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弔诡
寧採薇已经採购完毕,等了朱寅大半个时辰。
上车之后,她才不疾不徐的问道:
“怎么样了试探出什么没有真是西方间谍,汉奸”
朱寅点头:“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汉奸间谍了。我给他挖了一个坑…”
寧採薇笑道:“你也真够损的,不愧是特工性格。嗯,我也觉得,郝正多半会拉拢郑元魁,以你的了解,郑元魁一定会上船”
朱寅冷笑:“这种人无法抵御利益的诱惑,又毫无节操道德可言,他不会拒绝投靠耶穌会,哪怕是表面投靠。”
“西班牙人一直眼红明朝的丝绸工艺,这是华夏自古以来的支柱產业,工艺技术世界遥遥领先,华夏丝绸自古都是出口大宗。”
“但是,歷代王朝对纺织工艺都有保密要求,关係到朝廷的钱袋子。”
“郑元魁有用。他是丝绸业大佬,和四大织造局、神帛堂、织染局都有业务往来,有利於盗取工艺机密,搞走核心织工。”
“还有瓷器工艺,估计郝正等人也在动脑筋。”
寧採薇道:“你觉得一旦收网,会怎么样”
“怎么样”朱寅呵呵一笑,“海老爹监管提督操江,必要时,他不但有稽查大权,还有兵权。”
“以他老人家的性格,一定会腥风血雨,人头滚滚。”
“耶穌会在江南的实力,多半会元气大伤,甚至被连根拔起。”
“耶穌会收集情报,勾结倭寇,收买官员,窃取文物典籍,支持反明势力。任何一条,都会被海刚峰办成大案,震动朝野!”
寧採薇皱眉道:“南直隶应该有很多官员,已经被收买了。事情没有那么乐观吧”
朱寅点头:“耶穌会通过强大的財力,收买了一大批明朝高官。以至於利玛竇在北京时,公卿大臣奉若上宾,门庭若市。”
“叶向高、徐光启、李之藻等大批朝臣,都和耶穌会交往过密。很难说这不是金钱的力量,而是他们真的信教。”
“徐光启有可能是在耶穌会的资助下考中的进士。很多官员,应该是在耶穌会的资助下科举的。是耶穌会培育的苗子。”
“但这是多年后的事了。起码现在,耶穌会收买的官员,还没有那么多,还不难对付。”
“以海瑞的官位和威望,他能干成这件事。”
寧採薇想了想,“耶穌会这么钱,处心积虑,不仅是为了机密情报吧他们又不是西班牙国王的奴才。”
“他们是为了基督教世界的大业”
朱寅拍拍寧採薇的小手,“你虽然歷史差,但总能看到问题本质。”
“耶穌会要顛覆的不仅是明朝。最先其实是日本。”
“他们希望先变色日本,再以日本为基地,变色明朝。”
“將整个东方世界变成基督教国家,才是终极目的。为殖民者搜集情报,只是手段。”
“最先,他们收买日本大名,支持皈依的日本大名爭霸,对抗禁教的儒家大名。织田信长,就是他们支持起来的。”
“织田信长就是和他们合作的日本大名。不然你以为,他为何差点统一日本”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东方,难道是做慈善的嘛。”
寧採薇摇头:“这些传教士真是异想天开。可是耶穌会费尽心机,最后也没有得逞。”
朱寅神色有点诡异,“这个,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乐观。”
“晚明著名的南京教案,就是一次本土势力和皈依势力的大较量。”
“被金钱收买的皈依势力,在耶穌会的授意下,发起禁止祭天、祭祖、祭孔运动,引起了传统力量的反击。”
寧採薇很自信的说道:“南京教案那结果不用说,一定是传统力量贏了。”
朱寅摇头:“贏了代表传统势力的礼部侍郎沈榷被罢免,很多官员居然诡异的保持中立!皈依势力气焰大涨,各地信徒开始暴增。”
“你知道到了天启时期,有多少教徒吗突破百万大关了。
“到后来,连皇帝、后妃、宗室、闺中妇女都信教。这还不厉害”
寧採薇没有想到,歷史上局面一度这么严峻。
朱寅继续说道:“日本很多地方开始拆除神社,修建教堂。明朝也有地方开始拆除祠堂,修建建堂。”
“十七世纪初,儒学衰微,基督教在明朝和日本,都迎来了真正的战略发展期。”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钱氪金,其实没白。”
“耶穌会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只要再持续几十年,东方文化的根基就可能被连根拔起。”
寧採薇明知后来的歷史,此时也有点紧张了。
这个小老虎,真会弔人胃口。
“那后来怎么…”
朱寅笑道:“后来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日本加速基督化之际,禁绝教会的德川家康,成了日本的统治者。日本的儒学,再次兴盛。”
“同样,中国出现了彻底闭关锁国的满清。满清极端保守的高压统治,使得明末已经没落的理学,再度兴起。”
“理学和儒学的復兴,绞杀了已成雏形的教会。”
“歷史的弔诡之处,就在这里了。”
寧採薇好一会儿才说:“日本先不说它。华夏这边真是因为满清这是你自己的理解,还是史学界的定论”
朱寅真的很喜欢寧採薇的敏锐。
这个女人,太会发现关键问题了。
他摸摸自己的鼻子,“这么说吧。不算是我个人的理解,代表了很多学者的意见,但也不算定论。”
“明末是理学和儒学衰落的时期,算是另一种礼崩乐坏。思想上的混乱,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加上耶穌会捨得钱,收买高官显贵站台,当时其实已经很危险。皇帝、后妃、藩王都信教了。很多信徒拆掉祠堂,不再祭祖就是明证。”
“可是满清需要理学来控制思想啊。它要把理学再竖起来,进行高压统治。这客观上,又恶化了基督教的土壤。”
寧採薇道:“那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算没有满清,如果有一个新王朝建立,比如大顺,大西,一样会復兴理学,打击基督教”
朱寅点头:“你真是太聪明了。就是这个意思。当时只要是新政权,不管是谁,就一定会振兴理学。只要振兴理学,就会遏制基督的势头。”
“华夏如此,日本也如此。”
寧採薇点头,“你说的对。所以儒家思想需要改良,却不能拋弃。一旦拋弃,华夏也就不再是华夏,会在文化侵略下变异。”
寧採薇说到这里,忽然一拍额头。
“哎呀!你今天了三百两银子,买了一个笔洗!”
朱寅道:“怎么了我这是送给庄县丞的。县官不如现管,接下来很多事,我们都需要他照应。官场上的关係,要捨得钱维护啊。”
“好吧。这个我比你懂,就是心疼。”寧採薇可怜兮兮的说道,“又少了三百两。真是钱如流水啊。”
两人一边探討各种问题,一边坐著马车赶路。
半个多小时后,就再次来到了租下来的周家別院。
对里老出示了租赁契约,里老就如释重负的將宅院让给了朱寅等人。
解脱了。
眾人收拾了一番,很快就住了下来。
寧採薇第一时间,就派靳云娘在村里找一个奶娘,一个月给二两白银。
接著,就派两个水手,去三里外的集镇上购买柴米油盐等物。
僮家少女岑秀冰,很喜欢这个村子,又捨不得朱寅和寧採薇,决定住一段日子再走。
当天下午,就有左邻右舍的乡亲,来打听新住户。
眼见朱寅等人和气,眾人都纷纷上门寒暄,算是认识了。很多人还拿了鸡蛋,带著鸡鸭鱼肉。
十分友善热情。
寧採薇心思细密,早就准备好了在城中买的高档糕点、蜜饯,凡是上门来的乡亲,都送一盒。
都是皆大欢喜。
黄昏时节,柴米油盐等物全部运了回来。宅院中终於开火,裊裊升起了炊烟。
给寧清尘雇的奶娘,也来了。
是个白皙丰润的温婉少妇,约莫双十年华,一双眼眸晶莹清亮,满头秀髮只插一根铜簪,看上去却很有神采。
可惜一双小脚,走起路来弱柳扶风一般,腰肢扭动,別有一股不同的风致。
这就是每月二两银子挑选的奶娘了。
她是顾家媳妇,名叫赵嬋。丈夫是个秀才,在城中县学读书,早出晚归。
寧清尘一见她,就想起了女真部落的吉兰阿么。
她对这个奶娘,也很有好感。
终於有奶吃了!
新家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三日。
这一日中午,在城中打听消息的康熙终於稟报了一个消息。
都察院的海瑞大老爷回来了。
他是被抬著回城的。
南京城的很多大人物,都亲自去探望他。
城中很多百姓,都自发的去寺院、城隍庙、文庙,替海老爷赐福,祈祷海老爷长命百岁。
朱寅和寧採薇听到消息,顿时有点激动。
海瑞回来了!
“走!立刻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