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鳏夫
被认识的人戏称为鳏夫的郭海从床榻上醒来,望着空荡荡的床铺,不禁叹了口气。
郭海之所以被称为鳏夫,便是因为他年过三十,却连媳妇都娶不上,只能独自一人孤寡的活着。
而郭海娶不上媳妇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因为贫穷罢了。
郭海没有属于自已的地,唯一的财产便是父母留给他的这间四处漏风的房屋,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以至于郭海到了三十五岁的年纪,仍然是孑然一身,老婆娶不着,传宗接代、生儿育女就更不用想了。
对此,郭海也早就认命了,娶老婆这件事,他早就不指望了,有时候郭海也会自嘲的想,没有老婆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老婆孩子,他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打工赚到的钱,完全可以养活他自已,而不需要像其他人一般,整日都为如何养活妻儿而愁眉苦脸。
可心中虽然这样安慰自已,但郭海偶尔也会幻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只是以他的条件,也只能是幻想了。
“俺郭家的传承,大概要断在俺这里了吧?”
郭海呆呆的坐在床沿,喃喃自语道,他的父亲只有他一个儿子,他娶不上媳妇,便意味着郭家的传承断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郭海多少有些感觉对不起父亲,对不起郭家的列祖列宗,不过他也没什么办法,从他父亲那一代开始,他家里就没有属于自已的地了,没有地便意味着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当初父亲能娶上媳妇已经是已经非常走运的事情了,到了郭海这一代,他的运气可就没那么好了,根本没有人愿意将家里的女儿嫁给他。
“唉!”
郭海重重的叹了口气,眼中满是迷茫之色,在这个人均十几岁便结婚的国度,三十五岁还没娶上媳妇的他早就断了结婚的念想,如今的他只想多努力赚一些钱,让自已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可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想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以前的郭海可以靠着卖力气挣到铜板养活自已,可随着寒灾的到来,再加上战乱的影响,庸凉县民生凋敝,以往很容易便能找到的卖力气的零工,如今也越来越难找了,这直接导致了郭海的收入锐减,日子过得也是愈发的艰难。
“不想那么多了,还是出门看看有没有零工可以打吧!”
不知过了多久,郭海摇了摇头,眼中迷茫之色消散,虽说日子有些艰难,但总要努力的生活下去。
只见他脸也不洗,披上外衣便出门而去。
屋外呼啸而来的寒风让郭海身躯轻颤,手脚发凉,不过为了生活,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踏出了家门,快步走向东市,希望能在东市找到一份零工,挣到一些铜板买粮食。
大雪纷飞的世界里,郭海步伐匆匆的独自前行着,街道上人烟寂寥,让郭海感觉愈发孤独了一些。
“咦?”
忽然,刚走出小巷子来到大街上的郭海发出了惊疑的声音,却见前方完全不似其他地方一般冷清,反而极为热闹。
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这里,似乎是在围观着什么?
“那是县衙?”
郭海认出了自已所处的位置,正是庸凉县衙门所在的地方,而前方人群围观着的东西,则是县衙前面的告示牌。
这无疑引起了郭海的好奇心,他凑进人群,拉了拉身前男子的衣袖,问道:“老哥,你们这是在看什么呢?”
被郭海唤作老哥的男子回头看了郭海一看,不假思索道:“当然是看招工告示了!”“招工?”
郭海神色诧异道:“难不成是县衙要招官差?”
“不是!”
男子摇头道:“县衙不招人,招人的是南边的陈家村!”
陈家村!
郭海一愣,如今随着大量与陈家村合作的商人涌入庸凉县,陈家村的名声也在庸凉县内广泛传播开来,郭海身上穿着的衣服,就是陈家村出产的羽绒服。
据郭海所知,那陈家村不仅有保暖效果极佳的羽绒服,还有许多奇特的产物,譬如价格十分低廉的黄羽鸡、白羽鸭,还有鸡蛋、鸭蛋等等等等。
总之,在如郭海一般的庸凉县百姓看来,陈家村是个极为神奇且富足的地方。
“这陈家村怎么会跑到俺们庸凉县来招工?”
郭海下意识的问道。
“这是魏知州给俺们争取来的!”
不等那老哥回答,前方便有人回头说道:“官府和陈家村达成了约定,双方打算共同出资修建一条从陈家村通往庸凉县的官道,这修官道,自然便需要大量的工人,原本陈家村的想法是全部用他们那边的工人的,不过魏知州为咱们庸凉县争取了一番,所以陈家村那边匀出了一千个名额,专门招俺们庸凉县的工人去做工。”
“呃……”
郭海挠了挠头。
在他的认知里,修官道这种事情往往属于徭役的范畴,服徭役的壮丁不仅没有任何收入,还需要自带干粮去干活。
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人会如此的兴奋。
“这不就是服徭役吗?”
有人替郭海问了出来:“这自古以来,替官府修官道都属于服徭役,俺可不想去!”
闻言,那名说话的男子笑了起来,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那人一眼,道:“谁跟你说是服徭役的?替陈家村修路可是有工钱拿的,而且工钱还不少哩!俺问过那些从太平县来的商人,他们告诉我,替陈家村修路的工人,只要干活期间不偷懒,每月至少能挣500个铜板!”
“什么?500个铜板?”
“这么多?”
“真有500个铜板?”
“……”
男子这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顿时瞪大了眼睛。
一月500个铜板的收入看似不多,可对于庸凉县的百姓而言,已经算是一个颇为可观的收入了。
这一年以来,不断飞涨的粮价早已掏空了庸凉县百姓的口袋,再加上寒灾导致的粮食减产,毫不夸张的说,绝大多数的庸凉县百姓,半年辛苦种地的收入都未必能有500个铜板的。