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戈昔

第253章 「小老虎!我在这!」

第253章 “小老虎!我在这!”

凯旋郊劳奏鐃歌,迴鑾振旅奏凯歌,

此时,正是清晨。

朱寅等人还在城外,奏的当然是饶歌。但听永定门城楼上,凯旋饶歌的礼乐悠悠传来。

按照饶歌乐制,铜角、锣、饶、、腔鼓、得胜鼓、海螺、簫、笛、管、麓、笙等乐器,一起奏响。

城楼上,一群舞者跳起《破阵子》。

悠扬典雅的奏乐中,大群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员就在礼官的引领下鱼贯出城。

之前朱寅等人还未到南郊时,礼部官员和鸿臚寺官员就先来接洽,送来礼服冠带,通知朱寅等人更衣、焚香、教习凯旋礼仪。

直到眾人搞明白后演习得当,他们这才回报礼部,准备凯旋大礼。

所以此时,朱寅和戚继光等官员都是焕然一新,按品穿戴,人人换上了朝服。

朱寅是四品文官,头戴四梁朝冠,身穿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腰横金带,佩掛药玉。用四色丝织成的云鹤锦綬带,下结青丝网,綬环用金,白袜黑履。

这一身冠冕堂皇,看上去很是拉风。

但义父戚继光更加拉风。

他可是一品官,他头戴七梁朝冠,革带和佩綬都用玉製成,綬带则是四色丝织云凤锦。綬环也是用玉,脚穿红履。

看上去,比朱寅高级一大截。

两人都是腰间播著象牙板,只是戚继光的板是直的,朱寅的板是弯的。

郝运来、郑国望是七品官,只能戴二梁朝冠,用银带银綬,也没有板,

最引人注目的是秦良玉。她不是朝廷官员,只是宣抚使的夫人,恭人浩命。

所以她穿的是四品造命的礼服,真红綾罗大袖衫,深青色金云霞孔雀纹霞,金坠子,外面又是金绣云霞孔雀纹丝祈子。

她特髻上五只金孔雀,正面一只珠翠孔雀,后鬢两只珠翠孔雀,共有七只孔雀。

加上用了眉妆,点了鈿,看上去真的是锦绣辉煌,国色天香。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这一身誥命宫装一穿上,立刻变成一个雍容典雅的贵妇,再也看不出之前银甲白枪,

叱吒沙场的讽爽英姿。

不仅將帅们换上了朝服,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千將土,也都將盔甲擦得亮,换上了乾净整洁的衣帽,一个个精神抖擞。

没有换衣服的人,只有一群蒙古贵族、叛军头目。

但听典雅的《凯旋令》中,礼部教坊司的歌者,齐唱杨士奇的《平胡饶歌鼓吹曲词》,歌曰:

“太和融,万物遂成,美洋洋,腾颂声——鑾雍雍,鼓闐闐,旅肃肃,气桓桓—“

又有陶安的《大明歌鼓吹曲》,歌曰:

“兴临濠,都建康。风云从,神龙翔-扫腥腹,正纪纲-天与人归四方。如日升天万物光”

將士们远远听见,快要打瞌睡了。

朱寅听了有点不快。

就不能让翰林院或詹土府新作一组《歌》么怎么还用以前的《歌》真是老调重弹。

专门写几首关於西北平叛的新《饶歌》,能费多少事皇帝和朝廷也太敷衍了。

这歌词彰显应天顺人、不以征诛而得天下,宣扬天道布彰、蛮夷丑类避伏归遁。但朱寅听著就是不舒服。

不对,不是简单的敷衍!

是皇帝和首辅想故意打压我了

也不全对!

朱寅立刻就想到了这一层。皇帝和首辅,是想故意淡化西北大功,淡化哮拜叛乱、庆王称帝的影响。

这主要是出於政治考量,其次才是顺便打压自己。毕竟自己才十五岁,已经立下如此功劳,想压自己也正常。

戚继光听了也暗自摇头。他当年在东南平倭,收到了多少《饶歌》近百首!

都是慷慨悲歌的名士所写,很多还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足以传颂千古。

光是他获得的《饶歌》讚颂,就不虚此生了。

可这次西北平叛,实乃开国之后罕见之大捷,朝廷居然没有准备专门的《饶歌》!

这说明皇帝和朝廷是要淡化此事,不想太过张扬,毕竟庆王称帝伤了朝廷的体面,不宜大书特书。

当然,也存著打压稚虎和自己的意思。尤其是稚虎,被打压是迟早的事。谁叫他才十五岁

呵呵。皇上和首辅的这些心眼啊。

戚继光的笑容更加寡淡了。这老將暖洋洋的骑在马上,眯著眼晴看著天上的秋阳,心思已经不在这凯旋大礼之上。

朱寅和戚继光一文一武,率领三千將士,押著两具棺,一百多个俘虏代表,以及数百头驮运缴获的骆驼,打著旌旗来到永定门前。

自古以来王师凯旋,天子设凯旋大礼迎接,举行盛大仪式,以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激励將土、宣示国威德业。

所以,本该是皇帝亲迎,告祭天地宗庙才对。

就算皇帝真有理由不能来,也应该派遣宰相和太子前来代替。

然而万历皇帝不但没有出现,就是內阁辅臣也都没有出现。更別说还不存在的太子了。

出来迎接的,只是礼部尚书罗万化、兵部尚书石星。

除了两个尚书,来参加迎接的一千多个官员,看起来黑压压一大片,却再也没有一位九卿。官职最高的就是十来个正三品的侍郎。

见到这一幕,就是郑国望和郝运来的脸色都有点难看。

朝廷是不是太敷衍了

这个迎接阵容,配不上西北大捷啊。尚书也才来了两个,阁臣一个没有。更別说本该出现的天子了。

朱寅虽然见怪不怪,心中也忍不住腹誹。

万历这个人渣,为了私心罔顾国家大事,这种垃圾竟然当了四十八年皇帝,明朝不亡还有天理吗

此时此刻,一千多名官员在两位尚书的率领下列队在城门內外,前面是迎接凯旋的仪仗队伍,后面是乐舞队伍。隱隱还听到虎豹和大象的嘶吼。

更远处,是人山人海的北京百姓。

眼见仪仗队伍迤逾而来,朱寅等人立刻下马,手持象牙板,神色肃然。

仪仗队伍立刻分开,將朱寅等人簇拥起来。

接著,打著钦差仪仗的两位尚书,也联袂而至。

走到距离朱寅三丈之內,大宗伯罗万化手擎玉轴黄绸圣旨,高高举起道:

“礼部尚书罗万化,奉天子詔,钦差郊迎王师事!”

朱寅立刻等人立刻撩衣下拜,从腰间取下板,双手持握道:

“臣都御史朱寅,钦差总督西北五镇军务事,今西北已平,甘寧收復,奉詔回京献俘缴旨!”

面对圣旨,应答时应该持。

朱寅说完,身边立刻有人跪著奉上钦差关防印信、兵符、旗牌,以及缴获册簿。

戚继光也持叩道:“臣左都督,钦差提督西北军务事,今叛乱已平,奉詔回京献俘!”

诸將和士卒们都是跪了一地,一群俘虏也都惶然跪下。

罗万化展开圣旨,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日: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圣人春秋獼,治五气而艺五种,抚万民而度四方,故以德重不以威扬,征伐必有方,师出必有名.”

“.-既而黄帝征蛋尤,高阳伐九黎征伐验,蛮荆来威。元孽既,威服不臣,鼙鼓不闻,远近曾怪也—是以周颂《江汉》,秦歌《駟》—“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朕居九重,精诚所至,犹如亲临也。三军將士,塞垣横。肃肃兔置,起起武夫。国家赖以为长城,朕躬倚之为赤子,甲视师,所向捷闻。今奏凯旋,当告捷天地太庙,献俘午门,有司宜搞赏三军,慰劳艰苦,一体如制—-钦此!”

朱寅等人倒也罢了,很多將士根本听不懂,只听懂了皇帝自己不来,却说自己犹如亲临,然后就是告慰太庙,献俘午门,再就是搞赏出征將士。

说了半天,就是这个意思。

没了。

罗万化念完了文约约的圣旨,兵部尚书石星又取出一份札文,念道:

“陛下知人善任,命將得人,破格特简御史朱寅,赐之璽书,爰提戎务,寄之绥,

却谗不受,耆定尔功。岂不闻功不捐唐,玉汝於成,是以数月之间,西北熄烽,凶逆授首。此乃云龙相从,自古君臣际遇之佳话,罕有此者也—”

將士们听了这个,都是有点莫名其妙。

但是朱寅和戚继光等人却知道缘故。兵部的这道札文,也算一道程序,意思是颂扬皇帝会用人,才有此大胜。

说到底,还是为了彰显“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臣子军功再大,首功也是皇帝的。

当然,如果皇帝亲自来郊迎,那就不需要这个应景了。可是大明皇帝懒惰,城都不愿意出,大臣们也只能多这一出,提醒將士们,皇帝功劳最大。

等到大司马继续絮絮叻叻的念完这道兵部札文,朱寅立刻措在腰,站起来拱手说道:

“赖皇上洪福,天纵神武,是以文謨武略眾正盈朝。忠诚纯迈之臣慷慨许国,精忠报国之士错出不绝。文臣督师,皆能躬亲上阵。武將临敌,无不张扬矜奋。三军孔武之勇,

將士介冑之气,喷薄而出也。”

“今圣天子在上,简书非常之遇,是以此战之胜不在西北,不在臣等之幕府,而在庙堂之上,圣謨之中也。”

“揽请缨、代天巡狩者微臣,而袞衣西归、风禾尽起者,实陛下也!”

等朱寅说完了这段归功皇帝的应承话,这个环节也就结束了。

两位尚书一起拱手道:“制军辛苦,大將军辛苦,將士辛苦,这便进城吧。请上马!”

朱寅和戚继光一起拱手道:“大宗伯请!大司马请!”

隨即朱寅等人重新上马,率领大队人马和驼队,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之中,在堂皇的乐声中,煊煊赫赫的骑马进城。

此处有古诗为证,却是:

“金鼓喧闐尽日闻,欢声雷动及军门。六师斩知无算,驼马驱来动百群。”

这是凯旋將帅的荣耀,接受百官和百姓的瞩目礼,十分拉风。

当然,朱寅还是很谦虚的。他虽然骑在白马上,成为万千瞩目下最抢眼的少年,可还是不断拱手对两边的百官、百姓行礼,目光一边在人群中搜寻。

百官看到年仅十五就凯旋献俘的朱寅,不禁又是羡慕,又是佩服,还免不了嫉妒。

原以为他如此年少,岂能知兵此去西北,不打败仗就是叻天之幸。

谁知,这个少年总督快刀斩乱麻,三下两除二,乾脆利落的就镇压了西北叛乱,连战连捷,歼灭、俘虏不下十万,缴获无算!

这么大的乱子,庆王都称帝了,朱稚虎只了五个月就克竟全功。

就算政府阁老们,听到庆王称帝的消息,也以为这仗起码要打到年底甚至明年。谁知这么快就平了。

如今,谁还敢再说朱寅年少不知兵

做官当如朱稚虎啊!

科举这么厉害,打仗也如此了得。

一时间,就算是读圣贤书、对迷信最有抗力的文臣们,也觉得朱寅真可能是转世星君。

不过,也有不少嫉妒者认为,朱寅只是个空头总督,仗都是戚继光带著李如松等人打的,他就是个坐的摆设。

等到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之中进入北京外城,两边的百姓更是吶喊起来。

正阳门大街两边的商铺,很多人都放起了鞭炮,里啪啦的甚至压过了饶乐的鸣奏。

“看!是稚虎先生!”

“哎呀!稚虎先生!”

“天爷!真真就是活神仙般的人儿!”

“转世星君!三元神童!”

“稚虎先生真天人也!”

伴隨著道边百姓的呼喊和鞭炮的炸响,很多女子捏著裙摆,咯咯笑著扔出瓣甚至香囊,顿时落如雨。

朱寅的身上落满了秋。还有一只香囊,不偏不倚的扔进他的袖子里。

朱寅不禁侧目一看,只见一个年约十四五岁的清丽少女,正笑盈盈的看著自己,还对自己做了个鬼脸,看上去十分俏皮。

而且这女子的神情,似乎与其他人有点不同,

“嗯”朱寅不禁拿起那只香囊一看,只见上面绣著两个字:吴忧。

姓吴,和自己也算有点渊源了。

等到朱寅抬头,人海中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女子。

正在这时,忽然朱寅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这声音虽然被喧闹掩盖,可朱寅还是捕捉到了。

他循声一看,只见神乐观前的高台上,站著几个挥手的女子。

赫然正是寧採薇、寧清尘、靳云娘!

寧家姐妹看著骑白马的朱寅,都是欢喜无限。

可惜,此时此刻她们不能衝上来相见。

“小老虎!我在这!”寧採薇挥著手绢,眸如星辰。

“小老虎鸭!这里这里!”寧清尘也奶萌萌的大喊,小傢伙挥著小手,手上缠著一条蛇。

在看到她们的雾时间,朱寅所有的疲惫瞬间就消散一空,浑身再次充满了力量。

我就知道,她们会来接我的!

这不是来了么

朱寅不禁露出一个璀璨明净的笑容,全无一丝心事,就像是这秋日的阳光。

人群中的很多女子,看到少年突然绽放的灿烂笑容,剎那间都有点失神。

“小老虎”寧家姐妹都是忍不住掩口而笑,这个小老虎简直就是唐僧肉,太招女妖精们稀饭了。

很快,朱寅等人就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绕过神乐观,来到了天坛。

这是要祭天了。

也就是所谓的“告捷於天”。

此时,饶歌终於换成凯歌,乐器也换成了云、方响、星、铜点、、杖鼓、拍板等。

告捷於天,將胜利归功於天命所授,也是数千年来的习惯了。

皇帝虽然不来,可钦差大臣代表皇帝祭天告捷,礼仪规格仍然很高。

但实际上,因为皇帝的简慢懈怠,祭天礼仪还是大大简化了。皇帝省牲这些重要步骤,万历统统不干。大臣们无奈之下,也只能敷衍著对付。

天坛內外数千人,场面宏大,庄严肃穆。参加典礼的士卒都是第一次见,无不心中凛然,如寒蝉。

朱寅等官员全部昭穆而立,犹如朝会一般,站在圜丘前的台阶下,一声咳嗽也无。

天坛广场两边,已经摆设了大量的仪仗旗帜,还有青牛、虎豹、梅鹿、仙鹤、大象、犀牛等瑞兽,环列两边,各有身穿皂衣的驯兽人看管。

太常寺的官员,早就准备好了。

最高处的圜丘神位前,摆放著九座香炉,中间是昊天上帝的神位,两边陈列著日月星辰、雨师风伯等神位。

大宗伯罗万化已经更换了祭服,他代表皇帝,开始在圆丘坛前进行燎礼。

燎坛之上,牺牲是整头的牛犊,上面抹了易燃的火油。

“鐺鐺鐺一”

“啪啪啪—”

钟鸣鞭响声中,所有官员一起焚香,

罗万化焚香之后,从助祭官员手中接过火把,亲自点燃牺牲。“轰”的一声,祭品顿时在燎坛上熊熊燃烧。

与此同时,韶乐《豫和之曲》悠悠奏响。

赞礼官唱和道:“百官一—迎神一”

“神临——拜!”

呼啦啦一声,数千人一起下拜,隨著赞礼官的动作,匍匐不已。

“跪!”

“兴!”

隨著眾官员的下拜,他们礼服上的玉器一起叮鐺作响,佩玉的脆响练成一片,奏响为独特的悦耳玉音。

这是告诉上苍,君子如玉,无故玉不去身。

跪拜声中,一群被俘的蒙古贵族和叛军头目,被绑著牵引到祭坛上跪下,和熊熊燃烧的牺牲,並列在一起。

汉人如此盛大肃穆的祭礼,把这些蒙古贵族嚇坏了,都是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太常寺的助祭人依次用手摸著俘虏的头,告诉上天这些是俘虏,应该杀掉祭天。

但是,不会真正杀人。

这只是个仪式,把他们和牺牲列在一起,象徵他们已经作为祭品,被献祭给上天了。

接著,罗万化从礼官手中接过表天祝文,跪下诵读祝文,文曰:

“万历二十年,岁次甲辰,微臣诚惶诚恐,虔心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受命於天,爰有大明尚饗!”

大宗伯念祝文之时,赞礼官一直在唱喝不已。

“拜!”

“献!”

“起!”

舞台之上,身穿赤裳的乐舞生们,隨著祭祀者的动作翩起舞。

每当祭祀者下拜时,乐舞生们就犹如明月入怀,每当祭祭祀者起身时,他们就张开双臂,仰望上苍,似乎要飘然飞去。

朱寅等人都三跪九拜了。

此时,已经是神临的环节,迎神结束。接著,就是奠玉帛。

所谓奠玉帛,就是敬献玉器和丝帛。

罗万化手执象徵人的玉圭,高高举起。然后助祭官献上一只盛放礼器的。

罗万化动作缓慢,神色肃穆的將玉圭放入中。

再献上象徵大地的黄琮,放入中。

接著又献上象徵上天的苍壁。

这还没完。

罗万化又从助祭人手中接过一条洁白的素帛,放入中。

再亲自將一整个透,放在繚坛中焚烧。

至此,重要的初献给就结束了。韶乐也换成了《文德之舞》。

乐舞生们的舞姿,也变了。

接下来的亚献和终献,又分別酌醴,祭酒、奠爵,饮福酒、受,最后送神。

此时,祭品也燃烧的差不多了,祭礼终於结束。

朱寅也鬆了口气。

接著,太常寺卿亲自去太庙,祭告大明列祖列宗。

当然,朱寅等人不需去祭庙,等著他们的是午门献俘!

將士们很是期待,很快就要去午门献俘了,皇帝陛下会御门观礼吗

ps:这章很难写,但又不能省却,所以还是简单的写写。实际上这种隆重的典礼,真要细写的话会写很多字。明天就是真正的剧情了。蟹蟹,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