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个小马屁精,就知道整天拍你二姐夫马屁

    这次道路硬化采用的是分段封闭单侧道路施工的方式,也是最常用的修路方式。

    如此一来能留另外一侧通车,也不影响村民们期间出入。

    那么多人力,运输车也十几辆,修路是很快的,然而通车不快。

    这年代没有早强水泥,用的都是普通水泥,就算修得再快,养护时间也不短,不可能几天就通车。

    如果使用后世的早强水泥的话,修成两天道路就能达到80%以上的硬度,能满足一般通车要求了。

    好在八月的温度还比较高,水泥路修完养护也相对较快,如果晚得一个月修的话,通车耗时可能得翻倍。

    三方人的齐心协力下,到了八月末,水泥路养护即将完成,明天早上就可以通车了。

    期间黑土屯的新耳场的段木也已经晾晒达到水分干燥要求,接种上了新耳。

    最后一次施工完成,许承安还是带着施工队众人去厂子里头吃饭。

    这些天施工队就没吃过共餐,每天上午下午收工都是去许承安厂里吃的,许承安也大鱼大肉地招待着,和施工队已众人经熟得不行了。

    明天道路就可以启用,没有施工任务了,这顿饭许承安还给每桌上了酒,好好地喝了一顿,就开运输车的少喝点,其他人都尽兴。

    公路部门这些队员酒量也一个个都挺牛逼,每桌整了好几支白酒,一斤半斤都不在话下。

    施秋晴和施秋宁这次没有阻止许承安喝酒,在某些场合,还是得让他喝点酒的,尽管现在她们脑子里还没有应酬的概念,不过都渐渐意识到了这种交际方式是很常见的,也很有效。

    喝了这顿酒后,加工厂一众大老爷们和施工队队员勾肩搭背,都恨不得当众结拜了,吴队等人心满意足地上了车,只觉这次下乡修路的历程是接过的所有任务里最舒服的。

    翌日早上。

    “二姐夫,大姐二姐,咱快点做早饭,吃完就去厂子,开摩托车跑跑那水泥路!”

    水泥路今天正式启用,施秋玲迫不及待地等着第一时间过去体验了,刚起床就匆匆忙忙漱口洗脸,随后跑进厨房烧火,把其他几人都给逗笑了。

    施秋晴很是无语:“你这小妮子,咋那么喜欢贪新鲜凑热闹啊,晚点又不是跑不了!”

    “哎呀,二姐,我都心急死了!”幺妹嚷道:“能修上水泥路容易吗,吴队长都说了,整个沧城能修水泥路的乡屯都屈什么来着?”

    “屈指可数!”

    施秋宁补充。

    施秋玲鸡啄米般地点头:“对对对,反正就是少得很的意思,而且他还说咱黑土屯可是全城第一个修水泥路的山村呢,在咱之前,公路部门那边还没修过通往大山里头的水泥路,我能不想早点跑跑看吗?”

    “行吧,既然小妮子那么性急,那咱今天就对付着煮点面条吃得了!”

    许承安满足了幺妹的愿望,早饭便不折腾了。

    填饱了肚子,洗了碗筷,四人便马上出门。

    骑着摩托车,带三姐妹跑了几十米,刚到横贯全屯的主村道,就到水泥路。

    这条道路硬化可不是到村口那么简单,而是通向黑土屯背后的集体山林,新旧耳场都通到了。

    因为它本来就是以方便外乡镇的人来黑木耳种植基地参观学习的名义所修的,自然得修到位。

    跑上水泥路,原本减震就不错的嘉陵70瞬间就更为平稳了。

    施秋玲兴奋得直嚷:“这水泥路可真好啊,开摩托车一点都不颠!”

    前面开车的许承安哂道:“小妮子,你叫那么大声干嘛,就跑个水泥路,有这么兴奋吗?”

    幺妹吐了吐舌头:“二姐夫,我感觉好爽嘛!”

    “那二姐夫让你再爽一点,坐稳了啊,我要加速了!”

    许承安一扭油门,嘉陵70咆哮起来,带着更大的声浪向前窜去。

    以前这段路他只能开个三十多时速,现在可以提到接近五十了。

    惯性作用下,施秋玲吓得赶忙抱住了前面施秋晴的腰。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黑土屯的村民。

    这条水泥路带来的另外一个变化就是不少村民最近买了自行车。

    黑木耳已经收了两季春耳和一季秋耳,黑土屯家家户户的村民们几乎就有了一些存款,买辆自行车是不成问题的,可是由于先前的路自行车不是很好走,很多人还是不想买自行车,反正想去镇子里的话早上也能坐拖拉机。

    不过这水泥路一修,整个屯子很快就新增了二十多辆自行车。

    虽说有拖拉机,然而只能早上坐,你想其他时候去镇子就没那么方便了,有自行车的话就能随便什么时候去都行,跑水泥路的话也很好跑。

    所以,那些买了自行车的家庭,很多今天都趁着新路通车,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去体验了。

    开得一会,许承安甚至还发现了辆铁公鸡。

    并非赵建平配了嘉陵70后给赵光良开的那辆,这是辆新的红鸡公,而骑车者是赵跃进。

    嘉陵70都已经供给足够,放开购买,更早生产的铁公鸡早就放开了。

    在经过赵跃进身旁的时候,许承安还放慢了速度:“哟,赵大叔,啥时候买了辆红鸡公啊?”

    “昨天刚去城里提的!”

    赵跃进那脸都快笑成了一朵花。

    作为屯里的种耳大户,这次黑土屯划了新的集体林地,他家分到的耳场又是大多的,赵大户一高兴,就直接整了辆红鸡公,成了加工厂的许承安三人外屯里第四个拥有摩托车的人。

    “摩托车可真好开啊,一点都不费劲,呵呵!”

    赵跃进得意得很。

    自己和许承安没法比,但是能那么早开上摩托车,也是倍有面子的。

    “赵大叔,可以的,以后你去镇上或进城可就方便了!”许承安说到这里又叮嘱道:“不过你这红鸡公可得记得定期保养,开起来才好开,也没那么容易出毛病。”

    “我知道,关于保养的事,我昨天刚买回来就问过赵建平了!”

    其实不用许承安提醒,赵跃进也把这摩托车当成宝贝了似的,没岀去开一次,回来都得用抹布擦得铮亮。

    “许知青,我能开上摩托车啊,还得感谢你,不然的话,我们家今天连辆自行车都买不起。”

    赵跃进对许承安充满感激。

    这个知青可是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

    许承安呵呵一笑:“赵大叔,咋不说这个,那是你们用自己双手努力得到的财富,天道酬勤。行了,我得赶去厂子里,回头见。”

    “行,许知青,回头见!”

    和赵跃进唠叨了几句,许承安便加速超车了。

    红鸡公的速度怎么都不如嘉陵70,哪怕许承安带了三个女人。

    刚买车回来的赵跃进也不舍得开快,就开个二三十时速。

    在路上甚至还见到了一些黄村的人。

    黄村今年也收了春耳,赚了不少钱,个别村民修路后便买了自行车。

    还有些走着去镇上的,哪怕没有车,走路也得体验下新的水泥路。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这条水泥路方便了所有人的出行。

    光是修路就合作过两次,两村的人虽说不可能化敌为友,但好歹见面不吵架了。

    以前关系交恶的时候,大家在路上碰到都可能会互相嘲讽,隔空对喷的。

    如今最多也就各走各的,也算有了不少改善吧。

    来到厂子,许承安看了下腕表,比平时快了三分钟。

    三姐妹从车上跳下,施秋玲意犹未尽:“水泥路跑摩托车真是又快又稳呀,不知不觉就到了呢!”

    言罢,她又谄媚地道:“还好有二姐夫,不然今天也就没这条水泥路,咱们几十年后都未必能跑上水泥路,那会我可都老了!”

    施秋宁戳了她的额头一下:“你个小马屁精,就知道整天拍你二姐夫马屁!”

    “二姐,我哪是拍马屁啊,我说的是实话好不好,二姐夫本事就是大!”

    幺妹眼中都快闪小星星了。

    施秋宁暗道这小妮子对承安哥一直以来都仰慕得很,倒是容易说服,就大姐那边没这么好办,希望他们一起上夜校后能有所进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