件縐纱抹胸的罗裙,正坐在梳妆檯前擦著头髮。

她的皮肤白里透红,羊脂玉一般,在摇曳的烛光下完美无瑕。

不满十岁的女孩子,腰肢盈盈一握,青涩稚嫩,却已经芳华初露了。

她用了香胰子,还熏了香,真是香喷喷的一只小娘子。

“洗澡真舒服啊。”寧採薇的声音透著一丝慵懒的凉意,“就是井水太冷。”

“明天还是要烧热水洗。”

她侧头看著朱寅,眉目如画,就像一件刚刚洗过的精致汝瓷。

寧清尘也洗过澡了,香喷喷、软萌萌的一小只,正在竹蓆上爬呀爬。

毛糰子一般的小黑,蹲在门口,伸著小舌头,漫不经心的摇著小尾巴。

窗外的夏虫鸣叫,似乎更加嘹亮了。

房中瀰漫著艾草的香味,烟雾繚绕。

朱寅將箭上的信交给寧採薇,“你看看这个,有人用箭射进来的。”

寧採薇接过一看,蛾眉一蹙。

“孔府太过分了吧知道戚府家徒四壁,还来逼债要逼死人么”

“估计欠多少”

朱寅脱下木屐,钻进掛著蚊帐的千工拔步床,隔著蚊帐看著外面朦朦朧朧的小女孩。

“不知道,估计有上万两吧,可能还有利息。”

寧採薇摇头,“那怎么办我们现在只剩一千两,就算都给了,也是杯水车薪。”

“孔府这次既然来要债,肯定不会好说话。估计是看中戚府的祖宅和藏书了。”

她一边说,一边也脱鞋上床,將爬来爬去的寧清尘,放在两人中间。

朱寅眼睛一眯,“明早去横槊堂学武,再把信给义父。我估计,他心中有数,已经有对策了。”

寧採薇躺下来,枕著一只瓷枕,侧身看著小男孩,“他有什么对策不会是借东墙补西墙,或者卖掉祖宅吧”

朱寅笑道:“义父要是这么死脑筋,那还是华夏名將”

“他今晚告诉我,要去浙江找一个姓沈的故友,教我八股制艺。难道他仅仅是为了给我找老师,才去浙江故地重游”

寧採薇坐起来,抱著瓷枕,“他想去浙江躲债也是啊,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是名將,当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朱寅道:“他之前应该还没有想到去浙江,因为他没有盘缠。”

“可是有了我这个义子,他就不客气了,也有盘缠了,就乾脆去浙江躲债。当然,除了替我找老师,可能还有第三个目的。”

寧採薇撩撩秀髮笑道:“你这个义父,还真是个有意思的老头。”

“对了,你刚才说他去浙江,找姓沈的故友教你科举,会是谁啊”

朱寅摇头:“这个就不知道了。浙江那么大,姓沈的也不少。不过听他的语气,那位沈先生曾是官员,官位应该还不低。”

“但是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不做官了,在老家赋閒。似乎,还有起復的可能。”

寧採薇却是来了精神,“拜老师也是投资啊,马虎不得。人脉资源可是很重要的。以义父的眼界,他看中的人一定不简单。”

“你好好想想,万历时期,有姓沈的歷史名人吗”

“最有名的有两个。”朱寅回答,神色有点诡异。

“一个叫沈一贯,一个叫沈鲤。都比较有名。但他们的籍贯,我却不知道是不是浙江。”

寧採薇问道:“他们两人的官有多大品级很高吗”

“有多大”朱寅的神色更玩味了,“嗯,也就是內阁首辅、內阁次辅这么大吧。”

ps:各种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